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之心應該是指一個人對他人、法紀和職業(yè),以及自然和社會規(guī)律懷有的一種敬重與畏懼心理。敬畏之心具有自省與自律作用,有利于規(guī)范和約束人們的言行舉止,對于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具有促進作用。
孟子者,也要用“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孟子·盡心上》)以表明自己對天的敬畏之情。
中國古代有一種天能“賞善”而“罰惡”的觀念和信仰,這一信仰在孔子以前非常重要,在孔子以后也長期流行于民間,如同敬鬼神的傳統(tǒng)一樣。但這不是對某一具體的神,如山川土地之神的信仰,而是對神即天神的信仰。民間所信仰的天神似乎是人格化的,人的一舉一動天神是能夠“看”得到的,就是說,天神是有意志的,天神的意志就是使人作好事而不作壞事,作善行而不作惡行。人如果作了好事,天會行賞;人如果作了壞事,天會懲罰。
人類對于自然界的認識永遠不能窮盡,永遠不能達到“終結”真理的一天。在人與自然界之間,除了認識關系之外,還有其他更重要的關系。因此,對于自然界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現(xiàn)象,不能僅從認識時去考慮,,即不能只是如何認識而制服之,還要從更深的層次上去思考,去對待,要從人與自然之間的生命和諧的價值意義上去考慮。這樣,人類不僅能夠完成德性,“參贊化育”,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而且能夠從某些異常現(xiàn)象中進行反省,保持警惕,始終不忘對天的敬畏,而不致作出愚蠢的事,否則,很可能受到“懲罰”。
沒什么比“敬畏之心”更珍貴的
中國浦東、井岡山、延安干部學院9月5日舉行2008年秋季開學典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組織部部長李源潮在開學典禮上指出,堅持以德為先,領導干部要有敬畏之心。
孟子者,也要用“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孟子·盡心上》)以表明自己對天的敬畏之情。
中國古代有一種天能“賞善”而“罰惡”的觀念和信仰,這一信仰在孔子以前非常重要,在孔子以后也長期流行于民間,如同敬鬼神的傳統(tǒng)一樣。但這不是對某一具體的神,如山川土地之神的信仰,而是對神即天神的信仰。民間所信仰的天神似乎是人格化的,人的一舉一動天神是能夠“看”得到的,就是說,天神是有意志的,天神的意志就是使人作好事而不作壞事,作善行而不作惡行。人如果作了好事,天會行賞;人如果作了壞事,天會懲罰。
人類對于自然界的認識永遠不能窮盡,永遠不能達到“終結”真理的一天。在人與自然界之間,除了認識關系之外,還有其他更重要的關系。因此,對于自然界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現(xiàn)象,不能僅從認識時去考慮,,即不能只是如何認識而制服之,還要從更深的層次上去思考,去對待,要從人與自然之間的生命和諧的價值意義上去考慮。這樣,人類不僅能夠完成德性,“參贊化育”,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而且能夠從某些異常現(xiàn)象中進行反省,保持警惕,始終不忘對天的敬畏,而不致作出愚蠢的事,否則,很可能受到“懲罰”。
沒什么比“敬畏之心”更珍貴的
中國浦東、井岡山、延安干部學院9月5日舉行2008年秋季開學典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組織部部長李源潮在開學典禮上指出,堅持以德為先,領導干部要有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