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司法考試《卷四》??紮嗤A測試題及解析

字號:

本卷共分為四大題 7小題,作答時間為 210分鐘,總分 150 分,90 分及格。
    本試卷為簡析題、案例分析題、論述題。請按題序在答題紙對應位置書寫答案,勿在卷面上直接作答。
    1 新華網(wǎng)北京2012年12月4日電: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4日召開會議,審議中央政治局 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八項規(guī)定,分析研究2013年經(jīng)濟工作。中共中央總書 記習近平主持會議。會議強調,領導干部特別 是高級干部作風如何,對黨風政風乃至整個社會風氣具有重要影響。抓作風建設,首先要從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以良好黨風帶動政風民風,真正贏得群眾信任和擁護。要下大決心改進作風,切實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會議一致同意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八項規(guī)定。規(guī)定要求,中央政治局全體同志要改進調查研究,到基層調研要深入了解真實情況,總結經(jīng)驗、研究問題、解決困難、指 導工作,向群眾學習、向實踐學習,多同群眾座談,多同干部談心,多商量討論,多解剖典型,多 到困難和矛盾集中、群眾意見多的地方去,切忌走過場、搞形式主義;要輕車簡從、減少陪同、簡化接待,不張貼懸掛標語橫幅,不安排群眾 迎送,不鋪設迎賓地毯,不擺放花草,不安排宴請。
    問題:
    請根據(jù)以上材料,從黨群關系的角度,談談你對鞏固黨的領導意義的認識。
    參考答案解析:中國共產(chǎn)黨是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領導核心。堅持黨對法治事業(yè)的領導,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的主要特色,也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lián)系群眾、改進調查研究,到基層調研要深入了解真實情況,向群眾學習、向實踐學習,多同群眾座談,多到困難和矛盾集中、群眾意見多的地方去,體現(xiàn)了黨以人為本的觀念和科學領導的工作方式。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確保黨保持與人民群眾的密切:廷系,是鞏固黨的執(zhí)政地位與權威,堅守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保證。黨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事業(yè)的積極倡導者,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事業(yè)的主要推動者,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事業(yè)的堅定維護者。鞏固黨的領導才能確保在社會主義法治的理念的指導下推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全面發(fā)展。堅持黨的領導應當做到,注重突出和維護黨中央的領導地位與權威黨對法治事業(yè)的領導,主要體現(xiàn)于總覽法治事業(yè)的全局,在于為法治事業(yè)謀大局、定戰(zhàn)略、把方向、主大事;始終堅持依法領導;充分重視科學領導,推動我國社會主義法治事業(yè)的發(fā)展。
    2 結合2012年12月4日習近平在紀念現(xiàn)行憲法公布實施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簡述我國全面貫徹實施憲法的主要工作。
    參考答案解析:憲法的生命在于實施,憲法的權威也在于實施。我們要堅持不懈抓好憲法實施工作,把全面貫徹實施憲法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第一,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在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成功開辟和堅持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為實現(xiàn)最廣泛的人民民主確立了正確方向。這一政治發(fā)展道路的核心思想、主體內容、基本要求,都在憲法中得到了確認和體現(xiàn),其精神實質是緊密聯(lián)系、相互貫通、相互促進的。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關鍵是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tǒng)一,以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為根本,以增強黨和國家活力、調動人民積極性為目標,擴大社會主義民主,發(fā)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
    第二,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憲法確立了社會主義法制的基本原則,明確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國家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tǒng)一和尊嚴。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進程。
    我們要以憲法為法律規(guī)范,繼續(xù)完善以憲法為統(tǒng)帥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把國家各項事業(yè)和各項工作納入法制軌道,實行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實現(xiàn)國家和社會生活制度化、法制化。
    第三,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切實保障公民享有權利和履行義務。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是憲法的核心內容,憲法是每個公民享有權利、履行義務的根本保證。
    我們要依法保障全體公民享有廣泛的權利,保障公民的人身權、財產(chǎn)權、基本政治權利等各項權利不受侵犯,保證公民的經(jīng)濟、文化、社會等各方面權利得到落實,努力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保障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我們要依法公正對待人民群眾的訴求,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決不能讓不公正的審判傷害人民群眾感情、損害人民群眾權益。
    第四,堅持黨的領導,更加注重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zhí)政方式。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依法執(zhí)政,關鍵是依憲執(zhí)政。新形勢下,我們黨要履行好執(zhí)政興國的重大職責,必須依據(jù)黨章從嚴治黨、依據(jù)憲法治國理政。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黨領導人民執(zhí)行憲法和法律,黨自身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真正做到黨領導立法、保證執(zhí)法、帶頭守法。
    我們要堅持黨總攬全局、協(xié)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堅持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和依法執(zhí)政基本方式,善于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善于使黨組織推薦的人選成為國家政權機關的領導人員,善于通過國家政權機關實施黨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支持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照憲法和法律獨立負責、協(xié)調一致地開展工作。
    3 案情:某市人民檢察院向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法提起公訴,指控被告人周某、劉某涉嫌搶劫罪。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法受理此案后,決定公開開庭審理此案。經(jīng)一審判決,認定周某犯搶劫罪,判處死刑立即執(zhí)行,并處沒收財產(chǎn),剝奪政治權利終身;認定劉某犯搶劫罪,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zhí)行,并處沒收財產(chǎn),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同時,判處蘭被告人連帶賠償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物質損失共計39000元人民幣。
    問題:
    1.一審宣判后,被告人劉某以量刑畸重為由,提出上訴,請問高級人民法院依何程序處理此案?高級人民法院發(fā)現(xiàn)一審附帶民事訴訟判決有錯誤,如何處理?
    2.一審宣判后,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不服一審判決,提出上訴,高級人民法院如何處理本案?
    3.一審宣判后,無上訴、抗訴,如何報人民法院核準此案?人民法院復核后認為,原審裁判認定被告人周某犯搶劫罪的事實清楚,證據(jù)確實、充分,定罪準確,量刑適當,審判程序合法;原審裁判認定被告人劉某犯搶劫罪的事實不清,證據(jù)不足,請問人民法院對此案如何處理?
    4.一審法院執(zhí)行周某死刑時,周某檢舉他人重大犯罪事實,請問一審法院如何處理?
    參考答案解析:1.由于高級人民法院作為一審的上一級法院,故高級人民法院應當依第二審審判程序對該案進行審理。第二審人民法院審理對刑事部分提出的上訴、抗訴,附帶民事部分已經(jīng)發(fā)生法律效力的案件,發(fā)現(xiàn)第一審判決、裁定中的附帶民事部分確有錯誤的,應當依照審判監(jiān)督程序對附帶民事部分予以糾正。
    2.高級人民法院依照第二審審判程序對附帶民事判決部分進行審理,對被告人周某依復核程序進行復核,對被告人劉某依死緩復核核準程序進行核準。
    3.中院在上訴、抗訴期滿后l0日內主動報高級人民法院復核,高級人民法院裁定同意原審死刑判決的,應當在作出裁定后lo Et內報請人民法院核準。人民法院復核后裁定全案不予核準,撤銷原判,發(fā)回重審。
    4.一審法院應當停止執(zhí)行,并將申請停止執(zhí)行的報告和相關材料逐級報人民法院審查。
    【解析】
    1.由于高級人民法院作為一審的上一級法院,故高級人民法院應當依第二審審判程序對該案進行審理。《刑事訴訟法解釋》第330條規(guī)定:“第二審人民法院審理對刑事部分提出上訴、抗訴,附帶民事部分已經(jīng)發(fā)生法律效力的案件,發(fā)現(xiàn)第一審判決、裁定中的附帶民事部分確有錯誤的,應當依照審判監(jiān)督程序對附帶民事部分予以糾正。”
    2.人民法院《關于對被判處死刑的被告人未提出上訴、共同犯罪的部分被告人或者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提出上訴的案件應適用何種程序審理的批復》規(guī)定,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處死刑的案件,被判處死刑的被告人未提出上訴,僅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提出上訴的,高級人民法院應當適用第二審程序對附帶民事訴訟依法審理,并由同一審判組織對未提出上訴的被告人的死刑判決進行復核,作出是否同意判處死刑的裁判。故高級人民法院依照第二審審判程序對附帶民事判決部分進行審理,對被告人周某依復核程序進行復核,對被告人劉某依死緩復核程序進行核準。
    3.《刑事訴訟法解釋》第344條第l項規(guī)定:“報請人民法院核準死刑案件,應當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中級人民法院判處死刑的第一審案件,被告人未上訴、人民檢察院未抗訴的,在上訴、抗訴期滿后十日內報請高級人民法院復核。高級人民法院同意判處死刑的,應當在作出裁定后十日內報請人民法院核準;不同意的,應當依照第二審程序提審或者發(fā)回重新審判。”
    《人民法院關于復核死刑案件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7條規(guī)定:“一案中兩名以上被告人被判處死刑,人民法院復核后,認為其中部分被告人的死刑裁判認定事實不清、證據(jù)不足的,對全案裁定不予核準,并撤銷原判,發(fā)回重新審判;認為其中部分被告人的死刑裁判認定事實正確,但依法不應當判處死刑的可以改判并對其他應當判處死刑的被告人作出核準死刑的判決?!?BR>    4.修訂后的《刑事訴訟法》第251條規(guī)定:“下級人民法院接到人民法院執(zhí)行死刑的命令后,應當在7日以內交付執(zhí)行。但是發(fā)現(xiàn)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停止執(zhí)行,并且立即報告人民法院,由人民法院作出裁定:
    (一)在執(zhí)行前發(fā)現(xiàn)判決可能有錯誤的;
    (二)在執(zhí)行前罪犯揭發(fā)重大犯罪事實或者有其他重大立功表現(xiàn),可能需要改判的;
    (三)罪犯正在懷孕。
    前款第一項、第二項停止執(zhí)行的原因消失后,必須報請人民法院院長再簽發(fā)執(zhí)行死刑的命令才能執(zhí)行;由于前款第三項原因停止執(zhí)行的,應當報請人民法院依法改判?!?BR>    人民法院《關于適用停止執(zhí)行死刑程序有關問題的規(guī)定》第2條規(guī)定:“下級人民法院在接到人民法院執(zhí)行死刑命令后、執(zhí)行前,發(fā)現(xiàn)有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一條第一款、第二百五十二條第四款規(guī)定的情形的,應當暫停執(zhí)行死刑,并立即將請求停止執(zhí)行死刑的報告及相關材料層報人民法院審批。”
    4 (本題22分)
    案情:張某和他的妻子李某因和路人王某 發(fā)生爭執(zhí),將其打傷,該案剛好被巡邏的民警羅 某看到,該案被立案偵查。偵查過程中,在公安機關負責人的批準下,張某和李某被逮捕。犯 罪嫌疑人被逮捕后,公安機關依法將嫌疑人拘傳到公安機關的辦公室進行了訊問,且在24小時內通知了嫌疑人的家屬和單位。在訊問時,公安機關發(fā)現(xiàn)張某是聾啞人,于是公安機關要求張某的母親到場為其進行了翻譯。同時,偵查人員了解到,案發(fā)時還有路人甲乙夫婦二人在場,于是公安機關去證人的家中對兩人同時進行了詢問。犯罪嫌疑人被逮捕后要求委托辯護人,偵查人員告知由于案件還沒有移送審查起訴,他們還不能委托辯護人,只能聘請律師提供法律幫助。另外,公安機關機關發(fā)現(xiàn)張某的妻子李某懷有身孕,于是公安機關對李某采取監(jiān)視居住,李某在監(jiān)視居住期間跑到了外省,下落不明,于是該公安機關自行決定對李某進行通緝,并發(fā)布了通緝令。問題:本案在程序上有哪些違法之處?并 寫明理由。
    參考答案解析:(本題22分)
    【答案】 l.公安機關直接決定逮捕是錯誤的。因為,本案逮捕需要報請檢察院批準。
    2.本案的訊問地點錯誤,嫌疑人被依法羈押,應當去看守所進行訊問。
    3.逮捕后24小時內通知對象錯誤,應當只通知家屬,不應當通知單位。
    4.本案讓張某的母親為其進行翻譯違法,因為其母親作為翻譯人員需要回避。
    5.本案對證人的同時詢問違反了法律程序,因為詢問證人必須要個別進行。
    6.本案公安機關拒絕了嫌疑人委把辯護人的請求錯誤,因為在第一次訊問或者強制措施日起犯罪嫌疑人就能委托辯護人。
    7.公安機關的通緝程序違法。因為本案需要在全國范圍內進行通緝,那么需要報請公安部來決定并發(fā)布通緝令。
    【解析】 l.《刑事訴訟法》第89條規(guī)定,公安機關對被拘留的人,認為需要逮捕的,應當在拘留后的 3 日以內,提請人民檢察院審查批準。在特殊情況下,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1至4日。
    2.《刑事訴訟法》第116條規(guī)定,訊問犯罪嫌疑人必須由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的偵查人員負責進行。訊問的時候,偵查人員不得少于2人。犯罪嫌疑人被送交看守所羈押以后,偵查人員對其進行訊問,應當在看守所內進行。
    3.《刑事訴訟法》第91條規(guī)定,公安機關逮捕人的時候,必須出示逮捕證。逮捕后,應當立即將被逮捕人送看守所羈押。除無法通知的以外,應當在逮捕后24小時以內,通知被逮捕人的家屬。
    4.《刑事訴訟法》第28條規(guī)定,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回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權要求他們回避:(1)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是當事人的近親屬的;(2)本人或者他的近親屬和本案有利害關系的;(3)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4)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處理案件的。《刑事訴訟法》第31條規(guī)定,本章關于回避的規(guī)定適用于書記員、翻譯人員和鑒定人。
    5.《刑事訴訟法》第122條規(guī)定,偵查人員詢問證人,可以在現(xiàn)場進行,也可以到證人所在單位、住處或者證人提出的地點進行,在必要的時候,可以通知證人到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提供證言。在現(xiàn)場詢問證人,應當出示工作證件,到證人所在單位、住處或者證人提出的地點詢問證人,應當出示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的證明文件。詢問證人應當個別進行。
    6.《刑事訴訟法》第33條規(guī)定,犯罪嫌疑人自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或者采取強制措施之日起,有權委托辯護人;在偵查期間,只能委托律師作為辯護人。被告人有權隨時委托辯護人。偵查機關在第一次訊問犯罪嫌疑人或者對犯罪 嫌疑人采取強制措施的時候,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 有權委托辯護人。人民檢察院自收到移送審查起訴的案件材料之日起3日以內,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 有權委托辯護人。人民法院自受理案件之日起3日以內,應當告知被告人有權委托辯護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期間要求委托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及時轉達其要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的,也可以由其監(jiān)護人、近親屬代為委托辯護人。辯護人接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后,應當及時告知辦理案件的機關。
    7.《刑事訴訟法》第153條規(guī)定,應當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如果在逃,公安機關可以發(fā)布通緝令,采取有效措施,追捕歸案。各級公安機關在自己管轄的地區(qū)以內,可以直接發(fā)布通緝令;超出自己管轄的地區(qū),應當報請有權決定的上級機關發(fā)布。
    5 案情:甲因為乙欠其工資2萬元,就將乙的女兒丙(13歲)綁架至一偏僻縣城。由于乙堅持不付款,甲就強迫丙賣*,試圖用賣*所得償還乙拖欠其的工資。甲強迫丙賣*l0日后被抓獲。為了使甲獲得輕判,甲的妻子周某向該案法官吳某行賄3萬元。吳某受賄后,偽造了甲自首的證據(jù),提出了對甲減輕處罰的意見,但未能獲得合議庭通過。吳某將此情形告知周某。周某又找到該縣工商局局長白某,送給白某3萬元錢,請其幫忙。白某利用自己和該法院院長李某同為“打擊偽劣產(chǎn)品辦公室”成員的便利,請李某對甲減輕處罰。李某在明知甲沒有自首情節(jié)的情況下,要求該合議庭對甲違法進行減輕處罰。甲后來獲得了減輕處罰。
    問題:請分析各行為人的刑事責任。
    參考答案解析:1.甲構成非法拘禁罪、強迫賣*罪。甲是為了索債而綁架丙的,故構成非法拘禁罪。甲強迫****賣*,構成強迫賣*罪。且甲強迫****賣*,但法定刑應當升格。應判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
    2.周某構成行賄罪。周某向吳某、白某行賄都構成行賄罪,不數(shù)罪并罰。
    3.吳某構成受賄罪、幫助偽造證據(jù)罪、徇私枉法罪。,吳某的幫助偽造證據(jù)罪和徇私枉法罪之間是牽連犯的關系,應擇一重罪論處。吳某的受賄罪和徇私枉法罪之間是牽篷犯魄關系,也擇一重罪論處。
    4.白某構成受賄罪。。白某是國家工作人員,他在收受財物后為他人謀取利益,構成受賄罪。
    5.李某構戚徇私枉法罪。李某雖然沒有收受賄賂,但其在明知甲沒有自首情節(jié)的情況下,礙于白某的面子,指使合議庭違法對甲減輕處罰,構成徇私枉法罪。
    【解析】
    1.依據(jù)《刑法》第238條第3款的規(guī)定,為索取債務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定非法拘禁罪。依據(jù)《刑法》第358條的規(guī)定,強迫不滿14周歲的****賣*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chǎn)。由此可知甲的行為又構成強迫賣*罪,因此甲實施了兩個行為,應數(shù)罪并罰。
    2.根據(jù)《刑法》第389條第l款的規(guī)定,為謀取不正當利益,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財物的,是行賄罪。周某為了使丈夫被判輕刑,分別向法官和工商局長送錢3萬元,已構成行賄罪。周某為了一個事情,分別向不同的人送錢,只構成一個行賄罪。
    3.根據(jù)《刑法》第399條第4款的規(guī)定,司法工作人員收受賄賂,又徇私枉法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guī)定定罪處罰。因為吳某幫助偽造證據(jù)是為了徇私枉法,可知幫助偽造證據(jù)和徇私枉法是牽連關系。所以。吳某構成受賄罪、幫助偽造證據(jù)罪、徇私枉法罪。
    吳某的幫助偽造證據(jù)罪和徇私枉法罪之間是牽連犯的關系,根據(jù)刑法理論通說,對牽連犯應擇一重罪論處。
    4.根據(jù)《刑法》第388條的規(guī)定,國家工作人員利用本人職權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通過其他國家工作人員職務上的行為,為請托人謀取不正當利益,索取請托人財物或者收受請托人財物的,以受賄論處。由此可知,白某作為工商局長,利用本人職權和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通過其他國家工作人員職務上的行為,為請托人謀取不正當利益,收受請托人財物的,以受賄論處。
    5.根據(jù)《刑法》第39tJ條第l款的規(guī)定,司法工作人員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對明知是無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訴、對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訴,或者在刑事審判活動中故意違背事實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構成徇私枉法罪。由此可知,李某作為法院院長,在明知甲沒有自首情節(jié)的情況下,礙于白某的面子,指使合議庭違法對甲減輕處罰構成徇私枉法罪。
    6 案情:甲演出公司與乙服裝公司訂立合同一份,約定由甲公司提供布料,乙公司為甲公司加工一批服裝。完工后,由乙公司送貨上門。乙公司完成加工任務后,委托丙運輸公司為其送貨。兩輛送貨的卡車在送貨途中,遭受雷擊。其中一輛卡車幸免逃脫。另一輛起火燃燒,車毀人亡。事后,甲演出公司要求乙服裝公司補齊其定作的全部服裝,并承擔遲延交貨的責任;乙服裝公司則主張甲演出公司依照合同約定支付全部加工費,服裝損失則應由丙運輸公司承擔;而丙運輸公司要求乙服裝公司支付全部運費,并分擔部分汽車損失責任。各方爭執(zhí)不下,紛紛向法院提起訴訟。
    問題:
    假設各方均未向保險公司投保的情況下:
    1.請列舉出本案當事人之間存在的幾種民事法律關系?
    2.甲演出公司可否請求乙服裝公司承擔違約責任?為什么?
    3.乙服裝公司可否向甲演出公司請求支付全部加工費?為什么?
    4.丙運輸公司可否請求乙服裝公司支付全部運費?可否請求乙服裝公司分擔毀損汽車的部分損失?為什么?
    參考答案解析:1.本案當事人間存在的民事法律關系有:(1)甲演出公司與乙服裝公司間的加工承攬關系;(2)甲演出公司對用于加工的布料的所有權關系;(3)甲演出公司對服裝享有的所有權關系:(4)乙服裝公司與丙運輸公司間的運輸合同關系;(5)丙運輸公司對運輸汽車的所有權關系;(6)甲演出公司與乙服裝公司間對加工服裝滅失損失的分擔關系。
    2.甲演出公司無權請求乙服裝公司承擔違約責任,因為乙服裝公司因不可抗力不能交付加工的服裝,依法可以免除其違約責任。
    3.乙服裝公司無權向甲演出公司請求支付全部加工費,因乙服裝公司已不能向甲演出公司交付加工的服裝,依法不能請求加工費。
    4.丙運輸公司不能請求乙服裝公司支付運費,也無權請求乙服裝公司分擔汽車損失。
    依我國《合同法》的規(guī)定,貨物在運輸過程中因不可抗力滅失,未收取運費的,承運人不得要求支付運費;已收取運費的,托運人可以要求返還。所以,丙不能請求運輸已滅失服裝的運費。因為汽車的所有權是丙的,乙對汽車的毀損不存在任何過錯,無須承擔任何責任。
    【答案及解析】 1.根據(jù)民法及合同法的相關原理,結合題目中交代的案情,就可以很容易的分析出本案中包含的各個民事法律關系。
    2.根據(jù)《合同法》第117條的規(guī)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jù)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但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當事人遲延履行后發(fā)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責任。本法所稱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崩讚羝鸹饘儆诓豢煽沽Φ那闆r,因此甲演出公司無權請求乙服裝公司承擔違約責任。
    3.《合同法》第251條第1款規(guī)定:“承攬合同是承攬人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工作,交付工作成果,定作人給付報酬的合同?!倍ㄗ魅讼虺袛埲酥Ц秷蟪甑那疤崾浅袛埲税凑蘸贤蠼桓豆ぷ鞒晒n}中由于失火服裝已經(jīng)被燒毀,乙服裝公司是無法向甲演出公司交付其定制的全部服裝,因此依法不能請求加工費。
    4.《合同法》第311條規(guī)定:“承運人對運輸過程中貨物的毀損、滅失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但承運人證明貨物的毀損、滅失是因不可抗力、貨物本身的自然性質或者合理損耗以及托運人、收貨人的過錯造成的,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第314條規(guī)定:“貨物在運輸過程中因不可抗力求失,未收取運費的,承運人不得要求支付運費;已收取運費的,托運人可以要求返還。”據(jù)此丙運輸公司不能請求乙服裝公司支付運費,也無權請求乙服裝公司分擔汽車損失。
    7 (本題20分)
    案情:張某因經(jīng)營需要,多次到某市的城 市信用社貸款,到l999年年底該信用社停業(yè)整頓時為止,他共欠本金525萬元,利息187萬 元。這些債務都經(jīng)過了法院的判決或調解。 2001年3月,他與市政府成立的城信社清算組 訂立了還款計劃,約定每月還5萬元。張某依 照約定在3月還了5萬元,4月本想過完“五 一”假期再還款。但就在假期的最后一天,5月 5日,法院以“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經(jīng)發(fā)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為由,將其司法拘留l5天。 5月18日,在司法拘留結束的前一天,他從拘 留所里得知,由城市信用社“整頓辦”發(fā)出了對 其辦“學習班”的通知,他將繼續(xù)被留置在拘留 所。而所謂的“學習班”中,只有張某一個“學 生”,而且作息制度與被司法拘留是完全一樣的。而在發(fā)給張某的“辦班學習通知書”上面 寫著,“你們在城市信用社的貸款,沒有履行合 同合約按期歸還貸款?,F(xiàn)根據(jù)省政府X×號文件精神,要你參加城信社清算組學習班。參 加學習班期間的個人用具和費用由欠款人負 責”。相關人員表示,對張某辦學習班,是為了防止其轉移財產(chǎn)或者躲避起來,為了更好地讓其將 欠款付清,并且這也是省內相關文件的意思。 作為一名法律工作者,請利用你掌握的法 學理論及相關知識,談談對此事的看法。答題要求:(1)用相關的法學知識闡述你 的觀點和理由; (2)說理充分,邏輯嚴密,語言流暢,表述準確。
    參考答案解析:【參考答案】 欠債人的人身自由不得侵犯
    目前,由于我國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經(jīng)濟糾紛也越來越多。本案中,城市信用社“整頓辦”的行為已經(jīng)構成違法,理由有如下幾點:
    首先,根據(jù)《立法法》的規(guī)定,對公民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只能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來設定。地方性文件或法規(guī)都要符合法律的規(guī)定,作為下位法,符合上位法的規(guī)定是其生效的必要條件,否則就可認為是天然失效的。
    其次,“人身自由”是公民一項最基本的權利,我國在法律中對人身自由的保護是強有力的。
    最后,張某這一事件的發(fā)生,歸根結底是政府沒有嚴格執(zhí)法,切實做到依法行政。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zhí)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不斷開創(chuàng)依法治國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