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作為每年公務員考試行測的必考點,很多同學對法律都報以相當?shù)闹匾?。但為?shù)不少的同學在準備復習備考的過程中很容易走火入魔。其原因在于,一是有些同學在做題過程中發(fā)現(xiàn)每年法律出題側重點都不一樣,很多法律都涉及,所以他們花大力氣復習,越復習到后來越覺得不對勁,不知不覺誤入歧途,真心覺得行測沒辦法復習,干脆*考算了;二是有些同學從一開始對這些常識題目不抱有太大希望,認為沖一沖,考不上拉倒,考得上更好,打醬油。其實這兩種心態(tài),對備戰(zhàn)公務員考試來說,都是大忌。大家在復習過程中,首先應該擺正心態(tài),一步一節(jié)腳印,步步為營,不打無準備之戰(zhàn)。因為機會從來都是給有準備之人的。今天中公教育專家就同考生一起來分析分析,行測法律之刑法的特征及作答技巧。
一、刑法特征分析
(一)總論內(nèi)容是重點
連續(xù)幾年的真題涉及對刑法的考查大多注重對刑法總論的考查,重點內(nèi)容是犯罪主觀方面、違法阻卻事由和共同犯罪內(nèi)容。我們以一道真題為例講解一下遇到這類題目時,我們?nèi)绾稳獙Α?BR> 【例題】甲欲殺死乙,在乙飯碗里投放毒藥,不料朋友丙分食了乙的飯菜,甲為了殺死乙,沒有阻止丙,結果導致乙和丙均中毒死亡。甲對丙死亡所持的心理態(tài)度是:
A.過于自信的過失
B.疏忽大意的過失
C.間接故意
D.直接故意
遇到這題時,如果沒有學習過法律相關知識,這題做起來肯定有困難。但如果在自我學習時,或是接受相關考試訓練時了解過相關的知識,這題就顯然容易得多。這題考查的知識點就是犯罪的主觀方面,我國刑法認為犯罪主觀方面有故意和過失兩類。其中故意分為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過失分為疏忽大意的過失和過于自信的過失。直接故意是罪犯希望犯罪結果發(fā)生,是一種有目的的追求。間接故意是罪犯放任犯罪結果的發(fā)生,對犯罪結果聽之任之。疏忽大意的過失是罪犯因疏忽大意沒有意識到犯罪結果可能會發(fā)生。過于自信的過失是罪犯因過于自信能夠輕信能夠避免犯罪結果發(fā)生。從本題題干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甲并不希望丙死,而是對于丙的死采取了放任的態(tài)度,沒有阻止丙,所以結合概念,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甲的態(tài)度是間接故意。故本題答案應選C。
(二)分則的綜合性趨勢
【例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肖某明知自己的自行車車閘不好使,卻自認為技術過硬而飛速行駛,當行至一交叉路口時,將一幼兒當場撞死,肖某的行為屬于間接故意犯罪
B.某單位犯行賄罪,應依法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判刑
C.吳某被取保候?qū)?,在此期間吳某不得行使選舉權
D.某公司承諾向災區(qū)捐款,但該公司可以在交付捐款前撤銷捐款
大家拿到這個題目,如果你沒有過硬的刑法和其他部門法知識功底,這道題目是相當之難的。我們來看選項,基本上沒有一個選項是可以輕而易舉排除掉的。每個選項都涉及刑法的兩個以上的重要知識點。遇到這樣的題目怎么辦?一是要冷靜下來,認真看選項,找出選項的破綻;二是要學會運用已經(jīng)學過的知識去斷定選項的正確與否。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A選項涉及的知識點是犯罪的主觀方面,到底犯罪人在犯罪過程中所持的心理態(tài)度,到底是故意追求還是無意過失。我們分析可知,肖某肯定不會想殺死這名幼兒,所以可以排除故意的可能,A選項不對,事實上,肖某是過于自信的過失;C選項涉及選舉權的行使,只要沒有被剝奪政治權利,都享有選舉權,C選項也錯誤;D選項關于贈與的撤銷,贈與人在交付贈與物之前可以任意撤銷,但是具有救災、扶貧等道德義務性質(zhì)和社會公益性質(zhì)的贈與是不能撤銷的,故D選項錯誤;再看B選項涉及的知識點是單位犯罪,大家對單位犯罪的處罰要有印象的話,肯定知道對單位犯罪我國采取雙罰制,對單位判處罰款,對責任人處以刑罰,所以B選項才是正確的。
(三)新法成為重點復習對象
【例題】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社區(qū)矯正不適用于犯罪分子
B. 給予外國政府官員財物可能構成犯罪
C. 行賄人主動交代行賄行為的,應當減免處罰
D. 審判的時候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不應判處死刑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由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于2011年2月25日通過,當年5月1日開始生效。其中ABCD四個選項都是當年被媒體廣泛報道的重要改革內(nèi)容。A選項嚴明社區(qū)矯正不適用犯罪分子,明顯違法修正案的規(guī)定,即對判處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實行社區(qū)矯正。修正案規(guī)定,審判的時候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不適用死刑,但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故D選項的說法過于絕對,不應選。修正案將刑法第一百六十四條修改為:“為謀取不正當商業(yè)利益,給予外國公職人員或者國際公共組織官員以財物的,依照前款的規(guī)定處罰?!?“行賄人在被追訴前主動交待行賄行為的,可以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盋選項說法,不是“應當”而是“可以”,故不準確。本題正確答案應選B。通觀本題幾個選項的設計,都非常具有時效性,與時下的熱點聯(lián)系緊密,如反腐問題。這也是大家今后復習考試的一個方向。
二、應對策略之詳解
(一)理解刑法的基本知識構造是關鍵
學習過刑法的同學肯定都有一個共識,就是刑法是規(guī)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規(guī)范的總稱。刑法學的體系結構分刑法為總論和分論。分論是有關刑法具體罪名的規(guī)定,從刑法典頒布到刑法修正案(八)出臺,截至目前,我國刑法分論共規(guī)定了十章451個罪名。有些同學一聽就嚇傻了,這可怎么復習嗎?大家不必庸人自擾。這十章罪名出現(xiàn)的頻率并不是很多,就算在專業(yè)的司法考試中,這十章罪名并不會全部出現(xiàn)。十章罪名都是有側重點的。重點就是刑法分論第四、五章規(guī)定的侵犯公民人身權利和財產(chǎn)權利的犯罪,涉及的具體罪名都像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強*罪、盜竊罪、搶劫罪等等之類的。而這些內(nèi)容都是能夠通過生活常識加以理解和把握的,大家不必去死記硬背罪名的概念。我們復習的關鍵點在于能夠把握具體罪名指向的具體情形。
刑法總論是考試命題的重點,刑法總論學理上把其劃分為三大塊內(nèi)容:刑法論、犯罪論、刑罰論。其中刑法論規(guī)定的刑法的概念和原則,這些大家不必太在意這部分知識。這部分內(nèi)容十分少且重難點突出,重點把握刑法原則中的罪刑法定和罪責刑相適應的概念即可。其余部分的可考并不是很多,出題時就算有涉及一般也容易判斷。犯罪論是刑法總論的重點,其規(guī)定的內(nèi)容是犯罪應當符合的主客觀條件,我國傳統(tǒng)刑法學理論認為,犯罪構成要件包括四個——客體、客觀方面、主體、主觀方面。犯罪構成本身十分復雜,而且學說林立,但涉及與考試相關的知識都是被正統(tǒng)學說認可的一些基礎理論,大家不必驚慌于這部分的知識點,只要掌握這部分的基礎內(nèi)容,如犯罪構成,違法阻卻事由(正當防衛(wèi)和緊急避險),故意與過失,作為與不作為犯罪,刑事責任年齡,刑事責任能力等,就應付考試而言沒什么大的問題。值得提醒的是,對于犯罪論中的共同犯罪和故意犯罪的形態(tài)問題要特別注意,考試時候容易出這樣的選項。至于刑罰論,大家在復習的時候只要知道我國的刑罰的種類和刑罰的時間等基本常識即可。我國刑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五種,附加刑包括罰金、沒收財產(chǎn)、剝奪政治權利和驅(qū)逐出境四種。
(二)心態(tài)和做題方法的運用會險中求勝
縱觀近幾年的真題,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出刑法學出題的側重點。其出題的總體思路不會太偏,都是通識性內(nèi)容,并不涉及非常艱深的刑法學思想和理論難題;都是一些作為一個法治社會的一般公民所應掌握的基本法律知識。透過每年的真題,我們會看到一些個刑法的基本要點,每年考試或多或少都有所涉及。這個重要內(nèi)容告訴我們,大家要反復研習真題,在做真題的過程中,對選項也不要放過,要學會適當去記憶,把選項所涉及到的知識點記憶到腦海里。
在平常學習和考試時,遇到的有些內(nèi)容大家可能并不是十分熟悉,但也不必驚慌,應對一個自己不熟悉的知識點,應該學會運用選擇題的排除法和自己的第一印象以及法律基本常識去判斷,切勿糾結,改來改去,確定之后,除非有完全的把握,否則不要輕易去修改。另外,大家在做真題的時候,如果不能十分確定哪個選項是正確答案,就要學會運用一些方法,例如排除法和推斷法,從已知的知識點和選項去排除,依次確定答案,這樣可以提高做對題目正確性的蓋然率。愿這篇短文對大家復習有所幫助!
一、刑法特征分析
(一)總論內(nèi)容是重點
連續(xù)幾年的真題涉及對刑法的考查大多注重對刑法總論的考查,重點內(nèi)容是犯罪主觀方面、違法阻卻事由和共同犯罪內(nèi)容。我們以一道真題為例講解一下遇到這類題目時,我們?nèi)绾稳獙Α?BR> 【例題】甲欲殺死乙,在乙飯碗里投放毒藥,不料朋友丙分食了乙的飯菜,甲為了殺死乙,沒有阻止丙,結果導致乙和丙均中毒死亡。甲對丙死亡所持的心理態(tài)度是:
A.過于自信的過失
B.疏忽大意的過失
C.間接故意
D.直接故意
遇到這題時,如果沒有學習過法律相關知識,這題做起來肯定有困難。但如果在自我學習時,或是接受相關考試訓練時了解過相關的知識,這題就顯然容易得多。這題考查的知識點就是犯罪的主觀方面,我國刑法認為犯罪主觀方面有故意和過失兩類。其中故意分為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過失分為疏忽大意的過失和過于自信的過失。直接故意是罪犯希望犯罪結果發(fā)生,是一種有目的的追求。間接故意是罪犯放任犯罪結果的發(fā)生,對犯罪結果聽之任之。疏忽大意的過失是罪犯因疏忽大意沒有意識到犯罪結果可能會發(fā)生。過于自信的過失是罪犯因過于自信能夠輕信能夠避免犯罪結果發(fā)生。從本題題干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甲并不希望丙死,而是對于丙的死采取了放任的態(tài)度,沒有阻止丙,所以結合概念,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甲的態(tài)度是間接故意。故本題答案應選C。
(二)分則的綜合性趨勢
【例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肖某明知自己的自行車車閘不好使,卻自認為技術過硬而飛速行駛,當行至一交叉路口時,將一幼兒當場撞死,肖某的行為屬于間接故意犯罪
B.某單位犯行賄罪,應依法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判刑
C.吳某被取保候?qū)?,在此期間吳某不得行使選舉權
D.某公司承諾向災區(qū)捐款,但該公司可以在交付捐款前撤銷捐款
大家拿到這個題目,如果你沒有過硬的刑法和其他部門法知識功底,這道題目是相當之難的。我們來看選項,基本上沒有一個選項是可以輕而易舉排除掉的。每個選項都涉及刑法的兩個以上的重要知識點。遇到這樣的題目怎么辦?一是要冷靜下來,認真看選項,找出選項的破綻;二是要學會運用已經(jīng)學過的知識去斷定選項的正確與否。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A選項涉及的知識點是犯罪的主觀方面,到底犯罪人在犯罪過程中所持的心理態(tài)度,到底是故意追求還是無意過失。我們分析可知,肖某肯定不會想殺死這名幼兒,所以可以排除故意的可能,A選項不對,事實上,肖某是過于自信的過失;C選項涉及選舉權的行使,只要沒有被剝奪政治權利,都享有選舉權,C選項也錯誤;D選項關于贈與的撤銷,贈與人在交付贈與物之前可以任意撤銷,但是具有救災、扶貧等道德義務性質(zhì)和社會公益性質(zhì)的贈與是不能撤銷的,故D選項錯誤;再看B選項涉及的知識點是單位犯罪,大家對單位犯罪的處罰要有印象的話,肯定知道對單位犯罪我國采取雙罰制,對單位判處罰款,對責任人處以刑罰,所以B選項才是正確的。
(三)新法成為重點復習對象
【例題】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社區(qū)矯正不適用于犯罪分子
B. 給予外國政府官員財物可能構成犯罪
C. 行賄人主動交代行賄行為的,應當減免處罰
D. 審判的時候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不應判處死刑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由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于2011年2月25日通過,當年5月1日開始生效。其中ABCD四個選項都是當年被媒體廣泛報道的重要改革內(nèi)容。A選項嚴明社區(qū)矯正不適用犯罪分子,明顯違法修正案的規(guī)定,即對判處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實行社區(qū)矯正。修正案規(guī)定,審判的時候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不適用死刑,但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故D選項的說法過于絕對,不應選。修正案將刑法第一百六十四條修改為:“為謀取不正當商業(yè)利益,給予外國公職人員或者國際公共組織官員以財物的,依照前款的規(guī)定處罰?!?“行賄人在被追訴前主動交待行賄行為的,可以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盋選項說法,不是“應當”而是“可以”,故不準確。本題正確答案應選B。通觀本題幾個選項的設計,都非常具有時效性,與時下的熱點聯(lián)系緊密,如反腐問題。這也是大家今后復習考試的一個方向。
二、應對策略之詳解
(一)理解刑法的基本知識構造是關鍵
學習過刑法的同學肯定都有一個共識,就是刑法是規(guī)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規(guī)范的總稱。刑法學的體系結構分刑法為總論和分論。分論是有關刑法具體罪名的規(guī)定,從刑法典頒布到刑法修正案(八)出臺,截至目前,我國刑法分論共規(guī)定了十章451個罪名。有些同學一聽就嚇傻了,這可怎么復習嗎?大家不必庸人自擾。這十章罪名出現(xiàn)的頻率并不是很多,就算在專業(yè)的司法考試中,這十章罪名并不會全部出現(xiàn)。十章罪名都是有側重點的。重點就是刑法分論第四、五章規(guī)定的侵犯公民人身權利和財產(chǎn)權利的犯罪,涉及的具體罪名都像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強*罪、盜竊罪、搶劫罪等等之類的。而這些內(nèi)容都是能夠通過生活常識加以理解和把握的,大家不必去死記硬背罪名的概念。我們復習的關鍵點在于能夠把握具體罪名指向的具體情形。
刑法總論是考試命題的重點,刑法總論學理上把其劃分為三大塊內(nèi)容:刑法論、犯罪論、刑罰論。其中刑法論規(guī)定的刑法的概念和原則,這些大家不必太在意這部分知識。這部分內(nèi)容十分少且重難點突出,重點把握刑法原則中的罪刑法定和罪責刑相適應的概念即可。其余部分的可考并不是很多,出題時就算有涉及一般也容易判斷。犯罪論是刑法總論的重點,其規(guī)定的內(nèi)容是犯罪應當符合的主客觀條件,我國傳統(tǒng)刑法學理論認為,犯罪構成要件包括四個——客體、客觀方面、主體、主觀方面。犯罪構成本身十分復雜,而且學說林立,但涉及與考試相關的知識都是被正統(tǒng)學說認可的一些基礎理論,大家不必驚慌于這部分的知識點,只要掌握這部分的基礎內(nèi)容,如犯罪構成,違法阻卻事由(正當防衛(wèi)和緊急避險),故意與過失,作為與不作為犯罪,刑事責任年齡,刑事責任能力等,就應付考試而言沒什么大的問題。值得提醒的是,對于犯罪論中的共同犯罪和故意犯罪的形態(tài)問題要特別注意,考試時候容易出這樣的選項。至于刑罰論,大家在復習的時候只要知道我國的刑罰的種類和刑罰的時間等基本常識即可。我國刑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五種,附加刑包括罰金、沒收財產(chǎn)、剝奪政治權利和驅(qū)逐出境四種。
(二)心態(tài)和做題方法的運用會險中求勝
縱觀近幾年的真題,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出刑法學出題的側重點。其出題的總體思路不會太偏,都是通識性內(nèi)容,并不涉及非常艱深的刑法學思想和理論難題;都是一些作為一個法治社會的一般公民所應掌握的基本法律知識。透過每年的真題,我們會看到一些個刑法的基本要點,每年考試或多或少都有所涉及。這個重要內(nèi)容告訴我們,大家要反復研習真題,在做真題的過程中,對選項也不要放過,要學會適當去記憶,把選項所涉及到的知識點記憶到腦海里。
在平常學習和考試時,遇到的有些內(nèi)容大家可能并不是十分熟悉,但也不必驚慌,應對一個自己不熟悉的知識點,應該學會運用選擇題的排除法和自己的第一印象以及法律基本常識去判斷,切勿糾結,改來改去,確定之后,除非有完全的把握,否則不要輕易去修改。另外,大家在做真題的時候,如果不能十分確定哪個選項是正確答案,就要學會運用一些方法,例如排除法和推斷法,從已知的知識點和選項去排除,依次確定答案,這樣可以提高做對題目正確性的蓋然率。愿這篇短文對大家復習有所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