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七年級寒假作業(yè)答案

字號:

這篇歷史七年級寒假作業(yè)答案的文章,是特地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來佛、玉皇大帝等人物形象,主要是吸收了哪兩大宗教文化的結(jié)果 ① 佛教 ② 儒教 ③道教 ④基督教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0.三國兩晉時期,中原戰(zhàn)亂且疾病流行。當時,人們不可能采用的防治措施是
    A.為病人做手術(shù)時使用“麻沸散” B.從《傷寒雜病論》中尋找治病良方
    C.向李時珍請教防治方法 D.練習“五禽戲”,增強體質(zhì)
    21.下列組合有錯的一項是
    A.蔡倫——“蔡侯紙” B.張衡——地動儀
    C.王羲之——《蘭亭序》 D.張仲景——“五禽戲”
    22.2007年,“王立群讀《史記》”在央視《百家講壇》欄目播出,吸引了不少歷史愛好者觀看。下列有關(guān)《史記》表述錯 誤的是
    A.肯定了陳勝吳廣反抗暴秦的精神 B.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C.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歷史 D.作者司馬光生活在漢武帝時代
    23.南京是中國歷有重大影響的六朝古都、十代都會。下列曾以此為都城的是
    A.吳國 B.遼代 C.北宋 D.元朝
    24.下列成語,出自淝水之戰(zhàn)的有 ①風聲鶴唳 ②三顧茅廬 ③紙上談兵 ④草木皆兵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25.下列關(guān)于魏晉、南朝時期江南經(jīng)濟發(fā)展的原因,表述不正確的是
    A.北方多戰(zhàn)亂,人口大量南遷 B.江南自然條件比較優(yōu)越,有利于開發(fā)
    C.江南生產(chǎn)技術(shù)比北方先進 D.江南戰(zhàn)亂少,社會秩序比北方安定
    第一部分 非選擇題(共50分)
    二、非選 擇題(看看誰做得認真仔細。本大題共4題,50分。)
    2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4分)
    書籍被燒殘,其實還在其次,春秋末年以來,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種精神,事實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擊。 ————郭沫若
    (1)“書籍被燒殘”指的是什么事件?(2分)
    (2)請舉出“春秋末年以來,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主要派別及其代表人物。(至少四個派別)(8分)
    (3)西漢時期“自由思索的那種精 神”又受到了一次嚴重打擊,是哪個事件?(2分)
    (4)秦漢時期統(tǒng)一了思想,而失去自由思索的精神,對此你有什么看法?(2分)
    27 .看圖說話:請仔細觀察以下歷史地圖和歷史圖畫。結(jié)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2分)
    請回答:(1)圖一反映的是漢武帝時期什么重大歷史事件?圖二所示的東西方商路是指什么?該商路在古代東西方的交往上起了怎樣的作用?(6分)
    (2)參照圖二請將這條商路的起點A與終點B的地名填在方框內(nèi)。(4分)
    (3)現(xiàn)在新疆是圖二商路上的重要地區(qū)之一,為加強對這一地區(qū)的管理,我國最早設置了哪一機構(gòu)進行統(tǒng)轄?(2分)
    28.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0分)
    材料一 古時候洪水泛濫成災,百姓過著悲慘的生活,A帶領(lǐng)人們用疏導的辦法治理洪水,他治水13年,三過家門而不入,終于制服了洪水,讓老百姓過上了安定的日子。
    材料二 B和兒子一起,帶領(lǐng)人民化害為利,在岷江流域修建了大型的水利工程,使某平原成為“天府之國”。
    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兩位水利專家A和B分別指的是誰?(4分)
    (2)材料二中的大型水利工程指的是什么?某平原是指我國哪一平原(4分)
    (3)這兩位水利專家能夠治水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哪 些?(2分)
    29.閱讀下列材料并回答問題:(14分)
    材料一:魏主曰:“國家興自北土,徙居平城,雖富有四海,文軌未一。此間用開之地,非可文治,移風易俗,信為甚難。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茲大舉,光宅中原?!?BR>    材料二:“今欲斷北語,一從正音,其年三十以上,習性已久,容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見在朝廷之人,語言不聽仍舊,若有故為,當加降黜,各宜深戒?!?BR>    拓跋 拔拔 步六狐 賀賴 獨狐
    元 長孫 陸 賀 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