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物貿易法
第一節(jié) 國際貨物買賣的法律
一、國際貨物買賣的公約
《國際貨物買賣統(tǒng)一法公約》The Uniform Law on International Sale of Goods,ULIS成員國只有比利時、岡比亞、聯(lián)邦德國、以色列、意大利、荷蘭、圣馬力諾和英國。
《國家貨物買賣合同成立統(tǒng)一法公約》The Uniform Law on the Formation of Contract for International Sale of Goods。ULF
上述公約的成員國,除以色列外的7個。
這兩個公約,由于采用了大陸法系的合同法原則,未考慮其他國家。也少有考慮發(fā)展中國家。條文或繁瑣或含混不清。導致條約形同虛設。
二、聯(lián)合國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公約。Convention on the International Sale of Goods(CISG)
該公約1980年通過,1988年1月1日生效。截止2008年10月,共有71個國家批準了該公約。包括美國在內。日本到2009年8月一日生效。
參見 http://www.uncitral.org/uncitral/en/uncitral_texts/sale_goods/1980CISG_status.html
公約的適用范圍:締約國中營業(yè)地分處不同國家的當事人之間的貨物買賣,而不論當事人的國籍;國際私法沖突規(guī)則導致適用某締約國的法律;有形貨物買賣。不適用于有價證券,貨幣,也不適用于船舶、飛機、氣墊船的買賣,電力買賣,勞務和服務買賣,消費品買賣,拍賣方式的銷售。根據法律令狀和其他令狀的銷售。
三、國際貨物買賣商業(yè)慣例
《2000年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International Rules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Trade Terms,incoterms 2000) 1936年首次公布,后經1953,1967,1976,1980,1990,2000年多次補充和修訂。
《1932年華沙-牛津規(guī)則》(Warswa-Oxford Rules, 1932)
《1941年美國對外貿易定義》(Definition of Foreign Trade 1941)
重點:Incoterms 2000
1990年,作了較大修改,將縮略語進行規(guī)范化。如:C&F 改為CFR,適應電子化貿易;規(guī)定了電子單證;把買賣雙方的權利義務相對應,分10項;按字母順序把13個貿易術語分為E,F,C,D四組。
E組,一個術語:EXW—Ex works (named place)工廠交貨。賣方責任最小。一般適用于聯(lián)運。
F組,F(xiàn)AS----Free along-side Ship (named port of shipment )船邊交貨。
FCA(Free Carrier) 貨交承運人。
FOB –Free on Board (named port of shipment)船上交貨
第一節(jié) 國際貨物買賣的法律
一、國際貨物買賣的公約
《國際貨物買賣統(tǒng)一法公約》The Uniform Law on International Sale of Goods,ULIS成員國只有比利時、岡比亞、聯(lián)邦德國、以色列、意大利、荷蘭、圣馬力諾和英國。
《國家貨物買賣合同成立統(tǒng)一法公約》The Uniform Law on the Formation of Contract for International Sale of Goods。ULF
上述公約的成員國,除以色列外的7個。
這兩個公約,由于采用了大陸法系的合同法原則,未考慮其他國家。也少有考慮發(fā)展中國家。條文或繁瑣或含混不清。導致條約形同虛設。
二、聯(lián)合國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公約。Convention on the International Sale of Goods(CISG)
該公約1980年通過,1988年1月1日生效。截止2008年10月,共有71個國家批準了該公約。包括美國在內。日本到2009年8月一日生效。
參見 http://www.uncitral.org/uncitral/en/uncitral_texts/sale_goods/1980CISG_status.html
公約的適用范圍:締約國中營業(yè)地分處不同國家的當事人之間的貨物買賣,而不論當事人的國籍;國際私法沖突規(guī)則導致適用某締約國的法律;有形貨物買賣。不適用于有價證券,貨幣,也不適用于船舶、飛機、氣墊船的買賣,電力買賣,勞務和服務買賣,消費品買賣,拍賣方式的銷售。根據法律令狀和其他令狀的銷售。
三、國際貨物買賣商業(yè)慣例
《2000年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International Rules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Trade Terms,incoterms 2000) 1936年首次公布,后經1953,1967,1976,1980,1990,2000年多次補充和修訂。
《1932年華沙-牛津規(guī)則》(Warswa-Oxford Rules, 1932)
《1941年美國對外貿易定義》(Definition of Foreign Trade 1941)
重點:Incoterms 2000
1990年,作了較大修改,將縮略語進行規(guī)范化。如:C&F 改為CFR,適應電子化貿易;規(guī)定了電子單證;把買賣雙方的權利義務相對應,分10項;按字母順序把13個貿易術語分為E,F,C,D四組。
E組,一個術語:EXW—Ex works (named place)工廠交貨。賣方責任最小。一般適用于聯(lián)運。
F組,F(xiàn)AS----Free along-side Ship (named port of shipment )船邊交貨。
FCA(Free Carrier) 貨交承運人。
FOB –Free on Board (named port of shipment)船上交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