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爾王讀后感600字 《李爾王》讀后感精選

字號: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獲不少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這時候最關(guān)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讀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李爾王讀后感600字 《李爾王》讀后感篇一
    作為國王的李爾是專橫的獨裁權(quán)力者,這主要體現(xiàn)在其為小女兒考狄利婭抉擇夫婿中。在考狄利婭觸犯國王李爾之前,其是十分受疼愛的,李爾要分給她“比你的兩個姊姊更富庶的土地”,而且大女兒高納里爾和二女兒里根也能感受到這種偏愛,“他一向都是最愛我們妹妹的”。但當考狄利婭并沒有按李爾的意圖訴說對其的愛時,李爾不但剝奪了考狄利婭的土地,更是向她的兩個追求者極力貶低考狄利婭。他直接勸勃艮第公爵“放棄他吧”,勸法蘭西王“您還是丟開了這一個為天地所不容的壞人,另外去找尋佳偶吧”。即使在法蘭西王執(zhí)意選擇考狄利婭后,李爾仍不忘詛咒他們,“你們不要想得到我的祝福”,致使法蘭西王“盛怒而去”。國王李爾對女兒婚姻隨意專斷,反復(fù)無常;將心愛的女兒轉(zhuǎn)瞬間稱為壞人,其極致的專橫可見一斑。
    國王李爾不僅是專橫的,更是愚昧的,極易受到蒙蔽的。他面對高納里爾和里根的奉承,顯得極其受用,認為其所說的就是她們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完全沒有一點懷疑的傾向,而面對考狄利婭的無話可說則擅意決斷,根本不考慮考狄利婭所說是否是真實情況。而其在面對肯特為考狄利婭求情的死諫時,李爾根本不加思考,只是仗著君主的權(quán)威一昧地欲使肯特屈從,“閉住你的嘴巴”,最后剝奪了其官職并將其驅(qū)逐出境。
    由此可見,國王李爾是一個專橫、愚昧、易受人愚弄的宮廷王,他生活在由王權(quán)所構(gòu)筑的自我世界中,王權(quán)將其完全封閉,令其行為、言語等都隨心所欲、任意妄為,他看不到真實的世界,看不到社會的真相和真正的人性。諷刺的是,其悲劇恰恰起源于他基于王權(quán)的任意妄為,因為這使其失去了自我世界的根基——王權(quán)(分割國土事件),這迫使其自我世界崩塌,也迫使其開始認知真實的世界,而他也正是在悲劇的逐步進展中,逐漸受到教育,擺脫專橫、愚昧乃至深入其血脈的宮廷王性。
    書中的李爾王雖有些糊涂,但也是人之常情,而且他知錯回頭。而兩個女兒則無情無義,手足相殘,唯利是圖,忘恩負義。小女兒卻十分孝敬,有情有義,令人稱贊。其他忠臣以肯特為代表,都使我分外感動。此書最后的結(jié)局十分悲慘,孝魂忠魂俱去了,令人心傷。
    此書使我明白了許多道理:人不能自私自利,需得忠孝兩全,大氣大度也不可或缺,如果犯錯,亡羊補牢為時不晚矣。有情有義才會有人稱贊,忘恩負義與禽獸無異。
    李爾王讀后感600字 《李爾王》讀后感篇二
    “父親,我愛您勝過自我的眼睛,整個空間和廣大自由,超越一切能夠估價的貴重稀有的事物;不亞于富有淑德、健康、美貌和榮譽的生命,”這是李爾王的大女兒高納里爾的表述。
    “我厭棄一切凡是敏銳的知覺所能感覺到的歡樂,僅有愛您才是我的無上幸福……”這是二女兒里根的表述。
    多么娓娓動人的口才,說得李爾王心花怒放,將財產(chǎn)給了她們,然而她們真有如此愛她們的父親嗎不,她們對愛的告白其實是對金錢的渴求,她們對親情的表述其實是對財富的欲望,她們對父女情的理解其實是被利益蒙蔽雙眼的表現(xiàn)。
    而李爾王最珍愛的小女兒考狄利婭的回答卻是“父親,我沒有話說,我是個笨拙的人,不會把我的心涌上嘴里;我愛您只是按照我的名分,一分不多,一分不少?!睂Π?親情的愛只是因為您是“我”的父親,而對您的感激與孝敬,不會因為言語的誘人而變得更加崇高,不會因為金錢的“萬能”而變得更加偉大,更不會由于私欲的“渴望”而變得更加至高無上光彩奪目;相反它們會因為言語的花俏而變得低下,會因為金錢的偽裝而變得卑賤,會因為私欲的愚昧而失去光彩。而這一切的變化都是人類那可恥的虛榮心所賜,考狄利婭那普通的“名分”、簡單的話語道出了親情的“真實”——普通而平凡。
    然而李爾王卻所以大怒,與她斷絕父女關(guān)系,難道他這個高高在上的君王竟不習(xí)慣人間最平凡的親情嗎難道他這個父親對親情的理解也只是語言的動人、表面的華麗、不斷滿足虛榮心的奢侈,毫無真情實感嗎
    考狄利婭“只是缺少娓娓動人的口才,一些違心的言語,凡是心里想到的事,總不愿在沒有把它實行以前就放在嘴里宣揚。”她所以失去歡心的原因“并不是什么丑惡的污點淫邪的行為,或是不名譽的舉止,而是她“缺少像人家那樣的一雙獻媚求恩的眼睛。一條她所認為可恥的善于逢迎的舌頭?!?BR>    人們的虛榮心是多么奇怪而可恥!只喜歡別人把你當貴重稀有的物品而捧得高高,卻不明白別人已把自我當作無用易碎的玻璃花瓶,不明白自我的短處,還一味地挑剔別人的毛病與錯誤。當一個人不斷期望得到別人的奉承與討好時,那么這就是他“毀滅”的開始。
    時間證明了一切,兩個女兒排擠他,冷落他,僅有被他遺棄仇視的小女兒考狄利婭來關(guān)心愛護他,最終用她的生命換回了她“真正”的父親,彌天大謊破滅了,此時美麗誘人的言語成了萬惡的根源。言語的誘人,言語的“偽裝”,言語的“虛假”歷歷在目,痛之入骨?;叵氘敃r肯特公爵的勸阻是正確的,他甚至用生命作為代價對他說道:“有人不會口若懸河,說得天花亂墜,可并不是無情無義!”而此刻已回天乏術(shù)了。
    這是虛榮心“導(dǎo)演”的一部愚昧父親害死自我善良女兒的可悲電影。
    這不正說明了我們平時的一句話“忠言逆耳”,并且也證實了人們的虛榮心有多么強烈,對于平時普通的言語都要求美麗動聽,對于不需要舌頭,只要行動的事卻要天天宣揚于嘴邊,然而緊隨著的將是幻覺、泡影與虛偽。
    當肯特公爵被逐出國家領(lǐng)土?xí)r,曾對李爾王的兩位大女兒祈愿道:“……愿你們的夸口變成實事,假樹上會結(jié)下真實的果實……”可誰都了解人們的虛榮心永遠會攜帶著虛偽與丑陋,夸口不會變成實事,假樹上永遠不會結(jié)下真實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