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寶雞市區(qū)域推進課改突破帶來“蝴蝶效應”

字號:

這篇《陜西省寶雞市區(qū)域推進課改突破帶來“蝴蝶效應”》是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以下信息僅供參考!!!
    寶雞古稱陳倉,位于關中平原西部,是周秦文化發(fā)祥地。寶雞更是詩書禮儀之鄉(xiāng),素有尊師重教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燕伋望魯”、“馬融設帳”、“張載窮經”等歷史典故就發(fā)生在這里。
    從2009年開始,陜西省寶雞市以“理論支撐、專家引領、行政推動、研培跟進、以校為主,逐步推開”為工作思路,以“試點先行、先易后難、分類指導、梯次推進”為行動策略,在全市大力推進“優(yōu)化教學模式,構建高效課堂”的教改實驗工作。如今,這一著力從課堂教學入手的改革已經引發(fā)了區(qū)域、學校教育質量提升的“蝴蝶效應”。
    記者近日來到寶雞,親眼見證這個文化歷史底蘊深厚的古城,正在全市中小學轟轟烈烈地開展課堂教學改革浪潮,并攪活了全市教育發(fā)展一池春水。
    把教改的重點轉移到內涵發(fā)展上
    課堂上有讀書的、有低頭沉思的、有小組同學之間互相商量的。這是記者在寶雞市高新區(qū)第一小學四年級(3)班語文課上看到的情景。這節(jié)語文課的內容是學習課文《驚弓之鳥》,在充分預習的基礎上,上課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教師讓學生自主畫出本課的整體結構圖,然后進行交流與展示。交流與展示的過程是一個充滿著創(chuàng)造性的過程,每個學生的思路都具有獨特性。一個學生展示自己的結構圖后,有不同意見的同學可以補充,也可以評價,教師只是在學生們說得不到位或偏離的時候,才進行適當引導。
    據了解,這樣的課堂已經成為寶雞市60%以上中小學的常態(tài)。據該市教研室主任李棟良介紹,2009年開始的構建高效課堂教改實驗,從3個縣5所學校啟動,到如今已有573所學校卷入其中,占全市中小學的60%,涵蓋了基礎教育各學段。全市13個縣區(qū)中有6個做到了整體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呈現出星火燎原、區(qū)域推進之勢。
    說起課堂改革,寶雞市教育局局長蘇永興對此有著自己的理解。他說,面對全市教育工作向內涵與質量提升轉型的新形勢,我們需要回答三個問題:一是教育如何實現從外延擴展到內涵發(fā)展的轉變,二是推進素質教育如何在課堂教學這個主陣地上得到落實,三是課堂教學如何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反觀現實,新課程改革已經實施了10年,教材包括高考命題都發(fā)生了深刻變化,但許多教師還是用一本舊教案天天重復“昨天的故事”,課堂教學大多仍停留在以教師為主,以傳授知識為主的階段。這種“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已經難以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個性需求,更難以承載起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責任。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我們越來越感到,要把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重點轉移到內涵發(fā)展上來,把推進素質教育作為基本取向,就必須在課堂教學改革上有所作為。
    從“愿課改”到“會課改”
    在寶雞市渭濱區(qū)寶橋小學,記者觀摩了正在進行的主題為“現代教育技術輔助下的高效課堂”研討活動。這次活動是“課改學校發(fā)展共同體”按計劃開展的,作為組長學校的麟游縣西街小學校長羅永生介紹,他所在的這個共同體共有10所學校,經常開展類似的圍繞構建高效課堂的研討活動、經驗交流、聽評課、專題講座、焦點研討,每月都會有一個主題,突出對問題的探究。
    為更有力地推動課改實驗,發(fā)揮課改先進學校的示范輻射作用,寶雞市對參與課改實驗的學校實行了“管理、動態(tài)考核”的校帶動戰(zhàn)略。全市首批命名了5所五課改示范校,15所四課改示范校,55所三課改示范校,各縣區(qū)也樹立了自己的課改示范校。依托這些學校,全市建立了20個高效課堂校際共同體,并進行捆綁考核。今年,5所五學校領銜,與準備創(chuàng)建五、四的48所學校也建立了結對幫扶關系,形成5個“學校發(fā)展共同體”,以此助推學校課改深入與可持續(xù)發(fā)展。同時,還在全市開展高效課堂教學大賽活動,樹立個人教改標兵,并在評優(yōu)晉職中作為參考,以此帶動學科教學實驗深入開展。
    據了解,推進構建高效課堂實驗以來,針對課改中面臨的實際問題,寶雞市盤活當地優(yōu)質培訓資源,開展了體驗式培訓、通識性培訓、專題式培訓等各種注重實效的培訓,全市先后命名了130所縣級實驗校、60所市級實驗校、30所市級窗口校、13個學科示范基地以及25個校長培訓基地,組織開展了多層次、多形式的示范觀摩活動。同時,把教研與培訓相結合,充分發(fā)揮教研的力量,以研培一體的方式為課改實驗提供專業(yè)支持。教研室牽頭,組建了一個由專家、教研員、骨干教師組成的培訓團隊,學校有問題、有需求,隨時上門培訓服務;開展“課改大篷車”的送教下鄉(xiāng)活動,通過課堂示范、專家引領等形式,送教上門、送培進校。對實驗學校在課改中出現的問題歸納梳理,組織市、縣教研室和基層教師聯(lián)合攻關,解決難題,并將研究成果及時通過各種交流平臺反饋到中小學校,以課題研究的成果指導教改實驗的深入開展。
    據介紹,3年來,寶雞市60%以上的教師參加了各種形式的“高效課堂”研究與培訓,全市形成了參與課改、研究課改的濃厚氛圍。一批理念新、有方法、懂實踐、善研究的教師走在教改前列,成為全市課改的生力軍,一系列的推進策略引領著學校和教師從“愿課改”走向“會課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