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冊語文《楊修之死》教學教案

字號:

這篇初一上冊語文《楊修之死》教學教案的文章,是特地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習目標:
    ①理清文章脈絡(luò),能夠簡要概括事件要點
    ②能用自己的語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楊修的性格
    ③感受中國古典小說的豐富底蘊,激發(fā)學生閱讀古典小說的興趣,從而熱愛祖國的傳統(tǒng)文化。
    學習重點難點:
    ①理清文章脈絡(luò),能夠簡要概括事件要點
    ②探究楊修的死因并能用自己的語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楊修的性格
    知識鏈接:
    1、作者簡介及《三國演義》
    羅貫中(約1330~約1400),名本,號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一說錢塘(今浙江杭州)或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元末明初小說家。相傳是施耐庵的得意門生,才華出眾。但時局*,政治腐敗,才人志士流落荒野。羅貫中郁郁不得志,轉(zhuǎn)而編著《三國演義》,以古鑒今,抨擊時政。是繼施耐庵之后,又一個以小說創(chuàng)作流芳百世的小說家。
    他廣泛搜求了有關(guān)平話、戲劇和傳說,參考陳壽《三國志》和裴松之的注,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對三國故事進行了再創(chuàng)造;以史實為基礎(chǔ),融合大膽而合理的想像和虛構(gòu),創(chuàng)作了“七實三虛”的歷史小說巨著《三國演義》。羅貫中在這部巨著里,借敘述魏蜀吳三國征戰(zhàn)的歷史故事,對*作了憤怒的抨擊,提出了自己的鮮明政治理想——仁政。這個觀點形成全書鮮明的擁劉反曹傾向,使曹操和劉備兩個藝術(shù)形象鮮明對比,互相襯托,以強烈譴責*,熱烈頌揚仁政。
    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三百年來被譽為“第一才子書”“第一部奇書”,他是我國一部斷代體歷史小說?!度龂萘x》是我國第一部章回體小說,描寫了三國時期的歷史故事,重點敘述了魏、蜀、吳三國互相征戰(zhàn)的歷史故事。塑造了曹操、劉備、孫權(quán)、關(guān)羽、張飛、周瑜、黃蓋、夏侯惇等眾多人物形象,其故事更是膾炙人口,流傳廣遠。表達了作者強烈譴責*,熱烈頌揚仁政的思想感情?!疤覉@三結(jié)義”、“溫酒斬華雄”、“三英戰(zhàn)呂布”、“賠了夫人又折兵”、“千里走單騎”、“三顧草廬”、“火燒赤壁”、“舌戰(zhàn)群儒”、等等都是大眾耳熟能詳?shù)那楣?jié)。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中的片段《楊修之死》
    2、背景簡介
    西山一戰(zhàn),蜀國老將黃忠手斬夏侯淵,曹操一怒之下出兵為夏侯淵報仇,面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曹操屢屢受挫,但又不甘心失敗,只好退兵斜谷關(guān),以待時機,終因蜀兵防守積極,難以進取。楊修之死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fā)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