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適《燕歌行》

字號:

為大家收集整理了《高適《燕歌行》》供大家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開元二十六年,客有從元戎出塞而還者,作《燕歌行》以示適。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
    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
    摐金伐鼓下榆關(guān),旌旆逶迤碣石間。
    校尉羽書飛瀚海,單于獵火照狼山。
    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fēng)雨。
    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當(dāng)恩遇恒輕敵,力盡關(guān)山未解圍。
    鐵衣遠(yuǎn)戍辛勤久,玉箸應(yīng)啼別離后。
    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
    邊庭飄飖那可度,絕域蒼茫更何有。
    殺氣三時作陣云,寒聲一夜傳刁斗。
    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jié)從來豈顧勛。
    君不見沙場征戰(zhàn)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作者:
     高適(700-765)字達(dá)夫,一字仲武,渤海(今河北滄縣)人。少性拓落,不拘小節(jié),恥預(yù)??疲[跡博徒,才名便遠(yuǎn)。后舉有道,授封丘尉。未幾,哥舒翰表掌書記。后擢諫議大夫。負(fù)氣敢言,權(quán)近側(cè)目。李輔國忌其才。蜀亂,出為蜀、彭二州刺史,遷西川節(jié)度使。還,為左散騎常侍。永泰初卒。適尚氣節(jié),語王霸,袞袞不厭。遭時多難,以功名自許。年五十,始學(xué)為詩,即工,以氣質(zhì)自高,多胸臆間語。每一篇已,好事者輒傳播吟玩。嘗過汴州,與李白、杜甫會,酒酣登吹臺,慷慨悲歌,臨風(fēng)懷古,人莫測也。中間唱和頗多。邊塞詩與岑參齊名,并稱“高岑”,有《高常待集》。今有詩文等二十卷,及所選至德迄大歷述作者二十六人詩,為《中興間氣集》二卷,并傳。
    注釋:
     燕歌行:樂府《相和歌·平調(diào)曲》題名。以三國時曹丕所作二首為最早,均寫女子懷念遠(yuǎn)行的丈夫,為較早的七言詩體。后人所作多寫征戎之事。以唐高適詩最為。
     開元:玄宗年號。
     元戎:主帥,此處指幽州節(jié)度使張守珪。
     漢家、漢將:均借漢指唐。
     煙塵:煙,狼煙烽火;塵,戰(zhàn)場上揚起的塵土。指戰(zhàn)爭。
     殘賊:兇殘的敵人。
     橫行:指廣行,馳騁。
     賜顏色:猶賞臉。
     摐金伐鼓:鳴金擊鼓。借指出兵打仗。金,形似鑼小而的軍隊樂器。
     碣石:碣石山,在今河北省昌黎縣北。
     校尉:次于將軍的武官,泛指邊防長官。
     羽書:上插羽毛以示緊急的軍書。
     瀚海:大沙漠。
     單于:借匈奴君主指敵方首領(lǐng)。
     獵火:戰(zhàn)火。古人以“會獵”作戰(zhàn)爭的借代辭。
     狼山:即狼居胥山,在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
     極邊土:臨近邊疆的盡頭。
     胡騎:敵人的騎兵。
     憑陵:同“馮陵”,侵?jǐn)_。
     斗兵稀:戰(zhàn)斗的士卒愈來愈少。應(yīng)上句“半死生”。
     鐵衣:借指身披鐵甲的戰(zhàn)士。
     玉箸:玉做筷子,比喻女子的雙淚。
     城南:借指家鄉(xiāng)。
     薊北:在今天津市薊縣。泛指東北邊地。
     三時:即整天。一天分早、中、晚三時。
     李將軍:李廣,漢武帝時名將。
    簡析:
     這首詩熱烈地頌揚了士兵們的英勇愛國精神,同時嚴(yán)厲地抨擊了將領(lǐng)們享樂腐敗和視士兵生命為兒戲的輕敵冒進(jìn),使苦與樂、莊嚴(yán)與無恥形成了鮮明的對此。結(jié)句借古喻今,點出朝廷因用人不當(dāng)所造成的惡果,比一般因靖邊而思名將的含義更為深刻。全詩形象鮮明,氣勢奔放,四句一韻,流轉(zhuǎn)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