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船員勞務合同訴訟關系的確立》,供大家學習參考!
船員勞務合同的主體是民事訴訟的關鍵。實踐中,作為法律關系參加者的原告提起訴訟,必須具有“明確的被告”,只有對符合被告資格的主體提起訴訟,才符合法律規(guī)定,從而使案件進入訴訟程序。
船員勞務合同的主體是民事訴訟的關鍵。作為船員勞務合同主體,不僅是合同成立所必須的形式要件,也是合同履行是否受法律保護、合同規(guī)定的權利能否實現(xiàn)的問題。實踐中,作為法律關系參加者的原告提起訴訟,必須具有“明確的被告”,只有對符合被告資格的主體提起訴訟,才符合法律規(guī)定,從而使案件進入訴訟程序。否則,不僅可能要承擔不利后果,還可能因失去合法訴訟機會,導致應有訴權的喪失。
案情介紹
原告甲自2003年8月至2011年11月,分別與案外人C公司和D公司簽訂了勞動合同,并在C公司所有的a輪、b輪、c輪和d輪、e輪船上從事海員工作。原告在船工作期間,身患多種疾??;因原告下船后,相關部門拒絕再給原告治療疾病,原告訴至法院,請求判令被告A公司、B公司補簽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并為原告補繳社會保障五險一金,補發(fā)工資及補償原告因疾病喪失部分勞動能力造成的損失30萬元,并承擔訴訟費用。
經查,被告A公司是被告B公司的分支機構,沒有獨立法人資格;案外人C公司、D公司與被告B公司是各自獨立的法人,只是三者之間在歷有部分信息相同。a輪、b輪、c輪、d輪和e輪船均屬C公司所有。
原告訴稱:原告在被告A公司任職近12年,工作中患糖尿病、腰間盤膨出、左腿股骨及脛骨內外髁骨隆起,嚴重影響勞動能力,被告A公司只是報銷了在船患病期間的檢查費用等,然后安排下船,下船后拒絕再給原告治療;后經與海事部門溝通,A公司才同意解決,但之后又告知不能解決。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船員條例》及《2006國際海事勞工公約》的規(guī)定,被告A公司應對原告所患疾病給予治療,并對疾病影響勞動能力給予補償;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勞動者在同一單位連續(xù)工作滿10年以上,如果勞動者提出訂立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被告A公司拒絕簽訂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是不合法的,原告應享受無固定期限船員待遇,被告A、B公司應為原告補繳社會保障五險一金。
被告A、B公司辯稱:原告從未與二被告建立勞務關系或者勞動關系,也不存在其他法律關系,請求法院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裁定結果
海事法院經審理認為:原告現(xiàn)有證據(jù)均是與案外人C公司及D公司簽訂的勞動合同。事實上,原告與被告A公司、B公司沒有合同關系,且涉案的5條船舶,也不屬于二被告所有,即與二被告沒有建立事實上的勞動關系,而關于公司間一些相同的信息即原告現(xiàn)有的證據(jù),不足以證明案外人C公司與二被告有隸屬、繼承等相關的法律關系、并可以共同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根據(jù)合同相對論原則,原告起訴被告A公司、B公司沒有事實及法律依據(jù),原告訴請的主體有誤,其訴訟請求不能獲得支持。
2012年8月,海事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64條第1款、第108條第(一)項、第140條第1款第(三)項的規(guī)定,裁定如下:駁回原告甲的起訴。案件受理費50元,由原告甲負擔。
案情分析
爭議的焦點是被告主體資格的認定
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64條規(guī)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jù)。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jù),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jù),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觀地審查核實證據(jù)?!钡?08條規(guī)定:“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二)有明確的被告;(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四)屬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BR> 我國的民事訴訟法自1991年全國人大通過并實施后,經過了2007年和2012年兩次修正,現(xiàn)行民事訴訟法是2013年1月1日實施。因本案事實和審理,發(fā)生在現(xiàn)行的民事訴訟法實施之前,為此,適用當時的法律。
船員勞務合同,是指船舶所有人或者船舶經營人、承租人,與船員簽訂的在一定或不定期間內,一個航次或數(shù)個航次中,由船員為他方提供有償船上勞務的書面協(xié)議。根據(jù)船員勞務合同的雇傭期限,可分為定期、航次和不定期三種。定期船員勞務合同,規(guī)定了雇傭期限、期限屆滿、合同終止等,但可續(xù)訂,續(xù)訂須明確新的雇傭期限。航次勞務合同,規(guī)定了以一個或幾個航次為履行合同期間,船舶到達目的港,即完成本航次任務,合同即告終止。不定期勞務合同,不規(guī)定雇傭期限,合同自訂立之日起生效,合同終止時間一般未明確規(guī)定,雙方如果約定變更和解除合同的條件,在未出現(xiàn)變更、解除合同的條件時,合同繼續(xù)履行,維持勞務合同關系。
本案的原告沒有與被告A公司、B公司簽訂船員勞務合同,原告現(xiàn)有證據(jù)均是與案外人C公司及D公司簽訂的勞動合同。據(jù)此,原告起訴被告A公司、B公司沒有事實及法律依據(jù),原告訴請的主體有誤,海事法院對原告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
原告證據(jù)的關聯(lián)性缺乏依據(jù)
根據(jù)民事訴訟法及2002年4月1日起實施的《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關于證據(jù)的相關規(guī)定,當事人提供的證據(jù)必須具有關聯(lián)性和較強的證明力。
其一,證據(jù)必須與事實之間具有關聯(lián)性。在本案中,原告所提交的證據(jù)與被告A公司、B公司不具有關聯(lián)性,因此,原告承擔了被駁回起訴的不利后果。
其二,證據(jù)只有具有了較強的證明力,才能佐證待證事實。在本案中,原告提交的部分證據(jù),雖然與被告A公司、B公司有關,但卻不足以證明二被告的訴訟主體資格,訴訟主體資格體現(xiàn)了證據(jù)在民事訴訟活動中的重要地位。本案原被告雙方提供的證據(jù),對于海事法院作出的最終裁定,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本案原告在提起訴訟時,應當對明確的被告提起訴訟,這里的“明確的被告”,不僅是指被告基本信息正確,更重要的是該被告必須是與案件有利害關系的主體,否則,原告不僅要承擔相應訴訟費用和對訴訟時效產生的不利后果,還會造成訴訟資源的極大浪費。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對于民事訴訟行為的啟動和進程,當事人往往重視實體問題的解決,而輕視程序問題的把握。在司法實踐中,當事人在注重實體爭議的同時,決不能忽視程序問題。因為,實體法與程序法,二者是相輔相成,不可或缺的,對當事人權益保障及爭議解決都會產生重要的影響。只有將二者并重,才能真正實現(xiàn)司法的公平性與公正性。
涉及到海事訴訟法院管轄權
海事訴訟是在解決海事爭議時,經常使用的最為普遍、有強制力的一種審理方式。我國《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第6~11條,對海事訴訟法院的管轄權作出了具體規(guī)定?!逗J略V訟特別程序法》第6條第1款規(guī)定:“海事訴訟的地域管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guī)定?!钡?條第2款第(5)項規(guī)定:“因海船的船員勞務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原告住所地、合同簽訂地、船員登船港或者離船港所在地、被告住所地海事法院管轄?!?BR> 本案的糾紛,屬于船員勞務合同糾紛。即:船舶所有人或者船舶經營人、承租人,與船員簽訂的、有償船上勞務的書面協(xié)議在履行過程中權利、義務的紛爭。為此,應由上述的海事法院管轄。
本案的法律運用基礎,是原、被告之間的船員勞務合同關系依法不能成立,原告對訴訟主體的法律認知錯誤,導致訴訟成本的增加和資源浪費。我們尤其要注意,實踐中,如果因為訴訟主體發(fā)生錯誤,沒有向適格主體主張權利,就很有可能因為超出法定訴訟時效而失去訴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