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月光曲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字號:

這篇《六年級語文月光曲第一課時教學設計》是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以下信息僅供參考?。。?BR>    《月光曲》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云南省大理州祥云縣普淜小學 陸世雄
    教材分析:
    課文記敘了德國音樂家貝多芬譜寫鋼琴曲──《月光曲》的傳說。本文的教學重點在于引導學生了解并簡要概括貝多芬創(chuàng)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月光曲》的魅力所在。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教學難點在于通過對貝多芬情感變化的體驗,探究其創(chuàng)作的原因。教學過程中,先讓學生初步了解《月光曲》譜成的經過,然后引導學生研讀重點語段,主要采用朗讀、默讀、概括、圈畫、想象等學習方法,從人物的言行中體會人物豐富的心理和情感,從而深入探究貝多芬彈了一曲又創(chuàng)作一曲的原因,感受音樂家對窮人的同情和對音樂的熱愛。后,通過品讀文中描繪的《月光曲》的情景,感受音樂給兄妹倆帶來的幸福和快樂,進一步激起學生對大音樂家的敬意。
    教學目標:
    ⒈學會本課8個生字,正確讀寫“譜寫、幽靜、蠟燭、失明、純熟、陌生、清幽、琴鍵、陶醉、蘇醒、飛奔、記錄、萊茵河、霎時間、微波粼粼”等詞語。
    ⒉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閱讀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文章中的關鍵語段,了解并簡要概括貝多芬創(chuàng)作《月光曲》的經過。
    ⒊從貝多芬的言行中體會他豐富的心理和情感,感受音樂家對窮人的同情和對音樂的熱愛。
    ⒋初步感受聯想的表達作用,體會《月光曲》的魅力。
    課前準備:播放鋼琴曲《月光曲》,師生靜靜欣賞。
    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聽曲談話,走向人物
    1.同學們,剛才這首曲子好聽嗎?那誰來說說你聽后的感受?(生匯報)
    老師也深深地被這首曲子感動了。其實這首曲子就是世界的鋼琴曲《月光曲》。今天,張老師就帶著大家一起來學習關于這首曲子的故事。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翻到139頁,齊讀課題。(板書課題)
    2.你了解這首鋼琴曲的作者嗎?誰來介紹一下?(引出對貝多芬的簡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文,整體感知。
    談話:《月光曲》是貝多芬的成名作,那這篇課文主要寫了關于《月光曲》的什么內容呢?請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讀課文。
    要求:讀通課文,讀準字音,邊讀邊思考以上問題。
    ?2、交流反饋
    好,課文讀到這。能讀通課文了嗎?那這些字你們會讀了嗎?
    好,讀得真好。那這些詞語呢?(課件出示詞語)
    3、整體感知
    看來字詞考不倒你們了,那誰能說說這篇課文主要寫了關于《月光曲》的什么內容呢?
    三、再讀課文,理解感悟
    說得真好!可見你們剛才讀得很認真!真會讀課文,那誰知道是什么激發(fā)了貝多芬的創(chuàng)作靈感?(生匯報)
    那么,貝多芬共為盲姑娘兄妹演奏了幾首曲子?
    對,是兩首。第幾首是《月光曲》?
    是的,是第二首。
    1、談話: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貝多芬為盲姑娘兄妹演奏的第二首曲子是《月光曲》,那么第幾自然段是《月光曲》內容的具體描寫?帶著著這一問題,再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2、交流反饋。
    課文讀到這兒,誰來說是第幾自然段?(引出對第九自然段的學習)
    3、品讀第九自然段。
    ①聽著貝多芬的彈奏,盲姑娘和她的哥哥分別感受到了什么?
    ②本段描寫中哪些是實實在在存在的事物?哪些是人物頭腦中想象出來的感覺?(引導學生學習本段虛實結合的寫法)
    ③從本段的描寫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對,是貝多芬演奏技藝的高超。(或貝多芬演奏得很好)
    ④演奏完這首曲子,貝多芬是怎樣做的?
    (引導學習課文后一段,體會貝多芬對音樂的熱愛)
    四、品讀課文,提升認識
    1、談話:貝多芬為什么要給盲姑娘兄妹演奏曲子?細讀課文,找出貝多芬是怎樣遇到盲姑娘兄妹的?
    (引導學生讀第二自然段,體會貝多芬對大自然的熱愛)
    2、從文中的描寫你能看出這對兄妹的家境嗎?
    對,貧窮。
    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
    (引導學生朗讀兄妹的對話,體會這對窮兄妹相互關心、相互體貼、相依為命的品性)
    3、聽到兄妹的談話,貝多芬是怎樣做的?
    (引導學生體會貝多芬對勞動者的同情)
    五、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從本文的學習中,貝多芬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幫助學生梳理出:貝多芬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和對大自然、對音樂的熱愛)
    六、布置作業(yè)
    聽一聽貝多芬的交響樂《命運》,加深對貝多芬的了解。
    板書設計:
    26.月光曲
    對勞動人民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