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財產申報不能畢其功于一役
{編輯注:今年兩會,官員財產申報再次成為焦點話題。本文寫于2008年}
隨著人民民主意識的不斷覺醒,關于官員財產申報的呼聲越來越高,有人要求立即實行真正公開透明的官員財產申報制度,也有人主張官員財產申報不妨設置寬恕期。官員財產申報與公開,已經成為考量政府執(zhí)政智慧、勇氣、決心與能力的焦點。官員財產申報能否畢其功于一役?總體看來,應當穩(wěn)步推進,操之過急有可能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
官員財產申報缺乏法制基礎。在高調推進法治建設的今天,有法可依成為所有公共行為都必須具備的法理基礎。事實上,由于缺乏具有針對性和操作性的法制基礎,貿然推進財產申報制度就難免被指責為“無法之舉,無規(guī)之措”,勢必導致在實施過程中充滿隨意性和主觀性,難以在保護官員個人隱私與公開官員財產狀況之間取得有效的平衡。如此,不僅和建設法治國家的精神相去甚遠,而且容易導致財產申報弄巧成拙,反被部分官員“理直氣壯”地加以廢止。因此,要推行官員財產申報,就必須扎扎實實做好申報制度的立法工作,使之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執(zhí)行起來也更加理直、法正、氣順。
官員財產申報缺乏思想基礎。盡管從理論上講,官員手中掌握著社會最為稀缺的資源——權力,最有可能利用權力換取私人利益,因此官員財產公開是防止權力濫用、以權謀私的必然要求。雖然輿論要求財產申報的呼聲越來越高,但由于長期的官僚主義傳統(tǒng)使相當一部分官員并不接受財產申報這一新型理念,在操作過程中有意阻撓甚至明確拒絕申報個人財產,使財產申報淪為形式。因此,我們需要足夠的時間來逐步完成財產申報理念的教育和普及工作,尤其要教育領導干部轉變觀念,把思想統(tǒng)一到官員財產申報上來,才能為財產申報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減少主觀思想的阻力。
官員財產申報缺乏監(jiān)督基礎。新疆阿勒泰地區(qū)財產申報面臨的社會信任危機告訴我們,財產申報本身不是目的,接受社會的有效監(jiān)督才是真正的核心所在。實際上,在我國仍然缺乏對政府及其工作人員進行信息公開、社會監(jiān)督與處理反饋的完整系統(tǒng)的監(jiān)督體制,因此即便官員申報了個人財產,也難以避免社會的信任危機,進一步破壞政府形象,干擾政民關系,甚至引起更大范圍的民意危機。也使得一部分擁有“灰色收入”的官員們借監(jiān)督無力之機美化自己的財產申報,仍然大行貪受之舉,財產申報豈非又陷入形式主義?所以,要推進財產申報,就應當首先建立起透明、公正、公開、有效的雙向溝通監(jiān)督渠道,為財產申報提供堅實的監(jiān)督基礎。
《論語》中說:“欲速則不達”。由于官員財產申報缺乏法制、思想和監(jiān)督基礎,容易陷入形式主義的泥潭,導致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惡劣結果,有鑒于此,政府和社會公眾應當本著充分宣傳、深入研究、穩(wěn)步推進、循序漸進、注重實效的原則,健全法治基礎、打牢思想基礎、完善監(jiān)督基礎,形成官員主動公開、群眾積極監(jiān)督、政府有效反饋的財產申報體系,才能真正推進官員個人財產申報在法制的軌道上不斷前進!
{編輯注:今年兩會,官員財產申報再次成為焦點話題。本文寫于2008年}
隨著人民民主意識的不斷覺醒,關于官員財產申報的呼聲越來越高,有人要求立即實行真正公開透明的官員財產申報制度,也有人主張官員財產申報不妨設置寬恕期。官員財產申報與公開,已經成為考量政府執(zhí)政智慧、勇氣、決心與能力的焦點。官員財產申報能否畢其功于一役?總體看來,應當穩(wěn)步推進,操之過急有可能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
官員財產申報缺乏法制基礎。在高調推進法治建設的今天,有法可依成為所有公共行為都必須具備的法理基礎。事實上,由于缺乏具有針對性和操作性的法制基礎,貿然推進財產申報制度就難免被指責為“無法之舉,無規(guī)之措”,勢必導致在實施過程中充滿隨意性和主觀性,難以在保護官員個人隱私與公開官員財產狀況之間取得有效的平衡。如此,不僅和建設法治國家的精神相去甚遠,而且容易導致財產申報弄巧成拙,反被部分官員“理直氣壯”地加以廢止。因此,要推行官員財產申報,就必須扎扎實實做好申報制度的立法工作,使之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執(zhí)行起來也更加理直、法正、氣順。
官員財產申報缺乏思想基礎。盡管從理論上講,官員手中掌握著社會最為稀缺的資源——權力,最有可能利用權力換取私人利益,因此官員財產公開是防止權力濫用、以權謀私的必然要求。雖然輿論要求財產申報的呼聲越來越高,但由于長期的官僚主義傳統(tǒng)使相當一部分官員并不接受財產申報這一新型理念,在操作過程中有意阻撓甚至明確拒絕申報個人財產,使財產申報淪為形式。因此,我們需要足夠的時間來逐步完成財產申報理念的教育和普及工作,尤其要教育領導干部轉變觀念,把思想統(tǒng)一到官員財產申報上來,才能為財產申報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減少主觀思想的阻力。
官員財產申報缺乏監(jiān)督基礎。新疆阿勒泰地區(qū)財產申報面臨的社會信任危機告訴我們,財產申報本身不是目的,接受社會的有效監(jiān)督才是真正的核心所在。實際上,在我國仍然缺乏對政府及其工作人員進行信息公開、社會監(jiān)督與處理反饋的完整系統(tǒng)的監(jiān)督體制,因此即便官員申報了個人財產,也難以避免社會的信任危機,進一步破壞政府形象,干擾政民關系,甚至引起更大范圍的民意危機。也使得一部分擁有“灰色收入”的官員們借監(jiān)督無力之機美化自己的財產申報,仍然大行貪受之舉,財產申報豈非又陷入形式主義?所以,要推進財產申報,就應當首先建立起透明、公正、公開、有效的雙向溝通監(jiān)督渠道,為財產申報提供堅實的監(jiān)督基礎。
《論語》中說:“欲速則不達”。由于官員財產申報缺乏法制、思想和監(jiān)督基礎,容易陷入形式主義的泥潭,導致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惡劣結果,有鑒于此,政府和社會公眾應當本著充分宣傳、深入研究、穩(wěn)步推進、循序漸進、注重實效的原則,健全法治基礎、打牢思想基礎、完善監(jiān)督基礎,形成官員主動公開、群眾積極監(jiān)督、政府有效反饋的財產申報體系,才能真正推進官員個人財產申報在法制的軌道上不斷前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