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名人堂:齊白石的灑脫和“傻硬”

字號: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guān)于作文素材名人堂:齊白石的灑脫和“傻硬”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尚未成名時,身份卑微的藝術(shù)家難免會遭到外界的熱諷和冷遇。清末文豪王闿運(yùn)是齊白石的恩師,素有冰鑒之稱,他看人沒看走眼,看詩卻看走眼了,齊白石的舊體詩被他哂笑為“薛蟠體”。譚延闿是民國時期的高官和有名有數(shù)的書法家,顏體字寫得出神入化,他同樣看走了眼,居然聽信一位丁拔貢的胡說(“齊氏刀法太懶”),干出焚琴煮鶴的蠢事,將齊白石鐫刻的十余方藏書印磨平。齊白石的心理承受能力令人佩服,面對外界的貶損,他能做到八方吹不動。他說:“畫好不好,詩通不通,誰比誰高明,百年后世,自有公評,何必爭此一日短長,顯得氣度不廣?!彼栉镅灾荆额}棕樹》一詩妙句傳神:“任君無厭千回剝,轉(zhuǎn)覺臨風(fēng)遍體輕。”齊白石心胸豁達(dá),性情灑脫,唯其不爭,則天下莫能與之爭。
    齊白石一生儉樸,于銀錢事不肯輕信旁人,他總疑心這世間牛頭馬面無所不在。王森然在《齊璜先生評傳》中揭秘:“因為人少鬼多,所以處世對人,(齊白石)總不放心。即家中一切瑣務(wù),亦由其自己處理,甚至對油鹽醬醋茶葉米面,自己經(jīng)營,菜蔬劈柴筆墨紙張,自己購買,門窗箱柜鑰匙,自己管理。此種生活之煩苦,在他人以為可厭惡,在先生以為有趣味?!比欢R白石的精明確實有限,騙子的額頭又沒黥字,自然防不勝防,他受騙上當(dāng)不止一次兩次。曾有人找上門來,主動提出幫他在香港賣畫,三言兩語就輕而易舉地哄走了他親筆訂下的潤格,他很開心,殊不知那人更開心,回去正好借此公開地賣假畫。李苦祥先生曾撰文《憶恩師白石翁二三事》,狠揭過一回“短”:“齊老師對于藝術(shù)之外的事都很‘傻’,常愛人騙。那時因國家動蕩,鈔票驟然變成廢紙乃是常事,齊老師不知丟了多少血汗錢,才想到要買黃金。他不瞞我,讓我看買來的黃金,我很吃驚:‘金子還有綠色的嗎?’老師明知又吃了虧,還不敢聲張,生怕惹禍。真是啞巴吃黃連,苦在肚里。”
    藝術(shù)家本就異常天真,心如赤子,不諳世事,倒也不足為奇。有一回,外賓參觀白石老人現(xiàn)場作畫,一個個歡笑著嘰里咕嚕地贊美了一通,他卻不高興,不為別的,就為洋人沒翹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