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加分三大調整:縮減限高指定
2014年高考政策的重大變化之一,是各地高考加分的“瘦身”。2013年年底各地相繼出臺的相關政策,如今已見分曉。這些政策究竟落實得怎么樣?對考生有何影響?起跑線上的公平能否得到維護?高考前夕,本報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調查。
新政之下,誰能拿到加分
2010年年底,教育部等五部門發(fā)出通知,調整部分高考加分項目,特別是明確規(guī)定“奧賽”和“體育”兩類項目的調整“從2011年秋季進入高中階段一年級的學生開始適用”,即2014年應屆高中畢業(yè)生,將實行“瘦身版”的高考加分、保送等政策。
從31個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已出臺的高招辦法來看,其加分政策均有調整。綜合來看,各地主要采取的措施包括三方面:一是縮減,即對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的加分對象和獎勵項目進行調整,明確規(guī)定省賽區(qū)一等獎不再具備加分資格和保送資格,全國決賽一、二、三等獎學生只加分不保送;二是限高,即對各項加分都明確了“不超過20分”的高限制,甚至將原來的20分降低為10分、5分;三是指定,即對科技類競賽、體育特長高考加分項目進行詳細列舉,也就意味著不在此列的項目將喪失加分資格等。
其結果是:2014年各地高考加分政策集體“縮水”,其中廣東省力度大,新版加分項目從過去的17項銳減到6項,除體育特長外,其余5項全部為帶有補償性質的照顧性加分。河南的新版加分政策減幅也不小,加20分投檔項目由以前的10項減少到3項;北京、上海、山東等一些高考大省將高考加分項目明確分為10分檔和20分檔;河北、陜西、黑龍江等省份則取消了眾多加分項目。例如,河北省曾規(guī)定,省授予“教育世家”稱號的教師直系子女報考師范院校的考生可加20分;江西省曾規(guī)定,留學人才隨遷子女可獲得20分加分的照顧政策,諸如此類的政策今年都不見了蹤影。
對于國家政策規(guī)定的照顧性加分,各地均予以保留,但是條件限制更為嚴格。例如,遼寧省將一些蒙古族和滿族自治縣的少數民族考生享受的10分加分優(yōu)惠降為5分。從2014年起,廣西要求少數民族聚居地區(qū)的漢族考生戶籍必須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qū)滿5年(引進的優(yōu)秀人才子女和現役軍人子女的戶籍要求滿3年),考生本人高中階段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qū)就讀時間要求滿3年,報考省內高校時才可增加10分投檔。
加分“瘦身”,能否甩掉競賽培訓
31個省份全部取消奧賽獲獎保送資格、削減加分項目,那么原來想通過參加奧賽、創(chuàng)新大賽、科技競賽等獲獎保送、加分獲得大學敲門磚的學生該何去何從?不再具有保送、加分資格的競賽會不會成為無人問津的雞肋?
北京一所重點高中負責數學競賽輔導的劉老師告訴記者:“影響確實很大,感覺學生的熱情沒那么大了。以前每年要輔導幾十個學生,現在只有幾個人?!?BR> 課外培訓機構對市場的變化更為敏感,早在去年年底政策出臺時,就有一些中小型機構取消了競賽類的輔導班。北京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雖然競賽輔導班還有,但是學生人數明顯減少了?!?BR> 在湖南婁底一中校長范彥江看來,加分“瘦身”的積極影響之一在于使各類培訓更加趨于理性?!熬臀湫g來說,以前是專業(yè)培訓隊伍專門機構進駐學校,培訓趨于商業(yè)化,新政策實施后,專業(yè)機構撤出,由學校體育老師承擔培訓任務,培訓更加規(guī)范化?!?BR> 多年支持全國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的英特爾公司副總裁戈峻表示:“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獲獎者取消保送后,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比往屆的質量更高,把一部分出于功利心考慮的參賽者擋在外面了,剩下的都是那些發(fā)自內心、渴望創(chuàng)新的參賽者,有很多質量很高的創(chuàng)新項目?!?BR> 負責南寧二中學生奧數考試的科研處主任廖老師說:“前段時間學校剛剛組織學生參加了奧數考試,學生們也知道奧數考試已經不加分了,但他們仍然覺得多一項獎勵心里會比較有信心。即使高考不加分,自主招生里面也有加分,因此學生們仍然會參加這方面的培訓。”
除了競賽獲獎可以成為取得自主招生加分的重要砝碼外,自主招生的考試內容也與競賽有著一定聯系。山東師大附中高三學生張浩然告訴記者:“像‘三大聯盟’的自主招生選拔考試,如果沒有競賽基礎的話很難取得高分。所以,競賽輔導還會參加,但不會像過去那樣完全把寶押在競賽上了?!?BR> 公平起跑,應該在哪里畫線
高考加分,一頭連著優(yōu)秀人才選拔,一頭連著公平底線的維護。對于擺脫了臃腫體態(tài)的加分,各方如何評價?這道起跑線究竟該怎么畫,才能更加公正合理?爭論仍在繼續(xù)。
采訪中,各方人士普遍認可加分新政在促進公平方面的積極作用。大連市教育局考試中心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平時接到過一些學生和家長的電話,對加分政策有贊成有反對,總體來說贊同的多一些,認為改革確實觸及到一小部分人的利益,相對原來更加公平?!北本┮晃粚W生家長認為,加分分值的調整只是一種手段,高考加分制度的透明化才是根本的要素。
遼寧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教學副校長劉景雨告訴記者,加分“瘦身”不僅有利于考生之間的公平競爭,也有利于縮小學校之間的差距?!皩iT搞競賽的學校,每年靠競賽優(yōu)勢考入清華北大的學生人數遙遙,對我們影響很大。新政之下,這條路不太好走了,學校不必再將過多的精力放在爭搶生源上,對于我們這樣潛心教育教學的學校是好事。”
不過,在對加分新政“點贊”的同時,爭議依然存在。山東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高三班主任孫逵認為,高考加分和保送政策的變化,可能擋住了一些專項人才進入大學的步伐。他舉例說,該校06屆學生潘立群在丹麥哥本哈根舉行的年度國際中學生創(chuàng)新成果展中,以可解決交通中色覺障礙的交通信號燈獲得“佳國際項目獎”,然而在當年高考成績僅379分,要不是山東大學破格錄取,潘立群很難獲得深造機會。
近期媒體對“高中階段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跡”、“見義勇為”等加分規(guī)定的高度關注,也反映了當前社會輿論對高考加分政策還存在疑慮。在此次清理規(guī)范加分政策中,陸續(xù)有省份撤銷了“思想品德及見義勇為”等加分項,北京等地只是予以保留,并不存在“新增”一說。
對此,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的觀點頗具代表性。在他看來,“品德加分由于沒有專業(yè)的認定程序,可能存在運作空間。即便是公開透明,因為思想品德缺乏客觀判斷依據,需要長時間觀察,也很難做到評判公正”。
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從事高考相關研究的學者周序則認為:“爭論反映了加分政策與當前社會追求極致公平的文化不兼容。極致公平,就要求指標必須是看得見、摸得著的,而且是通過自身努力能夠達到的。所以就出現了支持*考、取消加分政策的聲音。而這種文化的出現,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社會誠信的缺失造成的?!?
2014年高考政策的重大變化之一,是各地高考加分的“瘦身”。2013年年底各地相繼出臺的相關政策,如今已見分曉。這些政策究竟落實得怎么樣?對考生有何影響?起跑線上的公平能否得到維護?高考前夕,本報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調查。
新政之下,誰能拿到加分
2010年年底,教育部等五部門發(fā)出通知,調整部分高考加分項目,特別是明確規(guī)定“奧賽”和“體育”兩類項目的調整“從2011年秋季進入高中階段一年級的學生開始適用”,即2014年應屆高中畢業(yè)生,將實行“瘦身版”的高考加分、保送等政策。
從31個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已出臺的高招辦法來看,其加分政策均有調整。綜合來看,各地主要采取的措施包括三方面:一是縮減,即對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的加分對象和獎勵項目進行調整,明確規(guī)定省賽區(qū)一等獎不再具備加分資格和保送資格,全國決賽一、二、三等獎學生只加分不保送;二是限高,即對各項加分都明確了“不超過20分”的高限制,甚至將原來的20分降低為10分、5分;三是指定,即對科技類競賽、體育特長高考加分項目進行詳細列舉,也就意味著不在此列的項目將喪失加分資格等。
其結果是:2014年各地高考加分政策集體“縮水”,其中廣東省力度大,新版加分項目從過去的17項銳減到6項,除體育特長外,其余5項全部為帶有補償性質的照顧性加分。河南的新版加分政策減幅也不小,加20分投檔項目由以前的10項減少到3項;北京、上海、山東等一些高考大省將高考加分項目明確分為10分檔和20分檔;河北、陜西、黑龍江等省份則取消了眾多加分項目。例如,河北省曾規(guī)定,省授予“教育世家”稱號的教師直系子女報考師范院校的考生可加20分;江西省曾規(guī)定,留學人才隨遷子女可獲得20分加分的照顧政策,諸如此類的政策今年都不見了蹤影。
對于國家政策規(guī)定的照顧性加分,各地均予以保留,但是條件限制更為嚴格。例如,遼寧省將一些蒙古族和滿族自治縣的少數民族考生享受的10分加分優(yōu)惠降為5分。從2014年起,廣西要求少數民族聚居地區(qū)的漢族考生戶籍必須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qū)滿5年(引進的優(yōu)秀人才子女和現役軍人子女的戶籍要求滿3年),考生本人高中階段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qū)就讀時間要求滿3年,報考省內高校時才可增加10分投檔。
加分“瘦身”,能否甩掉競賽培訓
31個省份全部取消奧賽獲獎保送資格、削減加分項目,那么原來想通過參加奧賽、創(chuàng)新大賽、科技競賽等獲獎保送、加分獲得大學敲門磚的學生該何去何從?不再具有保送、加分資格的競賽會不會成為無人問津的雞肋?
北京一所重點高中負責數學競賽輔導的劉老師告訴記者:“影響確實很大,感覺學生的熱情沒那么大了。以前每年要輔導幾十個學生,現在只有幾個人?!?BR> 課外培訓機構對市場的變化更為敏感,早在去年年底政策出臺時,就有一些中小型機構取消了競賽類的輔導班。北京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雖然競賽輔導班還有,但是學生人數明顯減少了?!?BR> 在湖南婁底一中校長范彥江看來,加分“瘦身”的積極影響之一在于使各類培訓更加趨于理性?!熬臀湫g來說,以前是專業(yè)培訓隊伍專門機構進駐學校,培訓趨于商業(yè)化,新政策實施后,專業(yè)機構撤出,由學校體育老師承擔培訓任務,培訓更加規(guī)范化?!?BR> 多年支持全國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的英特爾公司副總裁戈峻表示:“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獲獎者取消保送后,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比往屆的質量更高,把一部分出于功利心考慮的參賽者擋在外面了,剩下的都是那些發(fā)自內心、渴望創(chuàng)新的參賽者,有很多質量很高的創(chuàng)新項目?!?BR> 負責南寧二中學生奧數考試的科研處主任廖老師說:“前段時間學校剛剛組織學生參加了奧數考試,學生們也知道奧數考試已經不加分了,但他們仍然覺得多一項獎勵心里會比較有信心。即使高考不加分,自主招生里面也有加分,因此學生們仍然會參加這方面的培訓。”
除了競賽獲獎可以成為取得自主招生加分的重要砝碼外,自主招生的考試內容也與競賽有著一定聯系。山東師大附中高三學生張浩然告訴記者:“像‘三大聯盟’的自主招生選拔考試,如果沒有競賽基礎的話很難取得高分。所以,競賽輔導還會參加,但不會像過去那樣完全把寶押在競賽上了?!?BR> 公平起跑,應該在哪里畫線
高考加分,一頭連著優(yōu)秀人才選拔,一頭連著公平底線的維護。對于擺脫了臃腫體態(tài)的加分,各方如何評價?這道起跑線究竟該怎么畫,才能更加公正合理?爭論仍在繼續(xù)。
采訪中,各方人士普遍認可加分新政在促進公平方面的積極作用。大連市教育局考試中心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平時接到過一些學生和家長的電話,對加分政策有贊成有反對,總體來說贊同的多一些,認為改革確實觸及到一小部分人的利益,相對原來更加公平?!北本┮晃粚W生家長認為,加分分值的調整只是一種手段,高考加分制度的透明化才是根本的要素。
遼寧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教學副校長劉景雨告訴記者,加分“瘦身”不僅有利于考生之間的公平競爭,也有利于縮小學校之間的差距?!皩iT搞競賽的學校,每年靠競賽優(yōu)勢考入清華北大的學生人數遙遙,對我們影響很大。新政之下,這條路不太好走了,學校不必再將過多的精力放在爭搶生源上,對于我們這樣潛心教育教學的學校是好事。”
不過,在對加分新政“點贊”的同時,爭議依然存在。山東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高三班主任孫逵認為,高考加分和保送政策的變化,可能擋住了一些專項人才進入大學的步伐。他舉例說,該校06屆學生潘立群在丹麥哥本哈根舉行的年度國際中學生創(chuàng)新成果展中,以可解決交通中色覺障礙的交通信號燈獲得“佳國際項目獎”,然而在當年高考成績僅379分,要不是山東大學破格錄取,潘立群很難獲得深造機會。
近期媒體對“高中階段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跡”、“見義勇為”等加分規(guī)定的高度關注,也反映了當前社會輿論對高考加分政策還存在疑慮。在此次清理規(guī)范加分政策中,陸續(xù)有省份撤銷了“思想品德及見義勇為”等加分項,北京等地只是予以保留,并不存在“新增”一說。
對此,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的觀點頗具代表性。在他看來,“品德加分由于沒有專業(yè)的認定程序,可能存在運作空間。即便是公開透明,因為思想品德缺乏客觀判斷依據,需要長時間觀察,也很難做到評判公正”。
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從事高考相關研究的學者周序則認為:“爭論反映了加分政策與當前社會追求極致公平的文化不兼容。極致公平,就要求指標必須是看得見、摸得著的,而且是通過自身努力能夠達到的。所以就出現了支持*考、取消加分政策的聲音。而這種文化的出現,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社會誠信的缺失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