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14年初中畢業(yè)生學業(yè)考試科目說明
初中畢業(yè)生學業(yè)考試是義務教育階段的終結性考試,目的是全面、準確地反映初中畢業(yè)生在學科學習目標方面所達到的水平。該考試具有兩考合一的功能,考試結果既是衡量學生是否達到畢業(yè)要求的主要依據,也是高中階段學校招生的重要依據之一。
二、科目設置與考試形式
山西省2014年初中畢業(yè)生學業(yè)考試統(tǒng)一組織命題的考試科目為:語文,數學,英語(含聽力測試),理科綜合(含物理、化學),文科綜合(含思想品德、歷史)。各考試科目的試卷賦分與考試時間見下表。
考試科目 |
語文 |
數學 |
英語 |
理科綜合 |
文科綜合 | ||
物理 |
化學 |
思想品德 |
歷史 | ||||
試卷滿分 |
120 |
120 |
120 |
80 |
70 |
75 |
75 |
考試時間 |
150 |
120 |
120 |
150 |
150 |
三、命題依據
山西省2014年初中畢業(yè)生學業(yè)考試科目命題,以教育部頒發(fā)的各學科2011版《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稿)》,及其山西省教科院編寫的《2014年山西省中考科目說明》為主要依據(物理、化學學科以2011版新課標為命題依據);同時,各學科可根據本學科具體情況,體現2011版新課標的精神及理念。
四、命題指導思想
以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及《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的精神為指針,按照省教育廳有關義務教育深化改革的意圖與要求,在穩(wěn)中求變,扎實推進的前提下,適當加大中考命題的改革力度,特別是要將中考改革和課堂教學改革,包括探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等相結合,彼此促進,相得益彰,形成考改促課改,課改推考改的良好局面。
同時,中考命題應堅持以下三個“有利于”:
(一)有利于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推進實施素質教育;要體現義務教育的性質,堅持面向全體學生,使不同層次、不同發(fā)展程度的學生的學習水平都能得到客觀、公正、全面、準確的評價。
(二)有利于促進實施新課程及課堂教學改革,引導教師教學理念的轉變和教學方式的改進,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引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使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學習。
(三)有利于建立科學、全面的教學評價體系,在全面、準確地反映初中畢業(yè)生學業(yè)水平的基礎上,為高中階段學校綜合評價、擇優(yōu)錄取奠定基礎。
五、命題原則及基本要求
要著力體現新課程理念,《課程標準》的要求命題,力求全面考查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三個維度的課程目標。要處理好課程目標中三個維度的關系,注意科學地考查“雙基”,堅持能力立意,注重聯(lián)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強調考查開放和探究的能力,體現正面教育,促進全面發(fā)展。
具體來說,應注意以下基本要求:
(一)堅持能力立意。要注意考查學生對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情況,考知識主要是檢測知識運用的能力;試題的著力點應放在各學科的主干知識與核心能力上,考查在具體情境中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應適當注意知識的整體性和綜合性,考查學生對知識結構體系的整體把握能力;杜絕設置偏題、怪題。
(二)注意聯(lián)系實際。要加強試題與社會實際和學生生活的聯(lián)系,聯(lián)系社會實際要切合教學實際,注意貼近學生的生活,與學生的已有經驗和身心發(fā)展水平相適應;要防止只注重材料的立意,而忽視材料和學生認知能力的距離,偏離學生的認知范疇導致“成人化”;要注意關注本地區(qū)全體學生的生活經驗,防止因城鄉(xiāng)差別、地域差別造成的不公正;試題的情境與素材應注意其典型性、適切性、有效性,應符合社會發(fā)展的實際情況,避免人為編造有悖常理的虛假情境。
(三)強化研究性學習,并在以后放到愈加重要的位置。當然,研究性學習反映在紙筆考試中更多為探究性試題。要設計一定數量的探究性、開放性的題目,此類試題設計要靈活開放,有助于學生拓寬思維空間,引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開放題要特別注意確定清晰的評分標準,以保證評分的一致性。
(四)試題應體現教育性,堅持正面的、積極的價值取向,注意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考查。試題應體現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強調人與自然、社會協(xié)調發(fā)展的現代意識,以引導學生關注國家、人類和世界的命運。要防止呈現無關或影響答題的干擾性信息,杜絕單純“貼標簽”。
(五)要考慮初中階段學生特有的閱讀審美心理和習慣,特別是文科,力求圖文并茂,增強卷面的“可讀性”。
六、試卷難度
各科目整卷難度約0.60~0.70,由易到難分為容易題(強調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中等題(強調應用能力)、難題(強調開放與探究)三個檔次。各檔次試題的比例分布如下表:
類 別 |
容易題 |
中等題 |
難題 |
比 例 |
60% |
20% |
20% |
七、測試形式
除語文外,其他科目包括數學、英語、物理、化學、思想品德、歷史將采用分兩卷測試的辦法,其中卷Ⅰ為選擇題,卷Ⅱ為非選擇題。全省考生均采用網上評卷的形式,考生在答題卡上答題。
八、各科目考試說明主要包括:命題原則、考試目標與內容、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等部分。具體說明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