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jié) 所有權
所有權是指所有人依法對自己的財產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所有權人可以將四項權能中的一項或數(shù)項權能分離出去由他人享有并行使。
一、所有權的權能 ★★★
所有權包括四項權能,即占有權、使用權、收益權、處分權。(1)占有權就是民事主體對于財產的實際控制權。占有與占有權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占有強調一種事實狀態(tài),既可以是合法的,也可以是不合法的。而占有權則一定是基于合法占有所產生的權利。(2)使用權,就是民事主體對于財產的利用權。(3) 收益權,是指民事主體通過合法途徑獲取基于財產而產生的物質利益的權利。(4)處分權是民事主體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對財產進行處置的權利,其包括事實上的處分和法律 上的處分。
財產所有人可以將這四項權能集于一身統(tǒng)一行使,也有權將這四項權能中的若干權能交由他人行使。
二、征收與征用 ★★
法人、其他組織及公民所有的財產不可侵犯,但是當國家基于公共利益需要時,可以依法對私有財產進行征收或者征用。
征收是指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而依法強制取得原屬于私人或者集體所有的所有權或者其他物權的行為。征收集體所有的土地,應當依法足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等費用,安排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征收單位、個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動產,應當依法給予拆遷補償;征收個人住宅的,還應當保障被征收人的居住條件。
征用是指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而依法強制取得原屬于私人或者集體所有的財產的使用權的行為。 因搶險、救災等緊急需要,可以征用單位、個人的不動產或者動產。被征用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使用后,應當返還被征用人。單位、個人的不動產或者動產被征用或者征用后毀損、滅失的,應當給予補償。
征收與征用的主體都是國家,都是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也均是強制性的。但是兩者之問仍存在區(qū)別:(1)法律效果不同。征收是財產所有權發(fā)生了變化;征用是所有權沒有變化,使用權暫時發(fā)生了變化。(2)適用對象不同。征收是針對土地、房屋等不動產,不包括動產;征用則于不動產和動產均可適用。 (3)適用條件不同。雖然征收和征用都是為了公 共利益,但是征用還要求必須是為了搶險、救災等緊急需要。
三、國家所有權(P37)
1、國有財產的行使,除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以外,均由國務院代表國家行使所有權
2、未授權給公民、法人經營、管理的國家財產受到侵害的,不受訴訟時效的限制
3、國家所有權的客體范圍 ★★★★
(1)城市土地、礦藏、水流、海域
(2)野生動植物資源
(3)無線電頻譜資源
(4)國防資產
(5)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等自然資源,屬于國家所有,但法律規(guī)定屬于集體所有的除外
(6)法律規(guī)定屬于國家所有的農村和城市郊區(qū)的土地及鐵路、公路、電力設施、電信設施和油氣管道等基礎設施,屬于國家所有
(7)法律規(guī)定屬于國家所有的文物,屬于國家所有
注:物權法58條規(guī)定屬集體的條文:(一)法律規(guī)定屬于集體所有的土地和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涂; (二)集體所有的建筑物、生產設施、農田水利設施; (三)集體所有的教育、科學、文化、衛(wèi)生、體育等設施;(四)集體所有的其他不動產和動產。
所有權是指所有人依法對自己的財產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所有權人可以將四項權能中的一項或數(shù)項權能分離出去由他人享有并行使。
一、所有權的權能 ★★★
所有權包括四項權能,即占有權、使用權、收益權、處分權。(1)占有權就是民事主體對于財產的實際控制權。占有與占有權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占有強調一種事實狀態(tài),既可以是合法的,也可以是不合法的。而占有權則一定是基于合法占有所產生的權利。(2)使用權,就是民事主體對于財產的利用權。(3) 收益權,是指民事主體通過合法途徑獲取基于財產而產生的物質利益的權利。(4)處分權是民事主體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對財產進行處置的權利,其包括事實上的處分和法律 上的處分。
財產所有人可以將這四項權能集于一身統(tǒng)一行使,也有權將這四項權能中的若干權能交由他人行使。
二、征收與征用 ★★
法人、其他組織及公民所有的財產不可侵犯,但是當國家基于公共利益需要時,可以依法對私有財產進行征收或者征用。
征收是指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而依法強制取得原屬于私人或者集體所有的所有權或者其他物權的行為。征收集體所有的土地,應當依法足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等費用,安排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征收單位、個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動產,應當依法給予拆遷補償;征收個人住宅的,還應當保障被征收人的居住條件。
征用是指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而依法強制取得原屬于私人或者集體所有的財產的使用權的行為。 因搶險、救災等緊急需要,可以征用單位、個人的不動產或者動產。被征用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使用后,應當返還被征用人。單位、個人的不動產或者動產被征用或者征用后毀損、滅失的,應當給予補償。
征收與征用的主體都是國家,都是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也均是強制性的。但是兩者之問仍存在區(qū)別:(1)法律效果不同。征收是財產所有權發(fā)生了變化;征用是所有權沒有變化,使用權暫時發(fā)生了變化。(2)適用對象不同。征收是針對土地、房屋等不動產,不包括動產;征用則于不動產和動產均可適用。 (3)適用條件不同。雖然征收和征用都是為了公 共利益,但是征用還要求必須是為了搶險、救災等緊急需要。
三、國家所有權(P37)
1、國有財產的行使,除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以外,均由國務院代表國家行使所有權
2、未授權給公民、法人經營、管理的國家財產受到侵害的,不受訴訟時效的限制
3、國家所有權的客體范圍 ★★★★
(1)城市土地、礦藏、水流、海域
(2)野生動植物資源
(3)無線電頻譜資源
(4)國防資產
(5)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等自然資源,屬于國家所有,但法律規(guī)定屬于集體所有的除外
(6)法律規(guī)定屬于國家所有的農村和城市郊區(qū)的土地及鐵路、公路、電力設施、電信設施和油氣管道等基礎設施,屬于國家所有
(7)法律規(guī)定屬于國家所有的文物,屬于國家所有
注:物權法58條規(guī)定屬集體的條文:(一)法律規(guī)定屬于集體所有的土地和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涂; (二)集體所有的建筑物、生產設施、農田水利設施; (三)集體所有的教育、科學、文化、衛(wèi)生、體育等設施;(四)集體所有的其他不動產和動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