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大家整理的《法國留學海歸講述在法國留學的生活》,供大家參考。
法國是成就夢想的國度,我國的第一代領(lǐng)導團體就留學法國,法國還誕生了很多的科學家,2005年,在法國生活16年,已獲得法國國家科研中心終身職務(wù)的高杰決定回到中國。除了隨身行李,他把自己的研究資料裝成箱,運回中國。近日,高杰就坐在被這些資料“包圍”的位于北京的辦公室里,接受記者的采訪。向記者講述了他從中國到法國,再回中國的故事。
免費留學評估 免費移民評估 免費簽證評估
在法國結(jié)婚生子
1978年,剛讀完高一的高杰就順利考入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那一年是中國恢復高考制度的第二年。在清華完成學士和碩士學位后,高杰又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師從謝家麟院士。
在陪同謝家麟接待法國國家科研中心直線加速器研究所所長Prof. M. Davier時,高杰被這位法國科學家看中,他被邀請來法國繼續(xù)深造。次年,高杰抵法,這一呆就是16年。
在法國的這些年,高杰的日子過得很簡單,他每天就是實驗室到圖書館,圖書館再到家。他如饑似渴地學習,希望有一天可以學有所成,回到中國,回饋培養(yǎng)自己成長的“家”。
高杰的努力沒有白費,他在學術(shù)上取得了很多成績。1993年,他被法國國家科研中心直線加速器研究所授予終身研究人員職位。他研究創(chuàng)立的“完整的直線加速器(加速管)的解析理論及方法”被同行稱為Gao theory。
高杰的學術(shù)成就得到了法國學界的認可,他在法國結(jié)婚生子,過上了不錯的日子。但即使這樣,高杰說,他仍時刻記著,自己是要回到中國的。
“我是幸運的,我回來了”
對于為什么選擇回中國,他給記者講起了他的一件往事。
那時,高杰還在清華念書。有一節(jié)體育課,老師帶著他們跑步,他們從清華的后門出去,跑到了清華旁邊的圓明園。當時的圓明園還不是什么旅游風景區(qū),到處荒草叢生,透著荒涼。
高杰雖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但進圓明園,這還是第。他跟著老師,看著圓明園的殘垣斷壁,聽著老師講八國聯(lián)軍侵華時,是如何一把火燒了園子,留下這滿目瘡痍。高杰當時被震撼了,他實實在在的感受到什么是國弱被人欺。
當時他便暗下決心,一定要努力,好好學習,為國家的富強盡力。在中國也好,在法國也罷,在高杰看來都只是實現(xiàn)他少年時那份報國情懷,所以,學成歸國,在高杰的眼中,就是一件再理所應(yīng)當不過的事。
這些年,人雖在法國,但高杰與中國的聯(lián)系卻從未斷過。他常??粗袊男侣?,了解中國的動態(tài),也時?;氐街袊c中國的同行交流。高杰說:“我一直在時刻準備著,要等一個合適的契機回去”。
2005年,高杰入選中科院“百人計劃”,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所也請他回國任研究員。而他的孩子在當時也5歲了。高杰覺得,回國的時候到了。于是,他毅然辭去工作,帶著老婆、孩子回到了闊別16年的祖國。
臨走前,朋友給高杰送行,高杰說:“我能看到他們給我送行時眼中的羨慕,他們也想念祖國,但種種原因他們暫時回不來,而我是幸運的,我回來了”。
主動承擔社會責任
高杰認為,人生像是一節(jié)蓄電池,年輕的時候不停用學習來給自己充電,但到某一時刻,或是某一階段,蓄滿的電池就是要釋放能量,要把自己所學授予后來人,使科研事業(yè)得以綿延下去。
回到中國發(fā)展,在高杰看來,就是自己這節(jié)蓄滿電的電池,該發(fā)揮作用的時候了。
采訪中,高杰屢次提及“責任”這個詞,除了作為科研工作者推動研究項目向前的責任,作為全國政協(xié)委員、北京市人大代表,他還主動承擔了許多社會責任。
在高杰的推動下, 2008年12月23日,“北京海外學人中心”正式在北京揭幕成立。
高杰說:“我覺得能歸國報效國家是一件很幸運和幸福的事情,出國是必要的,回國是必然的,回來為國家做事,心里踏實,有歸屬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