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高三數學二面角說課稿》,希望能為大家的學習帶來幫助,不斷進步,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
高三數學二面角說課稿
二面角說課稿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二面角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很普通的一個圖形?!岸娼恰笔切戮幗滩摹稊祵W》第二冊(下a)中9.6的內容,它在學生學過空間中異面角、線面角之后,又要重點研究的一種空間的角,它也是學生進一步研究多面體和旋轉體的基礎。因此,它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同時,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為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契機。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掌握二面角的概念,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義、作法以及這些知識的初步應用。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知識遷移能力及運用數學知識和數學方法觀察、研究現實現象的能力。
(3)德育目標:通過對實際問題的分析、探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讓學生明白:數學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4)情感目標:在平等的教學氛圍中,通過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合作和評價,拉近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情感距離。
3.重點、難點及關鍵
重點: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義及其作法
難點: 面角的平面角的作法
關鍵:求作二面角的平面角
二、教學方法和手段
培養(yǎng)學生數學素質,首先數學課堂教學要素質化,即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加強知識發(fā)生過程的教學,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主動性、積極性;有效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發(fā)展學生個性品質,從而達到提高學生整體的數學素養(yǎng)的目的。根據這樣的原則和所要完成的教學目標,我采用如下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1)教學方法:觀察發(fā)現、啟發(fā)引導、探索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啟發(fā)、引導學生積極的思考并對學生的思維進行調控,幫助學生優(yōu)化思維過程;在此基礎上,提供給學生交流的機會,學生學會對自己的數學思想進行組織和澄清,并能清楚地、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數學思想;能通過對其他人的思維和策略的考察擴展自己的數學知識和使用數學語言的能力。學生會自覺地、主動地、積極地學習。
(2)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多媒體以聲音、動畫等多種形式強化對學生感官的刺激,這一點是粉筆和黑板所不能比擬的,采用這種形式,可以極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大一堂課的信息容量,使教學目標體現的更完美。
三、學法指導:觀察分析、猜想證明及類比聯想是學法指導的重點。讓學生觀察、思考后,總結、概括、歸納的知識更有利于學生掌握;為了加深知識理解、掌握和更靈活地運用,運用類比聯想去主動的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更系統(tǒng)地掌握所學知識,形成新的認知結構和知識網絡,讓學生真正地體會到在問題解決中學習,在交流中學習。這樣,可以增進熱愛數學的情感,應用數學的自信心和形成新的學習動力。
四、教學過程
教學
環(huán)節(jié)
教學程序
設計意圖
創(chuàng)
設
情
境
形
成
概
念
1、 用多媒體顯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模型:人造地球衛(wèi)星的軌道面與赤道平面、山坡面與水平面。
2、 利用多媒體顯示把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
3、 利用多媒體手段,引導學生類比二面角和角這兩個數學模型、聯想角的概念,特別注意概念中的關鍵詞,從而得出二面角的概念。
①從學生所熟悉的實際問題引入,使學生了解數學來源于實際。同時由于多媒體的輔助作用,使新課的引入顯得生動自然、易于接受。
②把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是學生形成和掌握概念的前提,也是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能力的重要一步。
③通過類比使學生能較深刻地把握概念的本質。
引
導
發(fā)
現
提
出
問
題
1、 平面幾何中可以把角理解為是一個旋轉量,同樣一個二面角也可以看作是一個半平面以其棱為軸旋轉而成的,也是一個旋轉量(用多媒體演示)。說明二面角不僅有大小,而且其大小是確定的。
2、 平面與平面的位置關系,總的說來只有相交或平行兩種情況,為了對相交平面的相互位置作進一步的探討,我們有必要來研究二面角的度量問題。
從而提出問題:二面角的大小應該怎么度量?
引導學生發(fā)現并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欲望,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探
索
交
流
解
決
問
題
讓學生動手操作,主動探索并與同學討論交流,嘗試找到度量二面角大小的方法。
(教師巡視或參與討論,并注意收集反饋信息。)
學生發(fā)表看法,教師指導完善
學生a的方案:
在二面角α—l—β的棱l 上任取一點o(如圖),過o在半平面α內作射線oa⊥l ,同理,過o在半平面β內作射線ob⊥l ,這時就得到一個角∠aob,而且它得大小與o點在l上的位置無關。因此可以用∠aob的大小來度量二面角α—l—β的大小。這時稱∠aob為二面角的平面角。同時,這種作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方法不妨稱之為定義法。
學生b的方案
在二面角α—l—β的棱l 上任取一點o(如圖),過o在半平面α內作射線使得oa⊥l ,在射線oa上任取一個異于o的點p,過p作平面β的垂線,垂足為b,連ob,則∠pob即為二面角α—l—β的平面角(或其補角)。這種用三垂線定理(或其逆定理)作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方法不妨稱之為三垂線法。
①建構主義理論認為:知識產生于主體與客體的作用過程之中。學生有不同于成人的數學世界。數學知識不是簡單機械地從一個人遷移到另一個人,而是基于個人對經驗的操作、交流,通過反省來主動建構的。也就是學生不只是模仿和接受老師的策略和思維模式,他們要用自己現存的知識去過濾和解釋新的信息。
②由于不同的人對同一個問題有不同的體驗和理解。人們從來不能確切地知道別人的想法怎樣,但交流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人們可以通過交流和協作得到相互啟發(fā),從而不斷完善自己的認知結構。
③給學生提供活動的時空,讓主體主動構建自己的認知結構,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在自主探索、自由想象和充分交流的過程中,充分感受到成功與失敗的情感體驗,深刻地領悟到轉化的數學思想在解決問題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同時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樂于探索,大膽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
④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適時地用態(tài)勢語言、激勵性評語給學生予充分的肯定,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礎。
范
例
分
析
掌
握
概
念
1、 已知棱長都為1的四面體p—abc,求面pab與面pbc的所成角。
2、 如圖,山坡的傾斜角(坡面與水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是600,山坡上有一條直道cd,它和坡角的水平線ab的夾角是300,沿這條路上山行走10m后升高多少米?
①檢查學生對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義的掌握情況;
②使學生明白數學既來源于實際又服務于實際;
③使學生進一步熟悉用三垂線定理(或其逆定理)作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方法;
鞏固
練習
p36練習1、2、3、4
(把學生的書寫步驟,用展示儀展出)
利用展示儀的展出,可以及時發(fā)現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掌握情況。
歸
納
小
結
(由師生共同完成本節(jié)課的小結)
1、 這節(jié)課學習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2、 這節(jié)課中揭示了什么數學思想?
3、 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作圖方法有哪些?
4、請同學們認真總結在探索與交流中的體會。
①引導學生對所學的數學知識、思想方法進行小結,有利于學生對已有的知識結構加深理解。
②引導學生對學習過程進行反思,為今后的學習中進行有效調控打下良好基礎。
作業(yè)
布置
1、 必做題
p39ex1、2、3
2、選做題
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作圖方法有哪些?哪些時候適合使用何種方法?
布置作業(yè)有彈性,避免一刀切,將上述思維發(fā)散的過程延伸到課后,使學生活躍的思維得以發(fā)展,進而形成思維習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