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大家整理的精選高一化學暑假作業(yè)練習文章,供大家學習參考!更多最新信息請點擊高一考試網
一、選擇題(本大題包括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每小題僅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請將正確選項填入答題表中相應的空格內。)
1.2014年5月7日南京某建設公司丟失用于材料探傷的放射源Ir—192(銥—192)一枚,經相關部門的努力追查,丟失的放射源于5月10日被回收,Ir—192的放射性會對人體產生很大的傷害。已知Ir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6周期第Ⅷ族,原子序數為77,192為該核素的質量數,下列關于Ir—192的說法正確的是( )
A.Ir—192核外含有115個電子 B.Ir為非金屬元素
C.Ir—192中子數與質子數的差為38 D.Ir元素與碘元素位于同一周期
2.下列圖示關系不正確的是( )
A B C D
3.已知1~18號元素的離子aW3+、bX+、cY2-、dZ - 都具有相同的電子層結構,下列關系正確的是( )
A.離子的還原性:Y2->Z- B.質子數:c>b
C.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H2Y>HZ D.原子半徑:X
4.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
①濃硝酸通常保存在棕色試劑瓶中
②檢驗亞硫酸鈉溶液在空氣中放置是否變質可以先加硝酸溶液,再加氯化鋇溶液來檢驗
③鋅與稀硝酸反應可以得到氫氣
④濃硫酸滴到紙張上變黑,說明濃硫酸具有吸水性
⑤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都能形成酸雨,酸雨的pH等于5.6
A.①③ B.①② C.① D.①②④⑤
5.下列條件下化學反應速率的是( )
A.20℃0.1mol•L-1的鹽酸溶液20 mL與0.5 g塊狀碳酸鈣反應
B.10℃ 0.1mol•L-1的鹽酸溶液20 mL與1 g塊狀碳酸鈣反應
C.10℃ 0.2mol•L-1的鹽酸溶液10mL與0.5g粉狀碳酸鈣反應
D.20℃ 0.2mol•L-1的鹽酸溶液10mL與0.5g粉狀碳酸鈣反應
6.右圖是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一部分,關于元素R、W、X、Y、Z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W>Y
B.Z的單質常溫下是液體,所在的周期中含有32種元素
C.Z的原子序數比R大17
D.氫化物的沸點:X
7. 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是由化學反應中舊化學鍵斷裂時吸收的
能量與新化學鍵形成時放出的能量不同引起的。如下圖為N2(g)
和O2(g)反應生成NO(g)過程中的能量變化: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1 mol N2(g)和1 mol O2(g)反應放出的能量為180 kJ
B.1 mol N2(g)和1 mol O2(g)具有的總能量小 于2 mol NO(g)具有的總能量
C.通常情況下,N2(g)和O2(g)混合能直接生成NO
D.NO是一種酸性氧化物,能與NaOH溶液反應生成鹽和水
8.下列有關實驗操作、現象和解釋或結論都正確的是( )
選項 操 作 現 象 解釋或結論
A 過量的Fe粉中加入稀HNO3,充分反應后,滴加KSCN溶液 溶液呈紅色 稀HNO3將Fe氧化為Fe3+
B Al箔插入稀HNO3中 無現象 Al箔表面被稀HNO3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C 向某溶液中滴加濃NaOH溶液,將濕潤紅色石蕊試紙置于試管口 試紙變藍 該溶液中存在NH4+
D 向紫色石蕊試液中通入SO2 溶液褪色 SO2有漂白性9. 有人建議將氫元素排在元素周期表的第ⅦA族。下列事實能支持這一觀點的是( )
①氫原子得到一個電子后最外層電子達到穩(wěn)定結構 ②氫分子的結構式為H—H
③與堿金屬元素形成離子化合物M+[∶H]- ④分子中原子間的化學鍵都屬于非極性鍵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某無色的混合氣體可能含NO、CO2、NO2、NH3、N2中的幾種,將100 mL該氣體經過如
圖實驗的處理, 結果得到酸性溶液,而幾乎無氣體剩 余,則此氣體的組成為( )
A.NH3、NO2、N2 B.NH3、NO、CO2 C.NH3、NO2、CO2 D.NO、CO2、N2
11. 已知反應3A(g)+B(g) C(s)+4D(g) ΔH<0,
右圖中a、b表示一定條件下,D的體積分數隨時間t的變化
情況。若要使曲線b變?yōu)榍€a,可采取的措施是( )
①增大B的濃度 ②升高反應溫度
③縮小反應容器的體積(加壓) ④加入催化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2.在一密閉容器中,反應aA(g) bB(g)達平衡后,保持溫度不變,將容器容積增加一倍,達到新平衡時,B的濃度是原來的60%。則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a>b B. 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C.A的轉化率減小 D.B的質量分數減小
13. 反應A(g)+B(g) C(g)+D(g)過程中的能量變化如圖所示,由此可判斷( )
A.1molA與1molB充分反應后,能量變化為ΔE
B.加入催化劑后,反應加快,ΔE減小
C.反應物 的總鍵能小于生成物的總鍵能
D.反應達到平衡時,升高溫度,A的轉化率增大
14.下列說法或表示方法中正確的是( )
A.等質量的硫蒸氣和硫固體分別完全燃燒,后者放出的熱量多
B.由C(金剛石)→C(石墨)ΔH= -1.9KJ/mol 可知,金剛石比石墨穩(wěn)定
C.由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可知,H2的燃燒熱為-571.6 kJ•mol-1
D.稀溶液中:H+(aq)+OH—(aq)=H2O(l) ΔH= —53.7KJ/mol ,若將含0.5 molH2SO4的濃溶液與含1 mol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熱量大于57.3KJ
15.兩種大氣污染物 和 在一定條件下可發(fā)生如下反應:NO2 + SO2 NO + SO3,在體積為VL的密閉容器中通入 和 ,反應后容器內硫原子和氧原子的個數比為( )
A. B. C. D.
16. 工業(yè)上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可用如下反應:
CH4(g)+2NO2(g) N2(g)+CO2(g)+2H2O(g) ΔH=a kJ/mol
在溫度T1和T2時,分別將0.50 mol CH4和1.2 mol NO2充入體積為1 L的密閉容器中,測得n(CH4)隨時間變化數據如下表:
溫度 時間/min
n/mol 0 10 20 40 50
T1 n(CH4) 0.50 0.35 0.25 0.10 0.10
T2 n(CH4) 0.50 0 .30 0.18 …… 0.15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10 min內,T1時CH4的化學反應速率比T2時小 B.溫度:T1
C.ΔH:a < 0 D.平衡常數:K(T1)
一、選擇題(本大題包括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每小題僅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請將正確選項填入答題表中相應的空格內。)
1.2014年5月7日南京某建設公司丟失用于材料探傷的放射源Ir—192(銥—192)一枚,經相關部門的努力追查,丟失的放射源于5月10日被回收,Ir—192的放射性會對人體產生很大的傷害。已知Ir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6周期第Ⅷ族,原子序數為77,192為該核素的質量數,下列關于Ir—192的說法正確的是( )
A.Ir—192核外含有115個電子 B.Ir為非金屬元素
C.Ir—192中子數與質子數的差為38 D.Ir元素與碘元素位于同一周期
2.下列圖示關系不正確的是( )
A B C D
3.已知1~18號元素的離子aW3+、bX+、cY2-、dZ - 都具有相同的電子層結構,下列關系正確的是( )
A.離子的還原性:Y2->Z- B.質子數:c>b
C.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H2Y>HZ D.原子半徑:X
4.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
①濃硝酸通常保存在棕色試劑瓶中
②檢驗亞硫酸鈉溶液在空氣中放置是否變質可以先加硝酸溶液,再加氯化鋇溶液來檢驗
③鋅與稀硝酸反應可以得到氫氣
④濃硫酸滴到紙張上變黑,說明濃硫酸具有吸水性
⑤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都能形成酸雨,酸雨的pH等于5.6
A.①③ B.①② C.① D.①②④⑤
5.下列條件下化學反應速率的是( )
A.20℃0.1mol•L-1的鹽酸溶液20 mL與0.5 g塊狀碳酸鈣反應
B.10℃ 0.1mol•L-1的鹽酸溶液20 mL與1 g塊狀碳酸鈣反應
C.10℃ 0.2mol•L-1的鹽酸溶液10mL與0.5g粉狀碳酸鈣反應
D.20℃ 0.2mol•L-1的鹽酸溶液10mL與0.5g粉狀碳酸鈣反應
6.右圖是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一部分,關于元素R、W、X、Y、Z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W>Y
B.Z的單質常溫下是液體,所在的周期中含有32種元素
C.Z的原子序數比R大17
D.氫化物的沸點:X
7. 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是由化學反應中舊化學鍵斷裂時吸收的
能量與新化學鍵形成時放出的能量不同引起的。如下圖為N2(g)
和O2(g)反應生成NO(g)過程中的能量變化: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1 mol N2(g)和1 mol O2(g)反應放出的能量為180 kJ
B.1 mol N2(g)和1 mol O2(g)具有的總能量小 于2 mol NO(g)具有的總能量
C.通常情況下,N2(g)和O2(g)混合能直接生成NO
D.NO是一種酸性氧化物,能與NaOH溶液反應生成鹽和水
8.下列有關實驗操作、現象和解釋或結論都正確的是( )
選項 操 作 現 象 解釋或結論
A 過量的Fe粉中加入稀HNO3,充分反應后,滴加KSCN溶液 溶液呈紅色 稀HNO3將Fe氧化為Fe3+
B Al箔插入稀HNO3中 無現象 Al箔表面被稀HNO3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C 向某溶液中滴加濃NaOH溶液,將濕潤紅色石蕊試紙置于試管口 試紙變藍 該溶液中存在NH4+
D 向紫色石蕊試液中通入SO2 溶液褪色 SO2有漂白性9. 有人建議將氫元素排在元素周期表的第ⅦA族。下列事實能支持這一觀點的是( )
①氫原子得到一個電子后最外層電子達到穩(wěn)定結構 ②氫分子的結構式為H—H
③與堿金屬元素形成離子化合物M+[∶H]- ④分子中原子間的化學鍵都屬于非極性鍵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某無色的混合氣體可能含NO、CO2、NO2、NH3、N2中的幾種,將100 mL該氣體經過如
圖實驗的處理, 結果得到酸性溶液,而幾乎無氣體剩 余,則此氣體的組成為( )
A.NH3、NO2、N2 B.NH3、NO、CO2 C.NH3、NO2、CO2 D.NO、CO2、N2
11. 已知反應3A(g)+B(g) C(s)+4D(g) ΔH<0,
右圖中a、b表示一定條件下,D的體積分數隨時間t的變化
情況。若要使曲線b變?yōu)榍€a,可采取的措施是( )
①增大B的濃度 ②升高反應溫度
③縮小反應容器的體積(加壓) ④加入催化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2.在一密閉容器中,反應aA(g) bB(g)達平衡后,保持溫度不變,將容器容積增加一倍,達到新平衡時,B的濃度是原來的60%。則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a>b B. 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C.A的轉化率減小 D.B的質量分數減小
13. 反應A(g)+B(g) C(g)+D(g)過程中的能量變化如圖所示,由此可判斷( )
A.1molA與1molB充分反應后,能量變化為ΔE
B.加入催化劑后,反應加快,ΔE減小
C.反應物 的總鍵能小于生成物的總鍵能
D.反應達到平衡時,升高溫度,A的轉化率增大
14.下列說法或表示方法中正確的是( )
A.等質量的硫蒸氣和硫固體分別完全燃燒,后者放出的熱量多
B.由C(金剛石)→C(石墨)ΔH= -1.9KJ/mol 可知,金剛石比石墨穩(wěn)定
C.由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可知,H2的燃燒熱為-571.6 kJ•mol-1
D.稀溶液中:H+(aq)+OH—(aq)=H2O(l) ΔH= —53.7KJ/mol ,若將含0.5 molH2SO4的濃溶液與含1 mol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熱量大于57.3KJ
15.兩種大氣污染物 和 在一定條件下可發(fā)生如下反應:NO2 + SO2 NO + SO3,在體積為VL的密閉容器中通入 和 ,反應后容器內硫原子和氧原子的個數比為( )
A. B. C. D.
16. 工業(yè)上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可用如下反應:
CH4(g)+2NO2(g) N2(g)+CO2(g)+2H2O(g) ΔH=a kJ/mol
在溫度T1和T2時,分別將0.50 mol CH4和1.2 mol NO2充入體積為1 L的密閉容器中,測得n(CH4)隨時間變化數據如下表:
溫度 時間/min
n/mol 0 10 20 40 50
T1 n(CH4) 0.50 0.35 0.25 0.10 0.10
T2 n(CH4) 0.50 0 .30 0.18 …… 0.15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10 min內,T1時CH4的化學反應速率比T2時小 B.溫度:T1
C.ΔH:a < 0 D.平衡常數:K(T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