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游基礎(chǔ)知識——歷史
1.中國遠古的古人類遺存
古人類: 代表性考古發(fā)現(xiàn)
(1)直立猿人 元謀人、藍田人、北京人
(2)智人
早期智人 大荔人、丁村人、馬壩人
晚期智人 柳江人、資陽人、山頂洞人
2.中國原始社會考古文化
氏族社會分為:
(1)母系氏族社會(山頂洞人、浙江河姆渡文化、仰韶文化西安半坡遺址)-母權(quán)、財產(chǎn)公有
(2)父系氏族社會(龍山文化、浙江良渚文化、山東大汶口文化)-父權(quán)、財產(chǎn)私有
3.中國古代傳說
盤古————開天地
女媧————造人類
伏羲————畫八卦
燧人————鉆木取火
神農(nóng)(炎帝)、黃帝 ————教稼穡創(chuàng)醫(yī)藥{中華民族先祖}
唐堯、虞舜、夏禹{禪讓}
4.記識中國歷只重要年代及相關(guān)歷史事件
約前2072年夏朝建立,約前1600年商朝建立,前1046年周朝建立,前221年秦朝統(tǒng)一六國,公元589年隋朝統(tǒng)一全國,618年唐朝建立,907年唐朝滅亡,1279年元朝統(tǒng)一全國,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5.按時間順序記識下列王朝、國號及歷史時期的名稱
夏商周,春秋戰(zhàn)國,秦漢,三國,西晉,東晉十六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宋遼金,元明清,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6.三國
魏蜀吳
7.南北朝包括
南北朝:
(1)南朝---宋齊梁陳
(2)北朝---北魏(1)東魏----北齊
(2)西魏----北國
8.五代十國中的五代
梁唐晉漢周,前面加個“后”
9.中國文字 的萌芽及殷代世界上最先進的文字
萌芽:半坡遺址發(fā)現(xiàn)的刻劃符號
殷代世界上最先進的文字:殷墟甲骨文
10.中國古代文學成就
《詩經(jīng)》: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
“楚詞體”,屈原創(chuàng),《離騷》
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
唐代李白為“詩仙”,杜甫為“詩圣”
11.明清小說
書名 朝代 作者 文學地位
《三國演義》 明代 羅貫中 我國最早的長篇小說
《水滸傳》 明代 施耐庵 我國第一部以農(nóng)發(fā)起義為題村的長篇
小說
《西游記》 明代 吳承恩 我國最杰出的浪漫主義長篇神話小說
《金瓶梅》 明代 蘭陵笑笑生 我國第一部文人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
《紅樓夢》 清代 曹雪芹 我國古代長篇白話小說的高峰
《聊齋志異》 清代 蒲松齡 我國古代文言小說的高峰
12.中國先秦諸子學術(shù)思想
學派 時代 代表人物 代表著作
儒家 春秋 孔丘(創(chuàng)始人) 《論語》
道家 春秋 李耳(創(chuàng)始人) 《老子》
墨家 春秋 墨翟(創(chuàng)始人) 《墨子》
法家 戰(zhàn)國 韓非(集大成者) 《韓非子》
兵家 春秋 孫武(代表) 《孫子兵法》
13.中國古代主要史學成就
時代 作者 書名 史學地位
春秋 《春秋》 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
西漢 司馬遷 《史記》 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東漢 班固 《漢書》 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
北宋 司馬光 《資治通鑒》 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
14.中國古代的類書、叢書
時代 書名 評價
明代 《永樂大典》 中國古代的一部類書
清代 《古今圖書集成》 中國現(xiàn)存古代的一部類書
清代 《四庫全書》 當時世界上的一部叢書
15.中國最早的石刻書法作品
《石鼓文》,秦大篆,現(xiàn)存北京故宮
16.中國古代書畫藝術(shù)的“書圣”、“畫圣”、“草圣”
時代 姓名 藝術(shù)成就
書圣 東晉 王羲之 《蘭亭集序》——“天下第一行書
畫圣 唐代 吳道子 畫家
草圣 唐代 張旭 擅長草書
17.中國迄今發(fā)現(xiàn)最早的吹奏樂器
西安半坡,陶塤
18.世界迄今發(fā)現(xiàn)最完整的編鐘
湖北隨州市,戰(zhàn)國曾侯乙墓編鐘
19.中國古代重要對外交往
時代 姓名 對外交往活動及期成就
西漢 張騫 出使西域,開通絲綢之路,開中西交通新紀元
東漢 大秦國王安敦使臣 海路來中國,中國與歐洲直接通使的最早記錄
東晉 法顯 中國第一個到印度取經(jīng)的人,著《佛國記》
唐代 玄奘 西游天竺取經(jīng),著《大唐西域記》,為取經(jīng)者中成就最卓著之人
20.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北宋,“交子”
21.中國古代的農(nóng)學成就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河姆渡稻種)
我國現(xiàn)存最早、最完備的農(nóng)書——北魏賈思勰《齊發(fā)要術(shù)》
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唐代“茶圣”陸羽《茶經(jīng)》
22.中國古代重要的天文歷法成就
我國最早的歷法——夏歷
世界上關(guān)于日食最早的記錄——見于殷墟甲骨文
中國歷第一次有確切日期的日食——《詩經(jīng)》載公元前776年9月6日
二十四節(jié)氣的確定——春秋測定科至、夏至,戰(zhàn)國確定二十四節(jié)氣
哈雷彗星的最早記錄——保存于《春秋》
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學家著作——戰(zhàn)國,《甘石星經(jīng)》
東漢張衡發(fā)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測定地震方位的儀器(地動儀)、渾天儀
唐代一行在世界上第一次測量出地球子午線長度
23.中國古代主要醫(yī)學成就
時代 姓名 醫(yī)學著作 醫(yī)學成就
戰(zhàn)國 扁鵲 創(chuàng)“四診法”——望、聞、問 、切
西漢 《黃帝內(nèi)經(jīng)》 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一部醫(yī)書
東漢 《神家本草經(jīng)》 我國第一部完整的藥物學著作
東漢 張仲景 《傷寒論》 奠定了中醫(yī)醫(yī)療學基礎(chǔ),被 尊為“醫(yī)圣”
東漢 華佗 發(fā)明“麻沸散”,用于麻醉 ,世界首創(chuàng)
西晉 王叔和 《脈經(jīng)》 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脈學專著
唐代 唐太宗 首創(chuàng)世界上第一座醫(yī)校,比 歐洲早200年
唐代 《唐本草》 世界上第一部國家編定頒布 的藥典,比歐洲早800多年
唐代 孫思邈 《千金方》 “東方醫(yī)學圣典”,“藥王"
南宋 宋慈 《洗冤錄》 我國第一中系統(tǒng)的法醫(yī)學著作
明代 李時針 《本草綱目》 當時世界上內(nèi)容最豐富、考訂最詳 細的藥物學著作
24.中國古代的數(shù)學成就
時代 姓名 數(shù)學著作 數(shù)學成就
西漢 《周髀算經(jīng)》 提出勾股定理,比西方早 500年
東漢 《九章算術(shù)》 負數(shù)、分數(shù)、聯(lián)列一次方程 等處于世界地位
南朝 祖沖之 圓周率,計算到小數(shù)點后第 七位,比歐洲早100年
25.中國古代的建筑工程及其他建筑成就
時代 姓名 成果名稱 歷史地位
秦代 秦始皇 萬里長城 首連秦、趙、燕長城, 為萬里長城之始
隋朝 南北大運河 成為南北交通大動脈
隋朝 李春 趙州安濟橋 世界現(xiàn)存最早敞肩石拱橋
唐代 長安城 當時世界上的城市城墻建筑
北宋 李誠 《營造法式》 世界上最早、最完備的建筑學著作
北宋 泉州洛陽橋 我國第一座海港大石橋
南宋 泉州安平橋 我國現(xiàn)存古代第一長橋
26.中國古代的四大發(fā)明
1、造紙術(shù):
(1)灞橋紙 是世界迄今發(fā)現(xiàn)最早的紙
(2)蔡侯紙 于東漢時期,是蔡倫發(fā)明紙,為世界文化發(fā)展作出了貢獻
2、印刷術(shù):
(1)《金剛經(jīng)》卷 于唐代868年,是現(xiàn)存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品
(2)活字印刷術(shù) 于北宋年間,由畢昇發(fā)明
3.火藥
(1)隋唐年間發(fā)明了火藥
(2)北宋時首次用于軍事
4.指南針:發(fā)明于宋代,首次用于航海
27.中國古代的帝王的稱謂:
秦朝以前稱:后、王、天子
秦始皇起:皇帝、皇、帝;聯(lián);皇上、陛下、國家、大家、天家、圣人、、萬歲、萬歲爺、天子
28. 中國古代皇族、皇戚的稱呼
皇帝的祖母:太皇太后
皇帝的父親:太上皇
皇帝的母親:皇太后
皇帝的正妻:皇后
皇帝的諸妾:統(tǒng)稱嬪妃,有美人,貴人、才人、昭儀、婕妤、貴妃、貴嬪等稱號。
皇帝的諸子中皇位的法定繼承人:皇太子,也稱太子
皇帝的女兒:公主
皇帝的姊妹:長公主(漢代)
皇帝的女婿:駙馬,清朝稱額附
29.中國古代帝王的謚號,廟號、尊號、全稱、年號、陵號
名稱 含義 舉例 說明
謚號 古代對死去的帝王、大臣、貴族 表揚:文武景惠 周始,秦廢,漢復
按其生平事跡評定,給予褒貶 烈昭穆英成康
或同情的稱號 貶義:煬厲靈幽
同情:哀懷愍悼
廟號 帝王死后,其繼承者立廟奉祀, 高祖、太祖、世
追尊為“某祖”、“某宗”、 祖、對祖,太宗、 漢代以后
的名號 高宗、中宗、世宗
尊號 對皇帝在生前或死后奉上的尊
崇頌揚性的稱號
全稱 廟號、尊號、謚號的合稱 乾隆:“高宗法天
隆運至戾先覺體元
立極敷明孝文奮武
欽慈神圣純皇帝
年號 皇帝即位后為紀年而設(shè)置的稱號 建元、嘉靖、乾隆 始于漢武帝時(公元前140年)
建武中元、天冊萬歲
陵號 帝王陵寢的名號 長陵、陽陵、杜陵、 始于西漢
霸陵
30.中國古代年月日及記錄法
年:1、含義:莊稼收獲一次;地球繞太陽公轉(zhuǎn)一周,365.25日為一個太陽年
2、記錄方法:干支紀年法,帝號紀年法,年號紀年法
月:1、含義:月亮繞地球與太陽一個“合朔”的周期為29.53059天叫一個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閏年13個月。
2、記錄方法:干支紀月:如正月地支為寅月,臘月則為丑月,閏月不設(shè)干支,每月分上中下三旬,10天為一旬,始日為朔,末日為晦,十五為望,初三為拙,初八或初七為上弦,二十二或二十三為下弦。
日:1、含義: 一晝夜為一日
2、記錄方法: 干支紀日法
31、中國古代一年分四季、有二十四節(jié)氣
四季又稱四時:
孟月 仲月 季月
春季 正月 二月 三月
夏季 四月 五月 六月
秋季 七月 八月 九月
冬季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臘月)
32.陰陽
陽 :日 天 君 男 夫 父 剛 雄 強 上 動 暖 前 臟
陰 :月 地 臣 女 妻 母 柔 雌 弱 下 靜 寒 后 腑
33.五行、五色、五方、五臟、五音對照表:
五行 五色 五方 五臟 五音
土 黃 中 脾 宮
金 白 西 肺 商
木 青 東 肝 角
火 紅 南 心 徵
水 黑 北 腎 羽
33.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
科舉制度是封建統(tǒng)治者通過考試方式選拔官吏的制度,自隋到清末歷時1300多年,影響巨大。
考試分為:院試、鄉(xiāng)試、會試和殿試(廷試)
其地點分別為:(1)鄉(xiāng)試在省治所;(2)會試在京城;(3)殿試在京城殿廷,皇帝親自面試;
考中者稱胃分別為:秀才、舉人、貢士(中式進士)和殿試中的一甲、二甲和三甲,其中一甲三名(進士及第)狀元(第一)榜眼(第二),探花(第三);二甲若干(進士出身);三甲若干(同進士出身);
它們第一名的稱謂分別為:鄉(xiāng)試為解元;會試為會元;殿試為狀元(殿元)
連中三元:在鄉(xiāng)試、會試、殿試中均考第一名稱“連中三元”(解元、會元、狀元)
34.四書五經(jīng)
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宋代所定,朱熹集注,始名,封建科舉必讀書。
五經(jīng):《詩》、《書》、《禮》、《易》、《春秋》;漢武帝時定,也是封建科舉必讀書。
35.三綱五常
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五常:仁、義、禮、智、信
中國封建倫理道德的規(guī)范化教條,對維護封建秩序起了巨大作用。
36.中國古代的姓、氏
姓:中國早期是一個氏族的號,如姬、姜、子;平民和奴隸無姓;
氏:姓的分支
1、子姓——華、向、樂、魚
2、姬姓——孟、季、孫、游
3、姜姓——申、呂、許、紀、崔、馬
(1)受封的邑名——蔡、蔣、霍
(2)所居地名——西門、南郭
(3)官司職名——司馬、樂正
(4)祖先的字或謚號——孔丘的孔
戰(zhàn)國以后,以氏為姓,氏姓混同,漢代通稱為姓。
37.中國古代的名、字、號
名:出生三月以后由父親命名
字:男成年禮、女許嫁禮時取字。
男子的字前加伯、仲、叔、季,表排行;字后加父或甫表性別;春秋戰(zhàn)國時期有加子的現(xiàn)象。
名與字意義上有聯(lián)系,如:屈平字原、端木賜字子貢、冉耕字伯牛、曾點字皙、孔丘字仲尼。
號:可以自取,字數(shù)較自由。取號之風盛于唐宋及其以后。例如:陸游號放翁,丘處機號長春子,李白號青蓮
居士、陶潛號五柳先生、辛棄疾號稼軒、王安石號半山、黃庭堅號涪翁又號山谷道人、王冕號會稽外史又號梅花屋主。
38.中國古代的避諱常識
避諱就是不能直接說出或?qū)懗鼍骰蜃痖L的名字.方法有:
1、改字:父母之邦之諱;秀才改為茂才,避劉秀之諱;玄武改為神武、真武,避玄燁之諱;恒山改為常山,避劉恒之諱。
2、缺筆;例如,唐代世寫作(無最下面"一"),宋代恒寫作(無最下面"一"),清代玄寫作(無最最后"、")。
3、改變讀音:如,林黛玉將其母賈敏的敏念做“密”。
1.中國遠古的古人類遺存
古人類: 代表性考古發(fā)現(xiàn)
(1)直立猿人 元謀人、藍田人、北京人
(2)智人
早期智人 大荔人、丁村人、馬壩人
晚期智人 柳江人、資陽人、山頂洞人
2.中國原始社會考古文化
氏族社會分為:
(1)母系氏族社會(山頂洞人、浙江河姆渡文化、仰韶文化西安半坡遺址)-母權(quán)、財產(chǎn)公有
(2)父系氏族社會(龍山文化、浙江良渚文化、山東大汶口文化)-父權(quán)、財產(chǎn)私有
3.中國古代傳說
盤古————開天地
女媧————造人類
伏羲————畫八卦
燧人————鉆木取火
神農(nóng)(炎帝)、黃帝 ————教稼穡創(chuàng)醫(yī)藥{中華民族先祖}
唐堯、虞舜、夏禹{禪讓}
4.記識中國歷只重要年代及相關(guān)歷史事件
約前2072年夏朝建立,約前1600年商朝建立,前1046年周朝建立,前221年秦朝統(tǒng)一六國,公元589年隋朝統(tǒng)一全國,618年唐朝建立,907年唐朝滅亡,1279年元朝統(tǒng)一全國,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5.按時間順序記識下列王朝、國號及歷史時期的名稱
夏商周,春秋戰(zhàn)國,秦漢,三國,西晉,東晉十六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宋遼金,元明清,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6.三國
魏蜀吳
7.南北朝包括
南北朝:
(1)南朝---宋齊梁陳
(2)北朝---北魏(1)東魏----北齊
(2)西魏----北國
8.五代十國中的五代
梁唐晉漢周,前面加個“后”
9.中國文字 的萌芽及殷代世界上最先進的文字
萌芽:半坡遺址發(fā)現(xiàn)的刻劃符號
殷代世界上最先進的文字:殷墟甲骨文
10.中國古代文學成就
《詩經(jīng)》: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
“楚詞體”,屈原創(chuàng),《離騷》
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
唐代李白為“詩仙”,杜甫為“詩圣”
11.明清小說
書名 朝代 作者 文學地位
《三國演義》 明代 羅貫中 我國最早的長篇小說
《水滸傳》 明代 施耐庵 我國第一部以農(nóng)發(fā)起義為題村的長篇
小說
《西游記》 明代 吳承恩 我國最杰出的浪漫主義長篇神話小說
《金瓶梅》 明代 蘭陵笑笑生 我國第一部文人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
《紅樓夢》 清代 曹雪芹 我國古代長篇白話小說的高峰
《聊齋志異》 清代 蒲松齡 我國古代文言小說的高峰
12.中國先秦諸子學術(shù)思想
學派 時代 代表人物 代表著作
儒家 春秋 孔丘(創(chuàng)始人) 《論語》
道家 春秋 李耳(創(chuàng)始人) 《老子》
墨家 春秋 墨翟(創(chuàng)始人) 《墨子》
法家 戰(zhàn)國 韓非(集大成者) 《韓非子》
兵家 春秋 孫武(代表) 《孫子兵法》
13.中國古代主要史學成就
時代 作者 書名 史學地位
春秋 《春秋》 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
西漢 司馬遷 《史記》 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東漢 班固 《漢書》 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
北宋 司馬光 《資治通鑒》 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
14.中國古代的類書、叢書
時代 書名 評價
明代 《永樂大典》 中國古代的一部類書
清代 《古今圖書集成》 中國現(xiàn)存古代的一部類書
清代 《四庫全書》 當時世界上的一部叢書
15.中國最早的石刻書法作品
《石鼓文》,秦大篆,現(xiàn)存北京故宮
16.中國古代書畫藝術(shù)的“書圣”、“畫圣”、“草圣”
時代 姓名 藝術(shù)成就
書圣 東晉 王羲之 《蘭亭集序》——“天下第一行書
畫圣 唐代 吳道子 畫家
草圣 唐代 張旭 擅長草書
17.中國迄今發(fā)現(xiàn)最早的吹奏樂器
西安半坡,陶塤
18.世界迄今發(fā)現(xiàn)最完整的編鐘
湖北隨州市,戰(zhàn)國曾侯乙墓編鐘
19.中國古代重要對外交往
時代 姓名 對外交往活動及期成就
西漢 張騫 出使西域,開通絲綢之路,開中西交通新紀元
東漢 大秦國王安敦使臣 海路來中國,中國與歐洲直接通使的最早記錄
東晉 法顯 中國第一個到印度取經(jīng)的人,著《佛國記》
唐代 玄奘 西游天竺取經(jīng),著《大唐西域記》,為取經(jīng)者中成就最卓著之人
20.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北宋,“交子”
21.中國古代的農(nóng)學成就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河姆渡稻種)
我國現(xiàn)存最早、最完備的農(nóng)書——北魏賈思勰《齊發(fā)要術(shù)》
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唐代“茶圣”陸羽《茶經(jīng)》
22.中國古代重要的天文歷法成就
我國最早的歷法——夏歷
世界上關(guān)于日食最早的記錄——見于殷墟甲骨文
中國歷第一次有確切日期的日食——《詩經(jīng)》載公元前776年9月6日
二十四節(jié)氣的確定——春秋測定科至、夏至,戰(zhàn)國確定二十四節(jié)氣
哈雷彗星的最早記錄——保存于《春秋》
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學家著作——戰(zhàn)國,《甘石星經(jīng)》
東漢張衡發(fā)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測定地震方位的儀器(地動儀)、渾天儀
唐代一行在世界上第一次測量出地球子午線長度
23.中國古代主要醫(yī)學成就
時代 姓名 醫(yī)學著作 醫(yī)學成就
戰(zhàn)國 扁鵲 創(chuàng)“四診法”——望、聞、問 、切
西漢 《黃帝內(nèi)經(jīng)》 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一部醫(yī)書
東漢 《神家本草經(jīng)》 我國第一部完整的藥物學著作
東漢 張仲景 《傷寒論》 奠定了中醫(yī)醫(yī)療學基礎(chǔ),被 尊為“醫(yī)圣”
東漢 華佗 發(fā)明“麻沸散”,用于麻醉 ,世界首創(chuàng)
西晉 王叔和 《脈經(jīng)》 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脈學專著
唐代 唐太宗 首創(chuàng)世界上第一座醫(yī)校,比 歐洲早200年
唐代 《唐本草》 世界上第一部國家編定頒布 的藥典,比歐洲早800多年
唐代 孫思邈 《千金方》 “東方醫(yī)學圣典”,“藥王"
南宋 宋慈 《洗冤錄》 我國第一中系統(tǒng)的法醫(yī)學著作
明代 李時針 《本草綱目》 當時世界上內(nèi)容最豐富、考訂最詳 細的藥物學著作
24.中國古代的數(shù)學成就
時代 姓名 數(shù)學著作 數(shù)學成就
西漢 《周髀算經(jīng)》 提出勾股定理,比西方早 500年
東漢 《九章算術(shù)》 負數(shù)、分數(shù)、聯(lián)列一次方程 等處于世界地位
南朝 祖沖之 圓周率,計算到小數(shù)點后第 七位,比歐洲早100年
25.中國古代的建筑工程及其他建筑成就
時代 姓名 成果名稱 歷史地位
秦代 秦始皇 萬里長城 首連秦、趙、燕長城, 為萬里長城之始
隋朝 南北大運河 成為南北交通大動脈
隋朝 李春 趙州安濟橋 世界現(xiàn)存最早敞肩石拱橋
唐代 長安城 當時世界上的城市城墻建筑
北宋 李誠 《營造法式》 世界上最早、最完備的建筑學著作
北宋 泉州洛陽橋 我國第一座海港大石橋
南宋 泉州安平橋 我國現(xiàn)存古代第一長橋
26.中國古代的四大發(fā)明
1、造紙術(shù):
(1)灞橋紙 是世界迄今發(fā)現(xiàn)最早的紙
(2)蔡侯紙 于東漢時期,是蔡倫發(fā)明紙,為世界文化發(fā)展作出了貢獻
2、印刷術(shù):
(1)《金剛經(jīng)》卷 于唐代868年,是現(xiàn)存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品
(2)活字印刷術(shù) 于北宋年間,由畢昇發(fā)明
3.火藥
(1)隋唐年間發(fā)明了火藥
(2)北宋時首次用于軍事
4.指南針:發(fā)明于宋代,首次用于航海
27.中國古代的帝王的稱謂:
秦朝以前稱:后、王、天子
秦始皇起:皇帝、皇、帝;聯(lián);皇上、陛下、國家、大家、天家、圣人、、萬歲、萬歲爺、天子
28. 中國古代皇族、皇戚的稱呼
皇帝的祖母:太皇太后
皇帝的父親:太上皇
皇帝的母親:皇太后
皇帝的正妻:皇后
皇帝的諸妾:統(tǒng)稱嬪妃,有美人,貴人、才人、昭儀、婕妤、貴妃、貴嬪等稱號。
皇帝的諸子中皇位的法定繼承人:皇太子,也稱太子
皇帝的女兒:公主
皇帝的姊妹:長公主(漢代)
皇帝的女婿:駙馬,清朝稱額附
29.中國古代帝王的謚號,廟號、尊號、全稱、年號、陵號
名稱 含義 舉例 說明
謚號 古代對死去的帝王、大臣、貴族 表揚:文武景惠 周始,秦廢,漢復
按其生平事跡評定,給予褒貶 烈昭穆英成康
或同情的稱號 貶義:煬厲靈幽
同情:哀懷愍悼
廟號 帝王死后,其繼承者立廟奉祀, 高祖、太祖、世
追尊為“某祖”、“某宗”、 祖、對祖,太宗、 漢代以后
的名號 高宗、中宗、世宗
尊號 對皇帝在生前或死后奉上的尊
崇頌揚性的稱號
全稱 廟號、尊號、謚號的合稱 乾隆:“高宗法天
隆運至戾先覺體元
立極敷明孝文奮武
欽慈神圣純皇帝
年號 皇帝即位后為紀年而設(shè)置的稱號 建元、嘉靖、乾隆 始于漢武帝時(公元前140年)
建武中元、天冊萬歲
陵號 帝王陵寢的名號 長陵、陽陵、杜陵、 始于西漢
霸陵
30.中國古代年月日及記錄法
年:1、含義:莊稼收獲一次;地球繞太陽公轉(zhuǎn)一周,365.25日為一個太陽年
2、記錄方法:干支紀年法,帝號紀年法,年號紀年法
月:1、含義:月亮繞地球與太陽一個“合朔”的周期為29.53059天叫一個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閏年13個月。
2、記錄方法:干支紀月:如正月地支為寅月,臘月則為丑月,閏月不設(shè)干支,每月分上中下三旬,10天為一旬,始日為朔,末日為晦,十五為望,初三為拙,初八或初七為上弦,二十二或二十三為下弦。
日:1、含義: 一晝夜為一日
2、記錄方法: 干支紀日法
31、中國古代一年分四季、有二十四節(jié)氣
四季又稱四時:
孟月 仲月 季月
春季 正月 二月 三月
夏季 四月 五月 六月
秋季 七月 八月 九月
冬季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臘月)
32.陰陽
陽 :日 天 君 男 夫 父 剛 雄 強 上 動 暖 前 臟
陰 :月 地 臣 女 妻 母 柔 雌 弱 下 靜 寒 后 腑
33.五行、五色、五方、五臟、五音對照表:
五行 五色 五方 五臟 五音
土 黃 中 脾 宮
金 白 西 肺 商
木 青 東 肝 角
火 紅 南 心 徵
水 黑 北 腎 羽
33.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
科舉制度是封建統(tǒng)治者通過考試方式選拔官吏的制度,自隋到清末歷時1300多年,影響巨大。
考試分為:院試、鄉(xiāng)試、會試和殿試(廷試)
其地點分別為:(1)鄉(xiāng)試在省治所;(2)會試在京城;(3)殿試在京城殿廷,皇帝親自面試;
考中者稱胃分別為:秀才、舉人、貢士(中式進士)和殿試中的一甲、二甲和三甲,其中一甲三名(進士及第)狀元(第一)榜眼(第二),探花(第三);二甲若干(進士出身);三甲若干(同進士出身);
它們第一名的稱謂分別為:鄉(xiāng)試為解元;會試為會元;殿試為狀元(殿元)
連中三元:在鄉(xiāng)試、會試、殿試中均考第一名稱“連中三元”(解元、會元、狀元)
34.四書五經(jīng)
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宋代所定,朱熹集注,始名,封建科舉必讀書。
五經(jīng):《詩》、《書》、《禮》、《易》、《春秋》;漢武帝時定,也是封建科舉必讀書。
35.三綱五常
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五常:仁、義、禮、智、信
中國封建倫理道德的規(guī)范化教條,對維護封建秩序起了巨大作用。
36.中國古代的姓、氏
姓:中國早期是一個氏族的號,如姬、姜、子;平民和奴隸無姓;
氏:姓的分支
1、子姓——華、向、樂、魚
2、姬姓——孟、季、孫、游
3、姜姓——申、呂、許、紀、崔、馬
(1)受封的邑名——蔡、蔣、霍
(2)所居地名——西門、南郭
(3)官司職名——司馬、樂正
(4)祖先的字或謚號——孔丘的孔
戰(zhàn)國以后,以氏為姓,氏姓混同,漢代通稱為姓。
37.中國古代的名、字、號
名:出生三月以后由父親命名
字:男成年禮、女許嫁禮時取字。
男子的字前加伯、仲、叔、季,表排行;字后加父或甫表性別;春秋戰(zhàn)國時期有加子的現(xiàn)象。
名與字意義上有聯(lián)系,如:屈平字原、端木賜字子貢、冉耕字伯牛、曾點字皙、孔丘字仲尼。
號:可以自取,字數(shù)較自由。取號之風盛于唐宋及其以后。例如:陸游號放翁,丘處機號長春子,李白號青蓮
居士、陶潛號五柳先生、辛棄疾號稼軒、王安石號半山、黃庭堅號涪翁又號山谷道人、王冕號會稽外史又號梅花屋主。
38.中國古代的避諱常識
避諱就是不能直接說出或?qū)懗鼍骰蜃痖L的名字.方法有:
1、改字:父母之邦之諱;秀才改為茂才,避劉秀之諱;玄武改為神武、真武,避玄燁之諱;恒山改為常山,避劉恒之諱。
2、缺筆;例如,唐代世寫作(無最下面"一"),宋代恒寫作(無最下面"一"),清代玄寫作(無最最后"、")。
3、改變讀音:如,林黛玉將其母賈敏的敏念做“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