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特殊重要的工業(yè)、能源、國防、科技和教育工程選址,要高度重視地區(qū)的地震烈度,盡量避免在高烈度地區(qū)建設。
2地下工程的選址,考慮區(qū)域穩(wěn)定性的問題。避免工程走向與巖層走向交角太小甚至近乎平行的地質構造。
3道路選線盡量避開斷層裂谷邊坡,尤其是不穩(wěn)定邊坡;避開巖層傾向與坡面傾向一致的順向坡,尤其是巖層傾角小于坡面角的順向坡;避免路線與主要裂隙發(fā)育方向平行,尤其是裂隙傾向與邊坡傾向一致的;
4工程地質對建筑結構的影響:⑴建筑結構選型和材料選擇⑵對基礎選型和結構尺寸⑶結構尺寸和鋼筋配置⑷地震烈度對結構和構造的影響
5物理性質是鑒別礦物的主要依據(jù)。
6假色是由于某種物理光學過程所致。
7指甲硬度約為2-2.5.玻璃約為5.5-6,鋼刀約為6-7度。
8軟化系數(shù)接近于1是弱軟化的巖石。小于0.75的巖石是軟化性較強的巖石。
9巖石受力作用會產(chǎn)生變形,在彈性變形范圍內(nèi)用彈性模量和泊松比兩個指標表示。巖石的彈性模量越大,變形越小。泊松比越大,表示巖石受力作用后的橫向變形越大。
10變質巖結構主要有變余結構、變晶結構、碎裂結構。
11土是由顆粒、水溶液和氣所組成的三相體系。
12黏性土這種因含水量變化而表現(xiàn)出的各種不同物理狀態(tài),稱為土的稠度。黏性土由一種稠度狀態(tài)轉變?yōu)榱硪环N狀態(tài),對應于轉變點的含水量稱為界限含水量,也稱為稠度界限,黏性土的界限含水量有縮限、塑限和液限。黏性土的天然含水量和塑限的差值與塑性指數(shù)之比,稱為液限指數(shù)。
13堆填時間超過10年的黏性土,超過5年的粉土,超過2年的砂土可作為一般建筑物的天然地基。
14傾斜巖層的產(chǎn)狀,用巖層層面的走向、傾向和傾角三個產(chǎn)狀要素表示的。
15構造裂隙分張性和扭(剪)性裂隙。
16當裂隙主要發(fā)育方向與路線走向平行,傾向與邊坡一致時,不論巖體的產(chǎn)狀如何,路塹邊坡都容易發(fā)生崩塌等不穩(wěn)定現(xiàn)象。
17斷層要素:斷層面和破碎帶、斷層線、斷盤、斷距。
18斷層基本類型:正斷層50-60度、逆斷層25-45度、平推斷層。
19公路工程路線布局,應盡量避開大的斷層破碎帶。
20當隧道軸線與斷層走向平行時,應盡量避免與斷層破碎帶接觸。
21地面上受震動破壞程度相同點的外包線稱為等震線。體波分縱波(質點振動方向與震波傳播方向一致、短、小、快)和橫波(垂直長大慢)。體波經(jīng)反射、折射而沿地面附近傳播的波稱為面波,面波的傳播速度最慢。
22地震烈度分基本、建筑場地和設計烈度。
23工程巖體有地基巖體、邊坡巖體和地下洞室圍巖三類。
24巖體結構的基本類型分為整體塊狀、層狀、碎裂和散體結構。
25巖體的力學特征主要是巖體的變形、流變和強度特征。
26巖體的變形參數(shù)由變形模量或彈性模量來反映。
27巖體沿某一結構面產(chǎn)生整體滑動時,則巖體強度完全受結構面強度控制。
28地下水分為包氣帶水、潛水、承壓水。
29防滲和排水是整治滑坡的一種重要手段。
30冷加工車間(機械制造類的金工、修理)、熱加工(機械制造類的鑄造、鍛壓、熱處理)、恒溫濕(精密儀器、紡織)、潔凈(藥品、集成電路)、其他特種狀況(防放射性物質、防電磁波干擾)
2地下工程的選址,考慮區(qū)域穩(wěn)定性的問題。避免工程走向與巖層走向交角太小甚至近乎平行的地質構造。
3道路選線盡量避開斷層裂谷邊坡,尤其是不穩(wěn)定邊坡;避開巖層傾向與坡面傾向一致的順向坡,尤其是巖層傾角小于坡面角的順向坡;避免路線與主要裂隙發(fā)育方向平行,尤其是裂隙傾向與邊坡傾向一致的;
4工程地質對建筑結構的影響:⑴建筑結構選型和材料選擇⑵對基礎選型和結構尺寸⑶結構尺寸和鋼筋配置⑷地震烈度對結構和構造的影響
5物理性質是鑒別礦物的主要依據(jù)。
6假色是由于某種物理光學過程所致。
7指甲硬度約為2-2.5.玻璃約為5.5-6,鋼刀約為6-7度。
8軟化系數(shù)接近于1是弱軟化的巖石。小于0.75的巖石是軟化性較強的巖石。
9巖石受力作用會產(chǎn)生變形,在彈性變形范圍內(nèi)用彈性模量和泊松比兩個指標表示。巖石的彈性模量越大,變形越小。泊松比越大,表示巖石受力作用后的橫向變形越大。
10變質巖結構主要有變余結構、變晶結構、碎裂結構。
11土是由顆粒、水溶液和氣所組成的三相體系。
12黏性土這種因含水量變化而表現(xiàn)出的各種不同物理狀態(tài),稱為土的稠度。黏性土由一種稠度狀態(tài)轉變?yōu)榱硪环N狀態(tài),對應于轉變點的含水量稱為界限含水量,也稱為稠度界限,黏性土的界限含水量有縮限、塑限和液限。黏性土的天然含水量和塑限的差值與塑性指數(shù)之比,稱為液限指數(shù)。
13堆填時間超過10年的黏性土,超過5年的粉土,超過2年的砂土可作為一般建筑物的天然地基。
14傾斜巖層的產(chǎn)狀,用巖層層面的走向、傾向和傾角三個產(chǎn)狀要素表示的。
15構造裂隙分張性和扭(剪)性裂隙。
16當裂隙主要發(fā)育方向與路線走向平行,傾向與邊坡一致時,不論巖體的產(chǎn)狀如何,路塹邊坡都容易發(fā)生崩塌等不穩(wěn)定現(xiàn)象。
17斷層要素:斷層面和破碎帶、斷層線、斷盤、斷距。
18斷層基本類型:正斷層50-60度、逆斷層25-45度、平推斷層。
19公路工程路線布局,應盡量避開大的斷層破碎帶。
20當隧道軸線與斷層走向平行時,應盡量避免與斷層破碎帶接觸。
21地面上受震動破壞程度相同點的外包線稱為等震線。體波分縱波(質點振動方向與震波傳播方向一致、短、小、快)和橫波(垂直長大慢)。體波經(jīng)反射、折射而沿地面附近傳播的波稱為面波,面波的傳播速度最慢。
22地震烈度分基本、建筑場地和設計烈度。
23工程巖體有地基巖體、邊坡巖體和地下洞室圍巖三類。
24巖體結構的基本類型分為整體塊狀、層狀、碎裂和散體結構。
25巖體的力學特征主要是巖體的變形、流變和強度特征。
26巖體的變形參數(shù)由變形模量或彈性模量來反映。
27巖體沿某一結構面產(chǎn)生整體滑動時,則巖體強度完全受結構面強度控制。
28地下水分為包氣帶水、潛水、承壓水。
29防滲和排水是整治滑坡的一種重要手段。
30冷加工車間(機械制造類的金工、修理)、熱加工(機械制造類的鑄造、鍛壓、熱處理)、恒溫濕(精密儀器、紡織)、潔凈(藥品、集成電路)、其他特種狀況(防放射性物質、防電磁波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