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七年級(jí)語文下冊(cè)背誦內(nèi)容同步輔導(dǎo)

字號(hào):

這篇蘇教版七年級(jí)語文下冊(cè)背誦內(nèi)容同步輔導(dǎo)的文章,是特地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duì)大家有所幫助!
    一、古詩詞
    題破山寺后禪院 登岳陽樓
    (唐)常建 (唐)杜甫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昔聞洞庭湖,今上岳陽樓。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萬籟此俱寂,但余鐘磬音。 戎馬關(guān)山北,憑軒涕泗流。
    蟬 歸園田居
    (唐)虞世南 (晉)陶淵明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帶月荷鋤歸。
    居高聲自遠(yuǎn),非是藉秋風(fēng)。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孤 雁 鷓 鴣
    (唐)杜甫 (唐)鄭谷
    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 暖戲煙蕪錦翼齊,品流應(yīng)得近山雞。
    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云? 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里啼。
    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 游子乍聞?wù)餍錆?,佳人才唱翠眉低?BR>    野鴉無意緒,鳴噪自紛紛。 相呼相應(yīng)湘江闊,苦竹叢深日向西。
    使至塞上 黃鶴樓
    (唐)王 維 (唐)崔顥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qǐng)A。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蕭關(guān)逢候騎,都護(hù)在燕然。 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木蘭詩
    《北朝民歌》
     唧唧復(fù)唧唧,木蘭當(dāng)戶織。不聞機(jī)杼聲,惟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diǎn)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jī),關(guān)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zhuǎn),賞賜百千強(qiáng)??珊箚査?,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xiāng)。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dāng)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zhàn)時(shí)袍,著我舊時(shí)裳,當(dāng)窗理云鬢,對(duì)鏡帖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觀刈麥
    (唐)白居易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fēng)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fù)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wù)邽楸瘋杭姨镙敹惐M,拾此充饑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nóng)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破陣子
    (宋)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diǎn)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fā)生!
    二、現(xiàn)代詩詞
    沁園春•雪 卜算子•詠梅
    一九三六年二月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毛澤東
     北國風(fēng)光, 江山如此多嬌, 風(fēng)雨送春歸,
     千里冰封, 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 飛雪迎春到。
     萬里雪飄。 惜秦皇漢武, 已是懸崖百丈冰,
     望長城內(nèi)外, 略輸文采; 猶有花枝俏。
     惟余莽莽; 唐宗宋祖, 俏也不爭春,
     大河上下, 稍遜風(fēng)騷。 只把春來報(bào)。
     頓失滔滔。 一代天驕, 待到山花爛漫時(shí),
     山舞銀蛇, 成吉思汗, 她在叢中笑。
     原馳蠟象, 只識(shí)彎弓射大雕。
     欲與天公試比高。 俱往矣,
     須晴日, 數(shù)風(fēng)流人物,
     看紅裝素裹, 還看今朝?
     分外妖嬈。
    回延安
    賀敬之
    一 二 三
    心口莫要這么厲害的跳, ……二十里鋪送過柳林鋪迎, 米酒油饃木炭火,
    灰塵呀莫把我眼睛檔住了…… 分別十年又回家中。 團(tuán)團(tuán)圍定炕頭坐。
    手抓黃土我不放, 樹梢樹枝樹根根, 滿窯里圍的不透風(fēng),
    緊緊貼在心窩上。 親山親水有親人。 腦畔上還響著腳步聲。
    ……幾回回夢里回延安, 羊羔羔吃奶望著媽, 老爺爺進(jìn)門氣喘得緊:
    雙手摟定寶塔山。 小米飯養(yǎng)活我長大。 “我夢見雞毛信來——可真見親人
    千聲萬聲呼喚你 東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親人見了親人面
    ——母親延安就在這里! 肩膀上的紅旗手中的書。 雙眼的眼淚眼眶里轉(zhuǎn)。
    杜甫川唱來柳林鋪笑, 手把手兒教會(huì)了我, 保衛(wèi)延安你們費(fèi)了心,
    紅旗飄飄把手招。 母親打發(fā)我們過黃河。 白頭發(fā)添了幾根根。
    白羊肚手巾紅腰帶, 革命的道路千萬里, 團(tuán)支書又領(lǐng)進(jìn)社主任,
    親人們迎過延河來。 天南海北想著你…… 當(dāng)年的放羊娃如今長成人。
    滿心話登時(shí)說不過來, 白生生的窗紙紅窗花,
    一頭撲在親人懷…… 娃娃們爭搶來把手拉。
     一口口的米酒千萬句話,
     長江大河起浪花。
     十年來革命大發(fā)展,
     說不盡這三千六百天
     四 五
    千萬條腿來千萬只眼, 楊家?guī)X的紅旗啊高高的飄,
    也不夠我走來也不夠我看。 革命萬里起高潮!
    頭頂著藍(lán)天大明鏡, 寶塔山下留腳印,
    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門!
    一條條街道寬又平, 棗園的燈光照人心,
    一座座樓房披彩虹; 延河滾滾喊“前進(jìn)”!
    一盞盞電燈亮又明, 赤衛(wèi)隊(duì)……青年團(tuán)……紅領(lǐng)巾,
    一排排綠樹迎春風(fēng)…… 走著咱英雄幾輩輩人……
    對(duì)照過去我認(rèn)不出了你, 社會(huì)主義路上大踏步走,
    母親延安換新衣。 光榮的延河還要在前頭!
     身長翅膀吧腳生云,
     再回延安看母親!
     ——1956年3月9日 延安
    再別康橋
    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 尋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 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
     十一月六日中國海上
    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淀著彩虹似的夢。
    三、現(xiàn)代文
    童年的朋友
    高爾基
    在他沒有來以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覺,但他一出現(xiàn),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領(lǐng)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斷的線把我周圍的一切連結(jié)起來,織成五光十色的花邊,他馬上成為我終身的朋友,成為知心的人,成為我了解、珍貴的人,——是她那對(duì)世界無私的愛豐富了我,使我充滿了堅(jiān)強(qiáng)的力量以應(yīng)付困苦的生活的。
    一面
    阿累
     這事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隔了四年。在這四年里,我歷盡了艱苦,受盡了非人的虐待,我咬緊了牙,哼都不哼一聲。就是在我被人隨意辱罵、踢打……的時(shí)候,我總是昂著頭。我對(duì)自己說:
     “魯迅先生是同我們一起的!”
     這樣我就更加堅(jiān)強(qiáng)起來。
     現(xiàn)在,先生是死了!我們不愿恣情地悲痛,這還不是我們恣情悲痛的時(shí)候;我們也不愿計(jì)算我們的損失,這是難于計(jì)算的;前面是一條路,先生沒有走完就倒下了,我們只有踏著他的血的足印,繼續(xù)前進(jìn)。
     在前進(jìn)中,我不能自已,寫下了上面的話。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魯迅
    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cè)谶@里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shí)會(huì)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會(huì)拍的一聲,從后竅噴出一陣煙霧。何首烏藤和木蓮藤纏絡(luò)著,木蓮有蓮房一般的果實(shí),何首烏有擁腫的根。有人說,何首烏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來,牽連不斷地拔起來,也曾因此弄壞了泥墻,卻從來沒有見過有一塊根象人樣。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遠(yuǎn)。
    四、古文
    趙普
    《宋史》
    普少習(xí)吏事,寡 學(xué)術(shù),及為相,太祖常勸以讀書。 晚年手不釋卷,每歸私第, 闔戶啟篋取書, 讀之竟日。及次日臨政,處決如流。 既薨,家人發(fā) 篋 視 之,《論語》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 雖多 忌 克, 而能以天下事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齷齪循默, 普剛毅果斷, 未有其比。 嘗奏薦某人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復(fù)奏其人 ,亦不用。明日,普 又 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牘擲地,普顏色不變,跪而拾之以歸。 他日補(bǔ)綴舊紙,復(fù)奏如初。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黔之驢
    柳宗元
    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蔽林間窺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驢一鳴,虎大駭,遠(yuǎn)遁;以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益習(xí)其聲,又近出前后,終不敢搏。稍近,益狎,蕩倚沖冒。驢禁不住發(fā)怒,用蹄子踢老虎。 驢不勝怒,蹄之?;⒁蛳玻?jì)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口闞),斷其喉,盡其肉,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