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語文初一年級上冊寒假作業(yè)本答案的文章,供大家學習參考!
一、語文活動及寫作:
1、參觀省博物館的文物,以“家鄉(xiāng)寶貝大家愛”為話題,自擬題目,寫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
2、留心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以“紅紅火火過大年”為話題,自擬題目,寫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
二、 閱讀名著并寫讀后感:
1、讀一本名著(初中讀本中未讀的任何一本);
2、寫一篇賞析或讀后感。
三、 閱讀理解:
(一)、一個人的奔跑
那是一個再也經(jīng)典不過的夜晚,喧囂的墨西哥城終于漸漸安靜了下來,奧運會田徑比賽的主體育場也慢慢地被籠罩在夜色之中,享譽國際的記錄片制作人格林斯潘,將當天馬拉松比賽優(yōu)勝者們領(lǐng)取獎杯、慶祝勝利的鏡頭都制作完畢了,才發(fā)現(xiàn)體育場內(nèi)已空無一人。 “我該回賓館休息了?!痹缫哑>氲乃匝宰哉Z地說。
就在格林斯潘剛要離開體育場時,他突然看見一個右腿沾滿血污、綁著繃帶的人跑進體育場,這個人氣喘吁吁、一瘸一拐地跑著,但卻沒有停下來。他順著跑道跑了一周,抵達終點后,才突然一下子癱倒在地„„格林斯潘意識到,這是一名馬拉松運動員。
在好奇心的驅(qū)使下,格林斯潘走了過去,詢問這名運動員為什么要這么吃力地跑到終點。 這位來自坦桑尼亞、名叫艾克瓦里的年輕人輕聲回答道:“我的國家從兩萬公里外把我送來這里,不是叫我在這場比賽中起跑,而是派我來完成這場比賽的。我要跑到終點,盡管我已經(jīng)在奔跑隊伍的后面,但我有著和他們一樣神圣的目標:我要跑到終點,即使已經(jīng)不再有人為我加油,我也必須這樣做,因為我的背后有著祖國的凝望„„”
聽了艾克瓦里的話,格林斯潘早已熱淚盈眶。很快,他就用鏡頭將奧運這動人的一幕傳遞到了世界上的每一個角落。(摘自《格言》雜志2005年5月號)
11.請準確概括文末作者所說的“奧運這動人的一幕”指什么。(50字內(nèi))(4分)
12.對艾克瓦里的行為,格林斯潘對先是“”,后是“”(各填文中的一個詞),說說這種情感變化的原因。(5分)
13.《格言》雜志在刊載這篇文章時配發(fā)了圖片,圖片下方還有一行揭示文章主旨的文字。根據(jù)你對本文的理解,你覺得可能是下列哪一句話。( )(3分)
A.堅持到底就是勝利。 B.祖國的利益高于一切。 C.責任重于榮譽。 D.奧運會重在參與。
14.你是如何理解文中加點的“祖國的凝望”的?為了這一“凝望”,無數(shù)志士仁人被感奮激發(fā)著。請你也說出一個類似的故事。(6分)
【答案】11.坦桑尼亞運動員艾克瓦里在奧運會馬拉松比賽中(1分)雖因受傷而遠遠的落在后面(1分)卻仍然堅持跑完了全程(1分)。語言表達簡潔流暢(1分)。12.“好奇”“熱淚盈眶”(各1分),格林斯潘是被艾克瓦里牢記著自己作為運動員的責任(或“祖國的凝望”)所感動。(3分)(若只是泛泛而說“被感動”,只得1分)13. C.責任重于榮譽。
14.祖國人們的囑托、注視和期待。(3分)故事語言流暢,圍繞“責任”與“祖國”(3分)。
(二)悠悠寸草心
⑴日本一大學畢業(yè)生應聘于一家大公司。
⑵社長審視著他的臉,出乎意外地問:“你替父母洗過澡擦過身嗎?”
⑶“從來沒有過。”青年很老實地回答。
⑷“那么,你替父母捶過背嗎?”
⑸青年想了想:“有過,那是我在讀小學的時候,那次母親還給我10塊錢?!?BR> ⑹在諸如此類的交談中,社長只是安慰他別灰心,會有希望的。
⑺青年臨走時,社長突然對他說:“明天這個時候,請你再來,不過有個條件,剛才你說從來沒有替父母擦過身,明天來這里之前,希望你一定要為父母擦。能做到嗎?” ⑻這是社長的吩咐,因此,青年一口答應。
⑼青年雖大學畢業(yè),但家境貧寒。他剛出生不久父親便去世了,從此,母親為人做傭拼命掙錢。孩子漸漸長大,讀書成績優(yōu)異,考進東京大學。學費雖令人生畏,但母親毫無怨言,繼續(xù)幫傭供他上學。直至今日,母親還去做傭,青年到家時母親還沒有回來。
⑽母親出門在外,腳一定很臟,他決定替母親洗腳。母親回來后,見兒子要為她洗腳。感到很奇怪:“腳,我還洗得動,我自己來洗吧?!庇谑乔嗄陮⒆约罕仨毺婺赣H洗腳的原委一說,母親很理解,便按兒子的要求坐下,等兒子端來水盆,把腳伸進水盆里。青年右手拿著毛巾,左手去握母親的腳,他這才發(fā)現(xiàn)母親的那雙腳已經(jīng)像木棒一樣僵硬,他不由得摟著母親的腳潸然淚下。在讀書時,他心安理得地花著母親如期送來的學費和零花錢,現(xiàn)在他才知道,那些錢是母親的血汗錢。
⑾第二天,青年如約去那家公司,對社長說:“現(xiàn)在我才知道母親為了我受了很多的苦,你使我明白了在學校沒有學過的道理,謝謝社長,如果不是你,我還從來沒有握過母親的腳,我只有母親一個親人,我要照顧好母親,再不能讓她受苦了。”
⑿社長點了點頭,說:“你明天到公司上班吧。”
14.青年在替母親洗腳時發(fā)現(xiàn)了什么?(請用原文語句回答。)這說明了什么?(4分)
15.大公司選聘職員,社長為什么希望大學生一定要為父母擦身?(3分)
16.第⑼段運用哪一種記敘順序?請說說它的作用。(3分)
17.題目“悠悠寸草心”對表達文章中心思想有何作用?(4分)
18.下面選項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3分)
A.愛是理解的別名。 B.百善孝為先。
C.兒行千里母擔憂。 D.百學須先立志。
【結(jié)合《一厘米》相關(guān)鏈接材料】,完成19—20題。
陶影把小也的頭發(fā)往下捺,仿佛撥去浮土觸到堅實的地表,她摸到兒子柔嫩的頭皮,像是塑料制成,有輕微的彈性。那地方原有一處縫隙。聽說人都是兩半對起來的。對得不穩(wěn),就成了豁豁嘴。就算對得準,要長到嚴絲合縫,也需要很多年。這是一道生命之門,它半開半合,外面的世界像水樣,從這里流進去。每當撫到這道若隱若現(xiàn)的門縫,陶影就感覺到巨大的責任。是她把這個秀氣的小男孩帶到這個世界上來的。她很普通,對誰都不重要,可有可無,唯獨對這個男孩,她要成為完美而無可挑剔的母親。
19.“她很普通,對誰都不重要,可有可無,唯獨對這個男孩,她要成為完美而無可挑剔的母親。”課文許多情節(jié)表現(xiàn)了她為此做出艱辛的努力。作為一個普通的女工,一個普通的母親,陶影為什么要這樣做?(4分)
20.小說的主人公陶影自身并不完美,但她對孩子進行了“全力以赴的正面教育”;《悠悠寸草心》文中替人做傭的母親艱難地培養(yǎng)兒子長大成人。請你結(jié)合這兩篇文章,談?wù)剬Α翱蓱z天下父母心”這句話的理解。(4分)
【答案】14.(4分,每點2分)(1)“才發(fā)現(xiàn)母親的那雙腳已經(jīng)像木棒一樣僵硬了”(2)說明青年在給母親洗腳之前,并不了解母親為養(yǎng)育他所受的辛勞。
15.(3分,意思對即可)因為不愛父母者,不會熱愛企業(yè)。
16.(3分,第一問1分,第二問2分)(1)插敘。(2)交代青年的家庭背景、幫助事件展開,豐富敘述的內(nèi)容。
17.(4分,每點1分,語言表達1分)題目化用了孟郊《游子吟》中的詩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以此為題,更生動地表達了父母含辛茹苦培養(yǎng)子女長大成人;子女不應該忘記父母的恩情,要好好孝順他們,報答他們的養(yǎng)育恩情。
18.(3分)D
19.(4分,意思對即可)因為她愛小也,是這種愛,使她具有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她要把兒子培養(yǎng)成誠實、正直、善良、有責任感、有教養(yǎng)的人。正因為這些,才使這位母親在平凡中顯出偉大。
20.(4分,意思對即可)示例:(1)中國母親陶影,家境拮據(jù),夫妻都是藍領(lǐng)工人,為讓兒子出人頭地,省吃儉用,竭盡全力培養(yǎng)兒子;(2)日本母親靠替別人幫傭,拼命掙錢,把兒子送進大學。(3)雖然不同國度,但愛孩子都是普天下所有母親的共同特點,這就是所謂“可憐天下父母心”。(4)做為子女,應該理解長輩的辛苦,以實際行動報答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
(三) 幫助,改變兩個人命運
①在19世紀末的蘇格蘭,有一位貧苦農(nóng)夫叫弗萊明。他心地善良,樂于助人。有一天他在干活時,忽然聽到附近的泥沼地里有人呼救,原來,一個男孩陷了進去。眼看泥沼已淹到胸口,弗萊明立刻跳下去,奮力救起了男孩。
②這時,一位紳士駕著華麗的馬車趕了過來,正在焦急地尋找走失的兒子。得知是弗萊明救了兒子,這位紳士提出要用重金報答,卻遭到弗萊明的拒絕。推讓之際,一個農(nóng)家少年忽然闖入紳士的視線?!斑@是你的兒子嗎?”弗萊明點點頭。紳士說:“既然你救了我的孩子,那也讓我為你的兒子盡點力,請允許我資助他,讓他接受教育?!备トR明被紳士的誠意打動,答應了他的提議。
③紳士非常講信譽,一直資助這位農(nóng)家少年,并將他送入圣瑪利醫(yī)學院。畢業(yè)后,這位少年成為英國的細菌學家——他就是亞歷山大·弗萊明教授。
④1928年,亞歷山大·弗萊明發(fā)明了人類歷的第一種抗生素——青霉素,20年后普遍應用于臨床醫(yī)學,挽救了數(shù)以億計病人的生命,他也因此獲得了諾貝爾醫(yī)學獎。而他的同齡人、被自己父親救起的那位紳士的兒子,也成長為的政治家——后來的英國首相丘吉爾。
⑤二次大戰(zhàn)期間, 已經(jīng)當上英國首相的丘吉爾在出訪非洲時,不幸患了肺炎(在當時肺炎屬于絕癥),生命垂危。緊急時刻,亞歷山大·弗萊明從英國趕來,用自己發(fā)明的青霉素治好了丘吉爾的病。
⑥丘吉爾緊緊握住他的手說:“謝謝,你們父子給了我兩次生命?!眮啔v山大·弗萊明微笑著回答:“不用客氣,第是我的父親救了你,但這,是你的父親救了你?!?BR> ⑦幫助,改變了兩個人的命運。沒人會料到,一個農(nóng)夫救起一個素不相識的孩子,這樣的小事,會對人類歷史發(fā)生如此重大的影響。
【助讀資料】
丘吉爾,政治家、畫家、演說家、作家以及記者,195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獲獎作品《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回憶錄》),曾于1940—1945年及1951—1955年期間兩度任英國首相,被認為是20世紀重要的政治領(lǐng)袖之一,帶領(lǐng)英國獲得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勝利。據(jù)傳為歷掌握英語單詞詞匯量多的人之一(十二萬多)。被美國雜志《展示》列為近百年來世界有說服力的八大演說家之一。2002年,BBC舉行了一個名為“偉大的100名英國人”的調(diào)查,結(jié)果丘吉爾獲選為有史以來偉大的英國人。
1953年,丘吉爾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瑞典文學院在授予他諾貝爾文學獎的頒獎詞中說:“丘吉爾成熟的演說,目的敏捷準確,內(nèi)容壯觀動人。猶如一股鑄造歷史環(huán)節(jié)的力。„„丘吉爾在自由和人性尊重的關(guān)鍵時刻的滔滔不絕的演說,卻另有一番動人心魄的魔力。也許他自己正是以這偉大的演說,建立了永垂不朽的豐碑?!?BR> 12.下面的名言警句,有幾則也包含了題目中“幫助”的意思,它們是:分)
A.贈人玫瑰,手留余香 B.對人不尊敬,首先就是對自己的不尊敬
C.助人是人格升華的標志 D.人生有兩出悲?。阂皇侨f念俱灰;另一是躊躇滿志 E.施比受更有福
13.根據(jù)示例,概括紳士的優(yōu)良品質(zhì)。 (2分)
示例:農(nóng)夫:心地善良 樂于助人
紳士:
14.用描寫的表達方式寫幾句連貫的話,具體表現(xiàn)紳士尋找走失的兒子時的焦急。 (3分) 15.從布局謀篇上看,如果在第①段結(jié)尾加上“這個男孩就是后來的英國首相丘吉爾”,你認為好不好?為什么? (3分) 16.第⑥段中“第”指的是什么?為什么說“但這,是你的父親救了你”? (3分) 17.閱讀全文后,請用“假如„„就„„”這種表示假設(shè)關(guān)系的復句形式,寫兩句話,表達你對第⑦段中“對人類歷史發(fā)生如此重大的影響”的理解。 (4分) 分) 分)
【答案】
12. A、C、E (3分)
13.(2分)例如:知恩圖報,誠實守信(扣住“報恩、感恩、守信、慷慨”等作答即可)
14.(3分)例如:紳士縱身跳下馬車,滿頭大汗。心里默念著:“但愿兒子不會有事,不,不會,絕對不會有事的„„” 當氣喘吁吁的他看到滿身污泥的農(nóng)夫和平安的兒子在一起時,懸著的一顆心才逐漸平靜下來。(“焦急”描寫具體2分,語言表達1分)
15. (3分)不好。(1分) 示例:因為原文設(shè)置了懸念(或埋下了伏筆),行文有波瀾,引起了讀者的閱讀興趣。(意思接近即可)
16.(3分)示例:“第”指的是農(nóng)夫弗萊明救了丘吉爾(1分);在亞歷山大·弗萊明看來,正是因為丘吉爾的父親資助了自己,也才有后來青霉素的問世,才有丘吉爾被救治,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就是“這是你的父親救了你”。(表達清楚即可得分)
17.(4分)(1) 假如不是農(nóng)夫救了小男孩,就不會有后來成為英國首相政治家、首相的丘吉爾。(2分) (2) 假如沒有紳士資助農(nóng)家少年,就不會又挽救數(shù)以億計病人生命的青霉素的誕生。 (2分)(每句形式1分,和“重大影響”相關(guān)的內(nèi)容理解1分)
18. (2分)例如:丘吉爾被美國雜志《展示》列為近百年來世界有說服力的八大演說家之
一。(摘錄助讀資料中有關(guān)丘吉爾其它信息都可)(2分)
(四)、追尋書籍的味道
尤 今
小時家窮,肚子像欠收的田地,老是空蕩蕩的:可是呢,精神卻長年吃著奢華的鮑魚 海參。把精神喂得飽飽的,是書籍。
①捉襟見肘的父母,餐桌上可能只有青菜豆腐,可是,屋子里,書本永遠不虞匱乏。
晚餐過后,便是一家子進入文字世界的大好時光了。一人讀書和一家讀書,感受是完 全不同的。新買的書,有淡淡墨香,非常好聞,它能把一瓣瓣心葉都熏得香香的;屋內(nèi)此 起彼落地翻動著書頁的聲音,宛如天籟。
明明只是一本書嘛,可是,握在手里,大家卻變成了哭笑難以自主的傀儡。爸爸捧書 哈哈大笑的那一刻,卻見進入悲情世界的媽媽眼噙淚光;爸爸在嚴肅的政論書中忙忙碌碌 地寫著眉批的當兒,媽媽卻高高興興地在她所尋獲的妙言妙語底下畫線。當字里行間閃出 了睿智的思想亮光時,父母親總會興奮地讀出來,讓彼此分享精神的資產(chǎn)。
我們幾個孩子呢,在盈屋的暗香里,隨意抽選散置四處的書來讀。在那略識字的年齡 里,只能一知半解地讀、懵懵懂懂地讀;讀著、讀著,讀懂了,一顆心,便跳舞。 牙長的,迄今,已長成了根深葉茂的巨樹了,絲毫撼動不得。
書籍,于我們而言,無所不能。
當生活的小舟遇上了驚濤駭浪時,書籍是令我們安心的避風港;當超負荷的工作把我 們的心揉成一葉成菜時,我們以書籍撫平內(nèi)心的皺褶;當難以化解的憂傷把我們逼進黑暗 的死角時,書籍便是一束束亮麗的陽光;當我們的思想患上營養(yǎng)不良癥時,書籍就充當了 我們的維他命。
書籍之所以會深深地嵌進我們的血肉和骨髓里,緊密地成為我們生命的一部分,追溯 原因,是父母從小就以“身教”的方式讓我們知道,書籍是精神“永遠的伊甸園”;它既是 小孩的棉花糖,也是成人的花生糖;棉花糖軟而可口,花生糖硬而適口,都能給生命的味 蕾帶來怡人的甜味。
現(xiàn)代閱讀風氣不盛,分析年輕人不愛閱讀的因素時,一般人都歸咎于娛樂多元化、課 業(yè)繁重或工作壓力太大,讓他們無暇分心或分心乏力。
不是的。我認為真正的關(guān)鍵是:童年時,他們不曾用書籍把精神養(yǎng)肥,成年之后,當 然不會“食髓知味”地追尋書籍的味道啦!
不讀課外書,可以有千萬個不同的借口。閱讀課外書,原因卻只有簡簡單單的一個: 快樂。當父母用美食和玩具堆砌孩子的童年時,孩子當然快樂,可是,那種快樂,是甜而 短的,它不能無止無盡地延伸到成人的世界里;然而,如果高瞻遠矚的父母能把年幼的孩子引進文字的世界里,就等于給了他們一份終生保值的禮物。
近日,與思齊聊天,她以溫暖的語調(diào)憶述她那“貧瘠得十分璀璨”的童年。她說:“當 年,家在福建。盡管家境貧苦,可家人還是給錢讓我去租書來看。5分錢租一本,幾天內(nèi)得 還。于是,一目十行,飛快地讀,還分秒必爭地把自己喜歡的篇章逐字逐句逐行地抄錄下 來。把筆記本子收在一口箱子里,一本疊一本,抄了很多本。箱子滿了,便買個鎖頭鎖起 來,滿箱都是奇珍異寶哪!到新加坡定居多年了,那口大箱子,還好好地留在福建老家呢!” 這個有著豐實童年的女子,現(xiàn)在,從事出版事業(yè),以文字去喂養(yǎng)萬千讀者的精神。 愛讀書的人,人生各自精彩,而讀書的嗜好,必須從小養(yǎng)起。
(選自《北方人》2010年第10期,略有改動)
①〔不虞〕不憂慮。虞,憂慮。
19.書籍的“味道”除了書的墨香、全家共讀的溫馨,還蘊含著其它什么“味道”呢? 請依據(jù)文本作答。(至少答出兩點)(4分)
20.按要求品味語言。(4分)
(1)閱讀,這個美麗的嗜好,就像種子,在我們四兄弟婦妹的心田里萌芽、茁長,一 直長呀長的,迄今,已長成了根深葉茂的巨樹了,絲毫撼動不得。(品味句子的表達效果)
(2)如果高瞻遠矚的父母能把年幼的孩子引進文字的世界里,就等于給了他們一份終 生保值的禮物。(品味加點詞語的含義)
21.文章的后面寫思齊讀書這一內(nèi)容,在全文中有何作用?(2分)
22.文中提到現(xiàn)代閱讀風氣不盛,請你結(jié)合下則材料,給家長提兩條培養(yǎng)孩子閱讀興 趣的建議。(4分)
2011年4月公布的第八次全國國民閱讀調(diào)查成果顯示:我國O一8周歲兒童的家長平均每天花費約22.78分鐘陪孩子讀書,有43.2%的家庭平均每天由家長陪孩子讀書的時間在20分鐘以上。近四成(39.4%)家長半年內(nèi)會帶孩子逛書店,其中27.1%的家長會在1—3個月內(nèi)帶孩子逛書店;有近三成(27.9%)的家長表示從未帶孩子逛過書店。
【答案】
19.示例一:還蘊含著閱讀的甜蜜,閱讀的快樂(或:精神的愉悅,心靈的慰藉,人生的 精彩等)的“味道”。
示例二:書籍的“味道”像棉花糖給生命以甜味,像伊甸園給精神以快樂。(或:像避 風港給內(nèi)心以安定,像維他命給思想以營養(yǎng)等。)(4分。答出一點得2分)
20.(1)示例: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閱讀在人成長過程中的作用,對 人終生的積極影響。(2分。修辭手法1分,作用或影響1分。)
(2)示例: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興趣,可以讓孩子終生受益,終生快樂。(2分。意對 即可)
21.示例:從他人的角度選材,豐富了文章內(nèi)容,更好地突出了文章主旨,即“愛讀書的人,人生精彩,而讀書的嗜好,必須從小養(yǎng)起”。(2分。若答出“豐富內(nèi)容”、“突出主旨”等術(shù)語得1分)
22.示例:①家長要培養(yǎng)孩子的讀書興趣。 ②家長要言傳身教,多陪孩子讀書。 ③家長要經(jīng)常帶著孩子逛書店。 ④家長要創(chuàng)造條件借書給孩子讀。(4分。答出兩條即可,一條2分)
(五)、成長,有時只是瞬間的事
人們常說“少年不識愁滋味”,然而16歲的我,心中總有揮之不去的憂愁。由于長期疏于學
業(yè),我的成績一直在低處徘徊。盡管在眾人面前我總是故作坦然,但心里卻有難言的苦澀。我想,我不像其他同學那樣聰明!
然而,那一堂極其普通的美術(shù)課,卻無意中*了我對自己的認識。
那堂美術(shù)欣賞課,講的是法國印象派畫家莫奈。周五,又是下午第一節(jié)。很多同學都埋著頭,用美術(shù)課本遮掩因犯困而迷糊的眼神。A夏日的午熱混雜著少年的汗味彌漫在教室里;窗外的老柳樹似乎懶得再搖曳,蟬兒卻很高調(diào)地重復著昨天的老歌;遠處傳來繁忙的市音,隱隱約約,嘈嘈雜雜„„
也許只是為了打破昏昏欲睡的沉悶,年輕的美術(shù)老師說:“我請一位同學談?wù)剬@幅畫的感受。這樣吧,姚遠同學,你來說說?!蔽覜]想到,被喊中的人是自己,遲遲疑疑地站起來。周圍有竊竊的笑聲與私語。
B的同學說一句:住嘴!可是,我什么也說不出來,只是下意識地低頭,再低頭,想把自己滾燙的臉,埋進深深的臂彎。
我當時的樣子,一定很窘迫、很無助。美術(shù)老師輕輕地走到我旁邊:“姚遠同學,是不是不舒服?”老師側(cè)著臉,關(guān)切地看著我。我搖搖頭,雙手很奇怪地卷著書角,然后展開,再卷起,好像一點點鋪排著內(nèi)心的局促、不安„„
老師幫我把書角展平,指著那幅畫說:“你好好看看,感覺到了什么?”是那幅莫奈的《睡蓮》:水波粼粼,睡蓮的葉子或聚或散,花朵像暗紅的、搖曳的火焰,熱烈而又含蓄??此齐S意的柔美線條,捕捉住了水面似真似幻的光和影。看著那畫,我心里竟有一種隱隱的感動。沉默良久,我聽見自己用極不確定的語氣說:“畫家好像是想表現(xiàn)„„溫和、平靜、美麗的大自然?!?BR> 只是幾個字而已,美術(shù)老師卻很欣賞地說:“說得好!莫奈的畫,總是善于捕捉大自然的美麗?!彼p輕地按了按我的肩膀:“你挺有悟性的。這幅畫,藏于法國奧賽博物館,希望有一天,你能去親眼看一看。”我愣住了,確定這句話是專門說給我聽的!我定定地看著老師走向講臺的背影,滿心的喜悅里夾雜一絲疑慮,“老師說我挺有悟性的!老師真的是這么說的!可老師這是在鼓勵后進生嗎?也許„„”
接下來欣賞的是莫奈的《干草垛》。我凝視著這幅畫,用心感受著畫意。我敢說,我從未這么專心地上過課!老師先請后排一位同學談觀感,那同學只說畫面太單調(diào)了。老師微笑地點評:“莫奈畫的雖只是干草垛,卻巧妙地描繪了光與色帶給人的視覺印象。斜射的陽光下,淡橙的天空,橙紫的遠山,橙綠的樹林,橙黃的干草垛„„陽光在躍動,色彩在變幻。畫面雖簡單,卻有一種不同尋常的生命力。”我聚精會神地聽著,默默地將老師的講析與自己的觀畫印象一一對照。我發(fā)現(xiàn),自己的觀畫印象竟然與老師的講析大致吻合,只是我的感受稍顯稚嫩。這一發(fā)現(xiàn),讓我驚喜萬分!
那個周末,烈日流火。我興沖沖地跑到藝術(shù)品商店,買了一幅帶畫框的《睡蓮》。雖只是臨摹畫,我的喜悅卻是那樣真實而強烈。
我告訴父親,這是美術(shù)的參考資料。C父親意味深長地看了我一眼,點點頭,什么也沒說,只是爬到椅子上,鄭重其事地幫著把畫掛在我的房間里。
我開始了一個人的戰(zhàn)爭,和自卑作戰(zhàn),和惰怠作戰(zhàn)。我還一遍遍地為自己勾畫未來的藍圖。越來越多的人真誠地用“陽光”、“自信”、“上進”這些詞來形容我。
終于,我鼓起夢想的翅膀,飛向遠方„„
大學時,我主修國際金融,但我對莫奈的畫卻始終有一種難以名狀的親切感,就連我的父母對莫奈的畫都有特殊的感情。那幅《睡蓮》,從我16歲那時起就一直掛在我的房間里。 再回故鄉(xiāng)時,我想找到那位美術(shù)老師,告訴她,法國的奧賽博物館我已經(jīng)去過了。不過,畢竟是男子漢了,有些細節(jié)我會不好意思說的,比如,那天在奧賽博物館里,面對莫奈《睡蓮》
真跡,我竟熱淚盈眶!
13.通讀全文后,請用簡潔的語言概述本文的故事。(3分) 14.第二自然段寫道“那一堂極其普通的美術(shù)課,卻無意中*了我對自己的認識”?!拔覍ψ约旱恼J識”前后有何不同?請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進行分析。(4分) 15.文末寫道“那天在奧賽博物館里,面對莫奈《睡蓮》真跡,我竟熱淚盈眶”。請展開想像,用第一人稱描寫“我”那時的心理活動。(4分) 16.批注,是精讀文章常用的一種方法,即從內(nèi)容、寫法、結(jié)構(gòu)、語言等方面給文章加上評語。請你從劃線的A、B、C三處中任選一處,自選角度作批注。(3分) 17.許多人認為“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可作者說“成長,有時只是瞬間的事”。對此,你有何看法?請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和你的成長感悟談?wù)劇#?分)
【答案】
13.(3分)要求與評分:能準確概括文章內(nèi)容,2分;表達,1分。
示例:16歲時,自卑的我因為一位美術(shù)老師的欣賞和父親的鼓勵而樹立自信,從而改變?nèi)松较虿W有所成。
14.(4分)要求與評分:對“認識”分析到位,前后各2分;若語言表達不好,酌情扣分。
【要點提示】美術(shù)課之前“我對自己的認識”:學習成績差,不如其他同學聰明„„//美術(shù)課之后“我對自己的認識”:(對藝術(shù)美)挺有悟性,不會比其他同學差(比其他同學還聰明)„„
15.(4分)要求與評分:根據(jù)語境,合理想像,用第一人稱描寫心理活動,體現(xiàn)那堂美術(shù)課對“成長”的作用,3分;語言表達,1分。
例一:你終于真實地呈現(xiàn)在我的面前了。當年,我的美術(shù)老師告訴我,有機會一定要到法國奧賽博物館親眼看看《睡蓮》的真跡,今天我終于實現(xiàn)了夙愿。你的光影亦真亦幻,你熱烈而含蓄,你溫和而美麗,當我第看到你就被你深深吸引。當我怯怯說出對你的觀感時,美術(shù)老師夸我有悟性時,你難以估量,我有多歡喜,從此我不再自卑,不再惰怠。你改變了我的人生。
例二:老師,您是否知道,正是當年您充滿欣賞意味的話語,我才從沉睡中蘇醒過來;正是您對畫作意趣盎然的解讀,我第受到了藝術(shù)的洗禮。難忘那一段如鳳凰涅槃般的心路歷程。如果沒有那一節(jié)美術(shù)課,可能我仍是一個在慵懶、懈怠的泥沼中難以自拔的人。感謝生命中有你。
16.(3分)要求與評分:能自選一個角度(內(nèi)容、寫法、結(jié)構(gòu)、語言)作批注。內(nèi)容2分,表達1分。
【A句參考角度】①用排比的修辭,寫少年的汗味,寫老樹,寫蟬兒,寫市音,渲染夏日午后昏昏欲睡的氛圍„„②用擬人手法,寫老柳樹懶得搖曳,蟬兒高調(diào)地唱老歌,強調(diào)了夏日午后的無聊、慵懶„„③用“蟬兒唱歌”、“遠處市音繁忙”來襯托夏日課堂的單調(diào)„„
【B句參考角度】①運用心理描寫。當聽到輕蔑的話語,“我”的心猛烈地跳動,“住嘴”二字差點脫口而出,形象地寫出了此時“我”的內(nèi)心因同學竊竊的笑聲與私語而產(chǎn)生了一股壓抑的憤怒„„②運用動作描寫?!斑o”,“低頭”、“再低頭”、“埋進”幾個動詞,生動準確地寫出了自卑的“我”因同學的嘲笑而顯得窘迫和無助„„
【C句參考角度】①運用動作描寫,“看我一眼”、“點點頭”,傳神的寫出父親對
“我”開始熱愛美術(shù)的理解„„②用語準確,“意味深長”、“鄭重其事”兩個形容詞,體現(xiàn)父親對“我”的理解與堅定的支持„„
17.(4分)要求與評分:觀點明確,結(jié)合文本,2分;生活感悟,1分;表達,1分。
例一:我贊成作者的觀點。雖然,成長的道路很漫長,但有時,成長只是瞬間的事。如文中的“我”,因為美術(shù)課上得到老師的贊許,因為老師富有感染力的講解,從此由一個學習成績差,內(nèi)心自卑的孩子變成一個擁有自信,克服惰怠,努力追求理想并學有所成的人。在我的成長歷程中,我也曾因競賽獲獎而重拾信心,上臺領(lǐng)獎的那一刻,我瞬間長大了。 例二:我不贊成作者的觀點。雖然某經(jīng)歷可能會改變我們的人生態(tài)度,但真正的成長是在次的自我認識與自我肯定中完成的,所以我認為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文中的“我”雖在經(jīng)歷難忘的美術(shù)課后瞬間成長起來,但在后來很長的人生道路中,“我”依然需要加倍努力才能成功。又比如我的語言表達能力差,在經(jīng)歷了又的失敗后,終于在演講比賽中獲獎。
若從其他角度作答,只要言之有據(jù)、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給分。
(六)淡 竹
蘇滄桑
初秋,我和他相遇在江南湖州一個叫“百草原”的山林中。
他是竹——植物中的另類。他看上去清瘦且憔悴,相對于百草原其他植物,像一個混得不太好的中年人。
稻子,正是揚花灌漿的妙齡,大學新生般躊躇滿腹;銀杏終于褪去一身濃艷,和藍天的高潔媲美;法國梧桐是老實人,沉浸在年代久遠的優(yōu)越感里,并不知道,有一種鵝掌梧桐,要悄然代替它無敵的位置;蘭花三七,像極熏衣草,卻更美,所有的花都虔誠地朝往一個方向,像被一種崇高使命蠱惑;浮萍無根,卻有心肺,掙脫著隨波逐流的命運。貪婪的蔓,不知羞恥地攀爬在高大的冷杉上,一邊嗜血,一邊甜言蜜語„„
幾乎所有的植物,都攢足勁兒,在喊——我要生存!我要開花!我要結(jié)果!
甚至動物。三只人工繁殖的小老虎,眼睛都未睜開,拼命爭搶著狗奶媽的*。
甚至那口奇異的千年古井,都像藏著無窮的欲望,日夜暗涌不息的水,居然漫過高出地面一米的井沿。如果將井沿繼續(xù)壘高,水會怎樣?
他是竹,是植物中的另類。其實,名利、金錢、權(quán)勢,如同陽光雨露的垂愛,蜜蜂花蝶的青睞,他不是不想要,可是,要彎下腰,要費心機——要將每一條根都變成利爪,團結(jié)土壤,虛偽地贊美越來越污濁的空氣;要與昆蟲講和,與風霜妥協(xié);要對蒼蠅漠視,對強加在身上的種種不公委曲求全„„這樣才能安身立命,才能有飛黃騰達的可能。
可是,他的節(jié)生來就是直的,他不能彎腰。他的心生來就是空的,他不愿費盡心機。 真是空的嗎?
不,那一節(jié)節(jié)空里,早已成就一個美妙的小宇宙——有與生俱來的一些堅持,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豁達智慧,有對土地的感恩,有和另一棵竹的愛,與筍的親,與周圍無數(shù)青光綠影的促膝長談、開懷暢飲,有鳥兒偶爾駐足的呢喃,有清風明月的和唱„„笑忘功名利祿、荒蕪繁雜的每一秒時光都格外靜謐而美好。
那一節(jié)節(jié)空里,是永遠的滿盈。
更讓我驚異的,他不僅直,空,而且淡。
他是淡竹——全球原始淡竹林大群落中的一員。從外表到骨子,都是竹子中的淡——淡紫、淡紅、淡褐、淡綠,淡泊。所以,他與世無爭到看淡生死。
他可以很入世。生可以防風,成蔭,美化環(huán)境,死可以做篾,成為土實用的曬竿、瓜架、涼席,竹桌竹椅竹籃。
他也可以很出世。他是簫與笛的前世,不死的魂魄隨天籟之音往來天地之間,優(yōu)雅散淡而雋
永。
當然,這并不表示他逆來順受,他會和壓在頭頂上的積雪抗爭,他不允許荒草占領(lǐng)腳下的領(lǐng)地,他搖曳著枝竿向毒蛇*,他告訴所有的竹要獨善其身兼愛天下。
他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他是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他是鄭板橋,“蓋竹之體,瘦勁孤高,枝枝傲雪,節(jié)節(jié)干霄,有君子之豪氣凌云,不為俗屈”。 他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他是蘇軾,“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他是瘋瘋顛顛的釋道濟公,“數(shù)枝淡竹翠生光,一點無塵自有香”。
他是岳飛,辛棄疾,他是中國儒家,“山南之竹,不操自直,斬而為箭,射而則達” „„ 他是我們身邊那些還堅守著什么的人。他們懂得,濃墨重彩是一輩子,云淡風清也是一輩子。奴顏婢膝是一輩子,坦蕩瀟灑也是一輩子。他們選擇了后者,等于選擇了物質(zhì)上的清瘦,心靈的豐衣足食。
于是,這些自由快樂的心靈,站在一個孤寂的陣營里,成為人世間越來越彌足珍貴的另類,風雨過處,仰天長笑。
(選自《散文》2009年第12期)
15.本文運用了怎樣的表現(xiàn)手法?抒發(fā)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4分)
16.文章主要寫淡竹,為什么在第3-5段寫到稻子、銀杏、法國梧桐、千年古井?又為什么在第16-22段寫到李白、陶淵明、鄭板橋等人?(4分)
17.賞析下面的句子。(4分)
①稻子,正是揚花灌漿的妙齡,大學生般躊躇滿志。
②濃墨重彩是一輩子,云淡風輕也是一輩子。奴顏婢膝是一輩子,坦蕩瀟灑也是一輩子。
18.結(jié)合本文對“淡竹”的描寫,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談?wù)勀銓θ松睦斫?。?分)
【答案】 15.答案: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抒發(fā)了作者對物質(zhì)上清貧而心靈富足的一類人的贊美。
評分:共4分。每問2分。第二問意思對即可。
16.答案:從反面襯托淡竹的剛強、高潔、淡泊名利的性格(或運用對比手法,為下文寫淡竹作鋪墊)‘從正面表現(xiàn)淡竹像這些人一樣具有或頑強、堅持或超然、坦蕩的個性,擁有自由快樂的心靈。
評分:共4分。每問2分。第二問意思對即可。
17.答案:①采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稻子作為莊稼中的精品,準備繼續(xù)生長結(jié)實,走向輝煌的豐收。 ②語言簡練,句式工整,贊揚了物質(zhì)上清貧,心靈上富足的一類人。
評分:共4分。每小題2分,意思對即可。
18.答案示例:人生要像淡竹那樣剛強、高潔、淡泊、坦蕩,做擁有自由快樂心靈的人。 評分:共3分。意思對即可。
一、語文活動及寫作:
1、參觀省博物館的文物,以“家鄉(xiāng)寶貝大家愛”為話題,自擬題目,寫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
2、留心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以“紅紅火火過大年”為話題,自擬題目,寫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
二、 閱讀名著并寫讀后感:
1、讀一本名著(初中讀本中未讀的任何一本);
2、寫一篇賞析或讀后感。
三、 閱讀理解:
(一)、一個人的奔跑
那是一個再也經(jīng)典不過的夜晚,喧囂的墨西哥城終于漸漸安靜了下來,奧運會田徑比賽的主體育場也慢慢地被籠罩在夜色之中,享譽國際的記錄片制作人格林斯潘,將當天馬拉松比賽優(yōu)勝者們領(lǐng)取獎杯、慶祝勝利的鏡頭都制作完畢了,才發(fā)現(xiàn)體育場內(nèi)已空無一人。 “我該回賓館休息了?!痹缫哑>氲乃匝宰哉Z地說。
就在格林斯潘剛要離開體育場時,他突然看見一個右腿沾滿血污、綁著繃帶的人跑進體育場,這個人氣喘吁吁、一瘸一拐地跑著,但卻沒有停下來。他順著跑道跑了一周,抵達終點后,才突然一下子癱倒在地„„格林斯潘意識到,這是一名馬拉松運動員。
在好奇心的驅(qū)使下,格林斯潘走了過去,詢問這名運動員為什么要這么吃力地跑到終點。 這位來自坦桑尼亞、名叫艾克瓦里的年輕人輕聲回答道:“我的國家從兩萬公里外把我送來這里,不是叫我在這場比賽中起跑,而是派我來完成這場比賽的。我要跑到終點,盡管我已經(jīng)在奔跑隊伍的后面,但我有著和他們一樣神圣的目標:我要跑到終點,即使已經(jīng)不再有人為我加油,我也必須這樣做,因為我的背后有著祖國的凝望„„”
聽了艾克瓦里的話,格林斯潘早已熱淚盈眶。很快,他就用鏡頭將奧運這動人的一幕傳遞到了世界上的每一個角落。(摘自《格言》雜志2005年5月號)
11.請準確概括文末作者所說的“奧運這動人的一幕”指什么。(50字內(nèi))(4分)
12.對艾克瓦里的行為,格林斯潘對先是“”,后是“”(各填文中的一個詞),說說這種情感變化的原因。(5分)
13.《格言》雜志在刊載這篇文章時配發(fā)了圖片,圖片下方還有一行揭示文章主旨的文字。根據(jù)你對本文的理解,你覺得可能是下列哪一句話。( )(3分)
A.堅持到底就是勝利。 B.祖國的利益高于一切。 C.責任重于榮譽。 D.奧運會重在參與。
14.你是如何理解文中加點的“祖國的凝望”的?為了這一“凝望”,無數(shù)志士仁人被感奮激發(fā)著。請你也說出一個類似的故事。(6分)
【答案】11.坦桑尼亞運動員艾克瓦里在奧運會馬拉松比賽中(1分)雖因受傷而遠遠的落在后面(1分)卻仍然堅持跑完了全程(1分)。語言表達簡潔流暢(1分)。12.“好奇”“熱淚盈眶”(各1分),格林斯潘是被艾克瓦里牢記著自己作為運動員的責任(或“祖國的凝望”)所感動。(3分)(若只是泛泛而說“被感動”,只得1分)13. C.責任重于榮譽。
14.祖國人們的囑托、注視和期待。(3分)故事語言流暢,圍繞“責任”與“祖國”(3分)。
(二)悠悠寸草心
⑴日本一大學畢業(yè)生應聘于一家大公司。
⑵社長審視著他的臉,出乎意外地問:“你替父母洗過澡擦過身嗎?”
⑶“從來沒有過。”青年很老實地回答。
⑷“那么,你替父母捶過背嗎?”
⑸青年想了想:“有過,那是我在讀小學的時候,那次母親還給我10塊錢?!?BR> ⑹在諸如此類的交談中,社長只是安慰他別灰心,會有希望的。
⑺青年臨走時,社長突然對他說:“明天這個時候,請你再來,不過有個條件,剛才你說從來沒有替父母擦過身,明天來這里之前,希望你一定要為父母擦。能做到嗎?” ⑻這是社長的吩咐,因此,青年一口答應。
⑼青年雖大學畢業(yè),但家境貧寒。他剛出生不久父親便去世了,從此,母親為人做傭拼命掙錢。孩子漸漸長大,讀書成績優(yōu)異,考進東京大學。學費雖令人生畏,但母親毫無怨言,繼續(xù)幫傭供他上學。直至今日,母親還去做傭,青年到家時母親還沒有回來。
⑽母親出門在外,腳一定很臟,他決定替母親洗腳。母親回來后,見兒子要為她洗腳。感到很奇怪:“腳,我還洗得動,我自己來洗吧?!庇谑乔嗄陮⒆约罕仨毺婺赣H洗腳的原委一說,母親很理解,便按兒子的要求坐下,等兒子端來水盆,把腳伸進水盆里。青年右手拿著毛巾,左手去握母親的腳,他這才發(fā)現(xiàn)母親的那雙腳已經(jīng)像木棒一樣僵硬,他不由得摟著母親的腳潸然淚下。在讀書時,他心安理得地花著母親如期送來的學費和零花錢,現(xiàn)在他才知道,那些錢是母親的血汗錢。
⑾第二天,青年如約去那家公司,對社長說:“現(xiàn)在我才知道母親為了我受了很多的苦,你使我明白了在學校沒有學過的道理,謝謝社長,如果不是你,我還從來沒有握過母親的腳,我只有母親一個親人,我要照顧好母親,再不能讓她受苦了。”
⑿社長點了點頭,說:“你明天到公司上班吧。”
14.青年在替母親洗腳時發(fā)現(xiàn)了什么?(請用原文語句回答。)這說明了什么?(4分)
15.大公司選聘職員,社長為什么希望大學生一定要為父母擦身?(3分)
16.第⑼段運用哪一種記敘順序?請說說它的作用。(3分)
17.題目“悠悠寸草心”對表達文章中心思想有何作用?(4分)
18.下面選項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3分)
A.愛是理解的別名。 B.百善孝為先。
C.兒行千里母擔憂。 D.百學須先立志。
【結(jié)合《一厘米》相關(guān)鏈接材料】,完成19—20題。
陶影把小也的頭發(fā)往下捺,仿佛撥去浮土觸到堅實的地表,她摸到兒子柔嫩的頭皮,像是塑料制成,有輕微的彈性。那地方原有一處縫隙。聽說人都是兩半對起來的。對得不穩(wěn),就成了豁豁嘴。就算對得準,要長到嚴絲合縫,也需要很多年。這是一道生命之門,它半開半合,外面的世界像水樣,從這里流進去。每當撫到這道若隱若現(xiàn)的門縫,陶影就感覺到巨大的責任。是她把這個秀氣的小男孩帶到這個世界上來的。她很普通,對誰都不重要,可有可無,唯獨對這個男孩,她要成為完美而無可挑剔的母親。
19.“她很普通,對誰都不重要,可有可無,唯獨對這個男孩,她要成為完美而無可挑剔的母親。”課文許多情節(jié)表現(xiàn)了她為此做出艱辛的努力。作為一個普通的女工,一個普通的母親,陶影為什么要這樣做?(4分)
20.小說的主人公陶影自身并不完美,但她對孩子進行了“全力以赴的正面教育”;《悠悠寸草心》文中替人做傭的母親艱難地培養(yǎng)兒子長大成人。請你結(jié)合這兩篇文章,談?wù)剬Α翱蓱z天下父母心”這句話的理解。(4分)
【答案】14.(4分,每點2分)(1)“才發(fā)現(xiàn)母親的那雙腳已經(jīng)像木棒一樣僵硬了”(2)說明青年在給母親洗腳之前,并不了解母親為養(yǎng)育他所受的辛勞。
15.(3分,意思對即可)因為不愛父母者,不會熱愛企業(yè)。
16.(3分,第一問1分,第二問2分)(1)插敘。(2)交代青年的家庭背景、幫助事件展開,豐富敘述的內(nèi)容。
17.(4分,每點1分,語言表達1分)題目化用了孟郊《游子吟》中的詩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以此為題,更生動地表達了父母含辛茹苦培養(yǎng)子女長大成人;子女不應該忘記父母的恩情,要好好孝順他們,報答他們的養(yǎng)育恩情。
18.(3分)D
19.(4分,意思對即可)因為她愛小也,是這種愛,使她具有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她要把兒子培養(yǎng)成誠實、正直、善良、有責任感、有教養(yǎng)的人。正因為這些,才使這位母親在平凡中顯出偉大。
20.(4分,意思對即可)示例:(1)中國母親陶影,家境拮據(jù),夫妻都是藍領(lǐng)工人,為讓兒子出人頭地,省吃儉用,竭盡全力培養(yǎng)兒子;(2)日本母親靠替別人幫傭,拼命掙錢,把兒子送進大學。(3)雖然不同國度,但愛孩子都是普天下所有母親的共同特點,這就是所謂“可憐天下父母心”。(4)做為子女,應該理解長輩的辛苦,以實際行動報答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
(三) 幫助,改變兩個人命運
①在19世紀末的蘇格蘭,有一位貧苦農(nóng)夫叫弗萊明。他心地善良,樂于助人。有一天他在干活時,忽然聽到附近的泥沼地里有人呼救,原來,一個男孩陷了進去。眼看泥沼已淹到胸口,弗萊明立刻跳下去,奮力救起了男孩。
②這時,一位紳士駕著華麗的馬車趕了過來,正在焦急地尋找走失的兒子。得知是弗萊明救了兒子,這位紳士提出要用重金報答,卻遭到弗萊明的拒絕。推讓之際,一個農(nóng)家少年忽然闖入紳士的視線?!斑@是你的兒子嗎?”弗萊明點點頭。紳士說:“既然你救了我的孩子,那也讓我為你的兒子盡點力,請允許我資助他,讓他接受教育?!备トR明被紳士的誠意打動,答應了他的提議。
③紳士非常講信譽,一直資助這位農(nóng)家少年,并將他送入圣瑪利醫(yī)學院。畢業(yè)后,這位少年成為英國的細菌學家——他就是亞歷山大·弗萊明教授。
④1928年,亞歷山大·弗萊明發(fā)明了人類歷的第一種抗生素——青霉素,20年后普遍應用于臨床醫(yī)學,挽救了數(shù)以億計病人的生命,他也因此獲得了諾貝爾醫(yī)學獎。而他的同齡人、被自己父親救起的那位紳士的兒子,也成長為的政治家——后來的英國首相丘吉爾。
⑤二次大戰(zhàn)期間, 已經(jīng)當上英國首相的丘吉爾在出訪非洲時,不幸患了肺炎(在當時肺炎屬于絕癥),生命垂危。緊急時刻,亞歷山大·弗萊明從英國趕來,用自己發(fā)明的青霉素治好了丘吉爾的病。
⑥丘吉爾緊緊握住他的手說:“謝謝,你們父子給了我兩次生命?!眮啔v山大·弗萊明微笑著回答:“不用客氣,第是我的父親救了你,但這,是你的父親救了你?!?BR> ⑦幫助,改變了兩個人的命運。沒人會料到,一個農(nóng)夫救起一個素不相識的孩子,這樣的小事,會對人類歷史發(fā)生如此重大的影響。
【助讀資料】
丘吉爾,政治家、畫家、演說家、作家以及記者,195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獲獎作品《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回憶錄》),曾于1940—1945年及1951—1955年期間兩度任英國首相,被認為是20世紀重要的政治領(lǐng)袖之一,帶領(lǐng)英國獲得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勝利。據(jù)傳為歷掌握英語單詞詞匯量多的人之一(十二萬多)。被美國雜志《展示》列為近百年來世界有說服力的八大演說家之一。2002年,BBC舉行了一個名為“偉大的100名英國人”的調(diào)查,結(jié)果丘吉爾獲選為有史以來偉大的英國人。
1953年,丘吉爾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瑞典文學院在授予他諾貝爾文學獎的頒獎詞中說:“丘吉爾成熟的演說,目的敏捷準確,內(nèi)容壯觀動人。猶如一股鑄造歷史環(huán)節(jié)的力。„„丘吉爾在自由和人性尊重的關(guān)鍵時刻的滔滔不絕的演說,卻另有一番動人心魄的魔力。也許他自己正是以這偉大的演說,建立了永垂不朽的豐碑?!?BR> 12.下面的名言警句,有幾則也包含了題目中“幫助”的意思,它們是:分)
A.贈人玫瑰,手留余香 B.對人不尊敬,首先就是對自己的不尊敬
C.助人是人格升華的標志 D.人生有兩出悲?。阂皇侨f念俱灰;另一是躊躇滿志 E.施比受更有福
13.根據(jù)示例,概括紳士的優(yōu)良品質(zhì)。 (2分)
示例:農(nóng)夫:心地善良 樂于助人
紳士:
14.用描寫的表達方式寫幾句連貫的話,具體表現(xiàn)紳士尋找走失的兒子時的焦急。 (3分) 15.從布局謀篇上看,如果在第①段結(jié)尾加上“這個男孩就是后來的英國首相丘吉爾”,你認為好不好?為什么? (3分) 16.第⑥段中“第”指的是什么?為什么說“但這,是你的父親救了你”? (3分) 17.閱讀全文后,請用“假如„„就„„”這種表示假設(shè)關(guān)系的復句形式,寫兩句話,表達你對第⑦段中“對人類歷史發(fā)生如此重大的影響”的理解。 (4分) 分) 分)
【答案】
12. A、C、E (3分)
13.(2分)例如:知恩圖報,誠實守信(扣住“報恩、感恩、守信、慷慨”等作答即可)
14.(3分)例如:紳士縱身跳下馬車,滿頭大汗。心里默念著:“但愿兒子不會有事,不,不會,絕對不會有事的„„” 當氣喘吁吁的他看到滿身污泥的農(nóng)夫和平安的兒子在一起時,懸著的一顆心才逐漸平靜下來。(“焦急”描寫具體2分,語言表達1分)
15. (3分)不好。(1分) 示例:因為原文設(shè)置了懸念(或埋下了伏筆),行文有波瀾,引起了讀者的閱讀興趣。(意思接近即可)
16.(3分)示例:“第”指的是農(nóng)夫弗萊明救了丘吉爾(1分);在亞歷山大·弗萊明看來,正是因為丘吉爾的父親資助了自己,也才有后來青霉素的問世,才有丘吉爾被救治,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就是“這是你的父親救了你”。(表達清楚即可得分)
17.(4分)(1) 假如不是農(nóng)夫救了小男孩,就不會有后來成為英國首相政治家、首相的丘吉爾。(2分) (2) 假如沒有紳士資助農(nóng)家少年,就不會又挽救數(shù)以億計病人生命的青霉素的誕生。 (2分)(每句形式1分,和“重大影響”相關(guān)的內(nèi)容理解1分)
18. (2分)例如:丘吉爾被美國雜志《展示》列為近百年來世界有說服力的八大演說家之
一。(摘錄助讀資料中有關(guān)丘吉爾其它信息都可)(2分)
(四)、追尋書籍的味道
尤 今
小時家窮,肚子像欠收的田地,老是空蕩蕩的:可是呢,精神卻長年吃著奢華的鮑魚 海參。把精神喂得飽飽的,是書籍。
①捉襟見肘的父母,餐桌上可能只有青菜豆腐,可是,屋子里,書本永遠不虞匱乏。
晚餐過后,便是一家子進入文字世界的大好時光了。一人讀書和一家讀書,感受是完 全不同的。新買的書,有淡淡墨香,非常好聞,它能把一瓣瓣心葉都熏得香香的;屋內(nèi)此 起彼落地翻動著書頁的聲音,宛如天籟。
明明只是一本書嘛,可是,握在手里,大家卻變成了哭笑難以自主的傀儡。爸爸捧書 哈哈大笑的那一刻,卻見進入悲情世界的媽媽眼噙淚光;爸爸在嚴肅的政論書中忙忙碌碌 地寫著眉批的當兒,媽媽卻高高興興地在她所尋獲的妙言妙語底下畫線。當字里行間閃出 了睿智的思想亮光時,父母親總會興奮地讀出來,讓彼此分享精神的資產(chǎn)。
我們幾個孩子呢,在盈屋的暗香里,隨意抽選散置四處的書來讀。在那略識字的年齡 里,只能一知半解地讀、懵懵懂懂地讀;讀著、讀著,讀懂了,一顆心,便跳舞。 牙長的,迄今,已長成了根深葉茂的巨樹了,絲毫撼動不得。
書籍,于我們而言,無所不能。
當生活的小舟遇上了驚濤駭浪時,書籍是令我們安心的避風港;當超負荷的工作把我 們的心揉成一葉成菜時,我們以書籍撫平內(nèi)心的皺褶;當難以化解的憂傷把我們逼進黑暗 的死角時,書籍便是一束束亮麗的陽光;當我們的思想患上營養(yǎng)不良癥時,書籍就充當了 我們的維他命。
書籍之所以會深深地嵌進我們的血肉和骨髓里,緊密地成為我們生命的一部分,追溯 原因,是父母從小就以“身教”的方式讓我們知道,書籍是精神“永遠的伊甸園”;它既是 小孩的棉花糖,也是成人的花生糖;棉花糖軟而可口,花生糖硬而適口,都能給生命的味 蕾帶來怡人的甜味。
現(xiàn)代閱讀風氣不盛,分析年輕人不愛閱讀的因素時,一般人都歸咎于娛樂多元化、課 業(yè)繁重或工作壓力太大,讓他們無暇分心或分心乏力。
不是的。我認為真正的關(guān)鍵是:童年時,他們不曾用書籍把精神養(yǎng)肥,成年之后,當 然不會“食髓知味”地追尋書籍的味道啦!
不讀課外書,可以有千萬個不同的借口。閱讀課外書,原因卻只有簡簡單單的一個: 快樂。當父母用美食和玩具堆砌孩子的童年時,孩子當然快樂,可是,那種快樂,是甜而 短的,它不能無止無盡地延伸到成人的世界里;然而,如果高瞻遠矚的父母能把年幼的孩子引進文字的世界里,就等于給了他們一份終生保值的禮物。
近日,與思齊聊天,她以溫暖的語調(diào)憶述她那“貧瘠得十分璀璨”的童年。她說:“當 年,家在福建。盡管家境貧苦,可家人還是給錢讓我去租書來看。5分錢租一本,幾天內(nèi)得 還。于是,一目十行,飛快地讀,還分秒必爭地把自己喜歡的篇章逐字逐句逐行地抄錄下 來。把筆記本子收在一口箱子里,一本疊一本,抄了很多本。箱子滿了,便買個鎖頭鎖起 來,滿箱都是奇珍異寶哪!到新加坡定居多年了,那口大箱子,還好好地留在福建老家呢!” 這個有著豐實童年的女子,現(xiàn)在,從事出版事業(yè),以文字去喂養(yǎng)萬千讀者的精神。 愛讀書的人,人生各自精彩,而讀書的嗜好,必須從小養(yǎng)起。
(選自《北方人》2010年第10期,略有改動)
①〔不虞〕不憂慮。虞,憂慮。
19.書籍的“味道”除了書的墨香、全家共讀的溫馨,還蘊含著其它什么“味道”呢? 請依據(jù)文本作答。(至少答出兩點)(4分)
20.按要求品味語言。(4分)
(1)閱讀,這個美麗的嗜好,就像種子,在我們四兄弟婦妹的心田里萌芽、茁長,一 直長呀長的,迄今,已長成了根深葉茂的巨樹了,絲毫撼動不得。(品味句子的表達效果)
(2)如果高瞻遠矚的父母能把年幼的孩子引進文字的世界里,就等于給了他們一份終 生保值的禮物。(品味加點詞語的含義)
21.文章的后面寫思齊讀書這一內(nèi)容,在全文中有何作用?(2分)
22.文中提到現(xiàn)代閱讀風氣不盛,請你結(jié)合下則材料,給家長提兩條培養(yǎng)孩子閱讀興 趣的建議。(4分)
2011年4月公布的第八次全國國民閱讀調(diào)查成果顯示:我國O一8周歲兒童的家長平均每天花費約22.78分鐘陪孩子讀書,有43.2%的家庭平均每天由家長陪孩子讀書的時間在20分鐘以上。近四成(39.4%)家長半年內(nèi)會帶孩子逛書店,其中27.1%的家長會在1—3個月內(nèi)帶孩子逛書店;有近三成(27.9%)的家長表示從未帶孩子逛過書店。
【答案】
19.示例一:還蘊含著閱讀的甜蜜,閱讀的快樂(或:精神的愉悅,心靈的慰藉,人生的 精彩等)的“味道”。
示例二:書籍的“味道”像棉花糖給生命以甜味,像伊甸園給精神以快樂。(或:像避 風港給內(nèi)心以安定,像維他命給思想以營養(yǎng)等。)(4分。答出一點得2分)
20.(1)示例: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閱讀在人成長過程中的作用,對 人終生的積極影響。(2分。修辭手法1分,作用或影響1分。)
(2)示例: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興趣,可以讓孩子終生受益,終生快樂。(2分。意對 即可)
21.示例:從他人的角度選材,豐富了文章內(nèi)容,更好地突出了文章主旨,即“愛讀書的人,人生精彩,而讀書的嗜好,必須從小養(yǎng)起”。(2分。若答出“豐富內(nèi)容”、“突出主旨”等術(shù)語得1分)
22.示例:①家長要培養(yǎng)孩子的讀書興趣。 ②家長要言傳身教,多陪孩子讀書。 ③家長要經(jīng)常帶著孩子逛書店。 ④家長要創(chuàng)造條件借書給孩子讀。(4分。答出兩條即可,一條2分)
(五)、成長,有時只是瞬間的事
人們常說“少年不識愁滋味”,然而16歲的我,心中總有揮之不去的憂愁。由于長期疏于學
業(yè),我的成績一直在低處徘徊。盡管在眾人面前我總是故作坦然,但心里卻有難言的苦澀。我想,我不像其他同學那樣聰明!
然而,那一堂極其普通的美術(shù)課,卻無意中*了我對自己的認識。
那堂美術(shù)欣賞課,講的是法國印象派畫家莫奈。周五,又是下午第一節(jié)。很多同學都埋著頭,用美術(shù)課本遮掩因犯困而迷糊的眼神。A夏日的午熱混雜著少年的汗味彌漫在教室里;窗外的老柳樹似乎懶得再搖曳,蟬兒卻很高調(diào)地重復著昨天的老歌;遠處傳來繁忙的市音,隱隱約約,嘈嘈雜雜„„
也許只是為了打破昏昏欲睡的沉悶,年輕的美術(shù)老師說:“我請一位同學談?wù)剬@幅畫的感受。這樣吧,姚遠同學,你來說說?!蔽覜]想到,被喊中的人是自己,遲遲疑疑地站起來。周圍有竊竊的笑聲與私語。
B的同學說一句:住嘴!可是,我什么也說不出來,只是下意識地低頭,再低頭,想把自己滾燙的臉,埋進深深的臂彎。
我當時的樣子,一定很窘迫、很無助。美術(shù)老師輕輕地走到我旁邊:“姚遠同學,是不是不舒服?”老師側(cè)著臉,關(guān)切地看著我。我搖搖頭,雙手很奇怪地卷著書角,然后展開,再卷起,好像一點點鋪排著內(nèi)心的局促、不安„„
老師幫我把書角展平,指著那幅畫說:“你好好看看,感覺到了什么?”是那幅莫奈的《睡蓮》:水波粼粼,睡蓮的葉子或聚或散,花朵像暗紅的、搖曳的火焰,熱烈而又含蓄??此齐S意的柔美線條,捕捉住了水面似真似幻的光和影。看著那畫,我心里竟有一種隱隱的感動。沉默良久,我聽見自己用極不確定的語氣說:“畫家好像是想表現(xiàn)„„溫和、平靜、美麗的大自然?!?BR> 只是幾個字而已,美術(shù)老師卻很欣賞地說:“說得好!莫奈的畫,總是善于捕捉大自然的美麗?!彼p輕地按了按我的肩膀:“你挺有悟性的。這幅畫,藏于法國奧賽博物館,希望有一天,你能去親眼看一看。”我愣住了,確定這句話是專門說給我聽的!我定定地看著老師走向講臺的背影,滿心的喜悅里夾雜一絲疑慮,“老師說我挺有悟性的!老師真的是這么說的!可老師這是在鼓勵后進生嗎?也許„„”
接下來欣賞的是莫奈的《干草垛》。我凝視著這幅畫,用心感受著畫意。我敢說,我從未這么專心地上過課!老師先請后排一位同學談觀感,那同學只說畫面太單調(diào)了。老師微笑地點評:“莫奈畫的雖只是干草垛,卻巧妙地描繪了光與色帶給人的視覺印象。斜射的陽光下,淡橙的天空,橙紫的遠山,橙綠的樹林,橙黃的干草垛„„陽光在躍動,色彩在變幻。畫面雖簡單,卻有一種不同尋常的生命力。”我聚精會神地聽著,默默地將老師的講析與自己的觀畫印象一一對照。我發(fā)現(xiàn),自己的觀畫印象竟然與老師的講析大致吻合,只是我的感受稍顯稚嫩。這一發(fā)現(xiàn),讓我驚喜萬分!
那個周末,烈日流火。我興沖沖地跑到藝術(shù)品商店,買了一幅帶畫框的《睡蓮》。雖只是臨摹畫,我的喜悅卻是那樣真實而強烈。
我告訴父親,這是美術(shù)的參考資料。C父親意味深長地看了我一眼,點點頭,什么也沒說,只是爬到椅子上,鄭重其事地幫著把畫掛在我的房間里。
我開始了一個人的戰(zhàn)爭,和自卑作戰(zhàn),和惰怠作戰(zhàn)。我還一遍遍地為自己勾畫未來的藍圖。越來越多的人真誠地用“陽光”、“自信”、“上進”這些詞來形容我。
終于,我鼓起夢想的翅膀,飛向遠方„„
大學時,我主修國際金融,但我對莫奈的畫卻始終有一種難以名狀的親切感,就連我的父母對莫奈的畫都有特殊的感情。那幅《睡蓮》,從我16歲那時起就一直掛在我的房間里。 再回故鄉(xiāng)時,我想找到那位美術(shù)老師,告訴她,法國的奧賽博物館我已經(jīng)去過了。不過,畢竟是男子漢了,有些細節(jié)我會不好意思說的,比如,那天在奧賽博物館里,面對莫奈《睡蓮》
真跡,我竟熱淚盈眶!
13.通讀全文后,請用簡潔的語言概述本文的故事。(3分) 14.第二自然段寫道“那一堂極其普通的美術(shù)課,卻無意中*了我對自己的認識”?!拔覍ψ约旱恼J識”前后有何不同?請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進行分析。(4分) 15.文末寫道“那天在奧賽博物館里,面對莫奈《睡蓮》真跡,我竟熱淚盈眶”。請展開想像,用第一人稱描寫“我”那時的心理活動。(4分) 16.批注,是精讀文章常用的一種方法,即從內(nèi)容、寫法、結(jié)構(gòu)、語言等方面給文章加上評語。請你從劃線的A、B、C三處中任選一處,自選角度作批注。(3分) 17.許多人認為“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可作者說“成長,有時只是瞬間的事”。對此,你有何看法?請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和你的成長感悟談?wù)劇#?分)
【答案】
13.(3分)要求與評分:能準確概括文章內(nèi)容,2分;表達,1分。
示例:16歲時,自卑的我因為一位美術(shù)老師的欣賞和父親的鼓勵而樹立自信,從而改變?nèi)松较虿W有所成。
14.(4分)要求與評分:對“認識”分析到位,前后各2分;若語言表達不好,酌情扣分。
【要點提示】美術(shù)課之前“我對自己的認識”:學習成績差,不如其他同學聰明„„//美術(shù)課之后“我對自己的認識”:(對藝術(shù)美)挺有悟性,不會比其他同學差(比其他同學還聰明)„„
15.(4分)要求與評分:根據(jù)語境,合理想像,用第一人稱描寫心理活動,體現(xiàn)那堂美術(shù)課對“成長”的作用,3分;語言表達,1分。
例一:你終于真實地呈現(xiàn)在我的面前了。當年,我的美術(shù)老師告訴我,有機會一定要到法國奧賽博物館親眼看看《睡蓮》的真跡,今天我終于實現(xiàn)了夙愿。你的光影亦真亦幻,你熱烈而含蓄,你溫和而美麗,當我第看到你就被你深深吸引。當我怯怯說出對你的觀感時,美術(shù)老師夸我有悟性時,你難以估量,我有多歡喜,從此我不再自卑,不再惰怠。你改變了我的人生。
例二:老師,您是否知道,正是當年您充滿欣賞意味的話語,我才從沉睡中蘇醒過來;正是您對畫作意趣盎然的解讀,我第受到了藝術(shù)的洗禮。難忘那一段如鳳凰涅槃般的心路歷程。如果沒有那一節(jié)美術(shù)課,可能我仍是一個在慵懶、懈怠的泥沼中難以自拔的人。感謝生命中有你。
16.(3分)要求與評分:能自選一個角度(內(nèi)容、寫法、結(jié)構(gòu)、語言)作批注。內(nèi)容2分,表達1分。
【A句參考角度】①用排比的修辭,寫少年的汗味,寫老樹,寫蟬兒,寫市音,渲染夏日午后昏昏欲睡的氛圍„„②用擬人手法,寫老柳樹懶得搖曳,蟬兒高調(diào)地唱老歌,強調(diào)了夏日午后的無聊、慵懶„„③用“蟬兒唱歌”、“遠處市音繁忙”來襯托夏日課堂的單調(diào)„„
【B句參考角度】①運用心理描寫。當聽到輕蔑的話語,“我”的心猛烈地跳動,“住嘴”二字差點脫口而出,形象地寫出了此時“我”的內(nèi)心因同學竊竊的笑聲與私語而產(chǎn)生了一股壓抑的憤怒„„②運用動作描寫?!斑o”,“低頭”、“再低頭”、“埋進”幾個動詞,生動準確地寫出了自卑的“我”因同學的嘲笑而顯得窘迫和無助„„
【C句參考角度】①運用動作描寫,“看我一眼”、“點點頭”,傳神的寫出父親對
“我”開始熱愛美術(shù)的理解„„②用語準確,“意味深長”、“鄭重其事”兩個形容詞,體現(xiàn)父親對“我”的理解與堅定的支持„„
17.(4分)要求與評分:觀點明確,結(jié)合文本,2分;生活感悟,1分;表達,1分。
例一:我贊成作者的觀點。雖然,成長的道路很漫長,但有時,成長只是瞬間的事。如文中的“我”,因為美術(shù)課上得到老師的贊許,因為老師富有感染力的講解,從此由一個學習成績差,內(nèi)心自卑的孩子變成一個擁有自信,克服惰怠,努力追求理想并學有所成的人。在我的成長歷程中,我也曾因競賽獲獎而重拾信心,上臺領(lǐng)獎的那一刻,我瞬間長大了。 例二:我不贊成作者的觀點。雖然某經(jīng)歷可能會改變我們的人生態(tài)度,但真正的成長是在次的自我認識與自我肯定中完成的,所以我認為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文中的“我”雖在經(jīng)歷難忘的美術(shù)課后瞬間成長起來,但在后來很長的人生道路中,“我”依然需要加倍努力才能成功。又比如我的語言表達能力差,在經(jīng)歷了又的失敗后,終于在演講比賽中獲獎。
若從其他角度作答,只要言之有據(jù)、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給分。
(六)淡 竹
蘇滄桑
初秋,我和他相遇在江南湖州一個叫“百草原”的山林中。
他是竹——植物中的另類。他看上去清瘦且憔悴,相對于百草原其他植物,像一個混得不太好的中年人。
稻子,正是揚花灌漿的妙齡,大學新生般躊躇滿腹;銀杏終于褪去一身濃艷,和藍天的高潔媲美;法國梧桐是老實人,沉浸在年代久遠的優(yōu)越感里,并不知道,有一種鵝掌梧桐,要悄然代替它無敵的位置;蘭花三七,像極熏衣草,卻更美,所有的花都虔誠地朝往一個方向,像被一種崇高使命蠱惑;浮萍無根,卻有心肺,掙脫著隨波逐流的命運。貪婪的蔓,不知羞恥地攀爬在高大的冷杉上,一邊嗜血,一邊甜言蜜語„„
幾乎所有的植物,都攢足勁兒,在喊——我要生存!我要開花!我要結(jié)果!
甚至動物。三只人工繁殖的小老虎,眼睛都未睜開,拼命爭搶著狗奶媽的*。
甚至那口奇異的千年古井,都像藏著無窮的欲望,日夜暗涌不息的水,居然漫過高出地面一米的井沿。如果將井沿繼續(xù)壘高,水會怎樣?
他是竹,是植物中的另類。其實,名利、金錢、權(quán)勢,如同陽光雨露的垂愛,蜜蜂花蝶的青睞,他不是不想要,可是,要彎下腰,要費心機——要將每一條根都變成利爪,團結(jié)土壤,虛偽地贊美越來越污濁的空氣;要與昆蟲講和,與風霜妥協(xié);要對蒼蠅漠視,對強加在身上的種種不公委曲求全„„這樣才能安身立命,才能有飛黃騰達的可能。
可是,他的節(jié)生來就是直的,他不能彎腰。他的心生來就是空的,他不愿費盡心機。 真是空的嗎?
不,那一節(jié)節(jié)空里,早已成就一個美妙的小宇宙——有與生俱來的一些堅持,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豁達智慧,有對土地的感恩,有和另一棵竹的愛,與筍的親,與周圍無數(shù)青光綠影的促膝長談、開懷暢飲,有鳥兒偶爾駐足的呢喃,有清風明月的和唱„„笑忘功名利祿、荒蕪繁雜的每一秒時光都格外靜謐而美好。
那一節(jié)節(jié)空里,是永遠的滿盈。
更讓我驚異的,他不僅直,空,而且淡。
他是淡竹——全球原始淡竹林大群落中的一員。從外表到骨子,都是竹子中的淡——淡紫、淡紅、淡褐、淡綠,淡泊。所以,他與世無爭到看淡生死。
他可以很入世。生可以防風,成蔭,美化環(huán)境,死可以做篾,成為土實用的曬竿、瓜架、涼席,竹桌竹椅竹籃。
他也可以很出世。他是簫與笛的前世,不死的魂魄隨天籟之音往來天地之間,優(yōu)雅散淡而雋
永。
當然,這并不表示他逆來順受,他會和壓在頭頂上的積雪抗爭,他不允許荒草占領(lǐng)腳下的領(lǐng)地,他搖曳著枝竿向毒蛇*,他告訴所有的竹要獨善其身兼愛天下。
他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他是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他是鄭板橋,“蓋竹之體,瘦勁孤高,枝枝傲雪,節(jié)節(jié)干霄,有君子之豪氣凌云,不為俗屈”。 他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他是蘇軾,“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他是瘋瘋顛顛的釋道濟公,“數(shù)枝淡竹翠生光,一點無塵自有香”。
他是岳飛,辛棄疾,他是中國儒家,“山南之竹,不操自直,斬而為箭,射而則達” „„ 他是我們身邊那些還堅守著什么的人。他們懂得,濃墨重彩是一輩子,云淡風清也是一輩子。奴顏婢膝是一輩子,坦蕩瀟灑也是一輩子。他們選擇了后者,等于選擇了物質(zhì)上的清瘦,心靈的豐衣足食。
于是,這些自由快樂的心靈,站在一個孤寂的陣營里,成為人世間越來越彌足珍貴的另類,風雨過處,仰天長笑。
(選自《散文》2009年第12期)
15.本文運用了怎樣的表現(xiàn)手法?抒發(fā)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4分)
16.文章主要寫淡竹,為什么在第3-5段寫到稻子、銀杏、法國梧桐、千年古井?又為什么在第16-22段寫到李白、陶淵明、鄭板橋等人?(4分)
17.賞析下面的句子。(4分)
①稻子,正是揚花灌漿的妙齡,大學生般躊躇滿志。
②濃墨重彩是一輩子,云淡風輕也是一輩子。奴顏婢膝是一輩子,坦蕩瀟灑也是一輩子。
18.結(jié)合本文對“淡竹”的描寫,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談?wù)勀銓θ松睦斫?。?分)
【答案】 15.答案: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抒發(fā)了作者對物質(zhì)上清貧而心靈富足的一類人的贊美。
評分:共4分。每問2分。第二問意思對即可。
16.答案:從反面襯托淡竹的剛強、高潔、淡泊名利的性格(或運用對比手法,為下文寫淡竹作鋪墊)‘從正面表現(xiàn)淡竹像這些人一樣具有或頑強、堅持或超然、坦蕩的個性,擁有自由快樂的心靈。
評分:共4分。每問2分。第二問意思對即可。
17.答案:①采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稻子作為莊稼中的精品,準備繼續(xù)生長結(jié)實,走向輝煌的豐收。 ②語言簡練,句式工整,贊揚了物質(zhì)上清貧,心靈上富足的一類人。
評分:共4分。每小題2分,意思對即可。
18.答案示例:人生要像淡竹那樣剛強、高潔、淡泊、坦蕩,做擁有自由快樂心靈的人。 評分:共3分。意思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