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民情日記:炊煙升起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我們此次的目的地是xxxx村,xx所在位置就在xx鄉(xiāng)鎮(zhèn)府駐地,距離鎮(zhèn)x公里, 國土面積x平方公里,海拔x米,年平均氣溫5.90℃,年降水量x毫米,適宜種植洋芋、蕎子、燕麥等農作物。有耕地6319.00畝,其中人均耕地x畝;有林地x畝。全村轄x個村民小組,有農戶x戶,有鄉(xiāng)村人口x人。 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yè)、畜牧業(yè)為主。
我所走訪的對象叫羅xx,今年62歲,家住xx村4社,家里只有老兩口常駐,有一兒一女,女兒嫁出去了,兒子在外打工,老兩口每月領著由民政發(fā)放的50元低保維持生計,日常生活就靠這屈指可數(shù)的100元來維持,雖說老兩口也不計辛勞在自家地里栽種了洋芋和麥子,但是去年xx遭受了一場嚴重的霜凍災害,所以一年下來顆粒無收,一年的辛苦就成為了泡影,他家就是其中的受災戶之一,說著,不時用手抹去掛在眼角的淚水。
據(jù)了解,xx的大米價格在135—150元一袋,每袋50斤,羅xx老人一家除了買米就沒錢買小菜吃了,生活非常拮據(jù),我和他聊天的時候他正在糞堆上清理著老伴從山上撿來的牛糞和羊糞,我以為春季來臨,這是為播種準備的肥料,沒想到他說家里買不起煤炭,加之近年來黑頸鶴棲息地受到保護,不準村民進去挖海筏來燒,所以只有揀一些糞草回來當煤燒。但是她說燒這種東西,煙霧和灰塵都很大,他沒說氣味難不難聞,我想肯定不好聞,但這都是出于無奈之舉,我們可以假想用糞草煮飯是一種什么樣的滋味,我們還可以假想,萬一哪一天連糞草都沒有的時候呢?
她還告訴我,她家有20多畝土地,但是近些年,鄉(xiāng)鎮(zhèn)府搞退耕還林把土地都種上松樹了,最初,每年還能得到8千元左右的經濟補償,現(xiàn)在不知什么原因,每年只有4千多塊的補償了,說到這里,她的眼睛又濕潤了,我的也是。
不知道為什么,群眾對外來人員的戒備心理很強,有的甚至連名字都不會告訴我們,通常不會跟我們講實話、講真話,這樣一來我們就很難聽取最基層的真實心聲,城鄉(xiāng)居民養(yǎng)老保險中心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其中一個自選動作就是到基層一線聽取服務對象的的心聲,聽參保群眾的心聲。
上周,李副書記到中心開展了一次題為“情商與群眾路線”的專題講座,教會大家情商在群眾路線工作中的作用,我銘記了,也就是要把群眾當親人,要善于聆聽群眾的心聲,主動和群眾交流。
所以剛開始去的時候,我們不敢開門見山就和群眾談養(yǎng)老保險業(yè)務方面的東西,而是和群眾拉家常,了解他們生產生活上的困難,先拉近與群眾的距離,消除他們的戒備心理我們再和他們溝通政策法規(guī)方面的問題。
經過我們一行14人的挨家挨戶問卷調查,對xx村80多位村民進行了走訪,有6位村民沒有參加養(yǎng)老保險,原因是經濟困難交不起一年最低100元的養(yǎng)老金,當問起他們是如何了解到這個政策的時候他們都說是村上的協(xié)辦人員為他們宣傳的,談及村級協(xié)辦員同志的工作是否滿意時,他們也是滿意的,只是在談及當前的政策有沒有什么意見及建議的時候,他們反映養(yǎng)老金過低,能調到一點就好了······
所以通過村民的調查得出以下結論:
一是基層協(xié)辦員的工作做的還是很到位,群眾沒意見就是我們的夙愿。
二是少部分群眾沒有參保,除了經濟條件差以外就是基礎養(yǎng)老金太低,沒有吸引力。
三是我們所歌頌的城鄉(xiāng)居民養(yǎng)老保險全覆蓋只是宏觀上的全覆蓋,而不是微觀層面上的全覆蓋,80個人中就有6個沒有參保,那么800個人,8000個人呢····· 或許這只是一個特例,也不能排除其他鄉(xiāng)鎮(zhèn)情況比這還糟糕!所以值得我們養(yǎng)老保險戰(zhàn)線的同志深思的問題還很多,我們所要做得事情也還很多。
回到城里幾天的時間,我腦海里始終浮現(xiàn)著糞草燃燒出熊熊的火焰,煮著千姿百味生活的場景。也許茅草房上升起炊煙的地方,就是我們要努力的方向。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我們此次的目的地是xxxx村,xx所在位置就在xx鄉(xiāng)鎮(zhèn)府駐地,距離鎮(zhèn)x公里, 國土面積x平方公里,海拔x米,年平均氣溫5.90℃,年降水量x毫米,適宜種植洋芋、蕎子、燕麥等農作物。有耕地6319.00畝,其中人均耕地x畝;有林地x畝。全村轄x個村民小組,有農戶x戶,有鄉(xiāng)村人口x人。 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yè)、畜牧業(yè)為主。
我所走訪的對象叫羅xx,今年62歲,家住xx村4社,家里只有老兩口常駐,有一兒一女,女兒嫁出去了,兒子在外打工,老兩口每月領著由民政發(fā)放的50元低保維持生計,日常生活就靠這屈指可數(shù)的100元來維持,雖說老兩口也不計辛勞在自家地里栽種了洋芋和麥子,但是去年xx遭受了一場嚴重的霜凍災害,所以一年下來顆粒無收,一年的辛苦就成為了泡影,他家就是其中的受災戶之一,說著,不時用手抹去掛在眼角的淚水。
據(jù)了解,xx的大米價格在135—150元一袋,每袋50斤,羅xx老人一家除了買米就沒錢買小菜吃了,生活非常拮據(jù),我和他聊天的時候他正在糞堆上清理著老伴從山上撿來的牛糞和羊糞,我以為春季來臨,這是為播種準備的肥料,沒想到他說家里買不起煤炭,加之近年來黑頸鶴棲息地受到保護,不準村民進去挖海筏來燒,所以只有揀一些糞草回來當煤燒。但是她說燒這種東西,煙霧和灰塵都很大,他沒說氣味難不難聞,我想肯定不好聞,但這都是出于無奈之舉,我們可以假想用糞草煮飯是一種什么樣的滋味,我們還可以假想,萬一哪一天連糞草都沒有的時候呢?
她還告訴我,她家有20多畝土地,但是近些年,鄉(xiāng)鎮(zhèn)府搞退耕還林把土地都種上松樹了,最初,每年還能得到8千元左右的經濟補償,現(xiàn)在不知什么原因,每年只有4千多塊的補償了,說到這里,她的眼睛又濕潤了,我的也是。
不知道為什么,群眾對外來人員的戒備心理很強,有的甚至連名字都不會告訴我們,通常不會跟我們講實話、講真話,這樣一來我們就很難聽取最基層的真實心聲,城鄉(xiāng)居民養(yǎng)老保險中心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其中一個自選動作就是到基層一線聽取服務對象的的心聲,聽參保群眾的心聲。
上周,李副書記到中心開展了一次題為“情商與群眾路線”的專題講座,教會大家情商在群眾路線工作中的作用,我銘記了,也就是要把群眾當親人,要善于聆聽群眾的心聲,主動和群眾交流。
所以剛開始去的時候,我們不敢開門見山就和群眾談養(yǎng)老保險業(yè)務方面的東西,而是和群眾拉家常,了解他們生產生活上的困難,先拉近與群眾的距離,消除他們的戒備心理我們再和他們溝通政策法規(guī)方面的問題。
經過我們一行14人的挨家挨戶問卷調查,對xx村80多位村民進行了走訪,有6位村民沒有參加養(yǎng)老保險,原因是經濟困難交不起一年最低100元的養(yǎng)老金,當問起他們是如何了解到這個政策的時候他們都說是村上的協(xié)辦人員為他們宣傳的,談及村級協(xié)辦員同志的工作是否滿意時,他們也是滿意的,只是在談及當前的政策有沒有什么意見及建議的時候,他們反映養(yǎng)老金過低,能調到一點就好了······
所以通過村民的調查得出以下結論:
一是基層協(xié)辦員的工作做的還是很到位,群眾沒意見就是我們的夙愿。
二是少部分群眾沒有參保,除了經濟條件差以外就是基礎養(yǎng)老金太低,沒有吸引力。
三是我們所歌頌的城鄉(xiāng)居民養(yǎng)老保險全覆蓋只是宏觀上的全覆蓋,而不是微觀層面上的全覆蓋,80個人中就有6個沒有參保,那么800個人,8000個人呢····· 或許這只是一個特例,也不能排除其他鄉(xiāng)鎮(zhèn)情況比這還糟糕!所以值得我們養(yǎng)老保險戰(zhàn)線的同志深思的問題還很多,我們所要做得事情也還很多。
回到城里幾天的時間,我腦海里始終浮現(xiàn)著糞草燃燒出熊熊的火焰,煮著千姿百味生活的場景。也許茅草房上升起炊煙的地方,就是我們要努力的方向。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