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1776年在德國柯尼斯堡大學開始教授教育學的學者是( )。
A.赫爾巴特
B.夸美紐斯
C.康德
D.裴斯泰洛齊
2.據記載,我國的小學產生于( )。
A.殷周時代
B.秦代
C.漢代
D.宋代
3.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是以德國學者馮特( )年在萊比錫大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實驗室為標志的。
A.1879
B.1897
C.1789
D.1798
4、( )就是以被調查者所了解或關心的問題為范圍,預先擬定問題,讓被調查者自由表達其態(tài)度或意見的一種方法。
A.個案研究法
B.調查法
C.實驗法
D.觀察法
5、下面對小學生記憶力的發(fā)展特點敘述錯誤的是( )。
A.有意識記穩(wěn)步發(fā)展并逐步取代無意識記的主導地位
B.意義識記穩(wěn)步發(fā)展并逐步取代機械識記的主導地位
C.抽象記憶不斷發(fā)展并逐漸取代形象記憶的主導地位
D.小學生的無意識記仍占主導地位
6、( )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于l940年創(chuàng)立,強調調動患者(來訪者)的主觀能動性,發(fā)掘其潛能,不
界的情境聯系起來的課程。其主導價值在于使學生掌握綜合性知識并形成解決問題的能力。
A.顯性課程
B.隱性課程
C.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D.綜合課程
12、課堂導人方式多種多樣。通過對舊知識的回憶、復習、做練習等活動,對照新內容,發(fā)現新問題,明確學習任務來導入新課。這種導人方式稱之為( )。
A.直接導入
B.練習導入
C.事例導入
D.溫故導人
13、( )是目前學校教學中基本的組織形式。
A.小組教學
B.個別教學
C.復式教學
D.全班教學
14、( )是教師按一定的教學要求向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回答,通過問答、對話的形式來引導學生思考、探究,獲取或鞏固知識,促進學生智能發(fā)展的方法。亦叫問答法。
A.講授法
B.談話法
C.討論法
D.演示法
15、教學評價根據評價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不同,可分為( )、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
A.診斷性評價
B.相對性評價
C.對性評價
D.標準化測驗評價
二、簡答題
1、小學教育的基本特點
2、心理學研究的主要方法
3、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和特點
4、小學班隊活動的基本類型
5、小學班主任的基本職責
6、心理學誕生的標志
三、材料分析題
1、教師在教學"相同位數的數"大小比較方法時,請同學比較3215和2145的大小。有位小女孩站起來說:"3215大于2145,因為3215的高位是千位,有3千,2145的高位也是千位,是2千,3千比2千多。"(教師預設:"相同位數的數"比較大小時應從高位開始)
一個小男孩高聲喊了起來:"你比較的兩個數千位是不一樣的,如果一樣了怎么辦呢?"(教師預設:該問題是"相同位數的數"大小比較的重點和難點)
教師示意女孩對男孩的提問進行回答。小女孩有點急了,馬上答道:"如果千位是一樣的,我就比較百位"。"百位也一樣了呢?"小男孩繼續(xù)追問,"百位也一樣的話,我就比較十位;十位也一樣的話,我就再比較個位。"小女孩一口氣把男孩沒有問的問題也回答了出來。話音一落,全班同學都為小女孩的精彩回答和小男孩窮追不舍的問題意識鼓掌喝彩!
置上。兩年后她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取了重點初中學。
問題:(1)結合案例分析因材施教德育原則的內涵以及基本要求。(2)根據小學生學習規(guī)律和個體差異,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學習。
四、教學設計題
材料:《古詩兩首》
草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端扌率行旃辍?BR>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C【解析】l776—1787年,德國哲學家康德曾先后四次在哥尼堡大學講授教育學,是較早在大學開設教育學講座的教授。后來,赫爾巴特接替了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學的教育學教席,并于1806年出版了《普通教育學》。這是一本自成體系的教育學著作,它標志著教育學已經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該書分為緒論、教育的一般目的、興趣之多方面(教學)、品格之道德力量(德育)四個部分。
2、【解析】由歷史記載來看,我國的小學產生于殷周時代?!睹献印る墓稀氛f:"夏曰校,殷日序,周日癢。學則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倫也。"據推測,校、序、庠都是當時的小學。
3、A【解析】l879年,德國心理學家馮特在德國萊比錫大學創(chuàng)建了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開始對心理現象進行系統(tǒng)的實驗室研究,使心理學從哲學中脫離出來,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這一事件標志著科學心理學的誕生,馮特因此被稱為心理學之父。
4、B【解析】調查法就是以被調查者所了解或關心的問題為范圍,預先擬定問題,讓被調查者自由表達其態(tài)度或意見的一種方法。
故導入。
13、D【解析】全班教學是目前學校教學中基本的組織形式。班級教學是把學生按年齡、文化程度編成有固定人數的教學班,由教師根據教學計劃中統(tǒng)一規(guī)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時數,按照課程表上課的一種組織形式。
14、B【解析】談話法是教師按一定的教學要求向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回答,通過問答、對話的形式來引導學生思考、探究,獲取或鞏固知識,促進學生智能發(fā)展的方法。亦叫問答法。談話法可分為復習談話和啟發(fā)談話兩種。
15、A【解析】教學評價根據評價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不同,可分為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
二、簡答題
1、小學教育的基本特點
小學教育是一項規(guī)模宏大的教育奠基工程,除具有一般教育的特點外,還有它自身獨具的基本特征。(1)全民性
小學教育的全民性,從廣義上說,是指小學教育必須面向全體人民。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徹底掃除文盲,從整體上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質。從狹義上講,是指小學教育必須面向全體適齡兒童。
在社會主義新時期,我國的小學教育是全民教育,這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素質,使全國各民族的所有兒童都接受社會主義教育的需要。為了保證這一全民性質,國家特別對女童的教育、貧困地區(qū)和少數民族地區(qū)兒童的教育給予特別的關心,采取了特殊政策;對于殘疾兒童的教育也給予了特殊的關注,專門加以保障。2006年,我國重新修訂了,《義務教育法》,也是對實現基礎教育的全民性的有力保證。
(2)義務性
小學教育面向全體適齡兒童,任何未成年的公民,不論其種族、民族、性別、膚色、語言、社會經濟地位的差異,只要達到一定的年齡(6—7歲),都必須接受小學教育。因此,小學教育在整個教育中具有義務教育的性質,對于每個公民來說,教育機會是均等的,是應當享有的權利。2006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規(guī)定:"國家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制度。""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適齡兒童、少年,不分性別、民族、種族、家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并履行接受義務教育的義務。""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履行本法規(guī)定的各項職責,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小學教育是義務教育,根據《義務教育法》的規(guī)定,它又是強制的和免費的:"義務教育是國家統(tǒng)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是國家必須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業(yè)。實施義務教育,不收學費、雜費。""適齡兒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jiān)護人應當依法保證其按時入學接受并完成義務教育。"由于小學教育是依國家法律而實施的基礎教育,因而它具有強制性。
(3)全面性
小學教育是向兒童實施德、智、體、美等全面發(fā)展的教育。小學教育既不是就業(yè)定向的職業(yè)技術教育,也不是培養(yǎng)
美感和健康心理品質的教育形式。(4)班隊體育活動:班隊體育活動是指在學校體育課以外開展的,以增強體質,提高體育技能,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為主要目的的教育活動。(5)班隊科技活動。班隊科技活動是指以學習科學技術,促使學生發(fā)揮潛能為目的的教育活動。它對于鞏固和加深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豐富和開闊知識視野,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
和買踐能力,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6)班隊勞動。(7)班隊游戲活動。
5、小學班主任的基本職責:(1)對學生開展思想品德教育;(2)教育學生掌握好科學文化基礎知識;(3)關心學生身心健康;(4)組織和指導學生參加勞動實踐;(5)關心學生課余生活,開展有益課外活動;(6)做好班級的日常管理工作;(7)與家長、社會溝通,形成合力。
6、心理學誕生的標志
1879年,德國心理學家馮特在德國萊比錫大學創(chuàng)建了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開始對心理現象進行系統(tǒng)的實驗室研究,使心理學從哲學中脫離出來,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這一事件標志著科學心理學的誕生,馮特因此被稱為心理學之父。
馮特的實驗心理學研究取向明顯受到當時以實驗為研究基礎的化學與物理學的影響。特別是化學研究主要探究物質的結構成分,并以分析與合成的方法來控制物質的變化。馮特試圖通過類似化學研究中的元素分析與合成的方法來探究人的心理實質,分析人的心理結構。馮特的這一思想體系被人們稱為構造主義。構造主義提出后,受到了心理學界的普遍反對,其結果使得構造主義衰落了,但同時因為反對者的主張各有不同,演變成了百家爭鳴、學派林立的局面。大凡一門獨立科學的形成,都要經過一段不同思想認知之間的爭論才能逐漸達到統(tǒng)一。
三、材料分析題
1、【案例答案要點】:本題考查新課程改革的內容:開放與生成的教學觀
開放對應于封閉,生成對應于預設。教學是預設與生成、封閉與開放的矛盾統(tǒng)一體。預設是教學的基本要求,教學是有目標、有計劃的活動,教學的運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并因此表現出相對的封閉性。
傳統(tǒng)教學過分強調預設和封閉,從而使課堂教學變得機械、沉悶和程序化,缺乏生氣和樂趣,缺乏對智慧的挑戰(zhàn)和對好奇心的刺激,使師生的生命力在課堂中得不到充分發(fā)揮。封閉導致僵化,只有開放才存可能使教學充滿活力。開放,從內容角度講,意味著科學世界(書本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歸,生活世界是科學世界的基礎,是科學世界的意義之源,教育必須回歸生活世界,回歸學生的生活。從過程角度講,人是開放性、創(chuàng)造性的存在,教育不應該用僵化的形式作用于人,否則就會限定和束縛人的自由發(fā)展。開放的終目的是為了生成,每節(jié)課都要讓學生有實實在在的認知收獲,同時也要有或多或少的生命感悟。
全新的教學觀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人為本,即體現新課程的核心理念"一切為了學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擺正自己的位置,與學生建立平等的關系,鼓勵他們大膽提問、創(chuàng)造,積極探索;與學生共同成長,共同發(fā)展。即使我們發(fā)現有些學生智力等方面發(fā)展遠落后于他人,我們也不應該對他們失望甚至冷嘲熱諷,而應看到他們的努力,認識
映成趣,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教學中要圖文結合,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誦中生情,吟中入境,充分感受古詩獨特的音韻美和節(jié)奏美,從而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逐步形成文化積淀。
二、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小草頑強的生命力,想象兒童在花叢中捕蝶的快樂。體會詩人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的情感。
3、有背誦古詩的興趣。
三、教學難點、重點:有感情地誦讀詩句,感受詩歌表達的真摯感情。
四、課時安排:兩課時
五、教學方法
利用生字卡片、相關圖片、音樂磁帶、學生查找詩人的相關資料。進行教學。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一)導入1.挖掘積累。由學生課前積累的古詩展開背誦競賽,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2.圖片導入。出示課文插圖:圖上畫的是什么?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觀察到的內容。(二)目標完成的主要過程
師: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長,春天的孩子興致高昂。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看看你們對春天有沒有新的發(fā)現。(板書課題)
先來學習《草》。對話平臺
自學
1.自讀古詩《草》,注意讀準字音。
2.小組內互相檢查讀詩情況,教師糾正字音"榮""燒"。
感悟
1.自由讀古詩,思考:自己哪里讀懂了?哪些字詞還不懂?
2.小組內互相交流討論不懂的地方(如離離、歲、枯、榮等詞語的理解)
1.填空。
離離,一歲一。野火,春風?;h落疏疏一徑深,飛入無處尋
2.按要求分類。
未、追、店、枯、徐、燒、榮、菜、宿獨體字左右結構上下結構上中下結構半包圍結構
書寫
1.學習書寫"枯、榮、燒"三個字。重點指導:榮:草字頭的橫不能太長,禿寶蓋要寬,"木"字橫要短,撇捺伸展開。燒:火字旁捺要變點;右上部不要寫成"戈",第二筆斜鉤要有彎度;下面的"兀"字橫要短,豎彎鉤的拐彎處要圓潤。
2.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指導,評議展示。第二課時
對話平臺回顧
背誦古詩(草)。
自學
按照以前的學習步驟自學古詩《宿新市徐公店》:
1.讀:讀準字音,把古詩讀通順。
2.想:想想自己哪些地方讀懂了?哪里還不懂?
3.說:在學習小組內說說自己的學習收獲。
交流
1.學生先在組內說說自己讀懂和不懂的地方,教師相機介紹詩人楊萬里的資料。
2.班級交流,弄懂全詩的大致意思。
朗讀
1.自由讀:你對暮春時節(jié)的景色有什么新的發(fā)現?
2.指導讀:孩子在捉蝴蝶時是什么心情?(高興、喜悅)找不到時又是什么心情?(失望)?!疽龑W生結合插圖展開聯想,豐富語言積累,進一步體會兒童在花叢中捕蝶的快樂。3.競賽讀:小組內比賽,推薦一名同學參加班級比賽。
4.評價讀:誰讀得好?好在哪里?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嗎?
【詩歌語言凝練,富于韻律感。多種形式的朗讀,利于學生體會詩人情感,培養(yǎng)語感。
3.全班交流討論自己對古詩的感悟,教師適時引導點撥。
(1)"離離"可以讓學生看看課件,說說草長得怎么樣?從而讓學生形象直觀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長得很茂盛。
1.1776年在德國柯尼斯堡大學開始教授教育學的學者是( )。
A.赫爾巴特
B.夸美紐斯
C.康德
D.裴斯泰洛齊
2.據記載,我國的小學產生于( )。
A.殷周時代
B.秦代
C.漢代
D.宋代
3.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是以德國學者馮特( )年在萊比錫大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實驗室為標志的。
A.1879
B.1897
C.1789
D.1798
4、( )就是以被調查者所了解或關心的問題為范圍,預先擬定問題,讓被調查者自由表達其態(tài)度或意見的一種方法。
A.個案研究法
B.調查法
C.實驗法
D.觀察法
5、下面對小學生記憶力的發(fā)展特點敘述錯誤的是( )。
A.有意識記穩(wěn)步發(fā)展并逐步取代無意識記的主導地位
B.意義識記穩(wěn)步發(fā)展并逐步取代機械識記的主導地位
C.抽象記憶不斷發(fā)展并逐漸取代形象記憶的主導地位
D.小學生的無意識記仍占主導地位
6、( )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于l940年創(chuàng)立,強調調動患者(來訪者)的主觀能動性,發(fā)掘其潛能,不
界的情境聯系起來的課程。其主導價值在于使學生掌握綜合性知識并形成解決問題的能力。
A.顯性課程
B.隱性課程
C.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D.綜合課程
12、課堂導人方式多種多樣。通過對舊知識的回憶、復習、做練習等活動,對照新內容,發(fā)現新問題,明確學習任務來導入新課。這種導人方式稱之為( )。
A.直接導入
B.練習導入
C.事例導入
D.溫故導人
13、( )是目前學校教學中基本的組織形式。
A.小組教學
B.個別教學
C.復式教學
D.全班教學
14、( )是教師按一定的教學要求向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回答,通過問答、對話的形式來引導學生思考、探究,獲取或鞏固知識,促進學生智能發(fā)展的方法。亦叫問答法。
A.講授法
B.談話法
C.討論法
D.演示法
15、教學評價根據評價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不同,可分為( )、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
A.診斷性評價
B.相對性評價
C.對性評價
D.標準化測驗評價
二、簡答題
1、小學教育的基本特點
2、心理學研究的主要方法
3、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和特點
4、小學班隊活動的基本類型
5、小學班主任的基本職責
6、心理學誕生的標志
三、材料分析題
1、教師在教學"相同位數的數"大小比較方法時,請同學比較3215和2145的大小。有位小女孩站起來說:"3215大于2145,因為3215的高位是千位,有3千,2145的高位也是千位,是2千,3千比2千多。"(教師預設:"相同位數的數"比較大小時應從高位開始)
一個小男孩高聲喊了起來:"你比較的兩個數千位是不一樣的,如果一樣了怎么辦呢?"(教師預設:該問題是"相同位數的數"大小比較的重點和難點)
教師示意女孩對男孩的提問進行回答。小女孩有點急了,馬上答道:"如果千位是一樣的,我就比較百位"。"百位也一樣了呢?"小男孩繼續(xù)追問,"百位也一樣的話,我就比較十位;十位也一樣的話,我就再比較個位。"小女孩一口氣把男孩沒有問的問題也回答了出來。話音一落,全班同學都為小女孩的精彩回答和小男孩窮追不舍的問題意識鼓掌喝彩!
置上。兩年后她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取了重點初中學。
問題:(1)結合案例分析因材施教德育原則的內涵以及基本要求。(2)根據小學生學習規(guī)律和個體差異,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學習。
四、教學設計題
材料:《古詩兩首》
草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端扌率行旃辍?BR>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C【解析】l776—1787年,德國哲學家康德曾先后四次在哥尼堡大學講授教育學,是較早在大學開設教育學講座的教授。后來,赫爾巴特接替了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學的教育學教席,并于1806年出版了《普通教育學》。這是一本自成體系的教育學著作,它標志著教育學已經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該書分為緒論、教育的一般目的、興趣之多方面(教學)、品格之道德力量(德育)四個部分。
2、【解析】由歷史記載來看,我國的小學產生于殷周時代?!睹献印る墓稀氛f:"夏曰校,殷日序,周日癢。學則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倫也。"據推測,校、序、庠都是當時的小學。
3、A【解析】l879年,德國心理學家馮特在德國萊比錫大學創(chuàng)建了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開始對心理現象進行系統(tǒng)的實驗室研究,使心理學從哲學中脫離出來,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這一事件標志著科學心理學的誕生,馮特因此被稱為心理學之父。
4、B【解析】調查法就是以被調查者所了解或關心的問題為范圍,預先擬定問題,讓被調查者自由表達其態(tài)度或意見的一種方法。
故導入。
13、D【解析】全班教學是目前學校教學中基本的組織形式。班級教學是把學生按年齡、文化程度編成有固定人數的教學班,由教師根據教學計劃中統(tǒng)一規(guī)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時數,按照課程表上課的一種組織形式。
14、B【解析】談話法是教師按一定的教學要求向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回答,通過問答、對話的形式來引導學生思考、探究,獲取或鞏固知識,促進學生智能發(fā)展的方法。亦叫問答法。談話法可分為復習談話和啟發(fā)談話兩種。
15、A【解析】教學評價根據評價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不同,可分為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
二、簡答題
1、小學教育的基本特點
小學教育是一項規(guī)模宏大的教育奠基工程,除具有一般教育的特點外,還有它自身獨具的基本特征。(1)全民性
小學教育的全民性,從廣義上說,是指小學教育必須面向全體人民。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徹底掃除文盲,從整體上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質。從狹義上講,是指小學教育必須面向全體適齡兒童。
在社會主義新時期,我國的小學教育是全民教育,這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素質,使全國各民族的所有兒童都接受社會主義教育的需要。為了保證這一全民性質,國家特別對女童的教育、貧困地區(qū)和少數民族地區(qū)兒童的教育給予特別的關心,采取了特殊政策;對于殘疾兒童的教育也給予了特殊的關注,專門加以保障。2006年,我國重新修訂了,《義務教育法》,也是對實現基礎教育的全民性的有力保證。
(2)義務性
小學教育面向全體適齡兒童,任何未成年的公民,不論其種族、民族、性別、膚色、語言、社會經濟地位的差異,只要達到一定的年齡(6—7歲),都必須接受小學教育。因此,小學教育在整個教育中具有義務教育的性質,對于每個公民來說,教育機會是均等的,是應當享有的權利。2006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規(guī)定:"國家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制度。""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適齡兒童、少年,不分性別、民族、種族、家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并履行接受義務教育的義務。""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履行本法規(guī)定的各項職責,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小學教育是義務教育,根據《義務教育法》的規(guī)定,它又是強制的和免費的:"義務教育是國家統(tǒng)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是國家必須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業(yè)。實施義務教育,不收學費、雜費。""適齡兒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jiān)護人應當依法保證其按時入學接受并完成義務教育。"由于小學教育是依國家法律而實施的基礎教育,因而它具有強制性。
(3)全面性
小學教育是向兒童實施德、智、體、美等全面發(fā)展的教育。小學教育既不是就業(yè)定向的職業(yè)技術教育,也不是培養(yǎng)
美感和健康心理品質的教育形式。(4)班隊體育活動:班隊體育活動是指在學校體育課以外開展的,以增強體質,提高體育技能,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為主要目的的教育活動。(5)班隊科技活動。班隊科技活動是指以學習科學技術,促使學生發(fā)揮潛能為目的的教育活動。它對于鞏固和加深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豐富和開闊知識視野,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
和買踐能力,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6)班隊勞動。(7)班隊游戲活動。
5、小學班主任的基本職責:(1)對學生開展思想品德教育;(2)教育學生掌握好科學文化基礎知識;(3)關心學生身心健康;(4)組織和指導學生參加勞動實踐;(5)關心學生課余生活,開展有益課外活動;(6)做好班級的日常管理工作;(7)與家長、社會溝通,形成合力。
6、心理學誕生的標志
1879年,德國心理學家馮特在德國萊比錫大學創(chuàng)建了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開始對心理現象進行系統(tǒng)的實驗室研究,使心理學從哲學中脫離出來,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這一事件標志著科學心理學的誕生,馮特因此被稱為心理學之父。
馮特的實驗心理學研究取向明顯受到當時以實驗為研究基礎的化學與物理學的影響。特別是化學研究主要探究物質的結構成分,并以分析與合成的方法來控制物質的變化。馮特試圖通過類似化學研究中的元素分析與合成的方法來探究人的心理實質,分析人的心理結構。馮特的這一思想體系被人們稱為構造主義。構造主義提出后,受到了心理學界的普遍反對,其結果使得構造主義衰落了,但同時因為反對者的主張各有不同,演變成了百家爭鳴、學派林立的局面。大凡一門獨立科學的形成,都要經過一段不同思想認知之間的爭論才能逐漸達到統(tǒng)一。
三、材料分析題
1、【案例答案要點】:本題考查新課程改革的內容:開放與生成的教學觀
開放對應于封閉,生成對應于預設。教學是預設與生成、封閉與開放的矛盾統(tǒng)一體。預設是教學的基本要求,教學是有目標、有計劃的活動,教學的運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并因此表現出相對的封閉性。
傳統(tǒng)教學過分強調預設和封閉,從而使課堂教學變得機械、沉悶和程序化,缺乏生氣和樂趣,缺乏對智慧的挑戰(zhàn)和對好奇心的刺激,使師生的生命力在課堂中得不到充分發(fā)揮。封閉導致僵化,只有開放才存可能使教學充滿活力。開放,從內容角度講,意味著科學世界(書本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歸,生活世界是科學世界的基礎,是科學世界的意義之源,教育必須回歸生活世界,回歸學生的生活。從過程角度講,人是開放性、創(chuàng)造性的存在,教育不應該用僵化的形式作用于人,否則就會限定和束縛人的自由發(fā)展。開放的終目的是為了生成,每節(jié)課都要讓學生有實實在在的認知收獲,同時也要有或多或少的生命感悟。
全新的教學觀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人為本,即體現新課程的核心理念"一切為了學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擺正自己的位置,與學生建立平等的關系,鼓勵他們大膽提問、創(chuàng)造,積極探索;與學生共同成長,共同發(fā)展。即使我們發(fā)現有些學生智力等方面發(fā)展遠落后于他人,我們也不應該對他們失望甚至冷嘲熱諷,而應看到他們的努力,認識
映成趣,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教學中要圖文結合,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誦中生情,吟中入境,充分感受古詩獨特的音韻美和節(jié)奏美,從而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逐步形成文化積淀。
二、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小草頑強的生命力,想象兒童在花叢中捕蝶的快樂。體會詩人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的情感。
3、有背誦古詩的興趣。
三、教學難點、重點:有感情地誦讀詩句,感受詩歌表達的真摯感情。
四、課時安排:兩課時
五、教學方法
利用生字卡片、相關圖片、音樂磁帶、學生查找詩人的相關資料。進行教學。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一)導入1.挖掘積累。由學生課前積累的古詩展開背誦競賽,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2.圖片導入。出示課文插圖:圖上畫的是什么?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觀察到的內容。(二)目標完成的主要過程
師: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長,春天的孩子興致高昂。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看看你們對春天有沒有新的發(fā)現。(板書課題)
先來學習《草》。對話平臺
自學
1.自讀古詩《草》,注意讀準字音。
2.小組內互相檢查讀詩情況,教師糾正字音"榮""燒"。
感悟
1.自由讀古詩,思考:自己哪里讀懂了?哪些字詞還不懂?
2.小組內互相交流討論不懂的地方(如離離、歲、枯、榮等詞語的理解)
1.填空。
離離,一歲一。野火,春風?;h落疏疏一徑深,飛入無處尋
2.按要求分類。
未、追、店、枯、徐、燒、榮、菜、宿獨體字左右結構上下結構上中下結構半包圍結構
書寫
1.學習書寫"枯、榮、燒"三個字。重點指導:榮:草字頭的橫不能太長,禿寶蓋要寬,"木"字橫要短,撇捺伸展開。燒:火字旁捺要變點;右上部不要寫成"戈",第二筆斜鉤要有彎度;下面的"兀"字橫要短,豎彎鉤的拐彎處要圓潤。
2.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指導,評議展示。第二課時
對話平臺回顧
背誦古詩(草)。
自學
按照以前的學習步驟自學古詩《宿新市徐公店》:
1.讀:讀準字音,把古詩讀通順。
2.想:想想自己哪些地方讀懂了?哪里還不懂?
3.說:在學習小組內說說自己的學習收獲。
交流
1.學生先在組內說說自己讀懂和不懂的地方,教師相機介紹詩人楊萬里的資料。
2.班級交流,弄懂全詩的大致意思。
朗讀
1.自由讀:你對暮春時節(jié)的景色有什么新的發(fā)現?
2.指導讀:孩子在捉蝴蝶時是什么心情?(高興、喜悅)找不到時又是什么心情?(失望)?!疽龑W生結合插圖展開聯想,豐富語言積累,進一步體會兒童在花叢中捕蝶的快樂。3.競賽讀:小組內比賽,推薦一名同學參加班級比賽。
4.評價讀:誰讀得好?好在哪里?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嗎?
【詩歌語言凝練,富于韻律感。多種形式的朗讀,利于學生體會詩人情感,培養(yǎng)語感。
3.全班交流討論自己對古詩的感悟,教師適時引導點撥。
(1)"離離"可以讓學生看看課件,說說草長得怎么樣?從而讓學生形象直觀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長得很茂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