我承認,我的文風某時和安妮很像。
有著凄楚,但是會覺得很接近于生活。黑暗的某一面很好地展現(xiàn)。
安妮不同于同齡的任何一個寫作者。獨自地聽碟,獨自喝咖啡,獨自一個人伏案寫作……應(yīng)該說,安妮的生活是孤單的。
我見到安妮的日子不算早,只是記得那時某本書上有一個落寞的身影,孤單地徘徊在這個鋼筋水泥的城市里。我一直認為,那或許是安妮現(xiàn)實生活的真實寫照。
可是,我畢竟錯了??吹桨材莸臉幼拥臅r候,我更多的是失望,就想忍了很久才打開書皮看簡愛的樣子一樣。給予我的是失望。安妮不是城市里面長大的孩子,面對記者,她的樣子不想郭妮那么美,只是兩束短短的麻花辮在衣服上,臉上的盡是單純的笑,擱淺的笑。這使我不得不重新審視安妮。
安妮的笑是單純,那么是否可以覺得安妮的生活不寂寞。她只是為了某個目的而寫那些讓我們傷痛不已的故事。
理當說只要你愛上一個人的文字,就不應(yīng)該考慮這些。但是我考慮了。只是因為她是安妮,和別人不一樣的安妮。
我試想:安妮的內(nèi)心或許不像她的笑那么簡單,或許她也像我一樣,只寫自己最為熟悉和最有理解的東西。
讀安妮的文字,似乎生命是一場幻覺,亦真亦幻,好像一切都存在,好像一切都是空白。給人一種措手不及的荒蕪。似乎心里有龐大的寂寞充斥而上。安妮是個異類,卻是文壇一朵藍色的鳶尾。在安妮的文字中,我們能看到在城市邊緣化的人,空洞的眼神死死地盯著某些,卻有理想主義氣質(zhì)的人。
讀者說:每一個人心里都有一個安妮寶貝。是的,我們的理想始終都只是一場繁華的夢,也許只是一場蒼涼的旅程,注定孤獨。
我喜歡安妮的一句話:一些人,在生命里出現(xiàn)過,然后消失了。還有一些人,停留了很久,然后也消失了。
人生就像安妮說的那樣。
安妮的書,我喜歡的不是《八月未央》《二三事》《彼岸花》《告別薇安》,而是《蓮花》?!渡徎ā防锏膬?nèi)河,她身上就像安妮所說的:“她身上有詩人的氣質(zhì),有酗酒的傾向,有自私的偏執(zhí)的個性,又有趨向美的傷感和濃烈,她是一個對現(xiàn)實暴戾不馴服卻對生命的神性探索心懷謙卑的行者。”所以我愛那個女孩的生活方式。
我讀安妮的文字沒有感到陰冷,感到溫暖,感到的是廢墟下的深情絕唱。至少在沒有結(jié)局之前或者是完美的結(jié)局以后,我想一切都是唯美的。
淡淡的凄楚讓這個女孩看似離群索居,卻在紅塵中修煉出一顆敏感堅韌的心。她的腳步,她的視線,她的筆,她的心,永遠在路上,沒有目的,只有追尋與懷疑。她于世界,更多的是個背影,是個打馬獨行的過客。
我想,安妮的故事里的人,都是對生活有比物質(zhì)更高的精神要求,為了這點,他們會漫無止境地去追求,甚至拋開一切,對自己也是一種放逐,所以人生注定是漂泊。安妮也許也是這樣的人。因為安妮有句話叫做:“當一個從城市的喧囂塵煙里出來的人,行走在田野和山風之間的時候,他是否會感覺到靈魂在邊緣游蕩的時候,而生活又是那么輕易地就會淹沒我們?!蔽蚁脒@也是安妮從心中的感悟,她的生活方式不乏心向往之者,卻很難復制。
安妮寶貝,隱匿而漫游的寫作者。
有著凄楚,但是會覺得很接近于生活。黑暗的某一面很好地展現(xiàn)。
安妮不同于同齡的任何一個寫作者。獨自地聽碟,獨自喝咖啡,獨自一個人伏案寫作……應(yīng)該說,安妮的生活是孤單的。
我見到安妮的日子不算早,只是記得那時某本書上有一個落寞的身影,孤單地徘徊在這個鋼筋水泥的城市里。我一直認為,那或許是安妮現(xiàn)實生活的真實寫照。
可是,我畢竟錯了??吹桨材莸臉幼拥臅r候,我更多的是失望,就想忍了很久才打開書皮看簡愛的樣子一樣。給予我的是失望。安妮不是城市里面長大的孩子,面對記者,她的樣子不想郭妮那么美,只是兩束短短的麻花辮在衣服上,臉上的盡是單純的笑,擱淺的笑。這使我不得不重新審視安妮。
安妮的笑是單純,那么是否可以覺得安妮的生活不寂寞。她只是為了某個目的而寫那些讓我們傷痛不已的故事。
理當說只要你愛上一個人的文字,就不應(yīng)該考慮這些。但是我考慮了。只是因為她是安妮,和別人不一樣的安妮。
我試想:安妮的內(nèi)心或許不像她的笑那么簡單,或許她也像我一樣,只寫自己最為熟悉和最有理解的東西。
讀安妮的文字,似乎生命是一場幻覺,亦真亦幻,好像一切都存在,好像一切都是空白。給人一種措手不及的荒蕪。似乎心里有龐大的寂寞充斥而上。安妮是個異類,卻是文壇一朵藍色的鳶尾。在安妮的文字中,我們能看到在城市邊緣化的人,空洞的眼神死死地盯著某些,卻有理想主義氣質(zhì)的人。
讀者說:每一個人心里都有一個安妮寶貝。是的,我們的理想始終都只是一場繁華的夢,也許只是一場蒼涼的旅程,注定孤獨。
我喜歡安妮的一句話:一些人,在生命里出現(xiàn)過,然后消失了。還有一些人,停留了很久,然后也消失了。
人生就像安妮說的那樣。
安妮的書,我喜歡的不是《八月未央》《二三事》《彼岸花》《告別薇安》,而是《蓮花》?!渡徎ā防锏膬?nèi)河,她身上就像安妮所說的:“她身上有詩人的氣質(zhì),有酗酒的傾向,有自私的偏執(zhí)的個性,又有趨向美的傷感和濃烈,她是一個對現(xiàn)實暴戾不馴服卻對生命的神性探索心懷謙卑的行者。”所以我愛那個女孩的生活方式。
我讀安妮的文字沒有感到陰冷,感到溫暖,感到的是廢墟下的深情絕唱。至少在沒有結(jié)局之前或者是完美的結(jié)局以后,我想一切都是唯美的。
淡淡的凄楚讓這個女孩看似離群索居,卻在紅塵中修煉出一顆敏感堅韌的心。她的腳步,她的視線,她的筆,她的心,永遠在路上,沒有目的,只有追尋與懷疑。她于世界,更多的是個背影,是個打馬獨行的過客。
我想,安妮的故事里的人,都是對生活有比物質(zhì)更高的精神要求,為了這點,他們會漫無止境地去追求,甚至拋開一切,對自己也是一種放逐,所以人生注定是漂泊。安妮也許也是這樣的人。因為安妮有句話叫做:“當一個從城市的喧囂塵煙里出來的人,行走在田野和山風之間的時候,他是否會感覺到靈魂在邊緣游蕩的時候,而生活又是那么輕易地就會淹沒我們?!蔽蚁脒@也是安妮從心中的感悟,她的生活方式不乏心向往之者,卻很難復制。
安妮寶貝,隱匿而漫游的寫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