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自考組織行為學考試大綱個體差異與管理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要掌握知覺、社會知覺、自我知覺的概念和影響知覺的因素,理解知覺差異與管理的關系;掌握個性的概念和個性的結構與內容,以及價值觀、態(tài)度、氣質、性格、能力的概念與類型,理解個性差異在管理中如何應用。
二、課程內容
第一節(jié) 認知差異與管理
(一)知覺、社會知覺和自我知覺的概念
感覺、知覺、社會知覺、自我知覺的概念。社會知覺內容
(二)自我知覺與社會知覺的關系
(三)知覺的過程和影響知覺的因素
1.知覺的過程一般包括觀察、選擇、組織、解釋、反應五個階段。
2.影響知覺的因素:影響知覺選擇的因素有:客觀和主觀兩方面。影響知覺組織的因素:對象與背景配合、知覺歸類。產生錯誤知覺的原因:知覺防御、成見(首因效應)暈輪效應、投射。
(四)知覺差異對管理的影響
管理者對員工的知覺不同就會影響管理者采用不同的管理行為,即形成X理論與Y理論;人們對成功與失敗因果關系的歸因看法不同,就會得出不同的行為反應,從而說明歸因論的內容、歸因論的依據(jù)和歸因論的應用。
第二節(jié) 價值觀、態(tài)度差異與管理
(一)價值觀與管理
價值觀的概念,價值觀的形成。價值觀的分類,價值觀在管理中的作用。
(二)態(tài)度差異與管理
態(tài)度的概念,態(tài)度的特性,工作態(tài)度的概念與功能。
(三)員工對組織的認同感與對工作的參與度
1.組織認同感的概念。組織認同感的影響。
2.工作參與度及其影響。
3.管理者如何提高員工對組織的認同感與對工作的參與度。
第三節(jié) 個性差異與管理
(一)個性的概念
個性的涵義;個性本身具有的性質;組合性、獨特性、穩(wěn)定性、傾向性、整體性。
(二)個性的結構與內容
個性的結構包括兩部分內容:個性傾向性特征與個性心理特征。
1.個性傾向性特征包括個人的興趣、愛好、動機、需要、理想、信念、世界觀、價值觀、態(tài)度等內容。
2.個性心理特征包括氣質、能力、性格等。氣質的概念與類型及各類氣質的行為特征。能力的概念和能力差異與類型。性格的概念、性格差異與類型。
(三)影響個性形成的因素
影響個性形成的因素包括:先天遺傳因素、后天社會環(huán)境因素。對個性形成起決定作用的不是先天生物遺傳因素,而是后天社會環(huán)境因素。
(四)個性差異在管理中的應用
個性差異與工作成就的關系。個性差異與健康的關系。個性差異與管理的關系。
知識經(jīng)濟時代“控制方位論”在管理中的應用。
三、考核知識點
(一)感覺、知覺、社會知覺、思維的概念,社會知覺的內容
(二)知覺的過程和影響知覺的因素
(三)知覺差異與管理
(四)個性的要領及其本身的性質
(五)個性的結構與內容
(六)影響個性形成的因素
(七)個性差異在管理中的應用
四、考核要求
(一)知覺的概念
1.識記:感覺、知覺、社會知覺、自我知覺的概念。
2.領會:社會知覺的內容,社會知覺與自我知覺的關系。
(二)知覺的過程和影響知覺的因素
1.識記:(1)知覺的過程包括哪些階段,(2)影響知覺選擇性的因素,(3)影響知覺組織的因素。
2.領會:產生錯誤知覺的原因。
(三)知覺差異與管理
1.領會:X理論與Y理論對管理者采用哪種管理方式的關系。
2.應用:說明歸因理論及其在管理中的應用。
(四)價值觀與管理
1.識記:價值觀的概念,價值的分類。
2.領會:價值觀在管理中的作用。
(五)態(tài)度差異與管理
1.識記:態(tài)度的概念,態(tài)度的特性。
2.領會:工作態(tài)度的概念與功能。
(六)員工對組織認同感與對工作參與度
1.識記:組織認同感與工作參與度的概念。
2.應用:管理者如何提高員工對組織認同感和參與度。
(七)個性的概念、性質和結構
1.識記:個性的含義。
2.領會:(1)個性本身的性質。(2)個性結構與內容
(八)個性心理特征
1.識記:氣質、能力、性格的概念
2.領會和應用:(1)氣質差異與類型:多血質、膽汁質、粘液質、抑郁質,并說明各類不同氣質人員的行為特征;(2)能力差異與類型;(3)性格差異與類型。
(九)影響個性形成的因素
應用: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角度,分析影響個性形成的因素,并說明其中哪類因素對個性的形成起主要影響作用。
(十)個性差異在管理中的應用
1.領會:(1)個性差異與工作成就的關系,(2)個性差異與健康的關系。
2.應用:(1)論述個性差異原理在管理中的應用。(2)論述知識經(jīng)濟時代“控制方位論”在管理中的應用。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要掌握知覺、社會知覺、自我知覺的概念和影響知覺的因素,理解知覺差異與管理的關系;掌握個性的概念和個性的結構與內容,以及價值觀、態(tài)度、氣質、性格、能力的概念與類型,理解個性差異在管理中如何應用。
二、課程內容
第一節(jié) 認知差異與管理
(一)知覺、社會知覺和自我知覺的概念
感覺、知覺、社會知覺、自我知覺的概念。社會知覺內容
(二)自我知覺與社會知覺的關系
(三)知覺的過程和影響知覺的因素
1.知覺的過程一般包括觀察、選擇、組織、解釋、反應五個階段。
2.影響知覺的因素:影響知覺選擇的因素有:客觀和主觀兩方面。影響知覺組織的因素:對象與背景配合、知覺歸類。產生錯誤知覺的原因:知覺防御、成見(首因效應)暈輪效應、投射。
(四)知覺差異對管理的影響
管理者對員工的知覺不同就會影響管理者采用不同的管理行為,即形成X理論與Y理論;人們對成功與失敗因果關系的歸因看法不同,就會得出不同的行為反應,從而說明歸因論的內容、歸因論的依據(jù)和歸因論的應用。
第二節(jié) 價值觀、態(tài)度差異與管理
(一)價值觀與管理
價值觀的概念,價值觀的形成。價值觀的分類,價值觀在管理中的作用。
(二)態(tài)度差異與管理
態(tài)度的概念,態(tài)度的特性,工作態(tài)度的概念與功能。
(三)員工對組織的認同感與對工作的參與度
1.組織認同感的概念。組織認同感的影響。
2.工作參與度及其影響。
3.管理者如何提高員工對組織的認同感與對工作的參與度。
第三節(jié) 個性差異與管理
(一)個性的概念
個性的涵義;個性本身具有的性質;組合性、獨特性、穩(wěn)定性、傾向性、整體性。
(二)個性的結構與內容
個性的結構包括兩部分內容:個性傾向性特征與個性心理特征。
1.個性傾向性特征包括個人的興趣、愛好、動機、需要、理想、信念、世界觀、價值觀、態(tài)度等內容。
2.個性心理特征包括氣質、能力、性格等。氣質的概念與類型及各類氣質的行為特征。能力的概念和能力差異與類型。性格的概念、性格差異與類型。
(三)影響個性形成的因素
影響個性形成的因素包括:先天遺傳因素、后天社會環(huán)境因素。對個性形成起決定作用的不是先天生物遺傳因素,而是后天社會環(huán)境因素。
(四)個性差異在管理中的應用
個性差異與工作成就的關系。個性差異與健康的關系。個性差異與管理的關系。
知識經(jīng)濟時代“控制方位論”在管理中的應用。
三、考核知識點
(一)感覺、知覺、社會知覺、思維的概念,社會知覺的內容
(二)知覺的過程和影響知覺的因素
(三)知覺差異與管理
(四)個性的要領及其本身的性質
(五)個性的結構與內容
(六)影響個性形成的因素
(七)個性差異在管理中的應用
四、考核要求
(一)知覺的概念
1.識記:感覺、知覺、社會知覺、自我知覺的概念。
2.領會:社會知覺的內容,社會知覺與自我知覺的關系。
(二)知覺的過程和影響知覺的因素
1.識記:(1)知覺的過程包括哪些階段,(2)影響知覺選擇性的因素,(3)影響知覺組織的因素。
2.領會:產生錯誤知覺的原因。
(三)知覺差異與管理
1.領會:X理論與Y理論對管理者采用哪種管理方式的關系。
2.應用:說明歸因理論及其在管理中的應用。
(四)價值觀與管理
1.識記:價值觀的概念,價值的分類。
2.領會:價值觀在管理中的作用。
(五)態(tài)度差異與管理
1.識記:態(tài)度的概念,態(tài)度的特性。
2.領會:工作態(tài)度的概念與功能。
(六)員工對組織認同感與對工作參與度
1.識記:組織認同感與工作參與度的概念。
2.應用:管理者如何提高員工對組織認同感和參與度。
(七)個性的概念、性質和結構
1.識記:個性的含義。
2.領會:(1)個性本身的性質。(2)個性結構與內容
(八)個性心理特征
1.識記:氣質、能力、性格的概念
2.領會和應用:(1)氣質差異與類型:多血質、膽汁質、粘液質、抑郁質,并說明各類不同氣質人員的行為特征;(2)能力差異與類型;(3)性格差異與類型。
(九)影響個性形成的因素
應用: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角度,分析影響個性形成的因素,并說明其中哪類因素對個性的形成起主要影響作用。
(十)個性差異在管理中的應用
1.領會:(1)個性差異與工作成就的關系,(2)個性差異與健康的關系。
2.應用:(1)論述個性差異原理在管理中的應用。(2)論述知識經(jīng)濟時代“控制方位論”在管理中的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