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語文六單元同步練習試題

字號: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初三語文六單元同步練習試題的文章,供大家學習參考!
    一、語文基礎知識及運用(26分)
    1、下列加點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罾zēnɡ 忿恚fènhuì 裨補bì 脈脈màimài
    B、怫然fú 徒跣xiǎn 休祲jìn 咨諏zōu
    C、詣yì 漢沔miǎn 信大義xìn 臧否pǐ
    D、崩殂cú 麾下huī 引擎jínɡ 斟酌zhēnzhuó
    2、下列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陳勝自立為將軍 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 B、謂為信然 秦王怫然怒
    C、陳勝、吳廣皆次當行 將軍向龐,性行淑均 D、扶蘇以數諫故 廣故數言欲亡
    3、朗讀節(jié)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 (2分)
    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B.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
    C.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D.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
    4、下列加點的成語使用錯誤的一項是( )(2分)
    A、唐雎這種凜然不可侵犯的獨立人格和自強的精神,在歷史的長河中一直熠熠生輝。
    B、就沖著你三顧茅廬的這番情意,明天的宴會我是去定了。
    C、妄自菲薄,能使我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有助于我們取得更大的進步。
    D、“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是周恩來少年時就立下的鴻鵠之志。
    5、下列句子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2分)
    A、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伐無道,誅暴秦。B、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
    C、自董卓已來,豪杰并起。 D、雖千里不敢易,豈直五百里哉?
    6、下列文學常識的敘述中,有錯的一項是( )(2分)
    A、《戰(zhàn)國策》是東漢末年劉向根據戰(zhàn)國歷史寫作而成的一部國別體史書,而《唐雎不辱使命》就是出自于其中的《魏策》。
    B、《三國志》記載的是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的歷史,其作者陳壽是晉朝的史學家。
    C、《出師表》的作者是三國時垢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而表是古代向帝王上書陳情言事的一種文體。
    D、詞又稱“長短句”,句式長短不一。興盛于宋,當時的蘇軾和辛棄疾是豪放詞派的代表人物,而李清照可以說是婉約派的代表。
    閱讀下面一首詞,完成第7、8題。
    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邊營。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驚弦。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fā)生!
    7、從下列詩句中選出風格完全不同的一句,并說說理由。( )(4分)
    A、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B、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C、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 D、沙場秋點兵。
     8、對這首詞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這首詞是寫給好友陳同甫的,抒發(fā)了作者殺敵立功的決心。
    B、 “醉里挑燈看劍”,詞人在酒醉之后還撥亮燈火端詳寶劍,這表明詞人在刀光劍影中抗敵衛(wèi)國的愿望多么迫切!
    C、“塞外聲”是指塞外邊境的悲壯粗獷的戰(zhàn)歌。
    D、“了卻君王天下事”這是詞人無奈心情的體現,意思是不再理會朝野中的一切事情。
    9、下列句子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籍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譯:就算是不殺死我們,可是守邊而死的人本來也會有十分之六七。
    B、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
    譯:我想用方圓五百里的土地與你的安陵作交易,希望安陵君您答應我的要求。
    C、誠如是,則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矣。
    譯:誠信如果能得到施行,那么稱霸的大業(yè)就能成功,漢王朝就可以復興了。
    D、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
    譯:深深地追念先帝遺詔中的旨意,我就受恩,感謝不盡了。
    10、根據提示,按要求默寫古詩文。(6分)
    (1)《諸葛亮集》中有這樣一句話“賞不可不平,罰不可不均”,這與《出師表》中的 , 意思一致。
    (2)《望江南》中表明思婦從希望到失望的心理變化產生的原因的句子是 ,本詞的主旨句是 。
    (3)范仲淹在《漁家傲 秋思》中,下面提示自己和征夫們想家卻不甘無功而返的心理矛盾的句子是 , 。
    (4)《武陵春》中被詞論家稱贊為寫愁“創(chuàng)意出奇”的句子是 , 。
    (5)請你再寫出一處古詩詞中描寫“愁”的詩句。
    (6)《江城子 密州出獵》中運用典故,表達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句子是 , 。
    Section targeting
    二.閱讀下面文段,回答問題
    (-)二世元年七月.發(fā)閭左謫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xiāng)。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陳勝曰;“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土卒,楚人憐之?;蛞詾樗?,或以為亡。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眳菑V以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陳勝、吳廣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眾耳。”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卒皆夜驚恐。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選自《陳涉世家》)(22分)
    11、《陳涉世家》選自 朝歷史學家 的巨著 ,它記載了秦朝末年大澤鄉(xiāng)起義的歷史事實,這部書是我國第一部 體通史。魯迅稱它是“ , ”。(3分)
    12.對文段的內容概括準確的一項是 ( ) (2分)
    A.敘述起義的過程,揭露秦王朝對人民殘暴的統(tǒng)治。
    B.交代起義的原因,說明陳勝、吳廣善于順應天時、地利、人和舉行大事。
    C.敘述起義的籌劃過程,表現陳勝、吳廣的斗爭決心和政治遠見。
    D.交代起義的方法,說明陳勝、吳廣善于利用有利條件發(fā)動起義。
    13.用原文句子填空。(3分)
    (1)陳勝、吳廣起義的根本原因是 ;直接原因是: 。
    (2)陳勝、吳廣策劃起義所采取的策略是 。
    14.為起義作輿論準備的方法有兩個,請用橫線畫出相關句子。(2分)
    15.選出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 ( ) (2分)
    A。宜多應者 功宜為王 B。乃丹書帛曰 得魚腹中書
    C.皆指目陳勝 卜者知其指意 D.之次所旁叢祠中 皆次當行
    16.解釋下面加點字詞 (4分)
    (1)度已失期 ( ) (2)等死,死國可乎 ( )
    (3)為天下唱 ( ) (4)陳勝王 ( )
    17.翻譯 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2分)
    譯:
    18.與“陳勝、吳廣乃謀曰”一句中的“乃”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當立者乃公子扶蘇 B.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
    C.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 D.凡三往,乃見
    19.從選文中我們可以看出陳勝是一位 的人。(2分)
    (二)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鼻赝踉唬骸疤熳又?,伏尸百萬,流血千里?!碧砌略唬骸按笸鯂L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碧砌略唬骸按擞狗蛑?,非士之怒也。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fā),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蓖Χ?。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20分)
    20.下列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 長者:年長的人
    B.此三子者……與臣而將四矣 四:成為四個人
    C.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 謝:道歉
    D.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 諭:明白
    21.下列加點詞的意義或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安陵君因使唐睢使于秦 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
    B.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C. 秦王謂唐雎曰 君謂計將安出
    D.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休祲降于天
    22.下面各句中“之”字用法和意義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 ) (2分)
    A.輟耕之壟上 B.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C.足下卜之鬼乎 D.專諸之刺王僚
    23.外交辭令往往委婉而含蓄,隱藏著“潛臺詞”聽話者應仔細揣摩,才能靈活應付。請揣摩下列各句,說說其潛臺詞是什么?(4分)
    (1)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
    答:
    (2)與臣而將四矣
    答:
    24. 文段中描寫秦王神情、態(tài)度變化過程的語句是 → 。這一變化表現了秦王 、 的性格特點。(4分)
    25.用自己的話簡要回答:唐雎是怎樣讓秦王理屈詞窮的?從中可以看出唐雎是個怎樣的人?(4分)
    答:
    26.列舉出我國歷一個“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別用一句話概括他們的主要事跡。(2分)
    答:
    Section targeting
    (三)【甲】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因屏人曰:“漢 室 傾 頹 * 臣 竊 命 主上 蒙 塵 孤 不 度 德 量 力 欲 信 大 義 于 天 下 而 智 術 淺 短 遂 用 猖 蹶至 于 今 日 然 志 猶 未 已 君 謂 計 將 安 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杰并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矣?!?選自《隆中對》)
    【乙】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亮死節(jié)之臣也,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慮,恐付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當獎帥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依、允等之任也。(選自《出師表》)
    27. 請在第一段中用“/”給引號內的語句斷句。(3分)
    28.加點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2分)點擊進入 初中學習小組
    A.此皆良實 用心良苦 B.曉暢軍事 家喻戶曉
    C.死節(jié)之臣 節(jié)衣縮食 D.計日而待 千方百計
    29.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4分)
    ①臣本布衣 布衣: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③遂許先產以驅馳 驅馳: ④深入不毛 不毛:
    30、下列各句中,加點詞“以”與“臨崩寄臣以大事”中的“以”意義相同的一句是( )(2分)
    A、定神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 B、固以怪之矣
    C、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D、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31. 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①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譯:
    ②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
    譯:
    32.聯系兩段文字來看,甲段中的“將軍”就是乙段中的 。(1分)
    33、【甲】文中寫劉備去拜訪諸葛亮,“凡三往,乃見”,又寫到劉備對諸葛亮的一席話,【乙】文中也寫到“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這表明劉備是個 的人。(2分)
    34.閱讀兩篇選文,從諸葛亮向劉氏父子的進言中,可以看出他是個
    的人。(2分)
    35、甲乙兩段文字所展示的共同目標是什么?(用原文或自己的話概括均可)(2分)
    答:
    36.“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段文字正體現了前句中的 ,乙段中最能體現“老臣心”的一句話是
    。(2分)
    37.在公眾眼里,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歷來被人們所稱頌,除以上杜甫的詩句外,有關他的典故、成語、名言警句、詩詞及俗語還有很多,請列舉出三個(句、對)。(3分)
    答:⑴
    ⑵
    ⑶
    三、綜合性學習活動
    班上準備開展題為“話說千古風流人物”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請你閱讀參考資料《感動中國2004年頒獎詞》(節(jié)選),按后面要求做好準備。(5分)
    感動中國2004年頒獎詞 (節(jié)選)
    任長霞--她是中原大地上的一個女英雄。掃惡打黑,除暴安良,她鐵面無私;噓寒問暖,扶危濟困,她柔腸百轉。十里長街,白花勝雪,挽幛如云,那是流動在百姓心中的豐碑!
    一個弱女子能贏得百姓的愛戴,是因為,在她的心里有對百姓最虔誠的尊重!(1)請你推薦一位令自己感動的英雄(或智者、文人、偶像……) (1分)
    人物姓名:
    (2)寫一段一百字左右的話,向同學們介紹這位令你感動的人物。要求像“頒獎詞”一樣簡潔流暢,既能概述其主要事跡,又能反映人物的性格。(4分)
    Section targeting
    第六單元測試卷答案
    1.B 2.D 3.C 4.C 5.D 6.A
    7.C(C項詞風婉約 A B D詞風豪放)
    8.D 9.A 10 .(1)陟罰臧否,不宜異同(2)過盡千帆皆不是 腸斷白蘋洲
    (3)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4)又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5)略(6)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
    11.西漢 司馬遷 《史記》 紀傳體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12.C
    13.(1)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
    (2)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
    14. 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 15.A
    16.(1)估計(2)同樣(3)通“倡”(4)稱王
    17.第二天,士兵們到處談論,都指指點點,互相看著陳勝。
    19.有卓越的領導才干和超人的才略膽識
    20.A 21.D 22.A
    23.(1)你是將你們的土地奉送給我,不然的話我將發(fā)怒,那后果將不堪設想。
    (2)我將效法他們三人,與你同歸于盡。
    24.怫然怒 色撓 前倨后恭 色厲內荏
    25.首先,唐雎針鋒相對,寸步不讓,用“布衣之怒”來對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其次,唐雎列舉了三個布衣之士的例子來反駁秦王,并表示要效法這些有膽識的勇士,不畏強暴,刺殺秦王。最后,唐雎“挺劍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義,挫敗秦王。(答出要點及過程,意近即可)唐雎是一個有勇有謀、不畏強暴、敢于獻身的人。
    26.示例:①墨子 阻止公輸盤和楚王攻打宋國。②晏子 出使楚國,令楚王自取其辱。③諸葛亮 舌戰(zhàn)群儒,聯吳抗曹。
    27. 漢 室 傾 頹/ * 臣 竊 命/主上 蒙 塵/ 孤 不 度 德 量 力/ 欲 信 大 義 于 天 下/ 而 智 術 淺 短 /遂 用 猖 蹶/至 于 今 日 /然 志 猶 未 已 /君 謂 計 將 安 出
    28.B
    29.(1)平民 (2)身份低微,見識短淺(3)奔走效力(4)不長草木
    30.A
    31.(1)老百姓誰會不用簞盛飯、用壺裝著酒漿來歡迎將軍你的隊伍呢?
    (2)先帝在時,每當與我議論此事,沒有一次不對桓帝、靈帝二人的行為慨嘆、痛心和遺憾的。
    32.先帝 33.雖遭挫折但卻雄氣勃勃,思賢若渴,急于求計
    34.忠心耿耿淡泊名利 有謀略
    35.興復漢室
    36.天下計 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37.三顧茅廬 空城計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