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碩士心理學輔導:行為的根源——需要

字號:

這篇關于《教育碩士心理學輔導:行為的根源——需要》,是特地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生活中有很多行為看似很簡單,如吃飯、學習、工作等等。其實,在這些行為的背后都隱藏著一個復雜的心理現(xiàn)象——需要。需要是個體活動的基本動力,是個體行為動力的重要源泉。人的各種活動和行為,都是在需要的推動下進行的。
    人的需要是多種多樣的,人本主義心理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馬斯洛曾指出,人類的需要構成了一個層次體系,即任何一種需要的出現(xiàn)都是以較低層次的需要的滿足為前提的。他的層次理論包括五個層次的需要:生理、安全、歸屬與愛、尊重、自我實現(xiàn),而當每一種需要得以滿足,另一種需要便會取而代之。人的需要中基本、強烈、明顯就是對生存的需求。當一個人十分饑餓時,尋找食物就成了他的目的,所發(fā)生各種行為皆與此有關,而其他的需要則不能引起他絲毫的興趣。如果生理需要相對充分地獲得了滿足,接著就會出現(xiàn)一種新的需要,即安全的需要,這里包括社會的安定、國際的和平、職業(yè)的穩(wěn)定等。當這種需要未能得到滿足時,它就會對個體的行為起支配作用,使行為的目標指向安全。當一個人的生理和安全需要差不多得到滿足后,歸屬與愛的需要就會出現(xiàn)。馬斯洛說,“有這種需求的人會開始追求與他人建立友情,即在自己的團體里求得一席之地。他會為達到這個目標不遺余力。他會把這個看得高于一切,他甚至會忘了當初他饑腸轆轆時曾把愛當作不切實際或不重要的東西而嗤之以鼻?!碑斏鲜鋈矫娴男枰@得滿足之后,尊重的需要就會產(chǎn)生并支配人們的生活。這時,個體變得有強烈的自尊,并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后,當這些需要都得以實現(xiàn),個體便進入高層次——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在這一階段,個體的潛能得以大的發(fā)揮。
    在談到低級需要滿足后高級需要的產(chǎn)生時,馬斯洛指出,他所說的滿足是相對意義上的滿足。對于大多數(shù)正常人來說其全部基本需要都部分地得到了滿足,同時又在某種程度上沒有得到滿足。因此,隨著基本需要層次的上升,滿足的百分比是逐漸減少的。并且,新的需要在優(yōu)勢需要滿足后的出現(xiàn),并不是一種突然的、跳躍的現(xiàn)象,而是一種緩慢的逐漸從無到有的過程。也就是說,當某一種需要得到某種程度的滿足而并非完全的滿足,新的更高層次的滿足即可實現(xiàn)。
    馬斯洛在將高級需要與低級需要比較后指出,高級需要與低級需要存在性質上的差異。低級需要更貼近有機體的本能,當然也更加迫切,一般在所有的物種中都會存在;而高級需要通常只存在于較高級的種系,它沒有低級需要那么迫切,需要有更好的外部條件,卻比低級需要更具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