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更多關于護士資格證考試輔導相關信息>>
【摘要】 目的 探討靜脈快速穿刺的方法。方法 對400例患者800次雙側上肢同部位一般穿刺法與快速穿刺法兩種方法對比。結果 觀察兩組穿刺方法,兩組之間比較疼痛反應差異有非常顯著性(P<0.001),穿刺成功率差異無顯著性。結論 45°角快速靜脈穿刺法既可保持高穿刺成功率又可減輕局部疼痛,患者樂于接受。
【關鍵詞】 45°角;快速靜脈穿刺
靜脈穿刺是臨床護理基礎操作技術,也是治療疾病的主要途徑之一,但靜脈穿刺常常引起疼痛,部分患者難以接受。筆者在2003年8月~2004年8月通過臨床實踐觀察,在原有靜脈穿刺法(簡稱一般法)基礎上總結出一種快速靜脈穿刺法(簡稱快速法),對減輕疼痛有很好的功效,患者反應良好。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3年8月~2004年8月我科收治患者共400例,男280例,女120例;年齡18~75歲;400例患者雙側上肢分別接受一般法和快速法兩種靜脈穿刺。
1.2 快速法操作要領 (1)緊:繃緊皮膚。(2)角度:采用穿刺針與皮膚呈45°角進針。(3)直:直接從血管上方穿刺。(4)快:動作敏捷,皮膚及血管性穿刺到位。(5)平:見回血或突破感后迅速改變角度平行將穿刺針沿血管方向約進1mm后固定。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兩組資料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對400例患者進行800次雙側上肢肢體同部位兩種穿刺法對比,固定一人操作,統(tǒng)一用7號針頭,觀察疼痛反應及成功率。見表1.
表1 兩種靜脈穿刺法臨床觀察對比 (略)
注:經χ2檢驗,疼痛反應兩種方法比較差異有非常顯著性(P<0.001),穿刺成功率兩者之間差異無顯著性(P>0.05)
3 討論
3.1 一般法疼痛原因 (1)有效穿刺力小,根據物理學的合力分解原因,與皮膚呈20°角方向上力的垂直分解力即有效穿刺力小,尤其對于結締組織致密且較厚的患者穿刺較費力,患者疼痛感很強,易失敗。(2)穿刺速度慢,機械性損傷刺激大。由于是先刺入皮下,再沿靜脈方向潛行刺入血管[1],故時間長、速度慢、機械性潛行對皮膚及皮下組織(淺筋膜)刺激大,致痛物質釋放增多。尤其刺激真皮*層及皮下組織時,含有豐富的游離神經末梢使痛覺增強[2].(3)進針角度小,針頭斜面接觸皮膚面積相對大,機械性刺激游離神經末梢易產生快痛[3].
3.2 快速法疼痛反應小的原因 (1)有效穿刺力大,與皮膚呈45°角的有效穿刺力比作用20°角的有效力大約1.06倍,容易穿刺皮膚及血管。(2)穿刺速度快,采取皮膚及血管性穿刺到位,縮短了機械性潛行過程,對皮膚及血管損傷減輕,致痛物質釋放減少,疼痛減輕。(3)進針角度增大,針頭斜面接觸皮膚面積小,機械性刺激皮內神經末梢減少,達不到動作電位閾值[4],局部疼痛反應很小甚至無痛。(4)提高穿刺成功率,由于穿刺速度快,直接從血管上方穿刺可避免血管滑動,從而穿刺成功率亦很高。
【摘要】 目的 探討靜脈快速穿刺的方法。方法 對400例患者800次雙側上肢同部位一般穿刺法與快速穿刺法兩種方法對比。結果 觀察兩組穿刺方法,兩組之間比較疼痛反應差異有非常顯著性(P<0.001),穿刺成功率差異無顯著性。結論 45°角快速靜脈穿刺法既可保持高穿刺成功率又可減輕局部疼痛,患者樂于接受。
【關鍵詞】 45°角;快速靜脈穿刺
靜脈穿刺是臨床護理基礎操作技術,也是治療疾病的主要途徑之一,但靜脈穿刺常常引起疼痛,部分患者難以接受。筆者在2003年8月~2004年8月通過臨床實踐觀察,在原有靜脈穿刺法(簡稱一般法)基礎上總結出一種快速靜脈穿刺法(簡稱快速法),對減輕疼痛有很好的功效,患者反應良好。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3年8月~2004年8月我科收治患者共400例,男280例,女120例;年齡18~75歲;400例患者雙側上肢分別接受一般法和快速法兩種靜脈穿刺。
1.2 快速法操作要領 (1)緊:繃緊皮膚。(2)角度:采用穿刺針與皮膚呈45°角進針。(3)直:直接從血管上方穿刺。(4)快:動作敏捷,皮膚及血管性穿刺到位。(5)平:見回血或突破感后迅速改變角度平行將穿刺針沿血管方向約進1mm后固定。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兩組資料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對400例患者進行800次雙側上肢肢體同部位兩種穿刺法對比,固定一人操作,統(tǒng)一用7號針頭,觀察疼痛反應及成功率。見表1.
表1 兩種靜脈穿刺法臨床觀察對比 (略)
注:經χ2檢驗,疼痛反應兩種方法比較差異有非常顯著性(P<0.001),穿刺成功率兩者之間差異無顯著性(P>0.05)
3 討論
3.1 一般法疼痛原因 (1)有效穿刺力小,根據物理學的合力分解原因,與皮膚呈20°角方向上力的垂直分解力即有效穿刺力小,尤其對于結締組織致密且較厚的患者穿刺較費力,患者疼痛感很強,易失敗。(2)穿刺速度慢,機械性損傷刺激大。由于是先刺入皮下,再沿靜脈方向潛行刺入血管[1],故時間長、速度慢、機械性潛行對皮膚及皮下組織(淺筋膜)刺激大,致痛物質釋放增多。尤其刺激真皮*層及皮下組織時,含有豐富的游離神經末梢使痛覺增強[2].(3)進針角度小,針頭斜面接觸皮膚面積相對大,機械性刺激游離神經末梢易產生快痛[3].
3.2 快速法疼痛反應小的原因 (1)有效穿刺力大,與皮膚呈45°角的有效穿刺力比作用20°角的有效力大約1.06倍,容易穿刺皮膚及血管。(2)穿刺速度快,采取皮膚及血管性穿刺到位,縮短了機械性潛行過程,對皮膚及血管損傷減輕,致痛物質釋放減少,疼痛減輕。(3)進針角度增大,針頭斜面接觸皮膚面積小,機械性刺激皮內神經末梢減少,達不到動作電位閾值[4],局部疼痛反應很小甚至無痛。(4)提高穿刺成功率,由于穿刺速度快,直接從血管上方穿刺可避免血管滑動,從而穿刺成功率亦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