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教師資格《中學心理學》核心考點:第十五章

字號:

第十五章 教師心理
    1.教師的心理特征與職業(yè)成就的關系
    (1)教師的認知特征與職業(yè)成就之間的關系
    教師專業(yè)需要某些特殊能力,其中重要的可能是思維的條理性、邏輯性以及口頭表達能力和組織教學活動的能力。
    (2)教師的人格特征與其職業(yè)成就之間的關系
    研究材料表明,在教師的人格特征中,有兩個重要 特征對教學效果有顯著影響:一是教師的熱心和同情心;二是教師富于激勵和想象的傾向性。(3)教師的期望對學生的影響的實驗研究羅森塔爾把教師期望的預言效應稱作皮格馬利翁效應,也有人將之稱為羅森塔爾效應。
    2.專家型教師與新教師的比較研究
    (1)課時計劃的差異
    對教師課時計劃的分析表明,與新教師相比,專家教師的課時計劃簡 潔、靈活,以學生為中心并具 有預見性。
    (2)課堂教學過程的差異
    ①課堂規(guī)則的制定與執(zhí)行;②吸引學生注意力;③教材的呈現(xiàn);④課堂練習;⑤家庭作業(yè)的檢查;⑧教學策略的運用。
    (3)課后評價的差異
    新教師的課后評價更多地關注課堂中發(fā)生的細節(jié),而專家型教師則多談論學生對新材料的理解情況和他認為課堂中值得注意的活動。
    3.教師的成長與發(fā)展
    (1)教師成長的歷程福勒和布朗根據(jù)教師的需要和不同時期所關注的焦點問題,把教師的成長劃分為關注生存、關注情境和關注學生三個階段。
    ①關注生存階段:處于這一階段一般是新教師,他們關注自己的生存適應性。
    ②關注情境階段:把關注的焦點投向了提高學生的成績即進入了關注情境階段。
    ③關注學生階段。
    (2)教師成長與發(fā)展的基本途徑
    一方面是通過師范教育培養(yǎng)新教師作為教師隊伍的補充,另一方面是通過實踐訓練提高在職教師,具體包括:
    ①觀摩和分析優(yōu)秀教師的教學活動;②開展微格教學;③進行專門訓練;④反思教學經(jīng)驗:對教學經(jīng)驗的反思,又稱反思性實踐或反思性教學,波斯納提出了一個 教師成長公式:經(jīng)驗+反思=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