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2014高二第二學期語文期末考試卷分析,供大家學習參考!
參考答案:
1【C“曲愈高,和愈寡”在原文第三段,此段的意思是說“詩人之所以孤獨是因為他表現(xiàn)事物時看到了事物之間精微的差別,而常人只能夠在粗淺的境界溝通”?!?BR> 2【B.詩人要不斷創(chuàng)新只是詩人孤寂的原因,不是表現(xiàn),因為創(chuàng)新不能夠得到大多數(shù)人的理解?!?BR> 3【B.在這一段中作者意思是強調事物之間的細微差別十分重要,而對常人對事物的感知只停留在較量分寸而不暇剖析毫厘的水平持不贊成態(tài)度?!?BR> 4C(“佚”通“逸”,放蕩。此題為了考查學生對通假字的理解和判斷方法的掌握。)
5.(都是表示判斷的語氣助詞。A、轉折連詞“可是”/假設連詞“假如”。B、代詞“其中的”/祈使語氣詞“還是”。D、介詞“根據(jù)”/介詞“憑借”。)
6A(根據(jù)最后一段的議論可知,作者的寫作目的有二,其一是富貴如浮云,奇物難以永遠占有;其二才是告誡世人不要玩物喪志。)
7.參考答案:
(1)我對那些人與物的興盛與衰廢產(chǎn)生感慨,可惜這塊大石讓人喜愛卻反而遭到遺棄。(其中“感”“人物”“廢興”和“棄”的被動句式各1分,全句通順1分)
(2)那些奇異的事物,被棄置在偏僻悠遠的地方就很可惜,被放在大家都看得到的地方,則喜歡它的人免不了會把它拿走。(其中“物之奇者”定語后置、“幽遠”活用、“置之”后的介詞省略、“耳目”各1分,全句通順1分。)
8.象征手法(托物言志)。用歷經(jīng)千年磨練、志向高遠卻始終得不到補天機會的石頭象征或寄托自己懷才不遇。(4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9.詩人借石自喻,抒發(fā)了自己欲整頓乾坤卻抱負不得實現(xiàn)的悲憤之情。(4分,意思對即可得分)
10.【(1)商女不知亡國恨。(2)江間波浪兼天涌。(3)藍田日暖玉生煙。(4)凌萬頃之茫然。(5)玉戶簾中卷不去,(6)煙光凝而暮山紫。(7)楚天千里清秋。(8)聞道有先后】
11.答: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做事謹慎細心;熱愛藝術,天真浪漫單純。(4分,每點1分)
12.答:(1)調節(jié)敘述的節(jié)奏,使得情節(jié)發(fā)展張馳有度,富于變化,為下文的情節(jié)的突轉蓄勢作鋪墊。(2)以這種充滿愉快、充滿溫情的幻想和下文“顧客”在現(xiàn)實生活的一反常態(tài)、暴跳如雷的場面形成對比,更好突出情節(jié)的出人意料。(3)更充分地展現(xiàn)了人物心地善良人性之美。(6分,每點2分)
13.答:小說采用雙線結構,一條以瑪莎小姐為明線,另一條是以“藝術家”為暗線,小說以物——“兩塊面包”為線索串起全文。兩條線索在兩塊面包闖禍后融合到一起,使小說情節(jié)設計前后銜接,渾然一體。(4分,每點2分)
14.答
(1)瑪莎知道真相前的舉動作者描繪十分詳盡,瑪莎知道真相后的表現(xiàn)描寫非常簡略,二者一詳一略,相互對照,使得小說詳略富有變化。
(2)瑪莎知道真相前的舉動作者描繪十分詳盡,無須再贅言,讀者就完全可以據(jù)此想象到瑪莎知道真相后的痛苦與失望。
(3)作者惜墨如金,給讀者留下了無比廣闊的想象空間,取得了言盡而意無窮的效果。
(6分,每點2分)
(1)善于戲劇性地設計情節(jié),埋下伏筆,作好鋪墊,勾勒矛盾。(2分)
(2)小說在結尾處突然讓人物的心理情境發(fā)生出人意料的變化,或使主人公命運陡然逆轉,使讀者感到豁然開朗,柳暗花明,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有獨特的藝術魅力。(3分)
15.D 【解說A.堵塞(sè)/塞(sài)翁失馬 乘(chéng)機/千乘(shèng)之國 規(guī)矩(ju)/中規(guī)中矩(jǚ)
B.碑帖(tiè)/俯首帖(tiē)耳 拙(zhuō)劣/茁(zhuó)壯成長 市儈(kuài)/膾(kuài)炙人口
C.給(jǐ)養(yǎng)/犄(jǐ)角之勢 戕(qiāng)害/呼天搶(qiāng)地 提(dí)防/金榜題(tí)名
D.詼(huī)諧/天網(wǎng)恢恢(huī) 玩弄(nòng)/弄(nòng)巧成拙 輟(chuò)學/綽(chuò)綽有余】
16.C【A范圍不當,“耳熟能詳”意思是“聽得爛熟,那個詳盡地復述出來?!敝荒軌蛴糜趶碗s的事物。而“富翁”只是兩個字。B角度錯誤,“等量齊觀”指“指對有差別的事物同等看待?!奔慈藗儗蓚€不同的事物的看法,不能直接用于甲事物和乙事物的比較。C正確。D望文生義,“胸有成竹”是指“在做事前就拿定了主意,有通盤的考慮?!薄?BR> 17.參考答案:B(抓住景物描寫的特征即可,“一點螢火蟲”只能配“一只微綠的眼睛”;“干號”只能配“發(fā)沸”;“一梳”寫形狀,只能配“未長成”“又密又忙”配“很熱鬧”)
18、(1)(②)“營造”與“作品”不搭配。可將“營造”改為“編排”、“打造”等。
(2)(③)“藝術家”與“演員”概念交叉。應刪去“演員”。
(3)(④)主語殘缺。刪除“在”“以后”。
(4)(⑥)不合邏輯。“將”與“了”矛盾,應刪去“了”。19、設喻要準確、得體。每句3分。
答案示例:白玫瑰就是衣服上的一粒飯渣子,紅的還是心口上的一顆朱砂痣。
20、答案示例:
(1)文學創(chuàng)作固然離不開個人的獨創(chuàng)性,但又離不開歷史。(1分)一個作家的作品總是來源于前人的作品,所以說“小火被點燃”是“借另一支蠟燭”。 (2分)但同時,這支點燃了小火的蠟燭也得以寄身于小火之中。也就是說,前人的作品在后來者的作品中得到了重生。(2分)
(2)一方面是前人的作品給后世提供了創(chuàng)作的源泉,(2分)另一方面前人的作品又通過后人的作品得以傳承,獲得發(fā)展。(2分)于是,一切文學作品都融入一個無比廣闊的歷史,而這歷史正是通過一切文學作品得到表現(xiàn)。(1分)
21、作文簡析:
1、“80”可以理解為“80年代”、“80分”、“80米”……
2、“超越”應為立意所在。
具體評分細則參考今年安徽省高考語文評分標準:
一、分類:
一類60——50分;二類49——42分;三類41——36分;四類35——0分
二、立意:(語言、結構)
1、立意新穎,情感健康;2、語言流暢,扣題行文;3、結構思路清晰,敘議合理,內容充實。
三、殘篇的評分標準
1、不超過35分;2、700——500字(35——25分);3、499——300字(24——15分);4、299字以下(14分以下)
四、評卷要求
1、一類卷:符合上述第二條要求
2、二類卷:在語言,結構方面均有欠缺,語言尚好,內容較空(或內容上大多舉古人的事例,而無現(xiàn)代生活的事例)
3、三類卷:敘議不分,所舉事例重點偏離題意,論據(jù)不能支撐觀點,語言不太順暢。
4、四類卷:偏離題意,更換題目,表達不清,套作。
參考譯文:
菱溪的奇石共有六塊,其中四塊被人取走了,一塊稍微小一點但形狀特別奇異,也被收藏在老百姓家里;的一塊仰面躺于溪邊,因為它難以移動,所以能夠獨自存留下來。每年天寒霜降,溪水干涸就露出了石頭,溪旁住的人見它形狀怪異,往往把它作為神靈祭祀。
菱溪,查閱各類圖冊經(jīng)籍中都沒有記載。唐代會昌年間,刺史李漬寫了一篇《荇溪記》,說:“荇溪水出永陽嶺,向西從皇道山下經(jīng)過?!备鶕?jù)地理位置尋找,現(xiàn)在沒有被稱為“荇溪”的河流。問滁州人荇溪在什么地方,他們回答說菱溪就是這條河。楊行密占據(jù)淮南的時候,淮南人為了避諱他的名字,把“荇”改為“菱”,從道理上說也許就是這樣。
溪旁有一處遺址,聽說是以前將軍劉金的住宅,奇石就是劉金的東西。劉金,偽吳時代的貴將,和楊行密同時在合肥舉事,號稱“三十六英雄”,劉金就是其中之一。劉金本來是一個驃悍武夫,卻也知道喜歡、欣賞奇異的事物,有了像小孩子一樣的愛好,難道不是因為在亂世之中功成志得,滿足于富貴人的安樂與嗜欲而使他這樣嗎?遙想這宅院當年的水池臺榭、奇木異草,和這些石很匹配,也是一時的盛事!現(xiàn)在劉金的后人,散居為平民,還有住在溪兩岸的。
我對那些人與物的興盛與衰廢產(chǎn)生感慨,可惜這塊大石讓人喜愛卻反而遭到遺棄,就用三頭牛拖出來,放置于幽谷之中,又尋找那塊稍微小一點的,在白塔的老百姓朱某家得到了它,就將它們立在豐樂亭的南北。豐樂亭靠近滁州城,道路近便,可以作為滁州人每年游玩的好去處。
那些奇異的事物,被棄置在偏僻悠遠的地方就很可惜,被放在大家都看得到的地方,則喜歡它的人免不了會將它拿走。唉!劉金雖然不值一提,但也可以說是一個勇猛的人,他平生的理想志向,難道不大嗎?可是到了他的后輩,衰敗零落,以至于子孫沒落而默默無聞,何況是要想長久地占有這塊石頭呢?那這件事可以作為那些富貴者的警戒。而那些喜歡奇異事物的人聽到了這塊石頭的故事以后,也就可以欣賞就行了,何必取走占為己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