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大家收集整理了《出國留學:避免學生出現(xiàn)的心理問題》供大家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缺乏身份認同讓一些留學生出現(xiàn)心理問題我的診所接待了各種年齡層的留學生。
這其中,部分小留學生(中學生)的問題令人揪心。他們年齡幼小,孤身在外,各方面都還很不成熟。由于不善于與美國孩子交流,交不到好朋友,有的甚至被當?shù)睾⒆优懦庠谕?。他們不去參加學校組織的任何活動,除了上課以外,回到宿舍不是看電視,就是玩游戲。也有的孩子將自己局限在一個非常狹小的、具有同樣背景的孩子圈里,排斥其他人,覺得自己根本不屬于這里。
我也接觸過一些大學生,他們對于當?shù)氐氖虑椋皇且粺o所知,就是事不關己,成為邊緣人。同時,由于距離遙遠,他們對于中國發(fā)生的事,也絲毫不感興趣。究其原因,正是他們在當小留學生時沒有建立正確的身份認同。
而很多案例證明,孩子的心理問題跟父母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
有個大一的留學生,剛來美國不到一年,嚴重失眠、頭痛,不得不休學半年。
女孩跟我說,出國前3年,家里的情況發(fā)生了變化,父親辭去原來的工作,開了一家自己的公司。為了應酬,父親回家很晚,經常喝得酩酊大醉,大半夜撒酒瘋,拿媽媽撒氣。為此,家庭氣氛十分緊張。她不敢跟任何人說,常默默流淚。出國以后,她放心不下的就是媽媽,常做媽媽挨打的噩夢。
這種家庭長大的孩子,往往比較自閉,參加活動也不如在快樂家庭長大的孩子踴躍,好像總是跟不上趟,比別人慢半拍。我想告訴家長們的是,并不是花大錢將孩子送到美國就萬事大吉了,在離開中國前,正是給孩子進行教育關鍵的時期。英語只是一小關,建立良好的適應能力,與父母順暢溝通,遇到麻煩能積極想辦法克服,其實是留學前更重要的準備。
代溝文化溝時空溝造成父母監(jiān)管難即使親子關系融洽,也要注意"三溝"的彌合。
不言而喻,"代溝"在不出國的青少年與父母間也存在。
青春期就成了"反叛期"或者"危險期"。有些孩子會有意無意地抵制父母的管教,故意做出一些出格的、讓父母傷心的事情。他們在這個時期出國留學了,讓兩代人之間同時疊加上了"文化溝"。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正是大量吸收各種知識,形成自己世界觀和價值體系的關鍵時期。他們生活在國外,受到不同價值觀的熏陶。有些家長可能對這些影響考慮不足,因此在與子女發(fā)生沖突時,感到十分突然或不理解。
同時,留學生獨自到國外生活學習,與父母家人之間又隔著一條"時空溝"。以到美國為例,留學生要跨越半個地球,整整12個小時時差的距離。因為時差,日夜顛倒,父母即便每天和孩子用電話或視頻通話,也很難了解孩子究竟在干什么,或想什么。據(jù)報道,一些學生向父母隱瞞自己在國外的真實情況,不斷向家里要錢,實際上"花天酒地、游手好閑、不務正業(yè)",直到父母準備來參加孩子的"畢業(yè)典禮",才發(fā)現(xiàn)自己被蒙在鼓里,孩子一事無成,連一年級的課程都沒讀完。
三溝的彌合比了解學習成績更重要保持暢通的溝通管道十分重要,現(xiàn)在的年輕人很少用寫信的方式與家里溝通。今天的網絡時代為人們的通信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條件,視頻,微信,微博,QQ,臉書,這些新潮的通訊方式深得年輕人的喜愛。父母要想了解孩子的所想、所感、所愛、要"與時共進",放下身段,學習一些現(xiàn)代的通訊技術,與孩子共同成長。家里人不要只關心孩子在外面的衣食住行,學習成績怎么樣,錢夠不夠花,要多關注他們的心理狀況,心態(tài)變化。
要花時間花心思多問問他們平時都交些什么樣的朋友,與室友的關系怎么樣,參加哪些課外活動,他們的心情怎么樣,是不是遇到了一些麻煩,怎樣解決的。
了解孩子的計劃和對未來的打算也很重要。它可以幫助父母從另一個側面了解孩子在做什么,腦子里在考慮些什么問題。如果一個孩子整天無所事事,對未來沒有想法,一定是在混日子,要盡快糾正,及時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溝通過程中,如果發(fā)現(xiàn)孩子有心理問題,應該鼓勵他們及時得到專業(yè)人士的幫助。
其次,溝通的技巧也很重要。溝通分兩部分,一部分是表達,另一部分是傾聽。聽又分兩個層次,低層次的聽和高層次的聽。高層次的聽,是通過語調來判斷對方的心情,邊聽邊與對方分享講述的內容,分享對方的感受。有些家長不擅于聽,孩子話還沒講完,就不時打斷,發(fā)表自己的意見。這樣很不禮貌,不會贏得孩子的尊重。說話也要講究技巧,說的時候,要避免前后重復,反復強調,惟恐孩子聽不明白?,F(xiàn)在的年輕人喜歡快節(jié)奏,講一遍,說到點子上就行了。
缺乏身份認同讓一些留學生出現(xiàn)心理問題我的診所接待了各種年齡層的留學生。
這其中,部分小留學生(中學生)的問題令人揪心。他們年齡幼小,孤身在外,各方面都還很不成熟。由于不善于與美國孩子交流,交不到好朋友,有的甚至被當?shù)睾⒆优懦庠谕?。他們不去參加學校組織的任何活動,除了上課以外,回到宿舍不是看電視,就是玩游戲。也有的孩子將自己局限在一個非常狹小的、具有同樣背景的孩子圈里,排斥其他人,覺得自己根本不屬于這里。
我也接觸過一些大學生,他們對于當?shù)氐氖虑椋皇且粺o所知,就是事不關己,成為邊緣人。同時,由于距離遙遠,他們對于中國發(fā)生的事,也絲毫不感興趣。究其原因,正是他們在當小留學生時沒有建立正確的身份認同。
而很多案例證明,孩子的心理問題跟父母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
有個大一的留學生,剛來美國不到一年,嚴重失眠、頭痛,不得不休學半年。
女孩跟我說,出國前3年,家里的情況發(fā)生了變化,父親辭去原來的工作,開了一家自己的公司。為了應酬,父親回家很晚,經常喝得酩酊大醉,大半夜撒酒瘋,拿媽媽撒氣。為此,家庭氣氛十分緊張。她不敢跟任何人說,常默默流淚。出國以后,她放心不下的就是媽媽,常做媽媽挨打的噩夢。
這種家庭長大的孩子,往往比較自閉,參加活動也不如在快樂家庭長大的孩子踴躍,好像總是跟不上趟,比別人慢半拍。我想告訴家長們的是,并不是花大錢將孩子送到美國就萬事大吉了,在離開中國前,正是給孩子進行教育關鍵的時期。英語只是一小關,建立良好的適應能力,與父母順暢溝通,遇到麻煩能積極想辦法克服,其實是留學前更重要的準備。
代溝文化溝時空溝造成父母監(jiān)管難即使親子關系融洽,也要注意"三溝"的彌合。
不言而喻,"代溝"在不出國的青少年與父母間也存在。
青春期就成了"反叛期"或者"危險期"。有些孩子會有意無意地抵制父母的管教,故意做出一些出格的、讓父母傷心的事情。他們在這個時期出國留學了,讓兩代人之間同時疊加上了"文化溝"。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正是大量吸收各種知識,形成自己世界觀和價值體系的關鍵時期。他們生活在國外,受到不同價值觀的熏陶。有些家長可能對這些影響考慮不足,因此在與子女發(fā)生沖突時,感到十分突然或不理解。
同時,留學生獨自到國外生活學習,與父母家人之間又隔著一條"時空溝"。以到美國為例,留學生要跨越半個地球,整整12個小時時差的距離。因為時差,日夜顛倒,父母即便每天和孩子用電話或視頻通話,也很難了解孩子究竟在干什么,或想什么。據(jù)報道,一些學生向父母隱瞞自己在國外的真實情況,不斷向家里要錢,實際上"花天酒地、游手好閑、不務正業(yè)",直到父母準備來參加孩子的"畢業(yè)典禮",才發(fā)現(xiàn)自己被蒙在鼓里,孩子一事無成,連一年級的課程都沒讀完。
三溝的彌合比了解學習成績更重要保持暢通的溝通管道十分重要,現(xiàn)在的年輕人很少用寫信的方式與家里溝通。今天的網絡時代為人們的通信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條件,視頻,微信,微博,QQ,臉書,這些新潮的通訊方式深得年輕人的喜愛。父母要想了解孩子的所想、所感、所愛、要"與時共進",放下身段,學習一些現(xiàn)代的通訊技術,與孩子共同成長。家里人不要只關心孩子在外面的衣食住行,學習成績怎么樣,錢夠不夠花,要多關注他們的心理狀況,心態(tài)變化。
要花時間花心思多問問他們平時都交些什么樣的朋友,與室友的關系怎么樣,參加哪些課外活動,他們的心情怎么樣,是不是遇到了一些麻煩,怎樣解決的。
了解孩子的計劃和對未來的打算也很重要。它可以幫助父母從另一個側面了解孩子在做什么,腦子里在考慮些什么問題。如果一個孩子整天無所事事,對未來沒有想法,一定是在混日子,要盡快糾正,及時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溝通過程中,如果發(fā)現(xiàn)孩子有心理問題,應該鼓勵他們及時得到專業(yè)人士的幫助。
其次,溝通的技巧也很重要。溝通分兩部分,一部分是表達,另一部分是傾聽。聽又分兩個層次,低層次的聽和高層次的聽。高層次的聽,是通過語調來判斷對方的心情,邊聽邊與對方分享講述的內容,分享對方的感受。有些家長不擅于聽,孩子話還沒講完,就不時打斷,發(fā)表自己的意見。這樣很不禮貌,不會贏得孩子的尊重。說話也要講究技巧,說的時候,要避免前后重復,反復強調,惟恐孩子聽不明白?,F(xiàn)在的年輕人喜歡快節(jié)奏,講一遍,說到點子上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