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大家收集整理了《2009年上海市公務員錄用考試申論真題及答案》供大家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FONT>
1.答案提示
A(×)流動人口子女難以進入公辦學校主要原因在于戶籍制度。
B(√)
C(×)受教育權的第二個要素概括不全面,只強調了物質保障而忽略了法律保障。
D(×)州政府制定的教育法律和政策往往傾向于保護本州居民的利益,聯邦政府和聯邦法院對州政府制定的教育法律和政策進行審查,確保流動人口的受教育權。
E(×)“教育平等權是種種平等權的一種,它的價值根基是教育領域的正義和公正”一句有誤,教育平等權的價值根基應為人格尊嚴。
2.答案提示
(1)目前,我國受教育權存在著嚴重不平等的現象。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
①受戶籍制度的限制,流動人口子女無法進入城市公辦學校。
②教育資金的投入比例失衡。城市公辦學校的資金投入要遠遠高于流動人口子女學校和農村學校。
③師資力量的投入比例失衡。城市公辦學校的師資力量要遠遠優(yōu)于流動人口子女學校和農村學校。
(2)①城市流動人口子女學校主要存在著兩方面的問題:
一是師資水平低。流動人口子女學校的教師往往教育水平不高,有的甚至不具備教學資格。這樣的師資水平很難保證流動人口子女的教學質量。
二是辦學條件差。學校的硬件設施不全,并且極其簡陋,有的甚至存在著嚴重的安全隱患,不能為學生提供優(yōu)良的學習環(huán)境。
②造成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對城市流動人口子女學校的重視程度不夠、扶持力度不夠。政府相關部門應該采取以下措施,解決城市流動人口子女學校所存在的問題:
一是采取各種措施,提高流動人口子女學校教師的素質。
二是加大資金投入,改善并規(guī)范流動人口子女學校的辦學條件。
3.答案提示
“B政辦發(fā)[06]第44號”應改為“B政辦發(fā)〔2006〕44號”;
“B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沒有經批準流動人員自辦學校安全工作的通報”,其中“沒有”為口語,應改為書面語“未”;“通報”應改為“通知”;
“各區(qū)、縣人民政府、市委、市政府各部、委、辦、局,各市屬機構”應改為“各區(qū)、縣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委、辦、局,各市屬機構”,且要頂格寫;
“隨著本市城市現代化建設步伐的加快,來該市接受義務教育流動兒童少年呈逐年增多趨勢”中“本市”“該市”均改為“我市”;
標題“1.”“2.”“3.”應改為“一、”“二、”“三、”;“特此通知”后加句號,表結束;
落款處“B市人民政府”應改為“B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06年7月12日”應改為“二○○六年七月十二日”。
4.答案提示
解決流動人口子女入學問題的幾點建議
隨著我國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進程的不斷加快,進城務工農民規(guī)模持續(xù)擴大,其結構也發(fā)生了重大的變化,越來越多的人由過去分散的“單身外出”方式轉變?yōu)椤芭e家遷徙”,出現家庭化流動的趨勢。由此出現的城市流動人口子女教育問題日益嚴峻,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
當前,解決流動人口子女入學問題,已經迫在眉睫。這不僅關系到流動人口子女的受教育權是否平等的問題,還關系到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解決這個問題應多種形式并用,不能搞一刀切,更不能怕麻煩。要從積極的角度考慮,采取積極的態(tài)度進行解決。解決流動人口子女入學問題政府部門是關鍵,我認為政府部門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解決:
第一,進一步加大宣傳的力度,提高各級領導的認識。通過相關宣傳,使各級領導和相關部門認識到解決流動人口子女受教育問題的重要性。要將流動人口子女就學問題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工作、作為政府部門的職責,列入考核內容,要上升到人權和社會平等的高度來認識此項工作的重要性。
第二,制定相應法律、法規(guī),為規(guī)范民辦學校管理提供依據、明確要求。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及當地政府要根據相應法律、法規(guī),將流動人口學校納入統(tǒng)一管理,對有辦學許可證的流動人口子弟學校要提供服務與指導;對無辦學許可證的學校要規(guī)范其辦學行為,符合條件的則發(fā)辦學許可證,不符合條件的則要堅決取締,妥善分流在校學生。
第三,加強督導管理,確保相關流動人口子女入學政策落實到位。在入學的條件、收費標準、學費減免等方面,要加強政策研究,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使流動人口子女在接受教育上全面享有同城市人口相同的待遇。要進一步研究流動人口就學的需求情況,為他們解決實際問題。地方政府和財政部門要建立專項基金,扶持合法流動人口子弟學校的發(fā)展,使其與本地學校同步發(fā)展。
第四,加強對流動人口子女學校的師資力量和資金投入。加強對流動人口子女學校的服務與指導,探索流動人口子女教育的特殊規(guī)律,為流動人口子女學校注入高水平的教師資源,切實提高教師隊伍素質,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使所有流動人口子女學校逐步接近公辦學校的辦學水平。加大對流動人口子女學校的資金投入,改善學校的硬件設施和辦學環(huán)境,為流動人口子女提供一個有利于健康成長和學習的優(yōu)良環(huán)境。
人口的自由流動是社會進步的必然趨勢,流動人口子女教育問題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貧困地區(qū)農村教育在發(fā)達城市的反映,也是城市化進程中必然出現的教育問題,我們必須解決好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才能保障社會的穩(wěn)定和繁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