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高考第一輪隨堂達標復習同步練習試題

字號: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高三物理高考第一輪隨堂達標復習同步練習試題》的文章,供大家學習參考!
    一、選擇題(本題共10小題,每小題4分,共4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的只有一個選項正確,有的有多個選項正確,全部選對的得4分,選對但不全的得2分,有選錯的得0分)
    1.下列關于運動和力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做曲線運動的物體,其加速度方向一定是變化的
    B.物體做圓周運動,所受的合力一定指向圓心
    C.物體所受合力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反,該物體一定做直線運動
    D.物體運動的速率在增加,所受合力方向一定與運動方向相同
    答案:C
    2.如圖4-1所示,小朋友在玩一種運動中投擲的游戲,目的是在運動中將手中的球投進離地面高3 m的吊環(huán),他在車上和車一起以2 m/s的速度向吊環(huán)運動,小朋友拋球時手離地面1.2 m,當他在離吊環(huán)的水平距離為2 m時將球相對于自己豎直上拋,球剛好進入吊環(huán),他將球豎直向上拋出的速度是(g取10 m/s2)(  )
    A.1.8 m/s      B.3.2 m/s
    C.6.8 m/s D.3.6 m/s
    答案:C
    3.如圖4-2所示,沿豎直桿以速度v勻速下滑的物體A通過輕質(zhì)細繩拉光滑水平面上的物體B,細繩與豎直桿間的夾角為θ,則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B向右勻速運動
    B.物體B向右勻加速運動
    C.細繩對A的拉力逐漸變小
    D.細繩對B的拉力逐漸變大
    解析:選C.如圖沿繩方向的分速度v1=vcosθ.隨θ減小v1增大,加速度變小,所以對B的拉力逐漸變小,因此只有C正確.
    4.在同一水平直線上的兩位置分別沿同方向拋出兩小球A和B,其運動軌跡如圖4-3所示,不計空氣阻力.要使兩球在空中相遇,則必須(  )
    A.先拋出A球
    B.先拋出B球
    C.同時拋出兩球
    D.A球的初速度大于B球的初速度
    解析:選CD.兩球在同一水平線上,到相遇點的豎直高度相同,要使兩球在空中相遇,兩球一定同時拋出,因A球的水平位移大些,因此拋A球的水平速度應大些,故CD正確.
    5.(2010年河南省實驗中學模擬)如圖4-4所示,小球P在A點從靜止開始沿光滑的斜面AB運動到B點所用的時間為t1,在A點以一定的初速度水平向右拋出,恰好落在B點所用時間為t2,在A點以較大的初速度水平向右拋出,落在水平面BC上所用時間為t3,則t1、t2和t3的大小關系正確的是(  )
    A.t1>t2=t3        B.t1    C.t1>t2>t3 D.t1    解析:選A.設斜面傾角為θ,A點到BC面的高度為h,則hsinθ=12gsinθt12,平拋落到B點時,h=12gt22,以較大的速度平拋,落到BC面上時,h=12gt32,可得出:t1= 2hgsin2θ> 2hg=t2=t3,故A正確.
    6.m為在水平傳送帶上被傳送的小物體(可視為質(zhì)點),A為終端皮帶輪,如圖4-5所示,已知皮帶輪半徑為r,傳送帶與皮帶輪間不會打滑.當m可被水平拋出時,A輪每秒的轉數(shù)最少是(  )
    A.12π gr B.gr
    C.gr D.12πgr
    解析:選A.A輪每秒的轉數(shù)的最小值對應物體m在A輪正上方時,對傳送帶的壓力恰好為零時A輪的角速度,有:mg=mω2r,又ω=2πn,可得n=12π gr,故A正確.
    7.在高速公路的拐彎處,路面要修建的外高內(nèi)低,即當車向右拐彎時,司機左側的路面比右側的應高一些.路面與水平面的夾角為θ,設拐彎路段是外半徑為R的圓弧,要使車速為v時車輪與路面之間的橫向(即垂直于前進方向)摩擦力等于零,θ應等于(  )
    A.a(chǎn)rcsinv2gR B.a(chǎn)rctanv2gR
    C.12arcsinv2gR D.12arctanv2gr
    8.(2010年沈陽模擬)一質(zhì)量為m的小球A用輕繩系于O點,如果給小球一個初速度使其在豎直平面內(nèi)做圓周運動,某時刻小球A運動到圓軌道的水平直徑的右端點時,如圖4-6所示位置,其加速度大小為17g,則它運動到最低點時,繩對球的拉力大小為(  )
    A.(3+17)mg B.7mg
    C.(2+17)mg D.6mg
    解析:選A.小球運動到圓軌道水平直徑右端時,受繩的拉力F和重力mg,設其速度為v1,到最低點時速度為v2.
    由向心力公式mv12r=17mg
    從右端運動到最低點,機械能守恒
    12mv12+mgr=12mv22
    FT-mg=mv22r
    FT=3mg+17mg=(3+17)mg
    9.如圖4-7所示,在地球同一軌道平面上的三顆不同的人造衛(wèi)星,關于各物理量的關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根據(jù)v=gr,可知vA    B.根據(jù)萬有引力定律,可知FA>FB>FC
    C.角速度ωA>ωB>ωC
    D.向心加速度aA解析:選C.人造衛(wèi)星的運動都可近似看成勻速圓周運動.
    由GMmr2=mv2r有v= GMr,即衛(wèi)星的線速度與軌道半徑的平方根成反比,A項錯.
    其向心力就是地球對它的萬有引力F=GMmr2,因質(zhì)量關系未知,故B項錯.
    由GMmr2=mrω2有ω= GMr3,即人造衛(wèi)星的運行角速度與軌道半徑三次方的平方根成反比,C項對.
    由GMmr2=ma有a=GMr2,即衛(wèi)星的向心加速度與軌道半徑的平方成反比,故D項錯.
    10.(2009年北京西城4月模擬)宇航員在地球表面以一定初速度豎直上拋一小球,經(jīng)過時間t小球落回原地.若他在某星球表面以相同的初速度豎直上拋同一小球,需經(jīng)過時間5t小球落回原處.已知該星球的半徑與地球半徑之比為R星∶R地=1∶4,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為g,設該星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為g′,空氣阻力不計.則(  )
    A.g′∶g=5∶1 B.g′∶g=5∶2
    C.M星∶M地=1∶20 D.M星∶M地=1∶80
    解析:選D.豎直上拋的小球運動時間t=2v0g,因而得g′g=t5t=15,A、B均錯.由GMmR2=mg得M=gR2G,因而M星M地=g′R星2gR地2=15×(14)2=180,C錯,D對.
    二、 填空題(本題共2小題,每小題8分,共16分.把答案填在題中橫線上)
    11.用一根細繩,一端系住一定質(zhì)量的小球,另一端固定,使小球在水平面內(nèi)做勻速圓周運動.現(xiàn)有兩個這樣的裝置,如圖4-8甲和4-8乙所示.已知a,b兩小球轉動的角速度大小相同,繩與豎直方向的夾角分別為37°和53°.則a、b兩小球的轉動半徑Ra和Rb之比為________.(sin37°=0.6;cos37°=0.8)
    解析:水平面內(nèi)有:mgtan37°=mω2Ra,mgtan53°=mω2Rb,兩式相比可解得:RaRb=tan37°tan53°=916.
    答案:9∶16
    12.做雜技表演的汽車從高臺水平飛出,在空中運動后著地,一架照相機通過多次曝光,拍攝得到汽車在著地前后一段時間內(nèi)的運動照片,并且汽車剛好到達地面時拍到一次.如圖4-9所示,已知汽車長度為3.6 m,相鄰兩次曝光時間間隔相等,由照片(圖中實線是用筆畫的正方形的格子)可推算出汽車離開高臺時的瞬時速度大小為________m/s,高臺離地面高度分別為________m.(g取10 m/s2)
    圖4-9
    解析:從圖中可以看出相鄰的兩次曝光時間間隔內(nèi)汽車在水平方向上運動的距離為三格,即3.6×3 m=10.8 m.設高臺離圖中第一次曝光拍照時汽車所在的位置的豎直距離為h,汽車離開高臺時的瞬時速度大小為v0,相鄰兩次曝光時間間隔為t,則豎直方向上利用Δh=gt2得
    t= Δhg= 7.2-3.610 s=0.6 s
    由水平方向的勻速運動可知
    v0=st=10.80.6 m/s=18 m/s
    從拍攝到的第一張照片和第二張照片得
    h=12gt02,h+3.6=12g(t0+t)2
    將t代入解得h=0.45 m,
    故高臺離地面高度為h+10.8 m=11.25 m.
    答案:18 11.25
    三、計算題(本題包括4小題,共44分.解答應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驟.只寫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數(shù)值計算的題,答案中必須明確寫出數(shù)值和單位)
    13.(10分)如圖4-10所示,在一次執(zhí)行特殊任務的過程中,在距地面80 m高的水平面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的某波音輕型飛機上依次拋出a、b、c三個物體,拋出的時間間隔為1 s,拋出點a、b與b、c間距分別為45 m和55 m,三個物體分別落在水平地面上的A、B、C三處.(g取10 m/s2)求:
    (1)飛機飛行的加速度;
    (2)剛拋出b物體時飛機的速度大小;
    (3)b、c兩物體落地點B、C間的距離.
    解析:(1)由Δs=aT2,得:
    a=Δs/T2=bc-abT2=10 m/s2.
    (2)勻變速直線運動中,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等于這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則有:
    vb=ab+bc2T=50 m/s.
    (3)被拋出的物體在豎直方向做的是自由落體運動,設下落時間為t,由h=12gt2得:
    t= 2hg=4 s
    故BC=bc+vct-vbt=bc+(vc-vb)t=bc+aTt=95 m.
    答案:(1)10 m/s2 (2)50 m/s (3)95 m
    14.(10分)在如圖4-11所示的裝置中,兩個光滑的定滑輪的半徑很小,表面粗糙的斜面固定在地面上,斜面的傾角為θ=30°.用一根跨過定滑輪的細繩連接甲、乙兩物體,把甲物體放在斜面上且連線與斜面平行,把乙物體懸在空中,并使懸線拉直且偏離豎直方向α=60°.現(xiàn)同時釋放甲、乙兩物體,乙物體將在豎直平面內(nèi)擺動,當乙物體運動經(jīng)過點和最低點時,甲物體在斜面上均恰好未滑動.已知乙物體的質(zhì)量為m=1 kg,若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試求:
    圖4-11
    (1)乙物體運動經(jīng)過點和最低點時懸繩的拉力大??;
    (2)甲物體的質(zhì)量及斜面對甲物體的靜摩擦力.
    解析:(1)設乙物體運動到點時,繩子上的彈力為FT1.
    對乙物體FT1=mgcosα=5 N
    當乙物體運動到最低點時,繩子上的彈力為FT2
    對乙物體由機械能守恒定律:
    mgl(1-cosα)=12mv2
    又由牛頓第二定律:
    FT2-mg=mv2l
    得:FT2=mg(3-2cosα)=20 N.
    (2)設甲物體的質(zhì)量為M,所受的靜摩擦力為Ff,乙在點時甲物體恰好不下滑,有:Mgsinθ=Ff+FT1
    得:Mgsinθ=Ff+mgcosα
    乙在最低點時甲物體恰好不上滑,有:
    Mgsinθ+Ff=FT2
    得:Mgsinθ+Ff=mg(3-2cosα)
    可解得:M=m(3-cosα)2sinθ=2.5 kg
    Ff=32mg(1-cosα)=7.5 N.
    答案:(1)5 N 20 N (2)2.5 kg 7.5 N
    15.(12分)2007年10月24日18時,“嫦娥一號”衛(wèi)星星箭成功分離,衛(wèi)星進入繞地軌道.在繞地運行時,要經(jīng)過三次近地變軌:12小時橢圓軌道①→24小時橢圓軌道②→48小時橢圓軌道③→地月轉移軌道④.11月5日11時,當衛(wèi)星經(jīng)過距月球表面高度為h的A點時,再一次實施變軌,進入12小時橢圓軌道⑤,后又經(jīng)過兩次變軌,最后進入周期為T的月球極月圓軌道⑦.如圖4-12所示.已知月球半徑為R.
    圖4-12
    (1)請回答:“嫦娥一號”在完成三次近地變軌時需要加速還是減速?
    (2)寫出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表達式.
    解析:(1)加速.
    (2)設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為g月,在月球表面有
    GMmR2=mg月
    衛(wèi)星在極月圓軌道有
    GMm(R+h)2=m(2πT)2(R+h)
    解得g月=4π2(R+h)3T2R2.
    答案:(1)加速 (2)4π2(R+h)3T2R2
    16.(12分)(2010年北京西城區(qū)模擬)如圖4-13所示,豎直平面內(nèi)有一光滑圓弧軌道,其半徑為R,平臺與軌道的點等高,一小球從平臺邊緣的A處水平射出,恰能沿圓弧軌道上的P點的切線方向進入軌道內(nèi)側,軌道半徑OP與豎直線的夾角為45°,試求:
    (1)小球從平臺上的A點射出時的速度v0;
    (2)小球從平臺上射出點A到圓軌道入射點P之間的距離l;
    (3)小球能否沿軌道通過圓弧的點?請說明理由.
    解析:(1)小球從A到P的高度差
    h=R(1+cos45°)=(22+1)R,小球做平拋運動,
    h=12gt2,
    小球平拋時間
    t= 2hg=(2+2)Rg,
    則小球在P點的豎直分速度vy=gt= (2+2)gR.
    把小球在P點的速度分解可得v0=vy,所以小球平拋初速度v0= (2+2)gR
    (2)小球平拋下降高度
    h=12vy•t,
    水平射程
    s=v0t=2h,
    故A、P間的距離
    l=h2+s2=5h=(5+1210)R.
    (3)能.小球從A到達Q時,根據(jù)機械能守恒定律可得
    vQ=v0=(2+2)gR>gR,所以小球能通過圓弧軌道的點.
    答案:(1) (2+2)gR(2)(5+1210)R (3)能,理由見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