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教師資格考試《中學教育心理學》考前預測題

字號:

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答案,并將其序號填在題干的括號內,多選、不選或錯選均不得分。每小題1分,共20分)
    1.未知概念題是已知概念的上位概念,則對未知概念的學習屬于(  )。
    A.類屬學習
    B.總括學習
    C.并列結合學習
    D.命題學習
    2.由先前經(jīng)驗影響所形成的往往不被意識到的一種傾向性或心理準備狀態(tài)叫(  )。
    A.潛意識
    B.前意識
    C.定勢
    D.潛伏學習
    3.能使我們對不同的情境做出不同的恰當反應,從而避免盲目行為的是(  )。
    A.獲得
    B.消退
    C.泛化
    D.分化
    4.人們對自己能否成功地從事某一成就行為的主觀判斷是(  )。
    A.自我期待感
    B.自我效能感
    C.自我預期感
    D.自我歸因感
    5.下列哪個過程屬于問題解決?(  )
    A.吃飯穿衣
    B.無目的地幻想
    C.猜謎語
    D.回憶電話號碼
    6.經(jīng)??吹街髡Z在句子的開端部位,因而就認為主語就是句子開端部位的那個詞,這屬于(  )。
    A.形象概括
    B.理性概括
    C.表象概括
    D.感性概括
    7.對某種物體或某種情況的恐懼,如怕蛇、怕狗、害怕開車、害怕醫(yī)院、害怕死亡等,這種恐怖癥屬于(  )。
    A.廣場恐懼癥
    B.社交恐懼癥
    C.單純恐懼癥
    D.一般恐懼癥
    8.學習過程中,學習者經(jīng)常通過做筆記的方式幫助學習,這種學習策略屬于(  )。
    A.元認知策略
    B.組織策略
    C.復述策略
    D.精細加工策略
    9.創(chuàng)造活動的源動力是(  )。
    A.需要
    B.興趣
    C.好奇心
    D.理想
    10.表現(xiàn)為“富貴不能*,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階段是(  )。
    A.評價
    B.依從
    C.認同
    D.內化
    11.小紅以前從不敢同老師說話,她主動向老師請教,老師馬上給予了表揚,并耐心解答了問題,此后她養(yǎng)成了主動向老師請教的習慣。這是老師運用了(  )方法。
    A.強化法
    B.代幣獎勵法
    C.示范法
    D.懲罰法
    12.教學過程中首要事件是(  )。
    A.引起學生注意
    B.提示教學目標
    C.引起先前經(jīng)驗
    D.呈現(xiàn)教學內容
    13.常常用來衡量一個班級集體成功與否的重要標志是(  )。
    A.群體輿論
    B.群體規(guī)范
    C.群體凝聚力
    D.群體向心力
    14.要求學生自己組織材料,并采用合適的方式表達陳述出來的是(  )。
    A.匹配題
    B.是非題
    C.論文題
    D.填空題
    15.衡量一個教師是否成熟的標志之一是其能否自覺(  )。
    A.關注教法
    B.關注情境
    C.關注學生
    D.關注自我
    16.半期考考得好,力求得到本學期的獎學金,屬于(  )。
    A.遠景的間接性動機
    B.近景的直接性動機
    C.高尚的動機
    D.低級的動機
    17.在教育心理學的成熟時期,逐漸關注理論與教育實際的結合,注重為學校教育服務,這時(  )思潮掀起了一場教育改革運動。
    A.行為主義
    B.認知主義
    C.人本主義
    D.建構主義
    18.自我意識進入社會自我階段是在(  )以后。
    A.3歲
    B.5歲
    C.7歲
    D.11、12歲
    19.心理輔導的目標有兩個:一是學會調適;二是(  )。
    A.行為矯正
    B.學會適應
    C.尋求發(fā)展
    D.克服障礙
    20.有人常常沒有理由地一遍又一遍地做出某一種行為或某一系列行為,這屬于(  )。
    A.廣泛性焦慮障礙
    B.強迫癥
    C.創(chuàng)傷后應激癥
    D.恐慌障礙
    二、多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五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二至五個正確答案,并將其序號填在題干的括號內,多選、少選或錯選均不得分。每小題1分,共10分)
    1.下列各項中,屬于安德森心智技能理論的是(  )。
    A.認知階段
    B.操作階段
    C.記憶階段
    D.深化階段
    E.自動化階段
    2.前運算階段的思維特征主要有(  )。
    A.以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
    B.一切以自我為中心
    C.認知活動具有相對具體性
    D.思維具有不可逆性
    E.有了守恒觀念
    3.下列是聯(lián)結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的有(  )。
    A.桑代克
    B.維果茨基.
    C.斯金納
    D.馮特
    E.巴甫洛夫
    4.馬斯洛認為人的基本需要有(  )。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愛與歸屬的需要
    D.尊重需要
    E.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
    5.遷移的種類有(  )。
    A.正遷移與負遷移
    B.水平遷移與垂直遷移
    C.順向遷移與逆向遷移
    D.概念遷移與命題遷移
    E.一般遷移與具體遷移
    6.有效地觀察直觀對象,可運用的感知規(guī)律有(  )。
    A.強度律
    B.差異律
    C.活動律
    D.組合律
    E.同一律
    7.學與教的相互作用過程是一個系統(tǒng)過程,這一系統(tǒng)包含(  )要素。
    A.學生
    B.教師
    C.教學內容
    D.教學媒體
    E.教學環(huán)境
    8.資源管理策略包括(  )。
    A.時間管理策略
    B.環(huán)境管理策略
    C.努力和心境管理策略
    D.學習工具管理策略
    E.社會性人力資源管理策略
    9.心理學家認為任何問題都含有(  )三個基本成分。
    A.給定的條件
    B.不定的過程
    C.要達到的目標
    D.多變的方法
    E.存在的限制或障礙
    10.道德情感的內容主要有(  )。
    A.責任感
    B.羞恥感
    C.義務感
    D.事業(yè)感
    E.自尊感
    三、填空題(在每小題的空格中,填上正確答案,錯填、不填均不得分。每小題1分,共10分)
    1.__________指的是個體對自己的某種行為會導致某一結果的推測。
    2.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體現(xiàn)了教授學習策略能提高遷移的__________。
    3.對遺忘的進程,德國心理學家__________早進行了系統(tǒng)的研究。
    4.進行系統(tǒng)分析時必須將__________與__________有機地結合起來,作為創(chuàng)擬模式的基本方法。
    5.合作性學習中,合作性講解的兩個參與者都能從這種學習中受益,而__________比獲益更大。
    6.從__________入手來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是促進創(chuàng)造性產(chǎn)生的一條有效途徑。
    7.社會學習是通過__________、__________而完成的。
    8.全身松弛訓練法由__________在19世紀20年代首創(chuàng)。
    9.20世紀40年代,__________的理論廣為流傳,有關兒童的個性和社會適應以及生理衛(wèi)生問題也進入了教育心理學領域。
    10.兒童自我意識的發(fā)展進入社會自我階段后,從__________的評價逐漸過渡到__________評價。
    四、判斷題(判斷下列各題正誤,并在題后括號內打“√”或“×”。每小題l分,共10分)
    1.處于他律道德階段的兒童認為規(guī)則是必須遵守的,是不可更改的,只要服從權威就是對的。 (  )
    2.心理健康就是無失敗、無沖突、無痛苦。 (  )
    3.對于與學生經(jīng)驗有關的邏輯性問題,可提供直接指導。 (  )
    4.班級規(guī)模越大,教師的態(tài)度、學生的態(tài)度和課堂處理的得分就越低。 (  )
    5.主觀題具有良好的結構,對學生的反應限制較多。 (  )
    6.專家型教師往往更多地想到自己做什么,而不知道學生將要做些什么。 (  )
    7.教師自己的觀點對學生是正確的答案。 (  )
    8.苛勒認為頓悟的出現(xiàn)是無條件的。 (  )
    9.教育心理學只是一門理論性的基礎學科。 (  )
    10.人格發(fā)展階段論認為,12~18歲的青少年發(fā)展的主要任務是培養(yǎng)勤奮感。(  )
    五、名詞解釋(每小題2分,共10分)
    1.任務分析
    2.學習動機
    3.垂直遷移
    4.言語直觀
    5.原型定向
    六、簡答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1.整合階段操作的動作有哪些特點?
    2.怎樣進行學習時間管理?
    3.影響解決問題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中學生倫理道德發(fā)展的自律性與言行一致性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七、論述題(共10分)
    舉例說明如何運用代幣獎勵法改變兒童的不良行為習慣。
    八、案例分析題(共10分)
    當代有一位教育專家兼作家這樣嘆息中國的教育:“要想使中國的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好前程,現(xiàn)在中國父母要做的恰恰不再是幫助學校把他們的考分再提高一些,而是保護好自已孩子的天賦別再受學校的侵害吧!”這段話引起了你怎樣的思考,請你從教育的根本目的出發(fā),對中國當前的教育進行反思。
    一、單項選擇題
    1.B【解析】上位學習也叫總括學習。
    2.C【解析】定勢是心理操作活動的積累而形成的問題解決的刻板和準備狀態(tài),是人們在過去經(jīng)驗影響下解決問題的傾向性。
    3.D【解析】題干是分化的作用。
    4.B【解析】題干是對自我效能感的解釋。
    5.C【解析】問題解決的三個特征分別是認知性、目的性、序列性。
    6.D【解析】感性概括是在直觀的基礎上自發(fā)進行的一種低級的概括形式。
    7.C【解析】對一件具體的東西、動作或情境的恐懼,這種恐懼癥屬于單純恐懼癥。
    8.D【解析】做筆記是閱讀和聽講時常用的精細加工策略。
    9.C【解析】好奇心可以引發(fā)個體進行各種探索活動。
    10.D【解析】在內化階段,個體的行為具有高度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并具有堅定性。
    11.A【解析】強化法是指一個行為發(fā)生后,如果緊跟著一個強化刺激,這個行為就會再發(fā)生。
    12.A【解析】教學活動必須是在學生集中注意的前提下進行,因此,引起學生注意是教學的首要事件。
    13.C【解析】研究表明,關系融洽、凝聚力強的班級,會使學生們產(chǎn)生強烈的自豪感和認同感,順利完成課堂教學任務。所以,凝聚力常常成為衡量一個班級集體成功與否的重要標志。
    14.C【解析】題干是對論文題的名詞解釋。
    15.C【解析】一個成熟的教師能自覺地關注學生,考慮學生的個別差異。
    16.B【解析】題干是近景的直接性動機的典型體現(xiàn)。
    17.C【解析】20世紀60年代人本主義思潮興起,并受到社會各方面的關注,此時他們掀起了對傳統(tǒng)教育的挑戰(zhàn)。
    18.A【解析】3歲存在生理自我基本成熟后,自我意識的發(fā)展進入第二階段,即社會自我的發(fā)展階段。
    19.C【解析】學會調適和尋求發(fā)展是心理輔導的兩個目標。
    20.B【解析】有人常常沒有理由地一遍又一遍地做出某一種行為或某一系列行為,這屬于典型的強迫癥。
    二、多項選擇題
    1.AE【解析】安德森認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經(jīng)過認知階段、聯(lián)結階段與自動化階段三個階段。
    2.ABCD【解析】E為具體運算階段的標志。
    3.ACE 【解析】桑代克和斯金納、巴甫洛夫都承認學習是在刺激與反應之間建立聯(lián)結的過程。
    4.ABCDE【解析】這五項是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中的五個層次的需要。
    5.ABCE【解析】D項不是公認的遷移種類。
    6.ABCD【解析】同一律是一條邏輯規(guī)律,而非感知規(guī)律。
    7.ABCDE【解析】這五項是構成學與教互動系統(tǒng)的五個基本要素,在這一系統(tǒng)中它們缺一不可。
    8.ABCDE【解析】凡是輔助學生管理可用環(huán)境和資源的因素,都是資源管理的內容。
    9.ACE【解析】這三點構成一個問題必不可少的成分。
    10.ABCDE【解析】道德情感滲透在人的道德觀念和道德行為中。
    三、填空題
    1.結果期待; 2.意識性; 3.艾賓浩斯;4.功能分析,結構分析; 5.主講者,聽者; 6.個性;7.觀察,模仿;8.雅各布松;9.弗洛伊德;10.輕信成人,自我獨立。
    四、判斷題
    1.√ 【解析】題干是皮亞杰對處于他律道德階段兒童道德判斷表現(xiàn)的描述。
    2.× 【解析】心理健康不是無失敗、無沖突、無痛苦,而是能在這些情況下作有效的自我調整,且能保持良好工作效率。
    3.× 【解析】邏輯性問題應引導學生運用_已有知識通過思維推理去獲得,,因此,對此類問題應給予間接指導。
    4.√【解析】班級規(guī)模過大阻礙了課堂教學的個別化,有可能導致課堂出現(xiàn)較多的紀律問題,因此,教師的態(tài)度、學生的態(tài)度和課堂處理的得分就越低。
    5.× 【解析】題干是客觀題的特點。
    6.× 【解析】題于闡述的是新教師的特征。
    7.×【解析】教師自己的觀點只能作為一個范例,而不是正確的答案。
    8.×【解析】只有在清楚地認識到整個情境中各種成分之問的關系時,頓悟才會出現(xiàn)。
    9.×【解析】教育心理學既是一門理論性的基礎學科,同時也是具有實踐性的應用學科;既重視理論研究,也重視應用開發(fā)研究。
    10.×【解析】l2~18歲,正是中學階段,此階段的發(fā)展任務是培養(yǎng)自我同一性。
    五、名詞解釋
    1.任務分析:是指將教學目標逐級細化分成彼此相聯(lián)的各種子目標的過程。
    2.學習動機:是指激發(fā)個體進行學習活動,維持已引起的學習活動,致使行為朝向一定的學習目標的一種內在過程或內部心理狀態(tài)。
    3.垂直遷移:指處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經(jīng)驗之間的相互影響。
    4.言語直觀:是在形象化的語言作用下,通過學生對語言的物質形式(語音、字形)的感知及對語義的理解而進行的一種直觀形式。
    5.原型定向:就是了解心智活動的實踐模式,了解“外化”或“物質化’’了的心智活動方式或操作活動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動結構,從而使主體知道該做哪些動作和怎樣去完成這些動作,明確活動的方向。
    六、簡答題
    1.操作的整合即把模仿階段習得的動作固定下來,并使各動作成分相互結合,成為定型的、一體化的動作。
    操作整合階段的動作特點有:
    (1)動作品質。動作可以表現(xiàn)出一定的穩(wěn)定性、精確性和靈活性,但當外界條件發(fā)生變化時,動作的這些特點都有所降低。
    (2)動作結構。動作的各個成分趨于分化、精確,整體動作趨于協(xié)調、連貫,各動作成分間的相互干擾減少,多余動作也有所減少。
    (3)動作控制。視覺控制不起主導作用,逐漸讓位于動覺控制。肌肉運動感覺變得較清晰、準確,并成為動作執(zhí)行的主要調節(jié)器。
    (4)動作效能。疲勞感、緊張感降低,心理能量的不必要的消耗減少,但沒有完全消除。
    2.時間是寶貴的資源,合理安排時間就是“預算”生命,學會合理安排時間、有效地管理時間將會促進學習。
    (1)統(tǒng)籌安排學習時間;
    (2)高效利用佳時間;
    (3)靈活利用零碎時間。
    3.(1)問題的特征,如問題的類型、呈現(xiàn)方式等;
    (2)已有知識經(jīng)驗的作用;
    (3)心理定勢與功能固著的影響。
    4.在整個中學階段,學生的品德迅速發(fā)展,處于倫理形成時期。
    (1)形成道德信念與道德理想;
    (2)自我意識增強;
    (3)道德行為習慣逐步鞏固;
    (4)品德結構更為完善。
    七、論述題
    【答案要點】
    代幣是一種象征性強化物,如籌碼、小紅星、蓋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幣等都可作為代幣。代幣獎勵法的實施步驟:第一,確定所要矯治的目標行為;第二,確定實質性強化措施的性質,如代幣的用途等;第三,讓求診者相信代幣的作用;第四,規(guī)定完成各項特定行為時給予代幣的量,實際強化物的價值以及如發(fā)生不良行為是否要扣回代幣等。
    八、案例分析題
    【答案要點】
    這段話指出了當前中國教育的弊端。當前中國教育趨向于分數(shù)教育(即應試教育),都是以分數(shù)來衡量一個學生的好壞,學生已經(jīng)變成讀書機器,而失去了本身擁有的天賦,沒有自我了。實施全面發(fā)展教育是社會主義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發(fā)展教育南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技術教育等部分組成。為迎接新世紀的挑戰(zhàn),中國教育已經(jīng)開始由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力求解放人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