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一級注冊建筑師考前輔導:建筑設計

字號:

技術是人類文明與實踐經驗的積累,在物質化的同時,也在被精神化和審美化。在當代景觀設計不斷進化的歷程中,新技術不僅能使我們更加自如地再現自然美景,甚至能創(chuàng)造出超自然的人工奇景。它不僅極大地改善我們用于造景的方法與素材,同時也帶來全新的美學觀念——技術美學。
    1、技術美學的產生及拓展
    技術美學(aestheticsoftechnology)是研究美的技術表現,以及人的精神需求與物質需求恰當結合的科學,是應用美學的分支,亦是技術科學與美學相結合的綜合性學科。
    技術美學伴隨著現代化生產而產生發(fā)展,可以追溯到首先在英國展開的工業(yè)化進程,以及隨后在歐洲各地掀起的“新藝術運動”。20世紀30年代,在“德意志制造聯盟”和“包豪斯”全面發(fā)展的以幾何形式美、材料美和結構美為核心的“工業(yè)美學”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了一門以研究技術美為核心的新興科學——技術美學。
    技術美學最初的主要研究對象是工業(yè)產品的藝術設計問題。它把美學運用于設計、商品交換領域,一方面要求充分運用先進科技作為設計的物質手段;另一方面又要求人們將積淀在頭腦中的審美意識、藝術規(guī)律和藝術形式調動出來去創(chuàng)造美。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和社會的發(fā)展,技術美學已逐漸從工業(yè)界漫入各行各業(yè),其影響不僅體現在工業(yè)產品設計,還包括對建筑、室內、景觀、服飾、廣告、招貼、包裝等設計行業(yè)的滲透,突破了傳統空間向度和時間向度,開辟了技術表現的新領域。
    2、技術美學與當代景觀的審美轉型
    技術美學應用在景觀設計領域,是以技術為起點,以工業(yè)材料如磚、瓦和鋼筋混凝土等為要素,研究景觀、觀賞者和景觀審美意境三個方面及其相互關系。
    技術構成是審美構成的基礎。技術構成的變化總是要引起審美構成的變化,正如審美構成的變化往往可以追溯到技術構成的變化。任何一種景觀的構成都具有技術的和審美的雙重性。
    建筑大師格羅皮烏斯在其著作《全面建筑觀》中認為:“以往的歷史表明,審美觀念是隨著思想和技術的進步而改變的。誰要是以為自己發(fā)現了‘永恒的美’,他就會陷入與摹仿和停滯不前。
    真正的傳統是不斷前進的產物,它的本質是運動的,不是靜止的,傳統應該推動人們不斷前進?!奔夹g能力是人類最基本的物質生產能力。人類的實用技術重于審美能力的發(fā)展。但是審美能力的發(fā)展又不是截然落后于技術能力,而是隨著各種能力的發(fā)展而流動變化。
    當代景觀設計受到新材料技術、加工技術、環(huán)境科學技術,以及當代美學、現代藝術和現代建筑理論的影響,傳統景觀的服務對象及目的已經完全改變,同時人們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審美習慣等的改變對景觀環(huán)境有了新的要求,需要新的功能來滿足人們的這一需求。
    這些都使得當代景觀在各個方面都區(qū)別于傳統的景觀環(huán)境設計,使現代景觀設計和營造不可避免的發(fā)生了轉型和變化,越來越顯示出明顯的技術發(fā)展趨勢,新技術成為景觀設計師的靈感源泉和完成設計的手段,現代景觀呈現出與傳統景觀迥然不同的面貌。
    3、技術美學在現代景觀設計中的滲透和體現
    技術美學與當代景觀設計的發(fā)展過程有著密切關系,并在當代景觀設計中通過新材料、新結構、新技術、新設備的運用來體現技術美。
    3.1新材料體現技術美
    使用新材料是技術美的重要因素之一。新材料通過它本身的表面、形狀、色彩和質地,在人們的感覺中喚起某種特定的感覺和情緒,帶來不可取代的表現力。達到只有現代園林才能具備的質感、色彩、透明度、光影等特征,或達到傳統材料無法達到的規(guī)模,這在一些具有創(chuàng)新或前衛(wèi)精神的設計師身上反映突出。
    近來玻璃、透明塑料等材料越來越多地進入園林景觀,使景觀設計出現一種走向透明的趨勢,如美籍越南設計師安迪?曹設計的玻璃庭院,圓錐狀的白色玻璃象鹽堆一樣從寧靜的水池中冒出來,樹根上鋪著精致混合的彩色玻璃碎片,使人想起法國點彩派的油畫;令人感覺新奇的合成纖維、橡膠等軟質材料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景觀設計中,其構成的軟質景觀形態(tài)流暢柔和,富于有機物的生命感和動態(tài)感,給人們帶來新鮮的感受;
    具有現代工業(yè)色彩的金屬的運用使種滿自然植物的庭院很有現代感,如景觀設計師大衛(wèi)?史蒂文斯設計的金字塔形雕塑,將不銹鋼、水和郁金香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水流過金字塔的表面,與纖細的花朵形成鮮明的對比,并給不銹鋼的硬邊記高強度的反光表面賦予生機與動感;光纖也開始應用于景觀照明之中,成為一種新型的景觀照明材料。
    3.2新技術體現技術美
    當代的技術觀念是一種區(qū)別于傳統現代主義的技術化觀念,是一種多樣化的技術觀。相繼出現的新媒介、新技術在環(huán)境設計之中的應用,給當代景觀設計提供多種表現手段,同時也為景觀增加了新的甚至是完全區(qū)別于傳統的環(huán)境景觀的全新內容。通過各種手段(嗅覺、聽覺、觸覺等)去豐富人們的審美內容,如音樂噴泉、人造霧、視頻技術等現代手段。
    由于現代建造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以及受建筑設計理論的影響,很多景觀設計作品也表現出高技派、銀色派的特點,精細的節(jié)點構造和細部,先進的施工技術,使景觀建筑、小品越來越多地呈現工業(yè)設計的表現手法;先進的植物栽培技術同樣給景觀設計師帶來新的靈感和創(chuàng)造能力。
    如無土栽培技術,讓植物的栽植與培育不受場地的限制,有的設計師利用這一技術制作了“移動庭院”;在景照明技術方面,景觀照明技術已從過去最求高照度逐步向注重景觀照明質量、藝術性、視覺的舒適性方面轉化。
    目前光纖照明系統經常被用于水池、噴泉里,如舒沃茲(Matha Schwatz)在瑞歐購物中心庭院的黑色水池池底分格條采用了光纖代替燈光效果;水景技術在手法上也異常豐富,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