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四六級考試:對于將來的觀點

字號:

對于將來的觀點
    中國文化需自信 中醫(yī)何必考英語?
    針對目前多所高校的“半掛鉤”、“軟掛鉤”方式,記者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在四川大學、四川師范大學、西華大學取消了四六級考試與學位掛鉤后,四六級的報考率卻并未降低。而據(jù)熊朝坤介紹,2007年四六級與學位證脫鉤后,西華大學四六級的報考率卻不降反升。在對該校學生的采訪中,大多學生也表示,“因為企業(yè)仍要求四六級”。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只有四六級考試完全成為一個社會化考試,不由教育部考試中心主導,才可能讓四六級走向正軌。他認為,四六級考試應(yīng)由社會中介機構(gòu)組織,學校就不會那么積極組織學生參加,用人單位也不會步伐一致地將其作為用人的標準。
    相比組織權(quán)的掌握,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新聞系主任張小元則認為,“英語的一統(tǒng)化要求更為要命”。例如,在碩士和博士入學階段,每年都有大量的學生因為英語這道坎被攔截住了。張認為,在某些學科,研究生需要閱讀大量英文論文,需要一定的英文水平,但諸如中醫(yī)、古代文學等研究,“是外國人需要向中國人學習的地方”,英語的要求則可適當放寬。各個學科不宜整齊劃一,統(tǒng)一要求。如果在這些中文專業(yè)上也要求很高的英語水平,實際上彰顯的是對中文和對中國文化的不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