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特崗教師招聘考試單選題及答案解析(三)

字號:

1.元認知的實質(zhì)是人對認知活動的自我意識和( )
    A.自我學習
    B.自我控制
    C.自我調(diào)節(jié)
    D.自我反省
    【答案】C。解析:元認知就是指對認知的認知,即個體對認知活動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調(diào)節(jié)。
    2.誠實或虛偽、勇敢或怯懦、謙虛或驕傲等描述的是個體的(  )特征。
    A.性格
    B.能力
    C.氣質(zhì)
    D.認知
    【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對性格概念的理解。性格是指人的較穩(wěn)定的態(tài)度與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相結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
    3.“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持之以恒,導之以行”符合(  )規(guī)律。
    A.智育過程
    B.心理輔導
    C.德育過程
    D.美育過程
    【答案】C。解析:德育過程是對學生知、情、意、行的培養(yǎng)提高過程。
    4.“學會如何學習”實質(zhì)上是指(  )
    A.培養(yǎng)對學習的濃厚興趣
    B.學會在適當?shù)臈l件下應用合適的認知策略
    C.掌握系統(tǒng)的科學概念與原理
    D.掌握大量而牢固的言語信息
    【答案】B。解析:所謂學會學習,是指掌握了學習的一些方法和技術,并能在適當?shù)那榫持屑右赃\用。興趣和知識掌握并不代表知道如何去學。
    5.“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這是嗅覺的(  )
    A.對比
    B.錯覺
    C.適應
    D.感受性
    【答案】C。解析:這是嗅覺的適應現(xiàn)象。
    6.“沒有英雄的一代也很難造就一代英雄”是強調(diào)(  )
    A.教師的權威
    B.榜樣的作用
    C.領導的權威
    D.社會的作用
    【答案】B。
    7.人們平時所說的“一心二用”是指注意(  )的特性。
    A.分配
    B.轉(zhuǎn)移
    C.分散
    D.起伏
    【答案】A。解析:注意分配是指人在進行兩種或多種活動時能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對象?!耙恍亩谩笔堑湫偷淖⒁夥峙洮F(xiàn)象。
    8.教育的本質(zhì)屬性是(  )
    A.階段性
    B.階級性
    C.培養(yǎng)人的社會活動
    D.生產(chǎn)性
    【答案】C。解析:教育是一種有目的地培養(yǎng)人的社會活動,這是教育區(qū)別于其他事物現(xiàn)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質(zhì)屬性。
    9.我國的教育基本法是(  )
    A.《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B.《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C.《教師資格條例》
    D.《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
    【答案】A。解析:在我國教育法規(guī)體系中,教育基本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10.《學記》指出“時教必有正業(yè),退息必有居學”,這句話體現(xiàn)了(  )
    A.教育與政治的關系
    B.課內(nèi)與課外相結合
    C.啟發(fā)性教學
    D.教學應遵循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
    【答案】B。
    11.在知、情、意、行四個德育環(huán)節(jié)中,基礎和關鍵分別是(  )
    A.知、意
    B.知、行
    C.意、行
    D.知、情
    【答案】B。解析:道德認識(知)是德育的基礎,道德行為(行)是德育的關鍵。
    12.學生特別是小學生極易“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這說明他們具有(  )
    A.可塑性
    B.依賴性
    C.向師性
    D.定向性
    【答案】A。解析:學生正處于長知識、長身體的時期,也是他們的品德、人格正在形成的時期,各方面尚未成熟,具有很大的發(fā)展?jié)摿Γ瑯O容易受外部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具有很強的可塑性。
    13.先提出自我效能感概念的是(  )
    A.韋納
    B.華生
    C.班杜拉
    D.阿特金森
    【答案】C。解析:自我效能感理論由班杜拉首次提出。
    14.觀察是在(  )下了解學生的重要方法。
    A.自然條件
    B.人為控制條件
    C.實驗操作條件
    D.設計好的條件
    【答案】A。解析:觀察法是班主任工作中常用、基本的方法,其優(yōu)點是在自然狀態(tài)下進行,材料富有真實性。
    15.教師基本的權利是(  )
    A.學校管理權
    B.學生管理權
    C.教育教學權
    D.學術研究權
    【答案】C。解析:教育教學權是教師基本的權利,學生管理權是教育教學權的一部分。
    16.教師職業(yè)道德的首要準則是(  )
    A.教書育人
    B.誨人不倦
    C.依法執(zhí)教
    D.熱愛學生
    【答案】C。解析:“依法執(zhí)教”是教師職業(yè)道德的首要準則,這條規(guī)范的實質(zhì)就是要求教師從嚴格守法的高度,在全部職業(yè)行為中始終堅持正確的方向。
    17.人們都知道吸煙有害健康,但還是有很多人吸煙,他們?nèi)狈Φ囊庵酒焚|(zhì)是(  )
    A.自覺性
    B.自制性
    C.果斷性
    D.堅韌性
    【答案】B。解析:意志的自制性是一個人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情緒、約束自己言行的品質(zhì)。
    18.參觀法主要的特點是(  )
    A.學生親自動手,手腦并用
    B.鍛煉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
    C.理論聯(lián)系實際
    D.突破時空障礙
    【答案】C。解析:運用參觀法能夠使教學和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激發(fā)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和興趣。
    19.下列選項中屬于感覺范疇的是(  )
    A.去一個景點旅游,對該景點感覺良好
    B.進到一個黑屋子中,感覺一片漆黑
    C.老李感覺小張是個有前途的青年
    D.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感覺像進了迷宮
    【答案】B。解析:人剛進入黑屋子,要經(jīng)歷暗適應的過程才能看清東西,是視覺的暗適應,屬于感覺范疇。
    20.關于師生關系,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師生在教學內(nèi)容上結成授受關系
    B.教師指導、引導學生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的自主發(fā)展
    C.師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關系
    D.師生在社會道德上是輸出—吸收的關系
    【答案】D。解析:從社會學的角度看,師生關系在更深刻的意義上是人和人的關系,在社會道德上是相互促進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