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班會教案:頓悟班會教案

字號:

這篇《主題班會教案:頓悟班會教案》是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以下信息僅供參考!?。?BR>    頓悟班會教案
    一、主題:頓悟
    二、班會目的:
    1.給學生一個自我反思的機會。
    2.使同學們了解,成長的過程需要很多“頓悟”。
    3.使同學們了解“頓悟”的產生需要一個怎樣的過程。三、班會形式
    主題發(fā)言、同學反思、師生交流。四、班會過程:
    (一)班主任主題發(fā)言(5分鐘)
     “同學們,我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們會嗑瓜子嗎?”
     眾詫異,再問,不屑地答道:“會!”
     “都會嗎?有沒有不會的?不會的請舉手!”
     幾個班干部“捧場”似的舉起手來(我暗笑)。
     “真有人不會!那我心里平衡了!”
     眾笑。
     “不瞞大家說,我嗑瓜子已經嗑了二十年,但卻是前幾天才學會嗑瓜子的!”
     眾笑,也露出一伙神情。
     “為什么呢?原來,在我很小的的時候,雖然已經開始嗑瓜子了,但是,嗑出的瓜子皮兒總是和別人的不一樣:我嗑出的瓜子皮兒碎的居多,別人的很完整。這使我十分疑惑,我進而又發(fā)現(xiàn),我嗑出的瓜子皮兒里還有不少瓜籽,而別人嗑出的瓜子皮兒則只有皮兒,沒有一點籽。只是為什么呢?這個問題我一直在思索,但是由于有一種與《皇帝的新裝》里的皇帝相同的心理,我不好意思去問人,但這團疑惑卻一直縈繞在我的心頭,直到前幾天……”
     眾疑惑,聆聽,有幾個還在竊笑。
     “前些天,我讀了一本書《誰動了我的奶酪》……”
     眾“噓——”。(這么晚才讀這本書?。?BR>     “說實話,這本書我并不喜歡,這本書所講的道理也再淺顯不過。然而我發(fā)現(xiàn)它畢竟還是挺有意思的,所以,我之后就變得喜歡嘗試。就在前幾天,我嗑瓜子的時候,受了小老鼠的影響,想換一種方法來嗑——我以前想當然的以為瓜子只能從大頭兒嗑,不可能從小頭嗑;而那我嘗試了一下從小頭嗑……?。∑孥E出現(xiàn)了!……”
     眾笑。
     “這對于你們會嗑瓜子的同學來說,可能不算什么?但對于我,一個嗑瓜子嗑了二十年,卻不會嗑瓜子的人來說,這真給了我莫大的驚喜!”
    眾爆笑,我等他們平靜下來。
    “那小小的嘗試,徹底改變了我對于嗑瓜子的理解,使我一下子明白了嗑瓜子的方法要領,也是我明白了,原來我以前對于嗑瓜子存在這么大的誤解?。 ?BR>    眾微笑聆聽。
    “這認真地反思這件事,有所領悟:人的生活當中,可能有很多我們想當然如此的事情,但其實并非如此,我們要想進一步認識它的真相,就必須保持一種質疑的精神、反思的態(tài)度、嘗試的興趣和反思的習慣,這樣,我們往往會在生活中‘頓悟’到一些東西,感受到生活的真諦!
    “我相信同學們在自己十七八歲的人生閱歷中,也經歷過或遇到過‘頓悟’的事,下面輕輕同學們把它們用文字記錄下來,一起交流?!?BR>    發(fā)紙。
    (二)同學們書寫自己的“頓悟”事例(20分鐘)。
    (三)師生交流
    1.同學們分組討論,選出較有代表性的“頓悟”故事。(8分鐘)
    2.各小組派代表發(fā)言。同學們點評。(10分鐘)(見附錄:“頓悟故事精選”)
    (四)班主任總結發(fā)言(2分鐘)
    “我們這個年齡,是一個什么(大)道理都懂的年齡,老師、家長的話我們似乎已經全都明白,但事實真的這樣嗎?我建議大家要時刻保持著一種‘頓悟’的精神:質疑——反思——嘗試——頓悟……下課!”附錄:“頓悟”故事精選
    1.頓悟
    數學題在做完之后,往往要反思,總結方法,有時會有更簡單的方法,用于此題或此種類型題,總結出的方法就是當時的頓悟。2.
     ……
    我的頓悟:頓悟,先要有質疑和深思;頓悟的人往往是智慧的人。3.
    每兩周,鋼琴老師都會到我家來給我上課。每,我都要彈一段練習曲,和一段別的曲子,并且,如果完成得好的話,老師就會留一段新的曲目。
    我平常的練琴是很多的,但總是達不到理想效果。慢慢的,我嘗試改變方法:把一段曲子分成幾個部分,每天攻克一點,后再合起來練,到回琴的時候,就相當熟練了。
    多想一點,多嘗試一下,對自己總是會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