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自考民事訴訟法學考試大綱民事訴訟證據

字號:

這篇《2014年度自考民事訴訟法學考試大綱民事訴訟證據》是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習目的與要求
    正確理解民事訴訟證據的基本含義,了解證據的分類和種類,正確把握證明責任的基本含義、性質、證明責任的分配原則、特殊侵權案件證明責任的分擔,了解證據收集和證據保全的法定程序以及證明標準。
    課程內容
    第一節(jié) 民事訴訟證據概述
    民事訴訟證據,是指能夠證明民事案件真實情況的客觀事實。
    特征:客觀性,關聯(lián)性,合法性。
    第二節(jié) 民事訴訟證據的分類
    在學理上,根據訴訟證據與證明責任的關系,可將訴訟證據分為本證與反證;根據訴訟證據的來源,可將訴訟證據分為原始證據和傳來證據;根據訴訟證據與待證事實之間的關系,可將訴訟證據分為直接證據和間接證據。
    第三節(jié) 民事訴訟證據的種類
    在法律上,證據被分為書證、物證、視聽資料、證人證言、當事人的陳述、鑒定結論、勘驗筆錄。
    書證是指以書面文字、符號、圖形等所記載的內容或表達的含義來證明民事案件事實的證據。
    物證是指以物品的形狀、質量、規(guī)格、痕跡等外部特征和物質屬性證明民事案件事實的證據。
    視聽資料是指利用錄音、錄像以及計算機儲存的數(shù)據、資料證明民事案件事實的證據,一般包括錄音錄像資料、電腦儲存資料、電視監(jiān)視資料三種。
    證人是指了解案件事實,并出庭作證或者向法院提供證詞的人。證人將其了解的案件事實向法院所作的陳述或者經法院同意提供的書面證言,稱為證人證言。
    當事人的陳述是指在民事訴訟中,當事人就案件事實向人民法院所作的敘述。
    鑒定結論是鑒定人運用自己的專門知識和技能,根據所提供的案件材料,對案件中的專門性問題進行分析、鑒別、判斷后作出的書面結論。
    勘驗筆錄就是法院指派的人員對與爭議有關的現(xiàn)場、物品進行勘測、調查、檢驗時,對勘驗過程和結果所作的客觀記錄。
    第四節(jié) 證明對象
    證明對象,也稱待證事實,是指證明主體運用證據予以證明的與案件有關的事實。
    民事訴訟中的證明對象包括:民事實體法事實;程序法事實;證據事實;外國法和地方性法規(guī)、習慣。
    免予證明的事實包括:眾所周知的事實;自然規(guī)律及定理;推定的事實;預決的事實;已為有效公證文書證明的事實;自認的事實。
    第五節(jié) 證明責任
    證明責任,也稱舉證責任,是指作為裁判基礎的法律要件事實在訴訟中處于真?zhèn)尾幻鳡顟B(tài)時,負有證實該法律要件事實的一方當事人承受不利的裁判后果的風險。
    證明責任的倒置,是指將按照一般規(guī)則應當由主張方負擔的證明責任,分配給對方當事人負擔,也稱證明責任分配的特殊規(guī)則。
    第六節(jié) 證據的收集、提供與保全
    證據的收集是指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和人民法院的審判人員根據法定的程序,運用科學的方法,查找、采集能夠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客觀事實的訴訟活動。
    證據的提供就是當事人將所收集的證據提交給受訴法院的活動。證據保全是指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后難以取得的情況下,人民法院根據利害關系人、訴訟參加人的申請,或依職權決定,對證據加以調查收集、固定保存的活動。
    第七節(jié) 證據的審查與判斷
    證據的審查與判斷,是指法官依照法定程序對當事人提供、法院調查收集的證明材料進行審查核實和分析研究,以鑒別其真實性、關聯(lián)性、合法性、證明力的訴訟活動。
    證據審查與判斷的內容:證明材料的真實性、關聯(lián)性、合法性、證明力的訴訟活動。
    質證是指在法官的主持下,雙方當事人就證明材料的客觀性、關聯(lián)性、合法性及其證明力的有無與大小進行質疑、說明、對質與辯駁的訴訟活動。
    法官審查與判斷證據的基本方法:逐項審查與判斷;綜合審查與判斷。
    第八節(jié) 證明標準
    證明標準,是指在訴訟中負證明責任的主體對案件事實加以證明所要達到的程度。
    高度蓋然性證明標準,是指從當事人提供或法院調查收集的證據中,法官無法形成事實確實如此的確信,但形成了事實更可能如此或非常可能如此的判斷,就應當作出認定該事實如此的判斷。
    考核知識點
    (一)民事訴訟證據
    (二)民事訴訟證據的分類
    (三)證明對象
    (四)證明責任
    (五)證據的收集與提供
    (六)證據保全
    (七)質證
    (八)認定
    (九)證明標準
    考核要求
    (一)識記
    1.民事訴訟證據的概念;2.民事訴訟證據的分類;3.舉證時限的概念;4.證明對象的概念;5.推定的概念。6.證明責任的概念;7.證明責任分配的概念;8.證明責任倒置的概念;9.質證的概念;10.證明標準的概念。
    (二)領會
    1.民事訴訟證據的特征;2.各種證據的特點;3.證據保全的條件、程序與方法;4.證明責任的分配標準;5.證明對象種類;6.推定的種類;7.無須證明的事實的種類;8.證明責任分配的規(guī)則;9.證明責任倒置;10.質證的程序;11.審查與判斷證據的標準;12.民事訴訟證明標準的確定。
    (三)應用
    提高識別、判斷、運用訴訟證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