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與數字出版相關的概念。
(一)電子出版:電子出版是指將數字化內容與具備一定外在形態(tài)的物質載體固定在一起提供給消費者的出版方式,不論內容的形式是否為數據庫,也不論讀取設備是否為計算機。
(二)互聯網出版:新聞出版總署和信息產業(yè)部2002年6月聯合發(fā)布《互聯網出版管理暫行規(guī)定》對“互聯網出版”的定義為:“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將自己創(chuàng)作或他人創(chuàng)作的作品經過選擇和編輯加工,登載在互聯網上或者通過互聯網發(fā)送到用戶端,供公眾瀏覽、閱讀、使用或者下載的在線傳播行為?!?BR> (三)手機出版:是一種通過無線通信網絡傳送出版物內容信息的出版方式,把產品內容信息以二進制數字編碼形式存儲在服務器上,根據用戶事先或即時提出的需求,利用相應的設備和支撐軟件把數字信號轉換成電磁波信號,通過無線通信網絡發(fā)送到特定消費者的手機等移動終端設備上。
二、數字出版的概念和特征。
(一)數字出版的概念:新聞出版總署在《關于加快我國數字出版產業(yè)發(fā)展的若干意見》定義:“數字出版指利用數字技術進行內容編輯加工,并通過網絡傳播數字內容產品的一種新型出版方式”
(二)數字出版的特征:
(1)內容生產數字化;
(2)管理過程數字化;
(3)產品形態(tài)數字化;
(4)傳播渠道網絡化
三、數字出版的發(fā)展。
工業(yè)社會向信息社會的跨越,對出版業(yè)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光、電磁載體的不斷產生和迅速發(fā)展,并推動數字出版活動成為一種新型的出版業(yè)態(tài)。
(1)國外數字出版的興起:國外數字出版的發(fā)展,最早可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末開始的書目數據庫建設,以1959年美國匹茲堡大學衛(wèi)生法律中心建立全文檢索系統(tǒng)為標志。1974年,美國《紐約時報》建立了報紙的電子化資料庫,將該報登載的文章存儲于計算機之內,并向公眾提供聯機信息檢索服務。20世紀70年代末,世界上的聯機信息檢索服務系統(tǒng)----DIALOG系統(tǒng)誕生。1987年《圣何賽信使報》以網絡出版形式在全球首次發(fā)行。但總的來看,世界范圍內數字出版的興起是在20世紀90年代互聯網的快速崛起之后。
(2)我國數字出版的興起:我國數字出版起步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1994年,我國正式接入因特網(Internet),隨著1995年中國公用計算機交互網(Chinanet)的正式開通,互聯網建設的熱潮興起。1996年,國家教委主辦的《神州學人》創(chuàng)刊,并通過中國教育與研究網(Cernet)向全球發(fā)行,標志著中國第一份網絡報刊誕生。1999年10月,人民出版社將《中國經濟發(fā)展五十年大事記》制成網絡版,并通過人民時空網第一次成功地實現銷售,可以說是中國互聯網圖書出版的開始。2004年1月,新聞出版總署批準成立了首批50家互聯網出版機構,標志著數字出版在我國正式成為一種新的出版業(yè)態(tài),我國的數字出版迎來一個高速發(fā)展時期。
四、數字出版相關技術。
(1)信息處理技術:利用電子技術改善出版洗動,可以說是一種“出版的數字化”的過程;
(2)互聯網技術:1全球性、開放性和共享性的;2每臺主機都需要有“地址”3這些主機必須按照共同的規(guī)則(協(xié)議)連接在一起。
五、數字出版產品的特點和種類。
(一)數字出版產品的特點:
(1)物理空間利用率高;
(2)復制成本低廉,有利用環(huán)保;
(3)版本更新和發(fā)行都能做到快速便捷;
(4)方便消費者全面把握知識信息;
(五)互動性強,收集反饋信息便捷。
(二)數字出版產品的種類:
(1)數字圖書(2)數字報紙(3)數字期刊(4)數據庫出版物(5)手機書(6)手機報;(7)手機刊(8)手機音樂(9)電子書(10)按需印刷(11)動漫和網絡游戲產品
(一)電子出版:電子出版是指將數字化內容與具備一定外在形態(tài)的物質載體固定在一起提供給消費者的出版方式,不論內容的形式是否為數據庫,也不論讀取設備是否為計算機。
(二)互聯網出版:新聞出版總署和信息產業(yè)部2002年6月聯合發(fā)布《互聯網出版管理暫行規(guī)定》對“互聯網出版”的定義為:“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將自己創(chuàng)作或他人創(chuàng)作的作品經過選擇和編輯加工,登載在互聯網上或者通過互聯網發(fā)送到用戶端,供公眾瀏覽、閱讀、使用或者下載的在線傳播行為?!?BR> (三)手機出版:是一種通過無線通信網絡傳送出版物內容信息的出版方式,把產品內容信息以二進制數字編碼形式存儲在服務器上,根據用戶事先或即時提出的需求,利用相應的設備和支撐軟件把數字信號轉換成電磁波信號,通過無線通信網絡發(fā)送到特定消費者的手機等移動終端設備上。
二、數字出版的概念和特征。
(一)數字出版的概念:新聞出版總署在《關于加快我國數字出版產業(yè)發(fā)展的若干意見》定義:“數字出版指利用數字技術進行內容編輯加工,并通過網絡傳播數字內容產品的一種新型出版方式”
(二)數字出版的特征:
(1)內容生產數字化;
(2)管理過程數字化;
(3)產品形態(tài)數字化;
(4)傳播渠道網絡化
三、數字出版的發(fā)展。
工業(yè)社會向信息社會的跨越,對出版業(yè)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光、電磁載體的不斷產生和迅速發(fā)展,并推動數字出版活動成為一種新型的出版業(yè)態(tài)。
(1)國外數字出版的興起:國外數字出版的發(fā)展,最早可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末開始的書目數據庫建設,以1959年美國匹茲堡大學衛(wèi)生法律中心建立全文檢索系統(tǒng)為標志。1974年,美國《紐約時報》建立了報紙的電子化資料庫,將該報登載的文章存儲于計算機之內,并向公眾提供聯機信息檢索服務。20世紀70年代末,世界上的聯機信息檢索服務系統(tǒng)----DIALOG系統(tǒng)誕生。1987年《圣何賽信使報》以網絡出版形式在全球首次發(fā)行。但總的來看,世界范圍內數字出版的興起是在20世紀90年代互聯網的快速崛起之后。
(2)我國數字出版的興起:我國數字出版起步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1994年,我國正式接入因特網(Internet),隨著1995年中國公用計算機交互網(Chinanet)的正式開通,互聯網建設的熱潮興起。1996年,國家教委主辦的《神州學人》創(chuàng)刊,并通過中國教育與研究網(Cernet)向全球發(fā)行,標志著中國第一份網絡報刊誕生。1999年10月,人民出版社將《中國經濟發(fā)展五十年大事記》制成網絡版,并通過人民時空網第一次成功地實現銷售,可以說是中國互聯網圖書出版的開始。2004年1月,新聞出版總署批準成立了首批50家互聯網出版機構,標志著數字出版在我國正式成為一種新的出版業(yè)態(tài),我國的數字出版迎來一個高速發(fā)展時期。
四、數字出版相關技術。
(1)信息處理技術:利用電子技術改善出版洗動,可以說是一種“出版的數字化”的過程;
(2)互聯網技術:1全球性、開放性和共享性的;2每臺主機都需要有“地址”3這些主機必須按照共同的規(guī)則(協(xié)議)連接在一起。
五、數字出版產品的特點和種類。
(一)數字出版產品的特點:
(1)物理空間利用率高;
(2)復制成本低廉,有利用環(huán)保;
(3)版本更新和發(fā)行都能做到快速便捷;
(4)方便消費者全面把握知識信息;
(五)互動性強,收集反饋信息便捷。
(二)數字出版產品的種類:
(1)數字圖書(2)數字報紙(3)數字期刊(4)數據庫出版物(5)手機書(6)手機報;(7)手機刊(8)手機音樂(9)電子書(10)按需印刷(11)動漫和網絡游戲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