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高一語文必修三補考試卷》的文章,供大家學習參考!
班級: 姓名:
一、基礎知識(12分)
1.下列各句中加點的字音字形正確的一項是( )
A. 笑靨(yan) 棧(zhan)道 歆享 恬然
B. 跬(gui)步 斂(lian)容 鍛練 揉躪
C. 綰(guan)結 猿猱(nao) 崔嵬 潦倒
D. 遷謫(zhe) 商賈(gu) 孝悌 餓殍
2.下列橫線處的詞語恰當?shù)囊唤M是( )
一般來說,文化傳統(tǒng)是一種惰性力量。它 著人們的思維方法, 著人們的行為習俗, 著人們的情感抒發(fā), 著人們的審美趣味, 著人們的價值取向, 著人們的終極關懷(靈魂歸宿)。
A.支配 制約 控制 規(guī)定 左右 懸置
B.制約 支配 控制 左右 規(guī)定 懸置
C.制約 左右 控制 支配 懸置 規(guī)定
D.支配 制約 左右 控制 懸置 規(guī)定
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
A.這些大學的一些學生語文水平實在低劣,往往讓人貽笑大方,影響學校的聲譽。
B.這種藥能治療心臟病,又沒有副作用,我們屢試不爽,你還有什么可以懷疑的呢?
C.劉白羽的《長江三峽》描繪了一幅巧奪天工的自然圖景,瞿塘峽的雄,巫峽的秀,西陵峽的險,充分展現(xiàn)了造化的神奇。
D.超級女聲周筆暢唱功很好,專家評價說,她在歌唱事業(yè)上會很有前途,一定會成為明日黃花。
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
A.“福娃”的色彩與設計靈感來源于奧林匹克五環(huán)、中國遼闊的山川大地江河湖海和人們喜愛的動物形象,是北京2008年第2xx屆奧運會吉祥物。
B.在近報刊上發(fā)表的一系列文章里,給了我們一個十分有益的啟示:要形成一個良好的社會風氣,就必須加強國民素質教育。
C.有關專家認為,“十美十丑”行為評選活動,是對青少年學生進行“八榮八恥”教育的一種好形式,對于孩子養(yǎng)成正確的行為習慣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
D.目前學術法制教育存在著僵化、條文化、成人化的現(xiàn)象,急需培養(yǎng)和提高既懂教育又精通與未成年學生相關法律知識的專職教師。
二、課內(nèi)閱讀(9分)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也,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眴韬?!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5.下列兩組加點詞的含義分析正確的一組是 ( )
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③圣人之所以為圣
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 ④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A.①與②的“惑”相同,③與④的“所以”不同
B.①與②的“惑”相同,③與④的“所以”亦相同
C.①與②的“惑”不相同,③與④的“所以”也不同
D.①與②的“惑”不相同,③與④的“所以”相同
6.從句式特征看,與“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項( )
A.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B.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C.不拘于時,學于余 D.圣人無常師
7.下面對這兩段文字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第一段所提出的無論貴賤長幼,有道者皆可為師的擇師標準,打破了門第觀念,很有積極意義。
B.作者認為那些童子之師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老師,只是“小學”而已。
C.第二段作者接連用了三個對比,層層深入,從不同側面批判當時士大夫恥于從師的不良風氣。
D.作者對于士大夫看不起“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反而還比不上他們,給予了強烈的責備和諷刺。
三、文言文閱讀(9分)
張綱少明經(jīng)學,雖為公子,而厲布衣之節(jié),舉孝廉不就,司徒辟為侍御史。時順帝委縱宦官,有識危心。綱??粐@曰:“*惡滿朝,不能奮身出命掃國家之難,雖生,吾不愿也。”漢安元年,選遣八使徇行風俗,皆耆儒知名,多歷顯位,唯綱年少,官次微。余人受命之部,而綱獨埋其車輪于洛陽都亭,曰:“豺狼當路,安問狐貍!”帝雖知綱言直,終不忍用。時,廣陵賊張嬰等眾數(shù)萬人,殺刺史、二千石,寇亂揚、徐間,積十余年,朝廷不能討。以綱為廣陵太守。前遣郡守,率多求兵馬,綱獨請單車之職。既到,乃將吏卒十余人,徑造嬰壘,以慰安之,求得與長老相見,申示國恩。嬰初大驚,既見綱誠信,乃出拜謁。綱延置上坐,問所疾苦。乃譬之曰:“前后二千石多肆貪暴,故致公等懷憤相聚。二千石信有罪矣,然為之者又非義也。今主上仁圣,欲以文德服叛,故遣太守,思以爵祿相榮,不愿以刑罰相加,今誠轉禍為福之時也。若聞義不服,天子赫然震怒,大兵云合,豈不危乎?若不料強弱,非明也;充善取惡,非智也;去順效逆,非忠也;身絕血嗣,非孝也;背正從邪,非直也;見義不為,非勇也;六者成敗之幾,利害所從,公其深計之?!眿肷罡形颍魅?,將所部萬余人與妻子面縛歸降。綱乃單車入嬰壘,散遣部眾,任從所之;子弟欲為吏者,皆引召之。人情悅服,南州晏然。天子嘉美,征欲擢用綱,而嬰等上書乞留,乃許之。綱在郡一年,年四十六卒。百姓老幼相攜,詣府赴哀者不可勝數(shù)。張嬰等五百余人制服行喪,負土成墳。(《后漢書·張綱傳》)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厲布衣之節(jié) 厲:勸勉。 B.征欲擢用綱 擢:提拔
C.南州晏然 晏:安定。 D.言弭盜者侈為美談 侈:夸耀
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 )
A.而綱獨埋其車輪于洛陽都亭 B.思以爵祿相榮
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 以亂易整,不武
C.公其深計之 D.使游泳于非逆非順之交
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懼其不已,告之于帝
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張綱年輕時就通曉經(jīng)學,雖然是官宦家庭的公子,卻磨礪布衣的節(jié)操,被舉孝廉,他卻不赴命,后來被任命為侍御史。
B.當時順帝縱容宦官,張綱為國家命運擔心,卻因出言不遜,得罪了高官耆儒,也讓皇帝很不高興,于是得不到重用。
C.廣陵寇亂積十多年,朝廷派張綱任太守平息寇亂。他不像前任那樣多求兵馬,而是單車徑至賊營,分析利弊,曉以情理,結果張嬰等萬人歸降,廣陵安定。
D.張綱在廣陵任職只有一年,卻深得百姓愛戴。他去世后,百姓老幼相扶前去吊唁。張嬰等人還穿著喪服,背土筑墳。
四、聆聽詩人的心聲:(10分)
早寒有懷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遙隔楚云端。
鄉(xiāng)淚客中盡,歸帆天際看。
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
11.從詩中哪些地方可知作者寫此詩是在什么季節(jié)?(5分)
答:
12.“我家襄水曲,遙隔楚云端”一句中“遙隔”有什么內(nèi)涵?透露出了作者怎樣的心情?(5分)
答:
13.默寫(16分)
①連峰去天不盈尺,
② , 。杜甫〈登高〉的頷聯(lián)
③ ,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④ ,藍田日暖玉生煙。 〈錦瑟〉
⑤.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 , ,如是而已。
五、 閱讀下面短文,回答問題。(10分)
霞
冰心
四十年代初期,我在重慶郊外歌樂山閑居的時候,曾在英文《讀者文摘》上,看到一個很使我驚心的句子,是:
May there be enough clouds in your life to make a beautiful sunset.
我在一篇短文里曾把它譯成:“愿你的生命中有夠多的云翳,來造成一個美麗的黃昏?!?BR> 其實,這個sunset應當譯成“落照”或“落霞”。
霞,是我的老朋友了!我童年在海邊、在山上,她是我的熟悉美麗的小伙伴。她每早每晚都在光明中和我說“早上好”或“明天見”。但我直到幾十年以后,才體會到云彩更多,霞光才愈美麗。從云翳中外露的霞光,才是璀璨多彩的。
生命中不是只有快樂,也不是只有痛苦,快樂和痛苦是相生相成、互相襯托的。
快樂是一抹微云,痛苦是壓城的烏云,這不同的云彩,在你生命的天邊重疊著,在“夕陽無限好”的時候,就給你造成一個美麗的黃昏。
一個生命到了“只是近黃昏”的時節(jié),落霞也許會使人留戀、惆悵。但人類的生命是永不止息的。地球不停地繞著太陽轉。東方不亮西方亮,我窗前的晚霞,正向美國東岸的慰冰湖上走去……
14.“愿你的生命中有夠多的云翳,來造成一個美麗的黃昏”,作者為什么說這個“sunset”應譯成“落照”或“落霞”,“黃昏”和“落霞”有什么不同?(5分)
答:
15.怎樣理解“云彩更多,霞光才愈美麗。從云翳中外露的霞光,才是璀璨多彩的”這句話?(5分)
答:
七、心靈的抒寫:(34分)
閱讀下面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辭書上說:命運是指生死、貧富和一切遭遇。有人說:命運是生命的一種運行方式。生命平常地運行,就是平常的命運;生命異常地運行,就是異常的命運;生命超常地運行,就是超常的命運。
命運與環(huán)境有關,改變了環(huán)境,便能改變命運;命運與選擇有關,把握好選擇,也就把握好命運;命運與機遇有關,抓住了機遇,也便抓住了命運……
也有人說: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生活中,你對“命運”有何認識,請以“命運與 ”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注意:所寫內(nèi)容必須在話題范圍之內(nèi),立意自定,文體自選,題目自擬,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襲。
高一語文答案
1.D
2.C
3、B
4、C (A主謂搭配不當 B主語殘缺 D“培養(yǎng)和提高”與“教師”不當)
5、C.
6、A.同為判斷句。
7、B.“童子之師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老師”有誤。
8、A.厲,磨礪,激勵。
9、D.①介詞,引出動作的處所,在;②介詞,引出動作的對象,向;A,而,表判斷;B以,介詞,介憑借手段,用;C,語氣詞,表祈使語氣。
10、B.得不到重用不是得罪高官耆儒而使皇帝不高興。
參考譯文
張綱年輕時就通曉經(jīng)學,雖然是官宦家庭的公子,卻磨礪布衣的節(jié)操,被舉薦孝廉,他卻不赴命,后來被司徒任命為侍御史。當時順帝縱容宦官,有識之士都恐懼擔心。張綱慨然感嘆:“污*丑惡之人聚滿了朝廷,如果不能挺身而出獻出生命,為國家掃除災難,即使活著,也是我所不愿意的?!睗h安元年,朝廷選派八位使者巡視各地的風氣民情,使者大多是年老而德高的儒者和知名人士,大多先后擔任要職,只有張綱年紀輕,官位低。其他人都奉命到位,只有張綱卻在洛陽都亭停車不行,說:“豺狼一般暴虐*邪的人當政,怎么還要查問那些像狐貍一樣*佞狼狽的壞人!”皇帝雖然明白張綱說話真率,但終還是不愿意重用他。當時,廣陵的張嬰等人率領數(shù)萬人反叛,他們殺了刺史、太守,在揚州、徐州一帶作亂已經(jīng)有十多年,朝廷卻一直不能討伐征服他們。于是,派張綱擔任廣陵太守。先前派遣的郡守,大多向朝廷要求很多的兵馬,唯獨張綱卻請求輕車簡行赴命任職。到任以后,就率領差吏兵卒十多人,徑直造訪張嬰營壘,安撫慰問,要求與頭目會見,表明國家的恩惠。張嬰起初非常吃驚,見到張綱的誠信后,才出來拜見。張綱請他坐在上座,詢問疾苦。勸導他說:“前任太守大多肆虐貪婪殘暴,所以致使你們各位心懷憤怒聚到了一起。太守確實有罪,然而你們這樣做也是不義的。如今皇上仁慈圣明,要以文德勸服反叛之人,所以派我前來,想以爵祿使你們榮耀,不想用刑法懲罰你們,現(xiàn)今實在是轉禍為福的好時機啊。如若聽聞仁義卻不順服,一旦天子赫然震怒,派遣大軍聚集于此,難道不危險嗎?如果不能正確估量雙方力量的強弱,就是不明智;冒充美善而趨從邪惡,就是不聰明;放棄順服而效仿叛逆,就是不忠誠;自己斷送了子孫的性命,就是不孝順;違背正道而走向邪路,就是不正直;明白正義而沒有作為,就是不勇敢;這六方面是關系到你們成敗、利害的重要因素,希望你能夠仔細考慮。”張嬰被深深地感動并醒悟,第二天,率領部下萬人和妻子兒女,雙手反綁投降歸順。張綱就單車進入張嬰營壘,遣散了張嬰的部下,讓他們?nèi)プ约合肴サ牡胤?;想要當差的,都召而來之。于是人們喜悅信服,南州一片安定。皇上給予了好評,想提拔張綱,而張嬰等人上書乞求留任張綱,皇上應允了。張綱在郡守位上一年,四十六歲時逝世。百姓老幼相扶到張綱府邸吊唁的人多得無法計數(shù)。張嬰等五百多人穿著喪服為他操辦喪事。背負泥土為他壘筑墳墓。
張綱單車獨騎去到叛賊營壘,勸喻張嬰并降伏了他,主張安撫盜賊的人都把這作為美談。然而張綱死后沒多久,張嬰又占領郡地而反叛,張綱哪里能使東南的盜賊止息啊!民眾一旦做了盜賊,就會無法自容于世,處在既非叛逆又非順服的狀態(tài)下,徘徊之中始終想著展翅高飛;況且讓他受到恩寵,得到榮耀,期望他悔過自懲而不再萌生反叛的意向,怎么做得到?。繌埦V這樣的人,只能緩解一時的災禍,卻不能用他為國家作長期的謀劃,哪里值得效仿呢!
11.作者捕捉了當時帶有典型性的事物,點明季節(jié)。從詩中木落葉、雁南度和北風吹,可知寫此詩時是在秋季。
12.不僅表明他所在的地方距家鄉(xiāng)遙遠,還表明兩地阻隔不能歸去。透露出了作者思鄉(xiāng)念親的心情。
13.略
14.“黃昏”使人傷感,“落霞”給人一種燦爛的美感。(每點1分,共2分)
15.這句話說明:經(jīng)歷過痛苦磨難的生命才更有價值。(3分)
七、作文
班級: 姓名:
一、基礎知識(12分)
1.下列各句中加點的字音字形正確的一項是( )
A. 笑靨(yan) 棧(zhan)道 歆享 恬然
B. 跬(gui)步 斂(lian)容 鍛練 揉躪
C. 綰(guan)結 猿猱(nao) 崔嵬 潦倒
D. 遷謫(zhe) 商賈(gu) 孝悌 餓殍
2.下列橫線處的詞語恰當?shù)囊唤M是( )
一般來說,文化傳統(tǒng)是一種惰性力量。它 著人們的思維方法, 著人們的行為習俗, 著人們的情感抒發(fā), 著人們的審美趣味, 著人們的價值取向, 著人們的終極關懷(靈魂歸宿)。
A.支配 制約 控制 規(guī)定 左右 懸置
B.制約 支配 控制 左右 規(guī)定 懸置
C.制約 左右 控制 支配 懸置 規(guī)定
D.支配 制約 左右 控制 懸置 規(guī)定
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
A.這些大學的一些學生語文水平實在低劣,往往讓人貽笑大方,影響學校的聲譽。
B.這種藥能治療心臟病,又沒有副作用,我們屢試不爽,你還有什么可以懷疑的呢?
C.劉白羽的《長江三峽》描繪了一幅巧奪天工的自然圖景,瞿塘峽的雄,巫峽的秀,西陵峽的險,充分展現(xiàn)了造化的神奇。
D.超級女聲周筆暢唱功很好,專家評價說,她在歌唱事業(yè)上會很有前途,一定會成為明日黃花。
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
A.“福娃”的色彩與設計靈感來源于奧林匹克五環(huán)、中國遼闊的山川大地江河湖海和人們喜愛的動物形象,是北京2008年第2xx屆奧運會吉祥物。
B.在近報刊上發(fā)表的一系列文章里,給了我們一個十分有益的啟示:要形成一個良好的社會風氣,就必須加強國民素質教育。
C.有關專家認為,“十美十丑”行為評選活動,是對青少年學生進行“八榮八恥”教育的一種好形式,對于孩子養(yǎng)成正確的行為習慣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
D.目前學術法制教育存在著僵化、條文化、成人化的現(xiàn)象,急需培養(yǎng)和提高既懂教育又精通與未成年學生相關法律知識的專職教師。
二、課內(nèi)閱讀(9分)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也,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眴韬?!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5.下列兩組加點詞的含義分析正確的一組是 ( )
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③圣人之所以為圣
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 ④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A.①與②的“惑”相同,③與④的“所以”不同
B.①與②的“惑”相同,③與④的“所以”亦相同
C.①與②的“惑”不相同,③與④的“所以”也不同
D.①與②的“惑”不相同,③與④的“所以”相同
6.從句式特征看,與“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項( )
A.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B.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C.不拘于時,學于余 D.圣人無常師
7.下面對這兩段文字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第一段所提出的無論貴賤長幼,有道者皆可為師的擇師標準,打破了門第觀念,很有積極意義。
B.作者認為那些童子之師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老師,只是“小學”而已。
C.第二段作者接連用了三個對比,層層深入,從不同側面批判當時士大夫恥于從師的不良風氣。
D.作者對于士大夫看不起“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反而還比不上他們,給予了強烈的責備和諷刺。
三、文言文閱讀(9分)
張綱少明經(jīng)學,雖為公子,而厲布衣之節(jié),舉孝廉不就,司徒辟為侍御史。時順帝委縱宦官,有識危心。綱??粐@曰:“*惡滿朝,不能奮身出命掃國家之難,雖生,吾不愿也。”漢安元年,選遣八使徇行風俗,皆耆儒知名,多歷顯位,唯綱年少,官次微。余人受命之部,而綱獨埋其車輪于洛陽都亭,曰:“豺狼當路,安問狐貍!”帝雖知綱言直,終不忍用。時,廣陵賊張嬰等眾數(shù)萬人,殺刺史、二千石,寇亂揚、徐間,積十余年,朝廷不能討。以綱為廣陵太守。前遣郡守,率多求兵馬,綱獨請單車之職。既到,乃將吏卒十余人,徑造嬰壘,以慰安之,求得與長老相見,申示國恩。嬰初大驚,既見綱誠信,乃出拜謁。綱延置上坐,問所疾苦。乃譬之曰:“前后二千石多肆貪暴,故致公等懷憤相聚。二千石信有罪矣,然為之者又非義也。今主上仁圣,欲以文德服叛,故遣太守,思以爵祿相榮,不愿以刑罰相加,今誠轉禍為福之時也。若聞義不服,天子赫然震怒,大兵云合,豈不危乎?若不料強弱,非明也;充善取惡,非智也;去順效逆,非忠也;身絕血嗣,非孝也;背正從邪,非直也;見義不為,非勇也;六者成敗之幾,利害所從,公其深計之?!眿肷罡形颍魅?,將所部萬余人與妻子面縛歸降。綱乃單車入嬰壘,散遣部眾,任從所之;子弟欲為吏者,皆引召之。人情悅服,南州晏然。天子嘉美,征欲擢用綱,而嬰等上書乞留,乃許之。綱在郡一年,年四十六卒。百姓老幼相攜,詣府赴哀者不可勝數(shù)。張嬰等五百余人制服行喪,負土成墳。(《后漢書·張綱傳》)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厲布衣之節(jié) 厲:勸勉。 B.征欲擢用綱 擢:提拔
C.南州晏然 晏:安定。 D.言弭盜者侈為美談 侈:夸耀
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 )
A.而綱獨埋其車輪于洛陽都亭 B.思以爵祿相榮
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 以亂易整,不武
C.公其深計之 D.使游泳于非逆非順之交
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懼其不已,告之于帝
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張綱年輕時就通曉經(jīng)學,雖然是官宦家庭的公子,卻磨礪布衣的節(jié)操,被舉孝廉,他卻不赴命,后來被任命為侍御史。
B.當時順帝縱容宦官,張綱為國家命運擔心,卻因出言不遜,得罪了高官耆儒,也讓皇帝很不高興,于是得不到重用。
C.廣陵寇亂積十多年,朝廷派張綱任太守平息寇亂。他不像前任那樣多求兵馬,而是單車徑至賊營,分析利弊,曉以情理,結果張嬰等萬人歸降,廣陵安定。
D.張綱在廣陵任職只有一年,卻深得百姓愛戴。他去世后,百姓老幼相扶前去吊唁。張嬰等人還穿著喪服,背土筑墳。
四、聆聽詩人的心聲:(10分)
早寒有懷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遙隔楚云端。
鄉(xiāng)淚客中盡,歸帆天際看。
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
11.從詩中哪些地方可知作者寫此詩是在什么季節(jié)?(5分)
答:
12.“我家襄水曲,遙隔楚云端”一句中“遙隔”有什么內(nèi)涵?透露出了作者怎樣的心情?(5分)
答:
13.默寫(16分)
①連峰去天不盈尺,
② , 。杜甫〈登高〉的頷聯(lián)
③ ,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④ ,藍田日暖玉生煙。 〈錦瑟〉
⑤.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 , ,如是而已。
五、 閱讀下面短文,回答問題。(10分)
霞
冰心
四十年代初期,我在重慶郊外歌樂山閑居的時候,曾在英文《讀者文摘》上,看到一個很使我驚心的句子,是:
May there be enough clouds in your life to make a beautiful sunset.
我在一篇短文里曾把它譯成:“愿你的生命中有夠多的云翳,來造成一個美麗的黃昏?!?BR> 其實,這個sunset應當譯成“落照”或“落霞”。
霞,是我的老朋友了!我童年在海邊、在山上,她是我的熟悉美麗的小伙伴。她每早每晚都在光明中和我說“早上好”或“明天見”。但我直到幾十年以后,才體會到云彩更多,霞光才愈美麗。從云翳中外露的霞光,才是璀璨多彩的。
生命中不是只有快樂,也不是只有痛苦,快樂和痛苦是相生相成、互相襯托的。
快樂是一抹微云,痛苦是壓城的烏云,這不同的云彩,在你生命的天邊重疊著,在“夕陽無限好”的時候,就給你造成一個美麗的黃昏。
一個生命到了“只是近黃昏”的時節(jié),落霞也許會使人留戀、惆悵。但人類的生命是永不止息的。地球不停地繞著太陽轉。東方不亮西方亮,我窗前的晚霞,正向美國東岸的慰冰湖上走去……
14.“愿你的生命中有夠多的云翳,來造成一個美麗的黃昏”,作者為什么說這個“sunset”應譯成“落照”或“落霞”,“黃昏”和“落霞”有什么不同?(5分)
答:
15.怎樣理解“云彩更多,霞光才愈美麗。從云翳中外露的霞光,才是璀璨多彩的”這句話?(5分)
答:
七、心靈的抒寫:(34分)
閱讀下面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辭書上說:命運是指生死、貧富和一切遭遇。有人說:命運是生命的一種運行方式。生命平常地運行,就是平常的命運;生命異常地運行,就是異常的命運;生命超常地運行,就是超常的命運。
命運與環(huán)境有關,改變了環(huán)境,便能改變命運;命運與選擇有關,把握好選擇,也就把握好命運;命運與機遇有關,抓住了機遇,也便抓住了命運……
也有人說: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生活中,你對“命運”有何認識,請以“命運與 ”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注意:所寫內(nèi)容必須在話題范圍之內(nèi),立意自定,文體自選,題目自擬,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襲。
高一語文答案
1.D
2.C
3、B
4、C (A主謂搭配不當 B主語殘缺 D“培養(yǎng)和提高”與“教師”不當)
5、C.
6、A.同為判斷句。
7、B.“童子之師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老師”有誤。
8、A.厲,磨礪,激勵。
9、D.①介詞,引出動作的處所,在;②介詞,引出動作的對象,向;A,而,表判斷;B以,介詞,介憑借手段,用;C,語氣詞,表祈使語氣。
10、B.得不到重用不是得罪高官耆儒而使皇帝不高興。
參考譯文
張綱年輕時就通曉經(jīng)學,雖然是官宦家庭的公子,卻磨礪布衣的節(jié)操,被舉薦孝廉,他卻不赴命,后來被司徒任命為侍御史。當時順帝縱容宦官,有識之士都恐懼擔心。張綱慨然感嘆:“污*丑惡之人聚滿了朝廷,如果不能挺身而出獻出生命,為國家掃除災難,即使活著,也是我所不愿意的?!睗h安元年,朝廷選派八位使者巡視各地的風氣民情,使者大多是年老而德高的儒者和知名人士,大多先后擔任要職,只有張綱年紀輕,官位低。其他人都奉命到位,只有張綱卻在洛陽都亭停車不行,說:“豺狼一般暴虐*邪的人當政,怎么還要查問那些像狐貍一樣*佞狼狽的壞人!”皇帝雖然明白張綱說話真率,但終還是不愿意重用他。當時,廣陵的張嬰等人率領數(shù)萬人反叛,他們殺了刺史、太守,在揚州、徐州一帶作亂已經(jīng)有十多年,朝廷卻一直不能討伐征服他們。于是,派張綱擔任廣陵太守。先前派遣的郡守,大多向朝廷要求很多的兵馬,唯獨張綱卻請求輕車簡行赴命任職。到任以后,就率領差吏兵卒十多人,徑直造訪張嬰營壘,安撫慰問,要求與頭目會見,表明國家的恩惠。張嬰起初非常吃驚,見到張綱的誠信后,才出來拜見。張綱請他坐在上座,詢問疾苦。勸導他說:“前任太守大多肆虐貪婪殘暴,所以致使你們各位心懷憤怒聚到了一起。太守確實有罪,然而你們這樣做也是不義的。如今皇上仁慈圣明,要以文德勸服反叛之人,所以派我前來,想以爵祿使你們榮耀,不想用刑法懲罰你們,現(xiàn)今實在是轉禍為福的好時機啊。如若聽聞仁義卻不順服,一旦天子赫然震怒,派遣大軍聚集于此,難道不危險嗎?如果不能正確估量雙方力量的強弱,就是不明智;冒充美善而趨從邪惡,就是不聰明;放棄順服而效仿叛逆,就是不忠誠;自己斷送了子孫的性命,就是不孝順;違背正道而走向邪路,就是不正直;明白正義而沒有作為,就是不勇敢;這六方面是關系到你們成敗、利害的重要因素,希望你能夠仔細考慮。”張嬰被深深地感動并醒悟,第二天,率領部下萬人和妻子兒女,雙手反綁投降歸順。張綱就單車進入張嬰營壘,遣散了張嬰的部下,讓他們?nèi)プ约合肴サ牡胤?;想要當差的,都召而來之。于是人們喜悅信服,南州一片安定。皇上給予了好評,想提拔張綱,而張嬰等人上書乞求留任張綱,皇上應允了。張綱在郡守位上一年,四十六歲時逝世。百姓老幼相扶到張綱府邸吊唁的人多得無法計數(shù)。張嬰等五百多人穿著喪服為他操辦喪事。背負泥土為他壘筑墳墓。
張綱單車獨騎去到叛賊營壘,勸喻張嬰并降伏了他,主張安撫盜賊的人都把這作為美談。然而張綱死后沒多久,張嬰又占領郡地而反叛,張綱哪里能使東南的盜賊止息啊!民眾一旦做了盜賊,就會無法自容于世,處在既非叛逆又非順服的狀態(tài)下,徘徊之中始終想著展翅高飛;況且讓他受到恩寵,得到榮耀,期望他悔過自懲而不再萌生反叛的意向,怎么做得到?。繌埦V這樣的人,只能緩解一時的災禍,卻不能用他為國家作長期的謀劃,哪里值得效仿呢!
11.作者捕捉了當時帶有典型性的事物,點明季節(jié)。從詩中木落葉、雁南度和北風吹,可知寫此詩時是在秋季。
12.不僅表明他所在的地方距家鄉(xiāng)遙遠,還表明兩地阻隔不能歸去。透露出了作者思鄉(xiāng)念親的心情。
13.略
14.“黃昏”使人傷感,“落霞”給人一種燦爛的美感。(每點1分,共2分)
15.這句話說明:經(jīng)歷過痛苦磨難的生命才更有價值。(3分)
七、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