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年級數(shù)學暑假作業(yè)附答案2014

字號:


    為大家整理的初一年級數(shù)學暑假作業(yè)附答案2014的文章,供大家學習參考!更多最新信息請點擊初一考試網(wǎng)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4分,共40分)
    1.(4分)(2012•威海)64的立方根是(  )
    A. 8 B. ±8 C. 4 D. ±4
    考點: 立方根.
    專題: 計算題.
    分析: 如果一個數(shù)x的立方等于a,那么x是a的立方根,根據(jù)此定義求解即可.
    解答: 解:∵4的立方等于64,
    ∴64的立方根等于4.
    故選C.
    點評: 此題主要考查了求一個數(shù)的立方根,解題時應先找出所要求的這個數(shù)是哪一個數(shù)的立方.由開立方和立方是互逆運算,用立方的方法求這個數(shù)的立方根.注意一個數(shù)的立方根與原數(shù)的性質符號相同.
    2.(4分)如圖所示的網(wǎng)格中各有不同的圖案,不能通過平移得到的是(  )
    A. B. C. D.
    考點: 生活中的平移現(xiàn)象.
    分析: 根據(jù)平移的定義:在平面內(nèi),把一個圖形整體沿某一的方向移動,這種圖形的平行移動,叫做平移變換,結合各選項所給的圖形即可作出判斷.
    解答: 解:A、可以通過平移得到,不符合題意;
    B、可以通過平移得到,不符合題意;
    C、不可以通過平移得到,符合題意;
    D、可以通過平移得到,不符合題意.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平移的性質,屬于基礎題,要掌握圖形的平移只改變圖形的位置,而不改變圖形的形狀和大小,學生易混淆圖形的平移與旋轉或翻轉.
    3.(4分)如圖,下列推理及所注明的理由都正確的是(  )
    A. 因為DE∥BC,所以∠1=∠C(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B. 因為∠2=∠3,所以DE∥BC(兩直線平行,內(nèi)錯角相等)
    C. 因為DE∥BC,所以∠2=∠3(兩直線平行,內(nèi)錯角相等)
    D. 因為∠1=∠C,所以DE∥BC(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考點: 平行線的判定與性質.
    分析: A的理由應是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B的理由應是內(nèi)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D的理由應是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所以正確的是C.
    解答: 解:A、因為DE∥BC,所以∠1=∠C(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B、因為∠2=∠3,所以DE∥BC(內(nèi)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C、因為DE∥BC,所以∠2=∠3(兩直線平行,內(nèi)錯角相等);
    D、因為∠1=∠C,所以DE∥BC(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故選C.
    點評: 正確區(qū)分平行線的性質和判定是解決此類問題的關鍵.
    4.(4分)(2005•常州)將100個數(shù)據(jù)分成8個組,如下表:則第六組的頻數(shù)為(  )
    組號 1 2 3 4 5 6 7 8
    頻數(shù) 11 14 12 13 13 x 12 10
    A. 12 B. 13 C. 14 D. 15
    考點: 頻數(shù)與頻率.
    專題: 圖表型.
    分析: 根據(jù)各組頻數(shù)的和是100,即可求得x的值.
    解答: 解:根據(jù)表格,得
    第六組的頻數(shù)x=100﹣(11+14+12+13+13+12+10)=15.
    故選D.
    點評: 本題是對頻率、頻數(shù)靈活運用的綜合考查.
    各小組頻數(shù)之和等于數(shù)據(jù)總和;各小組頻率之和等于1.
    5.(4分)(2002•聊城)不等式組 無解,則a的取值范圍是(  )
    A. a<1 B. a≤1 C. a>1 D. a≥1
    考點: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
    分析: 先求不等式組的解集,再逆向思維,要不等式組無解,x的取值正好在不等式組的解集之外,從而求出a的取值范圍.
    解答: 解:原不等式組可化為 ,即 ,
    故要使不等式組無解,則a≤1.
    故選B.
    點評: 解答此題的關鍵是熟知不等式組的解集的求法應遵循:“同大取較大,同小取較小,小大大小中間找,大大小小解不了”的原則.
    6.(4分)在方程組 中,若未知數(shù)x,y滿足x+y>0,則m的取值范圍在數(shù)軸上的表示應是如圖所示的(  )
    A. B. C. D.
    考點: 在數(shù)軸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解二元一次方程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分析: 先把m當作已知條件求出x+y的值,再根據(jù)x+y>0求出m的取值范圍,并在數(shù)軸上表示出來即可.
    解答: 解: ,
    ①+②得,3(x+y)=3﹣m,解得x+y=1﹣ ,
    ∵x+y>0,
    ∴1﹣ >0,解得m<3,
    在數(shù)軸上表示為:
    .
    故選B.
    點評: 本題考查的是在數(shù)軸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熟知實心圓點與空心圓點的區(qū)別是解答此題的關鍵.
    7.(4分)(1999•哈爾濱)若方程組 的解x與y相等.則a的值等于(  )
    A. 4 B. 10 C. 11 D. 12
    考點: 解三元一次方程組.
    分析: 理解清楚題意,運用三元一次方程組的知識,解出a的數(shù)值.
    解答: 解:根據(jù)題意得: ,
    把(3)代入(1)解得:x=y= ,
    代入(2)得: a+ (a﹣1)=3,
    解得:a=11.
    故選C.
    點評: 本題的實質是解三元一次方程組,用加減法或代入法來解答.
    8.(4分)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DEF是由△ABC平移得到的,點A(﹣1,﹣4)的對應點為D(1,﹣1),則點B(1,1)的對應點F的坐標為(  )
    A. (2,2) B. (3,4) C. (﹣2,2) D. (2,﹣2)
    考點: 坐標與圖形變化-平移.
    分析: 先根據(jù)點A與D確定平移規(guī)律,再根據(jù)規(guī)律寫出點B的對應點F的坐標即可.
    解答: 解:∵,△DEF是由△ABC平移得到的,點A(﹣1,﹣4)的對應點為D(1,﹣1),
    ∴平移規(guī)律是:先向右平移2個單位,再向上平移3個單位,
    ∵點B的坐標為(1,1),
    ∴F的坐標為(3,4).
    故選B.
    點評: 本題考查了平移與坐標與圖形的變化,根據(jù)對應點A與D的坐標得到平移規(guī)律是解題的關鍵.
    9.(4分)如圖所示,把一根鐵絲折成圖示形狀后,AB∥DE,則∠BCD等于(  )
    A. ∠D+∠B B. ∠B﹣∠D C. 180°+∠D﹣∠B D. 180°+∠B﹣∠D
    考點: 平行線的性質.
    分析: 根據(jù)三角形外角的性質可得∠BCD=∠D+∠E,再由平行線的性質表示出∠E,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 解:∵AB∥DE,
    ∴∠E=180°﹣∠B,
    ∴∠BCD=∠D+∠E=180°﹣∠B+∠D.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了平行線的性質,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掌握三角形外角的性質及平行線的性質.
    10.(4分)(2005•濰坊)某鄉(xiāng)鎮(zhèn)有甲、乙兩家液化氣站,他們的每罐液化氣的價格、質和量都相同.為了促銷,甲站的液化氣每罐降價25%銷售;每個用戶購買乙站的液化氣,第1罐按照原價銷售,若用戶繼續(xù)購買,則從第2罐開始以7折優(yōu)惠,促銷活動都是一年.若小明家每年購買8罐液化氣,則購買液化氣最省錢的方法是(  )
    A. 買甲站的 B. 買乙站的
    C. 買兩站的都可以 D. 先買甲站的1罐,以后再買乙站的
    考點: 有理數(shù)的混合運算;有理數(shù)大小比較.
    專題: 應用題;壓軸題.
    分析: 購買液化氣最省錢的意思是,在質和量都相同的條件下,花錢最少.分別計算出每年到甲、乙兩家液化氣站購買8罐液化氣的價錢,進行比較即可得出結果.
    解答: 解:設每罐液化氣的原價為a,
    則在甲站購買8罐液化氣需8×(1﹣25%)a=6a,
    在乙站購買8罐液化氣需a+7×0.7a=5.9a,
    由于6a>5.9a,
    所以購買液化氣最省錢的方法是買乙站的.
    故選B.
    點評: 本題考查了有理數(shù)的大小比較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比較有理數(shù)的大小的方法如下:(1)負數(shù)<0<正數(shù);(2)兩個負數(shù),絕對值大的反而小.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7小題,每小題4分,共28分)
    11.(4分)某市有6500名九年級學生參加數(shù)學畢業(yè)考試,為了了解這些學生畢業(yè)考試的數(shù)學成績,從6500份數(shù)學答卷中隨機抽取了300份進行統(tǒng)計分析,在這個問題中,總體是 6500名九年級學生的數(shù)學成績 ,個體是 每一名學生的數(shù)學成績 ,樣本是 隨機抽取的這300名學生的數(shù)學成績 .
    考點: 總體、個體、樣本、樣本容量.
    分析: 總體是指考查的對象的全體,個體是總體中的每一個考查的對象,樣本是總體中所抽取的一部分個體,而樣本容量則是指樣本中個體的數(shù)目.我們在區(qū)分總體、個體、樣本、樣本容量,這四個概念時,首先找出考查的對象.
    解答: 解:總體是6500名九年級學生的數(shù)學成績,個體是每一名學生的數(shù)學成績,樣本是隨機抽取的這300名學生的數(shù)學成績.
    故答案是:6500名九年級學生的數(shù)學成績,每一名學生的數(shù)學成績,隨機抽取的這300名學生的數(shù)學成績.
    點評: 考查了總體、個體、樣本、樣本容量,解題要分清具體問題中的總體、個體與樣本,關鍵是明確考查的對象.總體、個體與樣本的考查對象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范圍的大小.
    12.(4分)(2004•上海)不等式組 整數(shù)解是 0,1 .
    考點: 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整數(shù)解.
    專題: 計算題.
    分析: 先求出不等式的解集,在取值范圍內(nèi)可以找到整數(shù)解.
    解答: 解:由(1)得x ,
    由(2)得x>﹣ ,
    所以解集為﹣
    則整數(shù)解是0,1.
    點評: 解答此題要先求出不等式組的解集,求不等式組的解集要遵循以下原則:同大取較大,同小取較小,小大大小中間找,大大小小解不了.
    13.(4分)(2004•宜昌)有關學生健康評價指標規(guī)定,握力體重指數(shù)m=(握力÷體重)×100,初中畢業(yè)班男生握力合格標準是m≥35,如果九年(1)班男生小明的體重為50千克,那么小明的握力至少要達到   千克時才能合格.
    考點: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應用.
    分析: 本題中的不等關系是:握力體重指數(shù)m=(握力÷體重)×100≥35,設小明的握力是x千克,就可以列出不等式.
    解答: 解:設小明的握力至少要達到x千克時才能合格,依題意得 ×100≥35
    解之得x≥ ,
    所以小明的握力至少要達到 千克時才能合格.
    點評: 本題考查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應用,將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事件與數(shù)學思想聯(lián)系起來,讀懂題列出不等式關系式即可求解.
    14.(4分)(2002•紹興)寫出一個以 為解的二元一次方程組  ,(答案不) .
    考點: 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
    專題: 開放型.
    分析: 根據(jù)方程組的解的定義, 應該滿足所寫方程組的每一個方程.因此,可以圍繞 列一組算式,然后用x,y代換即可.應先圍繞 列一組算式,如0+7=7,0﹣7=﹣7,然后用x,y代換,得 等.
    解答: 解:應先圍繞 列一組算式,
    如0+7=7,0﹣7=﹣7,
    然后用x,y代換,得 等.
    答案不,符合題意即可.
    點評: 本題是開放題,注意方程組的解的定義.
    15.(4分)如圖所示,已知∠1=∠2,則再添上條件 ∠ABM=∠CDM 可使AB∥CD.
    考點: 平行線的判定.
    分析: 添加條件是∠ABM=∠CDM,根據(jù)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推出即可,此題答案不,還可以添加條件∠EBM=∠FDM等.
    解答: 解:添加條件是∠ABM=∠CDM,
    理由是:∵∠ABM=∠CDM,
    ∴AB∥CD(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故答案為:∠ABM=∠CDM.
    點評: 本題考查了平行線的判定的應用,此題是一道開放型的題目,答案不.
    16.(4分)如圖,直線AB、CD相交于點O,OE⊥OC,若∠1=50°,則∠2= 40° .∠3+∠1= 190° .
    考點: 垂線;對頂角、鄰補角.
    分析: 先由垂直的定義得出∠COE=90°,再根據(jù)平角的定義求出∠2=40°,根據(jù)鄰補角互補得出∠3=180°﹣∠2=140°,將∠1=50°代入即可求出∠3+∠1的度數(shù).
    解答: 解:∵OE⊥OC,
    ∴∠COE=90°,
    ∴∠1+∠2=180°﹣∠COE=90°,
    ∵∠1=50°,
    ∴∠2=40°,
    ∴∠3=180°﹣∠2=140°,
    ∴∠3+∠1=140°+50°=190°.
    故答案為40°,190°.
    點評: 本題利用垂直的定義,平角及鄰補角的性質計算,要注意領會由垂直得直角這一要點.
    17.(4分)(2010•南崗區(qū)一模)將點P(﹣3,y)向下平移3個單位,向左平移2個單位后得到點Q(x,﹣1),則xy= ﹣10 .
    考點: 坐標與圖形變化-平移.
    分析: 直接利用平移中點的變化規(guī)律求解即可.
    平移中點的變化規(guī)律是:橫坐標右移加,左移減;縱坐標上移加,下移減.
    解答: 解:此題規(guī)律是(a,b)平移到(a﹣2,b﹣3),照此規(guī)律計算可知﹣3﹣2=x,y﹣3=﹣1,所以x=﹣5,y=2,則xy=﹣10.
    故答案填:﹣10.
    點評: 本題考查圖形的平移變換.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圖形的平移與圖形上某點的平移相同.平移中點的變化規(guī)律是:橫坐標右移加,左移減;縱坐標上移加,下移減.
    三、解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2分)
    18.(10分)如圖所示,已知AE與CE分別是∠BAC,∠ACD的平分線,且∠1+∠2=∠AEC.
    (1)請問:直線AE與CE互相垂直嗎?若互相垂直,給予證明;若不互相垂直,說明理由;
    (2)試確定直線AB,CD的位置關系并說明理由.
    考點: 平行線的判定;垂線;三角形內(nèi)角和定理.
    分析: (1)根據(jù):∠1+∠2+∠AEC=180°和∠1+∠2=∠AEC推出∠AEC=90°,根據(jù)垂直定義推出即可;
    (2)根據(jù)角平分線得出2∠1=∠BAC,2∠2=∠DCA,求出∠BAC+∠DCA=2×90°=180°,根據(jù)平行線的判定推出即可.
    解答: (1)AE⊥CE,
    證明:∵∠1+∠2+∠AEC=180°,∠1+∠2=∠AEC,
    ∴2∠AEC=180°,
    ∴∠AEC=90°,
    ∴AE⊥CE.(2)解:AB∥CD,
    理由是:∵AE與CE分別是∠BAC,∠ACD的平分線,
    ∴2∠1=∠BAC,2∠2=∠DCA,
    ∵∠1+∠2=∠AEC=90°,
    ∴∠BAC+∠DCA=2×90°=180°,
    ∴AB∥CD.
    點評: 本題考查了平行線的性質,角平分線定義,垂直定義,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定理的應用,主要考查學生的推理能力.
    19.(12分)如圖所示,長方形ABCD在坐標平面內(nèi),點A的坐標是A( ,1),且邊AB、CD與x軸平行,邊AD,BC與y軸平行,AB=4,AD=2.
    (1)求B、C、D三點的坐標;
    (2)怎樣平移,才能使A點與原點重合?
    考點: 坐標與圖形性質;坐標與圖形變化-平移.
    分析: (1)根據(jù)矩形的對邊平行且相等求出BC到y(tǒng)軸的距離,CD到x軸的距離,然后寫出點B、C、D的坐標即可;
    (2)根據(jù)圖形寫出平移方法即可.
    解答: 解:(1)∵A( ,1),AB=4,AD=2,
    ∴BC到y(tǒng)軸的距離為4+ ,CD到x軸的距離2+1=3,
    ∴B(4+ ,1)、C(4+ ,3)、D( ,3);(2)由圖可知,先向下平移1個單位,再向左平移 個單位(或先向左平移平移 個單位,再向下平移1個單位).
    點評: 考查了坐標與圖形性質,坐標與圖形變化﹣平移,熟練掌握矩形的對邊平行且相等并準確識圖是解題的關鍵.
    20.(15分)(2006•嘉興一模)下圖是按一定規(guī)律排列的方程組集合和它解的集合的對應關系圖,若方程組集合中的方程組自左至右依次記作方程組1、方程組2、方程組3、…方程組n.
    (1)將方程組1的解填入圖中;
    (2)請依據(jù)方程組和它的解變化的規(guī)律,將方程組n和它的解直接填入集合圖中;
    (3)若方程組 的解是 ,求m的值,并判斷該方程組是否符合(2)中的規(guī)律?
    考點: 解二元一次方程組.
    專題: 壓軸題;閱讀型.
    分析: (1)用加減消元法消去y項,得出x的值,然后再用代入法求出y的值;
    (2)根據(jù)方程組及其解的集合找出規(guī)律并解方程;
    (3)把方程組的解代入方程x﹣my=16即可求的m的值.
    解答: 解:(1) ,
    用(1)+(2),得2x=2,
    ∴x=1,
    把x=1代入(1),得y=0,
    ∴ ;(2) ,(3分)
    ;(5分)(3)由題意,得10+9m=16,
    解得m= ,(7分)
    該方程組為 ,它不符合(2)中的規(guī)律.(8分)
    點評: 本題考查用加減消元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以及根據(jù)方程組及其解的集合找規(guī)律并解方程.
    21.(15分)某校八年級(2)班40個學生某次數(shù)學測驗成績?nèi)缦拢?BR>    63,84,91,53,69,81,61,69,91,78,75,81,80,67,76,81,79,94,61,69,
    89,70,70,87,81,86,90,88,85,67,71,82,87,75,87,95,53,65,74,77
    數(shù)學老師按10分的組距分段,算出每個分數(shù)段學生成績出現(xiàn)的頻數(shù),填入頻數(shù)分布表
    (1)請把頻數(shù)分布表、頻數(shù)分布直方圖補充完整并畫出頻數(shù)分布折線圖;
    (2)請你幫老師統(tǒng)計一下這次數(shù)學考試的及格率(60分以上含60分為及格)及優(yōu)秀率(90分以上含90分為優(yōu)秀);
    (3)請說明哪個分數(shù)段的學生最多?哪個分數(shù)段的學生最少?
    考點: 頻數(shù)(率)分布直方圖;頻數(shù)(率)分布表;頻數(shù)(率)分布折線圖.
    專題: 圖表型.
    分析: (1)根據(jù)題意易求出未知的頻率分布.找出79.5﹣89.5之間的數(shù)據(jù)解答.
    (2)及格率是60以及60分以上,則根據(jù)圖表共有38人;優(yōu)秀率是90以及90分以上,則有5人.根據(jù)公式計算即可得出.
    (3)根據(jù)圖表易看出,在79.5﹣89.5這個分數(shù)段的人數(shù)最多.49.5﹣59.5這個分數(shù)段的人數(shù)最少.
    解答: 解:(1) (2)及格率 ,優(yōu)秀率= .
    (3)從圖中可以清楚地看出79.5到89.5分這個分數(shù)段的學生數(shù)最多,49.5分到59.5分這個分數(shù)段的學生數(shù)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