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多彩的學生評價表實用

字號: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多彩的學生評價表篇一
    一、實現(xiàn)評價內(nèi)容的全面化
    學生評價內(nèi)容既是教育目標的具體體現(xiàn),反映了具有時代特點的教育觀、質(zhì)量觀和人才觀,也是實現(xiàn)教育目標的保證。
    1、 學科評價內(nèi)容的全面化
    學習評價是學生評價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評價改革最核心的內(nèi)容。20xx年,教育部把“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并列為“三維”課程目標,重新構筑了學生學習評價的目標緯度,也成為確定學生學習評價內(nèi)容的主要依據(jù)。
    2、 考試內(nèi)容的全面化
    加強了試題與社會先生的聯(lián)系以及與學生經(jīng)驗的聯(lián)系,注重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緯度進行考察。試題內(nèi)容貼近學生生活,反映時代特點,突出了考察內(nèi)容的“應用性”、“實踐性”、“探究性”、“綜合性”、“開放性”。
    3、 課堂評價內(nèi)容全面化
    課堂不僅僅是學生掌握知識的場所,而且是學生放飛情感、深化體驗、展示自我的舞臺。因此,課堂評價在內(nèi)容上不能僅僅局限于學生掌握了多少知識,還要關注學生價值觀的形成和情感態(tài)度的體驗。
    4、 日常評價內(nèi)容的全面化
    學生是社會的人,因此,對學生的評價不應僅僅局限于學校,更不應僅僅局限于學生的學業(yè)發(fā)展。家庭、社會同樣是學生展現(xiàn)自我的舞臺,學生評價必須突破學校,必須走進家庭、走進社會,去了解真實日常生活中的學生。
    二、實現(xiàn)評價標準的差異化
    評價標準,即評價的尺度、依據(jù),涉及到用什么來評價的問題。評價標準是被評價者的前進目標和發(fā)展方向的具體體現(xiàn),對于不同的被評價者,評價標準應有所不同。
    根據(jù)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人的智能可以分為語言、邏輯數(shù)學、空間、身體運動、音樂、人際關系、內(nèi)省(自我意識)、自然觀察等幾種。加德納認為,每個人都有多種智能,這些智能會以不同的方式進行組合和運用,以完成不同的任務,解決不同的問題,使每個人在不同的領域上發(fā)展。
    為了促進每個學生更好地發(fā)展,《教育部關于積極推進中小學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的通知》中指出:“評價標準既應注意對學生、教師和學校的統(tǒng)一要求,也要關注個體差異以及對發(fā)展的不同需求,為學生、教師和學校有個性、有特色的發(fā)展提供一定的空間?!?BR>    三、實現(xiàn)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所謂評價主體,是指那些參與教育評價活動的組織與實施,按照一定標準對評價客體進行價值判斷的個人或團體。不同的評價主體,由于其自身身份的不同,在評價中的任務、職責、作用就不盡相同。
    (一) 教師作為評價的主體
    作為學生評價的重要主體,在學生評價活動中,教師應具備以下七個方面的素質(zhì)。
    1、 堅持新型的評價觀2、掌握系統(tǒng)的評價知識3、具備開發(fā)評價工具的能力4、形成一定的評價技能5、靈活運用各種評價方式6、具有高超的評價藝術7、貫徹科學的評價原則
    (二) 學生自評
    學生自評可以有多種形式,既可以是對日常行為的評價,也可以是對學習結果的評價,還可以讓學生作為評價內(nèi)容的設計者進行自我評價,比如讓學生參與測驗試題的編制即是學會自評是一種有效形式。
    (三)學生互評
    學生的學習與發(fā)展不但需要老師的指導和幫助,同時也需要同伴的鼓勵與啟發(fā)。學生之間互相評價,有利于學生學習信息的交流,有利于學生之間取長補短。
    (四)學生家長作為評價的主體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補充,也是學生成長不可缺少的一個教育資源。學生家長參與學生評價,會拓寬學生評價的領域,拓展學生評價的視角,可以使對學生的評價更加全面、客觀和真實。
    (五)社會作為評價的主體
    新課程改革以來,在學生評價中,以教師、學校為主的單一評價主體的現(xiàn)象正在逐步得到改善,由教師、學生、學生家長、社會團體,包括專業(yè)人員共同參與、交互作用的評價模式正在形成,這是學生評價民主化、人性化的體現(xiàn),也是學生評價不斷完善的表現(xiàn)。
    四、實現(xiàn)評價形式的多元化
    評價形式也可以了解為評價的途徑,即通過何種途徑去了解學生的發(fā)展水平。新課程倡導學生評價從過分關注結果逐步轉向對過程的關注,這就要求學生評價形式也必須從單一走向多元。一般來說,學生評價可以通過課堂提問、作業(yè)、學習日記、考試等形式來進行。
    五、實現(xiàn)評價結果呈現(xiàn)形式的多彩化
    學生評價不僅要給學生一個適當?shù)脑u價結果,還要以合適的方式呈現(xiàn)給學生。評價結果的呈現(xiàn)形式不僅體現(xiàn)了評價的理念,還制約著評價的功能。一般來講,評價結果的呈現(xiàn)有定性、定量、定性與定量相結合三類方式。
    新課程倡導的學生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還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不僅要關注學生學習的水平,還要關注他們在學習活動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和態(tài)度,這樣才能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因此,我們不但要叢多視角、多層面、多方式去評價學生,而且要多緯度地呈現(xiàn)評價結果,建立以評分式、等級式、評語式、學生評價報告單等多種評價結果呈現(xiàn)方式,以保證評價的整體功能。
    多彩的學生評價表篇二
    學生評價歷來是學校、教師、和學生家長最關心的問題。我們幾乎天天都在評價自己的學生。最近認真研讀了李玉芳《多彩的學生評價》,談一下自己的幾點想法:
    人最需要的是社會喜歡你,學生也是一樣。學習較差的學生,最需要的是得到教師的激勵,此時的評價應重在鼓勵,及時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每個學生都有讓自己的才能、智慧和價值被肯定的欲望,當他們的這一心理需求得到滿足時,則會產(chǎn)生一種自信心,這種自信心便會推動他們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去探索、去創(chuàng)造;反之便會產(chǎn)生一種自卑感。在教育實踐中,當學生做了好事,哪怕是多么微不足道;當他們克服了困難,哪怕是多么不足掛齒,教師不失時機地給予真誠的表揚——或報以真心的微笑,或真誠地贊嘆一句“你真不賴!”每當此時,被表揚的學生總是會很興奮、很激動,猶如吃了一粒開心果,此后的一段時間里,他們做任何事都特別起勁。這就是“需要被滿足”以后所產(chǎn)生的力量!
    在教育過程中,如果說批評和懲罰是從反面告訴學生不能那樣做,是“堵”;那么鼓勵就是從正面告訴學生應該這樣做,是“疏”。教育學生時,我們應該多采用循循善誘,積極引導的方法,多給予鼓勵、喚醒,從而點燃他們上進的火花;盡量少用批評和懲罰,避免因怒言呵斥而扼殺學生可貴的上進心與自信心。
    新課程的實施,讓我們意識到學生中不存在差生,只存在差異。發(fā)現(xiàn)和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推動學生心中那種積極向上的內(nèi)在力量在新課程改革中顯得尤為重要。為了發(fā)揮評價的激勵功能,咱們學校在發(fā)掘學生閃光點上,總之,學生評價是一個事關眾人利益的話題,也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在今后的教育教學道路上,我會努力用自己的眼睛發(fā)現(xiàn)問題,用自己的思考分析問題,用自己的智慧解決問題,真正做到:讓每一個生命都精彩。
    近日,我閱讀了 李玉芳 老師的《多彩的學生評價》一書,感受頗深。這本書全面地闡述了學生評價的概念和學生評價多彩化的價值、策略、方法等。讓我對學生評價有了一個全面、全新的認識。
    “教師要在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中采用多樣的、開放式的評價方法,了解每個學生的優(yōu)點、潛能、不足以及發(fā)展的需要。因此,要求對學生的評價也必須從單一走向多元,從單一走向多彩。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過:“教學藝術的本質(zhì)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我們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評價時就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盡可能多地運用表揚武器,突出激勵性。幫助學生維持良好的情緒體驗,樹立再創(chuàng)佳績的信念。在這方面,我們可以欣賞一下教育專著《多彩的學生評價》中這樣一個案例——《可以借的分數(shù)》:在一次語文期中考試中,有一個學生得了57分,他不敢把試卷拿回家,就去找語 文 老師求情:“能不能少扣幾分?”老師笑了笑:“少扣不行,這樣吧,老師借你5分,這下敢回家了吧?”這個學生捧著改過的試卷喜出望外。后來,他像換了個人似的,學習非常認真。又一次語文考試時,他得了87分。于是,他又去找老師,天真地說:“老師,我還你5分?!笨吹酱颂?,我們不能不被這位老師的給分藝術所折服。孩子本是天真可愛的。他們很需要鼓勵、信任、需要愛的滋潤。老師借出的5分不僅立竿見影地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而且對他的心理上也會產(chǎn)生深刻的影響。案例中的老師并沒有因為學生的分數(shù)低而批評和奚落,而是通過慷慨的“借分”方式來激勵學生努力學習。教師把分數(shù)借給學生,借出的不僅僅是分數(shù),還是教師對學生的信任和期待。對學生來說,從教師那里借到的也不僅僅是分數(shù),還是壓力、動力、和責任。這位教師正是抓住時機利用分數(shù)對學生的激勵作用,發(fā)揮了評價的激勵功能。所以說每次作業(yè)的評價,每次考試的成績的評價,對學生來說,都是很重要的事,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自我認識、自我評價。小小的一分能使一顆頹廢的心燃起希望之花,信心倍增,也可以使一個意氣風發(fā)的人心灰意冷、一蹶不振。所以,教師在給學生打分時,絕不可以等閑視之,而要貫徹評價的客觀性原則,注重評價的激勵性原則,讓評價成為激勵學生奮發(fā)向上的催化劑,使學生產(chǎn)生進一步努力向上的愿望和信心。
    新課程的實施,讓我們意識到學生中不存在差生,只存在差異。發(fā)現(xiàn)和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推動學生心中那種積極向上的內(nèi)在力量在新課程改革中顯得尤為重要。為了發(fā)揮評價的激勵功能,咱們學校在發(fā)掘學生閃光點上,總之,學生評價是一個事關眾人利益的話題,也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在今后的教育教學道路上,我會努力用自己的眼睛發(fā)現(xiàn)問題,用自己的思考分析問題,用自己的智慧解決問題,真正做到:讓每一個生命都精彩。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藝術首先包括談話的藝術?!闭f明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的教學語言。恰當運用豐富多彩的課堂評價語言,能讓課堂充滿生機,靈動有趣,煥發(fā)出人文氣息。在小學語文的課堂上,教師的評價語更應該是多姿多彩的,或如詩一樣優(yōu)雅,或如畫一樣美麗,或如一把鑰匙開啟學生思維的大門,或如一劑良藥醫(yī)治心靈的疾病……
    一、機智+激勵性——評價激趣
    激勵使學生自信,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fā)其學習興趣,培養(yǎng)其健全的人格,促使學生主動學習。“教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花費很多時間去苛求學生,不如用一點心思去發(fā)掘學生的優(yōu)點,并以此激勵他,讓學生體會成功的滋味。
    如在“認識標點符號”時,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引號像什么﹖你在哪里看到過?”
    生1:“像可愛的小蝌蚪。”
    師:“你非常善于觀察。”
    生2:“我覺得引號在課文中表示說的話?!?BR>    師:“真了不起,你已經(jīng)能用科學的語言來描述了?!?BR>    此時,生3高高舉起手要求發(fā)言,于是我請了他。
    生3:“我覺得像音符?!?BR>    生4:“我不同意……”
    師:“生3你同意他的觀點嗎?(生3表示同意)不過,我們也可以看出你的音樂知識還是非常豐富的……”
    阿姆斯特朗曾說:“如果一個孩子某學科表現(xiàn)較差,我們應該從他的強勢智能項目入手去補救有缺失的項目,而不是一直針對他不行的智能拼命地補習。用他較弱的智能去改進他已經(jīng)落后的技能。只會增加學生的無助感,最后讓學生學習興趣完全消失。”因此,評價中,盡量多一點賞識,少一點苛求;多一點表揚,少一點批評;多一點肯定,少一點否定;多一點信任,少一點懷疑……用激勵去點燃學生心靈的智慧之火。 此外,評價還需寬容與機智。寬容是一種信任和激勵,信任和激勵是一種力量,激勵人自省、自律、自強。機智、詼諧機智的評價語言,不僅能促進學生思維的敏捷和靈活,更能使課堂教學妙趣橫生,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在一次聽課活動中,有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使我很受啟發(fā)。有位老師在教學《海底世界》時,教師讓學生朗讀一段寫海底小動物“竊竊私語”的文字,一個學生用非常平直、響亮的聲音大聲朗讀,于是那位老師微笑著悄悄地對該生說:“噢,你這樣讀,小動物們會被你嚇跑的。”我覺得這種善意的評價很幽默,同時學生也知道自己該怎么讀了。課堂上我經(jīng)常遇到這樣的情況:有些不注意聽講,或接受能力較差的學生回答問題時,喜歡重復別人的答案,于是我會說“你認為這很重要,要強調(diào)一下,對嗎?”孩子們會開心一笑,繼而集中了注意力。
    二、正確+針對性——評價導學
    新課程強調(diào)課堂上要多“激勵、賞識”,少“批評、指責”,但這并不是說我們可以一味地毫無原則地對學生進行“賞識、激勵”。馬卡連柯曾說:“要盡可能地尊重一個人,也要盡可能多地提出堅定明確和公開的要求?!弊鳛榻處煟敯l(fā)現(xiàn)學生理解上有偏差時,要通過正確、有針對性的評價來引導學生的學習和情感走向正道,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操,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教師要及時抓住學生認識上的誤區(qū),因勢利導,使他們在啟發(fā)、引導下獲得正確的價值取向。
    在教學《和氏獻璧》時,我提問:“卞和為什么堅持要把碧玉獻給楚王?”學生回答:“他想當官?!庇谑俏裔槍υ撋幕卮疬M行了修正:“當官比他的性命更重要嗎?請仔細閱讀相關內(nèi)容進行思考,相信你能正確認識卞和?!?BR>    孩子們結合卞和說的話:“我并非為失去雙腳悲傷,而是痛心有人把寶玉看成石頭,把堅貞之士當成騙子……”經(jīng)過仔細閱讀思考,孩子們了解到卞和的忠貞,無不嘆息佩服。
    針對性的評價可以使學生進一步明確目的,能夠自我教育,堅定學習信心并獲得進一步探究的樂趣,提高學習效率。在很多聽課活動中,我發(fā)現(xiàn)有的老師為了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比較隨意,盲目地評價學生,“你讀得好,下一個!”“真好!”“你真棒!”……如何好,好在哪里,學生弄不明白。再如有個學生讀課文,師評價“讀得沒感情”,但又沒有具體指導,只是結論式語言,學生不得方法,不知道怎樣讀才會讀得有感情。教學中,我們一定要注意評價的正確性和針對性,因為這樣的評價往往能夠起到點撥作用,讓學生豁然開朗,真正學有所獲,學有所得。
    三、全面+及時性——評價啟思
    “世界上最重要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弊プr機評價學生的發(fā)言能夠起到很好的引領、導向、促進作用。在教學《春天的雨點》一課時,我提問:“讀了課題,你想說點什么?”
    生1:“我仿佛看到了青青的山,細細的春雨?!?BR>    師:“想象力真豐富?!?BR>    生2:“我看到雨點很調(diào)皮,落到樹葉上,又跳到屋頂上,最后不見了,好像在捉迷藏?!?BR>    師:“你不僅很會表達,而且是個有心的孩子,希望你繼續(xù)觀察生活。”
    生3:“我想到一句話?春雨貴如油??!?BR>    師:“你不但在課外閱讀中得到了樂趣,而且獲得了豐富的知識,真是會學習,會運用的孩子,值得大家學習?!?BR>    生4:“課文寫的是烏罕娜老師給達麗瑪補課,為什么題目是《春天的雨點》呢?”
    師:“你預習得很好,真是個會讀書,會思考的孩子!”
    教學中,教師要注意聆聽,及時評價學生發(fā)言,使評價產(chǎn)生良好的診斷與啟思功能。同時教師還應努力構建、評價內(nèi)容多元化,重視知識以外的綜合素質(zhì)的發(fā)展,尤其是創(chuàng)新、探究、合作與實踐能力的發(fā)展,激發(fā)學生的內(nèi)在動力,促進其不斷進步。
    四、多元+互動性——評價互助
    傳統(tǒng)教學中,對學生的發(fā)言,教師評價較多,主體較為單一,被評價者處于相對被動的狀態(tài),不能很好地調(diào)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我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針對學生的發(fā)言,注意了評價主體的多元性。
    1、多元評價,幫助提高。
    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對同一類型的評價語言不是很滿意,于是我因人而異,對評價對象的不同需求,從學習效果、學習態(tài)度、學生信心等各方面進行評價。對于后進生,我熱切地激勵??突f:“使一個人發(fā)揮最佳的方法是贊美和鼓勵?!眱和绕涮焐矚g鼓勵和贊美,而后進生通常理解能力、記憶能力及主動學習意識等各方面存在問題,他們共同特點是缺少自信心,最需要的是鼓勵。因此我細心地從他們身上發(fā)現(xiàn)他們的優(yōu)點,進行評價;發(fā)現(xiàn)閃光點,打消他們自卑心理,樹立自信。如“很佩服你的勇氣,讓我們再聽聽其他同學的回答,好嗎?”“今天你讀課文沒有錯字、別字,一定是認真預習了。”“你可能因為緊張答錯了,平靜一下心緒,你一定會答對的,對嗎?”對于中等生評價時,我用豐富、生動的語言讓這些孩子處于一種積極亢奮的狀態(tài),這時,他們會努力向優(yōu)秀的學生靠攏。如“這句話你讀得太好了,請你再給大家讀一遍吧!”“你的進步真神速!”“老師為你的出色表現(xiàn)而自豪?!睂?yōu)秀學生,我多給予啟迪。因為這部分學生已經(jīng)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對他們的評價,不能停留在所學課本知識的層次上,要選擇獨特視角,開闊學生視野,激發(fā)深入探究的欲望。如“像××這樣學,特別好,不但理解,還有自己獨特的見解?!薄翱茖W家小時候就是這樣認真、努力、積極思考的。”對班上中等生,我誠摯地欣賞。課堂上關注每一個學生,把愛心、耐心、信心貫穿于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用溫情的評價語言,適時給一個個嘗試成功的學生以鼓舞,使每個學生都體會到喜悅,產(chǎn)生樂于求知,積極向上的情感。
    此外,評價還要關注情商的發(fā)掘,針對學生發(fā)言的創(chuàng)新精神、心理素質(zhì)、態(tài)度習慣等方面進行評價,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zhì)及素養(yǎng),這就要求評價方法也要多元性,如適當運用肢體語言、眼神、點頭、微笑、大拇指、等各種豐富的表情配合評價語言進行評價。
    2、互動評價,共同進步。
    在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平分生命》一課地教學中,一生站起來讀了一段課文,我讓其他的學生評價,我再評學生的評價。
    生1:“他的朗讀感動了我,我也想試試,我能比他讀得更好?!?于是該生站起來很有感情地朗讀了一遍。)
    師評:“你很有信心,而且朗讀確實有自己獨特的感受?!?BR>    生2:“他們兩個讀得都很有感情,但是有兩個地方要特別注意,一個是?鄭?是后鼻韻母?zhèng?;另一個是翹舌音?顫??!?BR>    師:“你用心聆聽,你有一雙敏銳的耳朵?!?BR>    從上述學生的回答中,我們可以看到,本來很程序化的課堂在孩子們毫無芥蒂的回答討論中,鮮活起來,生動起來,師生在平等、互助、融洽的氛圍中學習。當學生的理解出現(xiàn)偏差的時候,我沒有直接否定和指責,而是通過引導其他學生的評價來達到對知識的傳授和總結的目的,使之成為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
    3、生評教師,教學相長
    傳統(tǒng)教學中老師的地位高高在上,即使老師錯了,學生也不敢出聲。而新課改首先要求師生平等,在和諧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和老師沒有距離,沒有居高臨下。
    課堂上,我經(jīng)常在讀了一篇課文或闡述了一個問題后,問學生:“你覺得老師讀(講)得怎樣?”這時候孩子們會說出許多我想不到的話。
    生1:“老師,你讀得太美了,讓我有身臨其境之感!”
    師:“謝謝你的夸獎,老師相信你會讀得更美。”
    生2:“老師,我覺得你還要大點聲,我有幾個地方?jīng)]聽清楚?!?BR>    師:“對不起,老師以后一定注意,現(xiàn)在再聽老師大聲讀一遍,好嗎?”
    教學活動中,教師若能以生為鏡,經(jīng)常了解學生對老師的評價,有助于教與學的同步提高,同時在學生評價時,老師與學生平等交流,為學生樹立了如何評價與應對他人的榜樣。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五層次理論”說得好,人只有在低層次需要得到滿足的基礎上才會產(chǎn)生高層次的需要,學生在課堂上被尊重,有了安全感后才會產(chǎn)生社交、尊重、自我實現(xiàn)等高層次需要。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更應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重視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評價和培養(yǎng),讓學生更客觀地認識問題,認識自我,接納和認同正確的評價結果,促進其不斷改進以及和諧地發(fā)展。
    在“關注學生發(fā)展”的今天,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導者,教師的課堂語言仍然是課堂上師生交流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教學工具。它就像一面鏡子,讓學生客觀地認識問題,更像一雙溫暖的手,扶持學生進步。教師只有用心修煉自己的語言,使課堂評價語言豐富多彩,才能讓課堂靈動鮮活,才能讓學生和諧快樂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