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關于2014年湖南中考大綱:物理,是特地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考試指導思想
初中畢業(yè)物理學業(yè)考試是依據《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進行的義務教育階段物理學科的終結性考試。考試要有利于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推進素質教育;有利于體現九年義務教育的性質,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有利于面向全體學生,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有利于中學物理課程改革,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yè)負擔,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學習。
初中畢業(yè)物理學業(yè)考試應考查學生對物理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學業(yè)考試的試題應注重與學生社會實踐和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特別是在具體物理問題情境中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和把握運用規(guī)律的能力,積極引導初中物理教學朝著全面落實物理課程標準所設定的目標、整體提高學生物理科學素養(yǎng)的方向推進,杜絕偏題、怪題。
二、考試內容與要求
1.考試范圍
《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內容標準所要求的科學探究和科學內容。
2.內容和目標要求
考查的內容由科學探究及科學內容(物質、運動和相互作用、能量)兩部分組成。把科學探究與科學內容融合在試題中,在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滲透過程、方法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考查。對科學探究的能力要求如表一所示;對科學內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表二中用字母A、B、C、D標出。字母A、B、C、D的含義如下:
A. 了解
屬于了解水平的行為動詞主要有了解、知道、描述、列舉、說出、舉例說明、說明等,這些行為的基本特征是復述,即把已經學過的知識,通過回憶,按問題的要求陳述出來。
B. 認識
對于認識水平的學習要求,不僅需要通過回憶提取所學過的相關知識,還要對所學這
些知識有所領悟,能在具體問題中辨認和識別它們。
C. 理解
屬于理解水平的行為動詞有理解、解釋、計算等。理解行為的基本特征是轉化,即能
夠轉用各種不同的方式來呈現知識的本質特征。
D. 會
包含技能性目標和體驗性目標。
技能性目標的要求是對所提出的項目能獨立地進行操作,動詞主要有會測量、會估測、會使用、會選用、會連接等。
體驗性目標有“經歷”和“認同”兩個水平要求。(1)經歷:動詞主要有經歷、探究、嘗試、觀察等,其共同特點是學習者確確實實發(fā)生了所要求的體驗性學習行為。 (2)認同是指學習者的行為表明,他對相關結論持認可和贊同的態(tài)度。屬于認同的行為動詞主要有關注、有……意識等。
表一:科學探究與能力要求
科學探究要素 |
對科學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 |
提出問題 |
1.能從日常生活、自然現象或實驗觀察中發(fā)現與物理學有關的問題。 2.能表述發(fā)現的問題 3.了解發(fā)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在科學探究中的意義。 |
猜想與假設 |
4.嘗試根據經驗和已有知識對問題的可能答案提出猜想。 5.能對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現的探究結果進行推測與假設。 6. 了解猜想與假設在科學探究中的意義。 |
設計實驗與制訂計劃 |
7. 經歷設計實驗與制訂計劃的過程。 8.明確探究目的和已有條件。 9.嘗試考慮影響問題的主要因素,有控制變量的意識。 10.嘗試選擇科學探究的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 11. 了解設計實驗與制訂計劃在科學探究中的意義。 |
進行實驗 與收集證據 |
12.能通過觀察實驗和公共信息資源收集證據。 13.會閱讀簡單儀器的說明書,能按要求進行操作。 14.會用簡單的儀器進行實驗,能正確記錄實驗數據。 15.具有安全操作的意識。 16.了解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在科學探究中的意義。 |
分析與論證 |
17.經歷從物理現象和實驗中歸納科學規(guī)律的過程。 18.能對收集的信息進行簡單的歸類及比較。 19.能進行簡單的因果推理。 20.嘗試對探究結果進行描述和解釋。 21. 了解分析論證在科學探究中的意義。 |
評 估 |
22.有評估探究過程和探究結果的意識。 23.能關注探究活動中出現的新問題。 24.有從評估中吸取經驗教訓的意識。 25.嘗試改進探究方案。 26.了解評估在科學探究中的意義。 |
交流與合作 |
27.有準確表達自己觀點的意識。 28.能表述探究的問題、過程和結果 29.能聽取別人的意見,調整自己的方案。 30.既堅持原則又尊重他人,有團隊意識。 31.了解交流與合作在科學探究中的意義。 |
表二:科學內容與考試要求
考試內容 |
要求 | ||
物 質 |
物質 的形 態(tài)和 變化 |
1.描述固、液和氣三種物態(tài)的基本特征。列舉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狀態(tài)的物質及其應用。 |
A |
2.說出生活環(huán)境中常見的溫度值。了解液體溫度計的工作原理。 會用常見的溫度計測量物體的溫度。 嘗試對環(huán)境溫度問題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
A D D | ||
3.知道物質的熔點、凝固點和沸點,了解物態(tài)變化過程中的吸熱和放熱現象。用物態(tài)變化的知識說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關現象。 經歷物態(tài)變化的實驗探究過程。 |
A A D | ||
4.用水的三態(tài)變化說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環(huán)現象,了解我國和當地的水資源狀況。 有關心環(huán)境和節(jié)約用水的意識。 |
A D | ||
物質 屬性 |
5.了解物質的一些物理屬性,如彈性、磁性、導電性和導熱性等,用語言、文字或圖表描述物質的這些物理屬性。 |
A | |
6.知道質量的含義。 會測量固體和液體的質量。 |
A D | ||
7.理解密度。解釋生活中一些與密度有關的物理現象。 會測量固體和液體的密度。 |
C D | ||
8.了解人類關于物質屬性的研究對日常生活和科技進步的影響。 |
A | ||
物質 的結 構和 尺度 |
9.知道常見的物質是由分子、原子構成的。 |
A | |
10.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電子構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人類探索微觀世界的歷程。 關注人類探索微觀世界的新進展。 |
A D | ||
11.了解人類探索太陽系及宇宙的歷程,知道對宇宙的探索將不斷深入。關注探索宇宙的一些重大活動。 |
A | ||
12.了解物質世界從微觀到宏觀的大致尺度。 |
A | ||
新材 料及 其應 用 |
13.了解一些新材料的特點及其應用。了解新材料的發(fā)展對人類生活和社會發(fā)展帶來的影響。 |
A | |
14.有合理利用資源、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
A | ||
運 動 和 相 互 作 用 |
多種 多樣 的運 動形 式 |
15.知道機械運動,舉例說明機械運動的相對性。 |
A |
16.了解分子熱運動的一些特點。知道分子動理論的基本觀點。 |
A | ||
17.能舉例說明自然界存在多種多樣的運動形式。知道世界處于不停的運動中。 |
A | ||
機械 運動 和力 |
18.會根據生活經驗估測長度和時間。 會選用適當的工具測量長度和時間。 |
D D | |
19.用速度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計算。 通過實驗測量物體運動的速度。 |
A D | ||
20.會測量力的大小。用力的示意圖描述力。 通過常見事例或實驗,了解重力、彈力、摩擦力。 通過常見事例或實驗,認識力的作用效果。 知道二力平衡條件。 |
D A B A | ||
21.認識牛頓第一定律。 用物體的慣性解釋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關現象。 |
B C | ||
22.知道簡單機械。 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了解杠桿的平衡條件。 |
A D A | ||
23.通過實驗,理解壓強。 知道日常生活中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 |
C A | ||
24.探究液體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 了解液體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 知道大氣壓強及其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了解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
D A A A | ||
25.通過實驗,認識浮力。 探究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知道阿基米德原理,運用物體的浮沉條件說明生產、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
B D A | ||
聲 和 光 |
26.通過實驗,認識聲的產生和傳播條件。 了解樂音的特性。了解現代技術中聲學知識的一些應用。知道噪聲的危害和控制的方法。 |
B A | |
27.通過實驗,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現象。 了解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現象及其特點。 |
D A | ||
28.探究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的關系。 知道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及其應用。 |
D A | ||
29.認識凸透鏡的會聚作用和凹透鏡的發(fā)散作用。 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 知道透鏡成像規(guī)律。了解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應用。 |
A D A | ||
30.通過實驗,了解白光的組成和不同色光混合現象。 |
A | ||
31.知道波長、頻率和波速。 |
A | ||
電 和 磁 |
32.觀察摩擦起電現象。 探究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了解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
D D A | |
33.通過實驗,認識磁場。知道地磁場。 探究通電螺線管外部磁場的方向。 了解電流周圍存在磁場。了解通電螺線管外部磁場的方向。 |
B D A | ||
34.了解通電導線在磁場中會受到力的作用,知道力的方向與哪些因素有關。 |
A | ||
35.探究導體在磁場中運動時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 了解導體在磁場中運動時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 了解電磁感應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
D A A | ||
36.知道電磁波。知道電磁波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 了解電磁波的應用及其對人類生活和社會發(fā)展的影響。 |
A A | ||
能 量 |
能量、 能量 的轉 化和 轉移 |
37.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描述各種各樣的能量和生產、生活的聯(lián)系。 |
A |
38.通過實驗,認識能量可以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轉化。 |
B | ||
39.結合實例,認識功的概念。 知道做功的過程就是能量轉化或轉移的過程。 |
B A | ||
機 械 能 |
40.知道動能、勢能和機械能。通過實驗,了解動能和勢能的相互轉化。舉例說明機械能和其他形式能量的相互轉化。 |
A | |
41.知道機械功和功率。 用生活中的實例說明機械功和功率的含義。 |
A A | ||
42.知道機械效率。了解提高機械效率的途徑和意義。 |
A | ||
43.了解人類使用機械的歷程。 了解機械的使用對社會發(fā)展的作用。 |
A A | ||
內 能 |
44.了解內能和熱量。 |
A | |
45.從能量轉化的角度認識燃料的熱值。 |
B | ||
46.了解熱機的工作原理。知道內能的利用在人類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意義。 |
A | ||
47.了解比熱容。 嘗試用比熱容說明簡單的自然現象。 |
A D | ||
電 磁 能 |
48.從能量轉化的角度認識電源和用電器的作用。 |
B | |
49.知道電壓、電流和電阻。 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 理解歐姆定律。 |
A D C | ||
50.會看、會畫簡單的電路圖。 會連接簡單的串聯(lián)電路和并聯(lián)電路。 說出生活、生產中采用簡單串聯(lián)或并聯(lián)電路的實例。了解串、并聯(lián)電路電流和電壓的特點。 |
D D A | ||
51.會使用電流表和電壓表。 |
D | ||
52.理解電功和電功率。 知道用電器的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 |
C A | ||
53.探究焦耳定律。 了解焦耳定律,用焦耳定律說明生產、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
D A | ||
54.了解家庭電路。 有安全用電和節(jié)約用電的意識。 |
A D | ||
能量 守恒 |
55.知道能量守恒定律。列舉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實例。 有用能量轉化與守恒的觀點分析問題的意識。 |
A D | |
56.從能量的轉化和轉移的角度認識效率。 |
B | ||
57.知道能量的轉化和轉移有一定的方向性。 |
A | ||
能源 與可 持續(xù) 發(fā)展 |
58.結合實例,說出能源與人類生存和社會發(fā)展的關系。 |
A | |
59.列舉常見的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
A | ||
60.知道核能等新能源的特點和可能帶來的問題。 |
A | ||
61.了解我國和世界的能源狀況。 對于能源的開發(fā)利用有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意識。 |
A D |
說明:有關實驗操作考查的內容,各市(州)可根據本地實際情況自行安排。
考試吧:2014年湖南中考大綱匯總
三、試卷結構
(一)內容結構
內容結構包含科學內容和科學探究??茖W內容中物質約12%,運動和相互作用約43%,能量約45%;科學探究約占整卷分值的25%,必須滲透在科學內容中考查。
科學內容的覆蓋面要求達到75%以上。
(二)題型結構
基本題型為選擇題、填空題、綜合題(重點考查學生的遷移、發(fā)散與收斂等思維能力、實驗與探究能力及運用物理知識分析、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三)難度結構
容易題︰稍難題︰較難題的比例為7︰1.5︰1.5,整卷難度值控制在0.7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