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北京交通大學“卓越百人計劃”人才引進啟事

字號:


    北京交通大學是教育部直屬,教育部、中國鐵路總公司、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yōu)勢學科創(chuàng)新平臺”項目建設高校和具有研究生院的全國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高校。我校牽頭的“2011計劃”“軌道交通安全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是國家首批14個認定的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之一。學校位于北京“學府勝地”海淀區(qū),有東西兩個校區(qū),總面積1000余畝,建筑面積84萬平方米,教學、科研設施完善,校園環(huán)境優(yōu)美。經教育部批準,學校正在北京市平谷區(qū)規(guī)劃建設新校區(qū)。(詳情可登錄學校主頁www.bjtu.edu.cn查詢)
    招聘學科:信息與通信工程、交通運輸工程、土木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光學工程、應用經濟學、系統(tǒng)科學、電子科學與技術、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安全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電氣工程、工商管理、數學、物理學、力學、軟件工程、統(tǒng)計學、生物學、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等。
    一、應聘基本條件
    (一)第一層次(杰出人才):活躍在世界學術前沿研究領域、具有世界一流學術水平的學術大師。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特支計劃”杰出人才入選者、“”長期項目特聘專家或者具有相當學術水平和學術地位的海內外學者。
     
    (二)第二層次(領軍人才):活躍在國際學術前沿、具有很高的學術地位和良好學術聲譽,在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fā)展規(guī)劃確立的重點方向,主持重大科研任務、領銜高層次創(chuàng)新團隊、領導重點學科建設的科技創(chuàng)新領軍人才,其研究工作具有重大創(chuàng)新性和發(fā)展前景。年齡一般不超過55周歲。滿足下列條件之一:
    1.“國家特支計劃”領軍人才入選者、“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教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首席專家、全國“四個一批”人才、全國十大杰出青年法學家等。
    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chuàng)新群體負責人、重大項目負責人(如973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家自然基金重大項目負責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等)。
    3.國家自然科學獎、技術發(fā)明獎、科技進步獎第一完成人;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yōu)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一等獎及以上獎項的第一完成人。
    4.其他具有相當水平和影響力的海內外學者。
     
    (三)第三層次(拔尖人才):在所從事的研究領域具有創(chuàng)新性構想和戰(zhàn)略性思維,研究方向和技術路線有重要創(chuàng)新前景;具備帶領團隊開展原創(chuàng)性、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研究和關鍵領域攻關的實力;學術業(yè)績突出,體現(xiàn)出特別優(yōu)秀的科學研究和技術創(chuàng)新潛能;在未來5年內能夠達到與“長江”和“杰青”相當的學術水平和綜合實力。
    青年973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家“青年”入選者、“國家特支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入選者、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優(yōu)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可直接認定。其他人選一般應滿足以下條件:
    1.自然科學領域(含管理科學與工程)
    (1)年齡一般不超過40周歲(女性可放寬至42周歲)。
    (2)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本、碩、博學位一般均應在海內外高校(研究機構)取得,具備良好的國際交流水平和能力。
    (3)具有高水平的學術研究經歷。一般應滿足下列條件之一:①近五年主持過2項項目,或以核心成員身份參加重大重點項目;②以主要完成人身份(排名前三)獲得過二等獎及以上或省部級一等獎及以上獎勵;③從海外直接引進的人才,一般應主持過高水平基金項目。
    (4)在本學術領域持續(xù)取得一系列高水平原創(chuàng)性研究成果,在同行中具有較大影響力,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身份在本領域發(fā)表一系列高水平論文,一般應滿足下列條件之一:①發(fā)表Science, Nature,Cell,PNAS論文;②近五年發(fā)表本研究領域期刊論文或An1類論文4篇,或者發(fā)表本研究領域公認的權威期刊論文或An2類及以上論文10篇;③近五年發(fā)表SCI論文的影響因子之和達到45(工程技術類達到30、管理科學類達到20);④發(fā)表過的論文在近五年SCI正面他引次數之和達到300(工程技術類達到200、管理科學類達到150)。
    2.人文社會科學領域
    (1)年齡一般不超過45周歲。
    (2)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本、碩、博學位一般均應在海內外高校(研究機構)取得,具備良好的國際交流水平和能力。
    (3)具有高水平的科學研究經歷,研究成果得到同行廣泛認可,一般應滿足下列條件之一:①近五年主持過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或省部級哲學社會科學重大科研項目;②近五年作為第一完成人獲得過省部級及以上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及以上獎勵。
    (4)在本學術領域持續(xù)取得一系列高水平研究成果,在同行中具有較大影響力,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身份在本領域發(fā)表系列高水平論文及以第一作者出版高水平學術著作。參考標準為滿足下列2項條件:①近五年在SSCI\A&HCI期刊及CSSCI中本學科公認的權威學術期刊(每個一級學科一般不超過3種,下同)上發(fā)表論文8篇及以上;②近五年出版1部及以上代表性學術著作, 并得到省部以上政府部門出版資助(第一作者)。
     
    (四)第四層次(新星人才):在本領域已取得較突出的學術業(yè)績,取得了一些標志性成果,在開展原創(chuàng)性、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研究和關鍵領域攻關方面具備較強的基礎和潛能,在未來5年內能夠達到與“優(yōu)青”相當的學術水平和綜合實力。一般應滿足以下條件:
    1.自然科學領域(含管理科學與工程)
    (1)年齡一般不超過35周歲(女性可放寬至37周歲)。
    (2)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本、碩、博學位一般均應在海內外高校(研究機構)取得,具備良好的國際交流水平和能力。
    (3)具有良好的科學研究經歷。一般應滿足下列條件之一:主持過項目,或以核心成員身份參加重大重點項目;‚以主要完成人身份(排名前三)獲得過省部級二等獎及以上獎勵;ƒ從海外直接引進的人才,本人曾作為所在團隊項目的主要實施成員。
    (4)在本領域已取得一系列較高水平的創(chuàng)新性成果,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身份在本領域發(fā)表一系列高水平論文,一般應滿足下列條件之一:①累計發(fā)表本研究領域期刊論文或An1類論文3篇,或者發(fā)表本研究領域公認的權威期刊論文或An2類及以上論文6篇;②發(fā)表SCI論文影響因子之和超過35(工程技術類達到20、管理科學類達到15); ③發(fā)表過的論文SCI正面他引次數之和達到200(工程技術類達到150、管理科學類達到100)。
    2.人文社會科學領域
    (1)年齡一般不超過40周歲。
    (2)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本、碩、博學位一般均應在海內外高校(研究機構)取得,具備良好的國際交流水平和能力。
    (3)具有良好的科學研究經歷。一般應滿足下列條件之一:①主持過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包括國家社科重大項目子課題),或主持過2項及以上省部級社科重點項目;②以第一完成人身份獲得過省部級及以上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三等獎及以上獎勵。
    (4)在本研究領域已取得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身份在本領域發(fā)表一系列高水平論文,一般應滿足:累計在SSCI\A&HCI期刊及CSSCI中本學科公認的權威學術期刊上發(fā)表論文6篇及以上。
    說明:
    1.以上提及的論文分類標準:根據論文發(fā)表當年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簡稱ISI)公布的期刊引證報告(簡稱JCR)的學科分類目錄和科學引文索引(簡稱SCI)收錄期刊影響因子情況,對同一學科中的期刊按影響因子從高到低進行排序。學科影響因子前5%(含)的期刊為An1區(qū)期刊,學科影響因子前20%(含)的期刊為An2區(qū)期刊;學科影響因子前50%(含)的期刊為An3區(qū)期刊;學科影響因子后50%(不含)的期刊為An4區(qū)期刊;在以上分區(qū)中所對應的期刊上發(fā)表的論文分別稱為An1類、An2類、An3類、An4類論文。(2005-2012中信所JCR)
    2. 在進入本計劃首聘期內將按照“高標準、高要求、高待遇”的原則簽訂高水平任務合同,薪酬實行“崗位薪酬+增量薪酬”制。崗位薪酬按其受聘崗位的現(xiàn)有工資水平兌現(xiàn),要求完成學院統(tǒng)一規(guī)定的相應崗位的任務。增量薪酬與合同中另行約定的高水平任務目標掛鉤。
    二、待遇條件
    1.第一層次人才各項待遇協(xié)商確定;第一、二層次可協(xié)商安置配偶工作。
    2.第二、三、四層次見下表:(租房補貼指在無住房的過渡期內)
    

層次
    

崗位
    

增量薪酬(萬元/年)
    

科研啟動及學科配套經費(萬元)
    

住房或租補(平米;元/月)
    

實驗辦公用房
    

(平米)
    

其他
    


    二
    

    教授二級或三級
    

    15-20
    

    自然科學300-500
    人文社科60-100
    

    120;9000
    

    自然科學150-300
    人文社科50-100
    

    直接認定博導資格;團隊建設支持;本人及家屬進京戶口;子女就近入托、入學等。
    

    三
    

    教授四級或三級
    

    10-15
    

    自然科學100-300
    人文社科40-60
    

    90;7000
    

    自然科學50-150
    人文社科40-80
    

    四
    

    高聘教授或教授四級
    

    5-10
    

    自然科學30-100
    人文社科20-30
    

    70;5000
    

    獨立空間15-20
    

    三、應聘要求及注意事項
    1.請將個人簡歷發(fā)至以下郵箱,在接到通知后準備相關證明材料:(1)書面應聘函;(2)個人簡介(含學歷、工作簡歷、發(fā)表論文著作情況、獲得獎勵情況、項目課題完成情況、專利獲得情況、主要學術成就、思想和創(chuàng)新點及必要的證明材料復印件);(3)應聘后首聘期的工作設想和擬實現(xiàn)的工作目標;(4)本領域3名及以上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海外同行專家推薦信。
    2.如有政策咨詢,可聯(lián)系學校人才工作辦公室。
    聯(lián)系人:張藝,咨詢電話:86-10-51683432 
    Email:rscrcb@bjt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