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二級建造師《市政工程》模擬試題(二)

字號:

2014二級建造師《市政工程》模擬試題(二)
    (一)某城市道路工程,基層采用水泥穩(wěn)定士,施工中的部分技術指標如下。(1)選用初凝時間 3h以下的 P32.5號水泥。(2)水泥穩(wěn)定土中的中粒土做基層時,水泥劑量不宜超過10%。(3)施工最低氣溫為-5℃。(4)基層保濕養(yǎng)生不宜小于3h。(5)基層的壓實厚度最多不超過30cm。
    在該道路工程面層施工時,已進入冬期,施工項目經(jīng)理部為此提出了應對措施。
    【問題】1.水泥穩(wěn)定土基層宜在哪個季節(jié)施工?
    2.請指出水泥穩(wěn)定土基層施工中的技術指標有哪些不妥之處,并改正。
    3.當該道路面層采用水泥混凝土面層時,該項目經(jīng)理部應做到哪些應對冬期施工的措施?
    (二)某城市排水工程的管道頂進采用普通頂管法施工,在施工過程中的部分工作方法和施工工藝如下。
    (1)工作坑的支撐采用封閉式框架。
    (2)采用手掘式頂管時,將地下水位降至管底以下0.3m時開始頂管。
    (3)管頂以上超挖穩(wěn)定土時不得在135゜范圍內。
    (4)排水管道交叉時,排水圓管在上,鑄鐵管在下。
    (5)施工中發(fā)現(xiàn)管道一側少挖土12mm,而另一側多挖土12mm,采用木杠支撐法進行糾偏。
    該城市排水工程的某混凝土構筑物施工完成后,進行滿水試驗,結果發(fā)現(xiàn)該混凝土構筑物存在裂縫,為了防止混凝土構筑物產(chǎn)生裂縫,對后期的施工提出控制措施。
    【問題】1.根據(jù)哪些因素來選擇管道的頂進方法?
    2.普通頂管法宜在哪類土層中采用?
    3.施工過程中部分工作方法和施工工藝有哪些不妥之處?請改正。
    4.排水管道交叉處理的原則是什么?
    5.混凝土構筑物滿水試驗應依據(jù)怎樣的程序進行?
    6.混凝士構筑物滿水試驗的要點有哪幾項?
    7.混凝土構筑物裂縫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案例一:
    1、水泥穩(wěn)定土基層宜在春末和氣溫較高季節(jié)施工
    2、(1)選用初凝時間3h以下P32.5號水泥不妥;應選用初凝時間大于3h的P32.5、42.5號水泥。
    (3)施工最低溫度為-5℃不妥;施工最低溫度應為5℃。
    (4)基層保濕養(yǎng)生不宜小于3h不妥;應為7d。
    (5)基層壓實厚度不超過30cm不妥,應不超過20cm。
    3、水泥混凝土面層的冬期施工措施包括:摻入早強劑;原材料加熱;成形后覆蓋保溫。
    案例二:
    1、根據(jù)土層、管徑、地下水位、附近地上地下構筑物與建筑物和設施等因素選擇頂進方法。
    2、宜在粘性、砂性土層且無地下水影響下采用。
    3、(2)將地下水位降至管底以下0.3m時頂管不妥;應將地下水位降至管底以下0.5m。
    (3)管頂以上超挖穩(wěn)定土時不得在135゜范圍內不妥;應為管頂以上超挖穩(wěn)定土時不得在管下部135゜范圍。
    (4)管道交叉,排水圓管在上,鑄鐵管在下不妥;應加上對鑄鐵管采用套管或管廊保護。
    (5)采用木杠支撐法糾偏不妥;應用挖土校正法糾偏。
    4、應征得權屬單位的同意;保證滿足最小凈距要求;并有壓管讓無壓管、支管讓干管、小口徑管讓大口徑管。
    5、依據(jù)程序為:準備-注水-水文觀測-蒸發(fā)量測定-結果計算
    6、注水時分三次,每次注水高度為1/3,第一次先注到底部施工縫以上觀察底板滲水情況,水位上升速度不大于2m/d,兩次注水間隔時間不小于24h,檢查24h的水位下降;注水至設計水深后24h測記初讀數(shù),間隔不小于24h測記末讀數(shù);對于無蓋水池利用蒸發(fā)水箱測記蒸發(fā)水量。
    7、(1)優(yōu)化混凝土配合比:選用水化熱低的水泥;優(yōu)化級配減少含泥量;降低水灰比減少水泥用量;采用緩凝劑與減水劑;控制坍落度不過大。
    (2)分層澆注與振搗
    (3)合理設置后澆帶
    (4)養(yǎng)生時控制溫度:采用預埋水管和投毛石法內部降溫;進行外部覆蓋保溫。
    (5)必要時設防裂鋼筋網(wǎng)片
    (三)某橋梁工程在施工前,項目經(jīng)理部為了保證安全,防止安全隱患的出現(xiàn),在基坑開挖時采取了防坍塌措施,具體的措施如下。
    (1)確定圍護方法根據(jù)土質和深度來確定。
    (2)機械開挖不支撐基坑時,每次挖方修坡深度不得超過1.5m。
    (3)人工開挖不支撐基坑時,每次挖方修坡深度不得超過0.5m。
    (4)任何情況下,在基坑頂邊棄土時,棄土堆坡腳至挖方上邊緣的距離不得大于1.2m,堆土高度不得超過1.5m。
    在施工過程中,因一場大雨使開挖的基坑坍塌,幸好無人員傷亡。
    【問題】1.逐條判斷具體的防坍塌措施是否妥當?如不妥,請改正。
    2.處理安全隱患應遵循的原則是什么?
    3.簡述安全事故處理的程序。
    4.針對基坑開挖時的坍塌事故應提出怎樣的應急措施?
    (四)某城市橋梁工程的鉆孔灌注樁成孔方法采用正循環(huán)回轉鉆孔原理,在鉆孔的過程中產(chǎn)生了鉆孔偏斜,施工人員采取了補救措施后,才使得鉆孔順利進行。
    該施工單位檔案管理人員對施工全過程中形成的施工技術文件進行了組卷,卷內的文件排列順序依次是:封面、目錄、文件材料和備考表。
    檔案管理人員編排的文件資料有:施工試驗資料;竣工測量資料;測量復核及預驗記錄;使用功能試驗記錄;施工報告;施工圖設計文件會審與技術交底記錄;隱蔽工程檢查驗收記錄;設計變更通知單、洽商記錄;工程質量檢驗評定資料;竣工圖;原材料、產(chǎn)品、半成品、構配件、設備出廠質量合格證書,出廠檢(試)驗報告和復試報告;施工組織設計;工程竣工驗收文件。
    【問題】1.簡述正循環(huán)回轉鉆孔原理。
    2.產(chǎn)生鉆孔偏斜的原因有哪些?
    3.鉆孔產(chǎn)生偏斜后,施工人員一般應怎樣處理?
    4.施工技術文件應怎樣進行組卷?
    5.施工技術文件檔案資料的封面應包含哪些內容?
    6.檔案管理人員在編排以上文件資料時,應按怎樣的順序進行編排?
    (五)某城市軌道交通工程項目,在施工過程中項目經(jīng)理部對施工階段的質量控制措施摘錄如下。
    (1)單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分項工程開工前,施工負責人向分包方全體人員進行書面技術交底。
    (2)項目經(jīng)理對監(jiān)理工程師提出的設計變更要求在執(zhí)行前向執(zhí)行人員進行書面交底。
    (3)項目開工前編制的測量控制方案經(jīng)監(jiān)理工程師批準后方可實施。
    (4)項目技術負責人對承包方自行采購的物資進行驗證。
    (5)對發(fā)包方提供的材料和設備,項目經(jīng)理部沒有必要進行檢驗和驗收。
    (6)項目技術負責人應對工序的施工情況做記錄。
    (7)對項目質量計劃中規(guī)定的特殊過程,應設置見證點進行控制。
    【問題】1.逐條判斷施工階段的質量控制措施是否妥當,如不妥,請改正。
    2.對施工機械設備的質量控制應符合哪些規(guī)定?
    參考答案:
    案例三
    1、(1)妥當
    (2)(3)不妥,兩者挖方修坡深度均不超過1m。
    (4)不妥,棄土堆坡腳至坑邊距離不得小于1.2m。
    2、(1)區(qū)分通病、頑病、首次出現(xiàn)、不可抗力等類型;(2)發(fā)出隱患整改通知單,受檢單位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經(jīng)檢查單位批準后實施;(3)對違章指揮違章作業(yè)當場指出、限期糾正,跟蹤檢查、保存記錄。
    3、程序為:報告事故-事故處理-事故調查-提出事故調查報告
    4、制定應急預案;建立應急組織機構、準備人員與物資、進行應急演練;及早發(fā)現(xiàn)及早撤離人員;熟悉支護與堵漏的方法與設備及時搶險。
    案例四
    1、在回轉鉆機鉆孔時,泥漿池內的泥漿經(jīng)鉆桿從鉆頭的出漿口泵入孔內,懸浮鉆渣從孔口出渣口流出至沉渣池,鉆渣沉淀后被清除,泥漿補充至泥漿池。
    2、原因有:鉆孔出場地不平或不密實;鉆機不平整或鉆桿不垂直;鉆桿彎曲、接頭有間隙或鉆頭磨損;遇有傾斜巖面;鉆速鉆壓過大
    3、處理場地保證平整密實;檢查鉆桿、接頭、鉆頭并調整;低速低鉆壓鉆進反復掃孔;回填粘性土后低速低鉆壓鉆進。
    4、按單位工程組卷;包括封面、目錄、資料按順序排列、備考表;簽字蓋章齊全。
    5、包括工程名稱、開竣工時間、施工單位、編號、技術負責人、法人代表(或委托人)、公章。
    6、見書P225
    案例五
    1、(1)不妥;應為項目技術負責人向分包方全體進行書面技術交底。
    (2)不妥;應為項目技術負責人對設計變更要求書面交底。
    (3)不妥;應為經(jīng)項目技術負責人批準后實施。
    (4)不妥;應為監(jiān)理工程師對承包方自購物資進行驗證。
    (5)不妥;項目部應按規(guī)定進行檢驗驗收。
    (6)不妥;應為施工管理人員做記錄。
    (7)不妥;應設置工序質量控制點進行控制。
    2、見書P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