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關(guān)于少兒宋詞大全:唐多令·何處合成愁,是特地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作品簡介】
《唐多令》由吳文英創(chuàng)作,被選入《宋詞三百首》?!短贫嗔睢はe》是南宋詞人吳文英所作。吳文英系浙江寧波人,景定時(shí),受知于丞相吳潛,往來于蘇杭之間。他一生大都是做一點(diǎn)掌管文筆的小職務(wù),生活很不得意。這首詞便反映了他飄泊生涯中的失意情懷。詞的上闋是就眼前之景抒發(fā)離別之愁。下闋拓寬一步,展示自己的心靈背景和深層意緒,把與友人的惜別賦予了較深層的內(nèi)涵,使讀者更能體會詞人命筆時(shí)的復(fù)雜心情和離別之際的紛紛意緒。小詞明快輕捷,頗富民歌韻味。
【原文】
《唐多令》
作者:吳文英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v芭蕉、不雨也颼颼。都道晚涼天氣好,有明月,怕登樓。
年事夢中休?;諢熕鳌Q噢o歸,客尚淹留。垂柳不系裙帶住,漫長是、系行舟。
【注釋】
①心上秋:“心”上加“秋”字,即合成“愁”字。
②颼(sōu):形容風(fēng)雨的聲音。這里指風(fēng)吹蕉葉之聲。
③年事:指歲月。
④“燕辭歸”句:曹丕《燕歌行》:“群燕辭歸鵠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腸。慊慊思?xì)w悉故鄉(xiāng),君何淹留寄他方?!贝擞闷湟????,作者自指。
⑤淹留:停留。
⑥縈:旋繞,糸住。
⑦裙帶:指燕,指別去的女子。
【翻譯】
怎樣合成一個(gè)“愁”,是離別之人的心上加個(gè)秋。
縱然是秋雨停歇之后,風(fēng)吹芭蕉的葉片,也吹出冷氣颼颼。
別人都說是晚涼時(shí)的天氣,可是我卻害怕登上高樓,
那明月光下的清景,更加令我滋生憂愁。
往昔的種種情事好像夢境一樣去悠悠,
就像是花飛花謝,就像是滾滾的煙波般向東奔流。
群群的燕子已經(jīng)飛回南方的故鄉(xiāng),只有我這游子還在異地停留。
絲絲垂柳不能系住她的裙帶,卻牢牢地拴住我的行舟。
【賞析】
吳文英的這首《唐多令》寫的是羈旅懷人。全詞字句不事雕琢,自然渾成,在吳詞中為別調(diào)。
就內(nèi)容而論可分兩段,然與此的自然分片不相吻合。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縱芭蕉不雨也颼颼。都道晚涼天氣好;有明月,怕登樓。年事夢中休,花空煙水流。燕辭歸、客尚淹留”為第一段,起筆寫羈旅秋思,釀足了愁情,目的是為寫別情蓄勢。前二句先點(diǎn)“愁”字,語帶雙關(guān)。從詞情看,這是說造成這些愁情的,是離人悲秋的緣故,秋思是平常的,說離人秋思方可稱愁,單就這點(diǎn)說命意便有出奇制勝之處。從字面看,“愁”字是由“秋心”二字拼合而成,所以此二字又近于字謎游戲。這種手法,古代歌謠中經(jīng)??梢?,王士禛謂此二句為“《子夜》變體”,具“滑稽之雋”(《花草蒙拾》),是道著語。此詞以“秋心”合成“愁”字,是離合體,皆入謎格,故是“變體”。此處似乎是信手拈來,涉筆成趣,毫無造作之嫌,且緊扣主題秋思離愁,實(shí)不該以“油腔滑調(diào)”(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二)目之。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眱删湟粏栆淮穑_篇即出以唱嘆,而且鑿空道來,實(shí)可稱倒折之筆。下句“縱芭蕉不雨也颼颼”是說,雖然沒有下雨,但芭蕉也會因颼颼秋風(fēng),發(fā)出凄涼的聲響。這分明想告訴讀者,先時(shí)有過雨來。而起首愁生何處的問題,正由此處蕉雨惹起。所以前二句即由此倒折出來,平添千回百折之感。秋雨初停,天涼如水,明月東升,正是登樓納涼賞月的好時(shí)候?!岸嫉劳頉鎏鞖夂谩?,可謂人云亦云,而“有明月,怕登樓”,才是客子真實(shí)獨(dú)特的心理寫照。“月是故鄉(xiāng)明”,望月是難免會觸動鄉(xiāng)思離愁的。這三句沒有直說愁,卻通過客子心口不一的描寫把它充分地表現(xiàn)了。
秋屬歲未,頗容易使人聯(lián)想到晚歲。過片就嘆息年光過盡,往事如夢?!盎諢熕鳌笔潜扔髑啻簹q月的流逝,又是賦寫秋景,兼有二義之妙。由此可見客子是長期飄泊在外,老大未回之人。看到燕子辭巢而去,心生無限感慨?!把噢o歸”與“客尚淹留”,兩相對照,自可見人不如候鳥。以上蕉雨、明月、落花、流水、去燕……雖無非秋景,而又不是一般的秋景,于中無往而非客愁,這也就是“離人心上秋”的具體形象化了。
此下“垂柳不縈裙帶住,謾長是、系行舟”為第二段,寫客中孤寂的感嘆?!按沽笔茄壑星锞?,而又關(guān)離情別事寫來承接自然?!翱M”、“系”二字均由柳絲綿長思出,十分形象?!按沽豢M裙帶住”一句寫的是其人已去,“裙帶”二字暗示對方的身份和彼此之間的關(guān)系:“謾長是,系行舟”二句是自況,意思是自己不能隨去。羈身異鄉(xiāng),又成孤零,本就有雙重悲愁,何況離自己而去者又是一位情侶呢。由此方見篇著“離人”二字具有更多一重含意,是離鄉(xiāng)又逢離別的人啊,其愁也就更其難堪了。伊人已去而自己既留,必有不得已的理由,卻不明說(也無須說),只是埋怨柳絲或系或不系,無賴至極,卻又耐人尋味?!把噢o歸、客尚淹留”句與此三句,又形成比興關(guān)系,情景相映成趣。
全詞第一段對于羈旅秋思著墨較多,渲染較詳,為后邊描寫蓄足了力量。第二段寫字中懷人,著筆簡潔明快,發(fā)語恰到好處,毫無拖沓之感。較之作者的其它作品,此詞確有其獨(dú)到之處。
【講解】
南宋詞人吳文英系浙江寧波人,景定時(shí),受知于丞相吳潛,往來于蘇杭之間。他一生大都是做一點(diǎn)掌管文筆的小職務(wù),生活很不得意。這首詞便反映了他飄泊生涯中的失意情懷。
從詞題看,所寫的內(nèi)容是與一位友人的惜別。時(shí)值清秋季節(jié),詞人愁緒滿懷地與朋友作別。劈頭一句便以設(shè)問的語氣寫道:什么情況下最使人愁呢?離別之人正逢深秋。北宋詞人柳永有句云:“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說的正是這樣的意思。吳詞的新意在于“心上秋”三字,心靈上的悲涼與秋深之時(shí)的冷落相感應(yīng),才令人更為愁苦,這就比單純外界自然的秋增加離愁要深入一籌。另外“心上秋”也正是一個(gè)“愁”字,這種語意學(xué)的運(yùn)用也很新巧地點(diǎn)明了愁上加愁的蘊(yùn)意。
“縱芭蕉,不雨也颼颼”是詞人就眼前景物的感受。雨打芭蕉是令人惆悵的,在詞人愁苦的心境中,縱然晴晝無雨,芭蕉只在秋風(fēng)中的搖曳,也令人感到?jīng)鲲`颼地凄楚?!帮`颼”是詞人心靈上的一種感覺,是詩人的情緒與外界景物的一種凝合,是詩人主觀情感向外部世界的一種投射?!岸嫉劳頉鎏鞖夂谩币痪潆m然寫得極白,但卻更反襯出詞人心境的沉郁:清秋之夜,萬里無云,明月朗照,這是一個(gè)團(tuán)圓的象征,而對離別之人卻成為引起無限遺憾的表態(tài)。在此情景下登樓遠(yuǎn)望,長路漫漫,這對于即將踏上征途的詞人越發(fā)不堪其愁,不勝其苦了……
上闋是就眼前之景抒發(fā)離別之愁。下闋拓寬一步,展示自己的心靈背景和深層意緒;青春年華和經(jīng)歷的種種悲觀都如夢如煙地消逝了,心境正如這百花凋零的深秋一樣空寂冷落,春天的花瓣,盛夏的綠葉都被時(shí)間的流水沖刷得不留一點(diǎn)痕跡,“年事夢中休”是詞人心情的直抒;“花空煙水流”是形象化的比喻,“意”與“象”交融互補(bǔ),就構(gòu)成一個(gè)完滿的詩的境界,令人玩味、沉吟,獲得了想象的馳騁和美感的享受?!把噢o歸,客尚淹留”;“垂柳不縈裙帶住,漫長是、系行舟”。是兩組“景”與“情”的對應(yīng)反襯結(jié)構(gòu)語式。前句中以秋深燕歸的自然景象對比自身仍在外飄泊、有家不得歸的苦痛情緒;后句中以垂柳柔條不能系住自身飄泊的行蹤與家人同住,而只能長系行舟的象征性的對比,訴說一個(gè)“永恒的流浪者”的苦況。這樣就把與友人的惜別賦予了較深層的內(nèi)涵,使讀者更能體會詞人命筆時(shí)的復(fù)雜心情和離別之際的紛紛意緒。
【作者介紹】
吳文英(約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吳氏。與賈似道友善?!端问贰窡o傳。一生未第,游幕終身,于蘇、杭、越三地居留最久。并以蘇州為中心,北上到過淮安、鎮(zhèn)江,蘇杭道中又歷經(jīng)吳江垂虹亭、無錫惠山,及茹霅二溪。游蹤所至,每有題詠。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后為浙東安撫使吳潛及嗣榮王趙與芮門下客,后“困躓以死”。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shù)量豐沃,風(fēng)格雅致,多酬答、傷時(shí)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而后世品評卻甚有爭論。
清全祖望答萬經(jīng)《寧波府志》雜問,謂吳文英“晚年困躓以死”,殆得其實(shí)。享年六十歲左右。黃升《中興以來絕妙詞選》編定于淳祐九年(1249),卷十錄吳文英詞九首,時(shí)吳文英正在越州,年約五十。黃升并引尹煥《夢窗詞敘》云:“ 求詞于吾宋者,前有清真,后有夢窗。此非煥之言,四海之公言也?!鄙蛄x夫《樂府指迷》亦謂“夢窗深得清真之妙”。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二云:“若夢窗詞,合觀通篇,固多警策。即分摘數(shù)語,每自入妙,何嘗不成片段耶?”近代詞論家多以姜詞清空,吳詞密麗,為二家詞風(fēng)特色。況周頤《蕙風(fēng)詞語》卷二又云:“ 近人學(xué)夢窗,輒從密處入手。夢窗密處,能令無數(shù)麗字,一一生動飛舞,如萬花為春;非若琱蹙繡,毫無生氣也?!薄秹舸霸~集》有四卷本與一卷本兩種。毛氏汲古閣所刻《夢窗甲乙丙丁稿》為四卷本,《疆村叢書》刻明太原張遷璋所藏為一卷本。號“詞中李商隱”。在南宋詞壇,吳文英屬于作品數(shù)量較多的詞人,存詞有三百四十余首,其《夢窗詞》在數(shù)量上除辛棄疾外無人與之抗衡;就題材而言,這些詞大體可以分為三類:酬酢贈答之作,哀時(shí)傷世之作,憶舊悼亡之作。
【宋詞英譯】
Where do they combine into sorrows?
The departee’s autumn in the heart.
Even without rain the Japanese banana leaves sadly sough.
All say the evening cool is wonderful;
Bright moon overhead,
Nonetheless the fear of mourning stairs.
The year fizzles out in a dream,
Flowers fade and misty water flows.
Swallow take leave and return,
The traveler dawdles still.
Hanging willows failed to hold the girdle’s string;
Very long they are,
Good for mooring boats.
【詞牌簡介】
《唐多令》,詞牌名,也寫作《糖多令》,又名《南樓令》,雙調(diào),六十字,上下片各四平韻,亦有前片第三句加一襯字者。
【格律】
(○平聲 ●仄聲 ⊙可平可仄 △平韻 ▲仄韻)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v芭蕉不雨也颼颼。都道晚涼天氣好;有明月、怕登樓。
⊙●●○△,○○⊙●△?!瘛稹稹选瘛瘛稹鳌!选瘛选稹稹瘛?,⊙⊙●,●○△。
年事夢中休,花空煙水流。燕辭歸、客尚淹留。垂柳不縈裙帶住,謾長是、系行舟。
⊙●●○△,○○⊙●△?!瘛稹?、●●○△?!选瘛选稹稹瘛?,⊙⊙●,●○△。
【作品簡介】
《唐多令》由吳文英創(chuàng)作,被選入《宋詞三百首》?!短贫嗔睢はe》是南宋詞人吳文英所作。吳文英系浙江寧波人,景定時(shí),受知于丞相吳潛,往來于蘇杭之間。他一生大都是做一點(diǎn)掌管文筆的小職務(wù),生活很不得意。這首詞便反映了他飄泊生涯中的失意情懷。詞的上闋是就眼前之景抒發(fā)離別之愁。下闋拓寬一步,展示自己的心靈背景和深層意緒,把與友人的惜別賦予了較深層的內(nèi)涵,使讀者更能體會詞人命筆時(shí)的復(fù)雜心情和離別之際的紛紛意緒。小詞明快輕捷,頗富民歌韻味。
【原文】
《唐多令》
作者:吳文英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v芭蕉、不雨也颼颼。都道晚涼天氣好,有明月,怕登樓。
年事夢中休?;諢熕鳌Q噢o歸,客尚淹留。垂柳不系裙帶住,漫長是、系行舟。
【注釋】
①心上秋:“心”上加“秋”字,即合成“愁”字。
②颼(sōu):形容風(fēng)雨的聲音。這里指風(fēng)吹蕉葉之聲。
③年事:指歲月。
④“燕辭歸”句:曹丕《燕歌行》:“群燕辭歸鵠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腸。慊慊思?xì)w悉故鄉(xiāng),君何淹留寄他方?!贝擞闷湟????,作者自指。
⑤淹留:停留。
⑥縈:旋繞,糸住。
⑦裙帶:指燕,指別去的女子。
【翻譯】
怎樣合成一個(gè)“愁”,是離別之人的心上加個(gè)秋。
縱然是秋雨停歇之后,風(fēng)吹芭蕉的葉片,也吹出冷氣颼颼。
別人都說是晚涼時(shí)的天氣,可是我卻害怕登上高樓,
那明月光下的清景,更加令我滋生憂愁。
往昔的種種情事好像夢境一樣去悠悠,
就像是花飛花謝,就像是滾滾的煙波般向東奔流。
群群的燕子已經(jīng)飛回南方的故鄉(xiāng),只有我這游子還在異地停留。
絲絲垂柳不能系住她的裙帶,卻牢牢地拴住我的行舟。
【賞析】
吳文英的這首《唐多令》寫的是羈旅懷人。全詞字句不事雕琢,自然渾成,在吳詞中為別調(diào)。
就內(nèi)容而論可分兩段,然與此的自然分片不相吻合。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縱芭蕉不雨也颼颼。都道晚涼天氣好;有明月,怕登樓。年事夢中休,花空煙水流。燕辭歸、客尚淹留”為第一段,起筆寫羈旅秋思,釀足了愁情,目的是為寫別情蓄勢。前二句先點(diǎn)“愁”字,語帶雙關(guān)。從詞情看,這是說造成這些愁情的,是離人悲秋的緣故,秋思是平常的,說離人秋思方可稱愁,單就這點(diǎn)說命意便有出奇制勝之處。從字面看,“愁”字是由“秋心”二字拼合而成,所以此二字又近于字謎游戲。這種手法,古代歌謠中經(jīng)??梢?,王士禛謂此二句為“《子夜》變體”,具“滑稽之雋”(《花草蒙拾》),是道著語。此詞以“秋心”合成“愁”字,是離合體,皆入謎格,故是“變體”。此處似乎是信手拈來,涉筆成趣,毫無造作之嫌,且緊扣主題秋思離愁,實(shí)不該以“油腔滑調(diào)”(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二)目之。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眱删湟粏栆淮穑_篇即出以唱嘆,而且鑿空道來,實(shí)可稱倒折之筆。下句“縱芭蕉不雨也颼颼”是說,雖然沒有下雨,但芭蕉也會因颼颼秋風(fēng),發(fā)出凄涼的聲響。這分明想告訴讀者,先時(shí)有過雨來。而起首愁生何處的問題,正由此處蕉雨惹起。所以前二句即由此倒折出來,平添千回百折之感。秋雨初停,天涼如水,明月東升,正是登樓納涼賞月的好時(shí)候?!岸嫉劳頉鎏鞖夂谩?,可謂人云亦云,而“有明月,怕登樓”,才是客子真實(shí)獨(dú)特的心理寫照。“月是故鄉(xiāng)明”,望月是難免會觸動鄉(xiāng)思離愁的。這三句沒有直說愁,卻通過客子心口不一的描寫把它充分地表現(xiàn)了。
秋屬歲未,頗容易使人聯(lián)想到晚歲。過片就嘆息年光過盡,往事如夢?!盎諢熕鳌笔潜扔髑啻簹q月的流逝,又是賦寫秋景,兼有二義之妙。由此可見客子是長期飄泊在外,老大未回之人。看到燕子辭巢而去,心生無限感慨?!把噢o歸”與“客尚淹留”,兩相對照,自可見人不如候鳥。以上蕉雨、明月、落花、流水、去燕……雖無非秋景,而又不是一般的秋景,于中無往而非客愁,這也就是“離人心上秋”的具體形象化了。
此下“垂柳不縈裙帶住,謾長是、系行舟”為第二段,寫客中孤寂的感嘆?!按沽笔茄壑星锞?,而又關(guān)離情別事寫來承接自然?!翱M”、“系”二字均由柳絲綿長思出,十分形象?!按沽豢M裙帶住”一句寫的是其人已去,“裙帶”二字暗示對方的身份和彼此之間的關(guān)系:“謾長是,系行舟”二句是自況,意思是自己不能隨去。羈身異鄉(xiāng),又成孤零,本就有雙重悲愁,何況離自己而去者又是一位情侶呢。由此方見篇著“離人”二字具有更多一重含意,是離鄉(xiāng)又逢離別的人啊,其愁也就更其難堪了。伊人已去而自己既留,必有不得已的理由,卻不明說(也無須說),只是埋怨柳絲或系或不系,無賴至極,卻又耐人尋味?!把噢o歸、客尚淹留”句與此三句,又形成比興關(guān)系,情景相映成趣。
全詞第一段對于羈旅秋思著墨較多,渲染較詳,為后邊描寫蓄足了力量。第二段寫字中懷人,著筆簡潔明快,發(fā)語恰到好處,毫無拖沓之感。較之作者的其它作品,此詞確有其獨(dú)到之處。
【講解】
南宋詞人吳文英系浙江寧波人,景定時(shí),受知于丞相吳潛,往來于蘇杭之間。他一生大都是做一點(diǎn)掌管文筆的小職務(wù),生活很不得意。這首詞便反映了他飄泊生涯中的失意情懷。
從詞題看,所寫的內(nèi)容是與一位友人的惜別。時(shí)值清秋季節(jié),詞人愁緒滿懷地與朋友作別。劈頭一句便以設(shè)問的語氣寫道:什么情況下最使人愁呢?離別之人正逢深秋。北宋詞人柳永有句云:“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說的正是這樣的意思。吳詞的新意在于“心上秋”三字,心靈上的悲涼與秋深之時(shí)的冷落相感應(yīng),才令人更為愁苦,這就比單純外界自然的秋增加離愁要深入一籌。另外“心上秋”也正是一個(gè)“愁”字,這種語意學(xué)的運(yùn)用也很新巧地點(diǎn)明了愁上加愁的蘊(yùn)意。
“縱芭蕉,不雨也颼颼”是詞人就眼前景物的感受。雨打芭蕉是令人惆悵的,在詞人愁苦的心境中,縱然晴晝無雨,芭蕉只在秋風(fēng)中的搖曳,也令人感到?jīng)鲲`颼地凄楚?!帮`颼”是詞人心靈上的一種感覺,是詩人的情緒與外界景物的一種凝合,是詩人主觀情感向外部世界的一種投射?!岸嫉劳頉鎏鞖夂谩币痪潆m然寫得極白,但卻更反襯出詞人心境的沉郁:清秋之夜,萬里無云,明月朗照,這是一個(gè)團(tuán)圓的象征,而對離別之人卻成為引起無限遺憾的表態(tài)。在此情景下登樓遠(yuǎn)望,長路漫漫,這對于即將踏上征途的詞人越發(fā)不堪其愁,不勝其苦了……
上闋是就眼前之景抒發(fā)離別之愁。下闋拓寬一步,展示自己的心靈背景和深層意緒;青春年華和經(jīng)歷的種種悲觀都如夢如煙地消逝了,心境正如這百花凋零的深秋一樣空寂冷落,春天的花瓣,盛夏的綠葉都被時(shí)間的流水沖刷得不留一點(diǎn)痕跡,“年事夢中休”是詞人心情的直抒;“花空煙水流”是形象化的比喻,“意”與“象”交融互補(bǔ),就構(gòu)成一個(gè)完滿的詩的境界,令人玩味、沉吟,獲得了想象的馳騁和美感的享受?!把噢o歸,客尚淹留”;“垂柳不縈裙帶住,漫長是、系行舟”。是兩組“景”與“情”的對應(yīng)反襯結(jié)構(gòu)語式。前句中以秋深燕歸的自然景象對比自身仍在外飄泊、有家不得歸的苦痛情緒;后句中以垂柳柔條不能系住自身飄泊的行蹤與家人同住,而只能長系行舟的象征性的對比,訴說一個(gè)“永恒的流浪者”的苦況。這樣就把與友人的惜別賦予了較深層的內(nèi)涵,使讀者更能體會詞人命筆時(shí)的復(fù)雜心情和離別之際的紛紛意緒。
【作者介紹】
吳文英(約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吳氏。與賈似道友善?!端问贰窡o傳。一生未第,游幕終身,于蘇、杭、越三地居留最久。并以蘇州為中心,北上到過淮安、鎮(zhèn)江,蘇杭道中又歷經(jīng)吳江垂虹亭、無錫惠山,及茹霅二溪。游蹤所至,每有題詠。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后為浙東安撫使吳潛及嗣榮王趙與芮門下客,后“困躓以死”。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shù)量豐沃,風(fēng)格雅致,多酬答、傷時(shí)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而后世品評卻甚有爭論。
清全祖望答萬經(jīng)《寧波府志》雜問,謂吳文英“晚年困躓以死”,殆得其實(shí)。享年六十歲左右。黃升《中興以來絕妙詞選》編定于淳祐九年(1249),卷十錄吳文英詞九首,時(shí)吳文英正在越州,年約五十。黃升并引尹煥《夢窗詞敘》云:“ 求詞于吾宋者,前有清真,后有夢窗。此非煥之言,四海之公言也?!鄙蛄x夫《樂府指迷》亦謂“夢窗深得清真之妙”。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二云:“若夢窗詞,合觀通篇,固多警策。即分摘數(shù)語,每自入妙,何嘗不成片段耶?”近代詞論家多以姜詞清空,吳詞密麗,為二家詞風(fēng)特色。況周頤《蕙風(fēng)詞語》卷二又云:“ 近人學(xué)夢窗,輒從密處入手。夢窗密處,能令無數(shù)麗字,一一生動飛舞,如萬花為春;非若琱蹙繡,毫無生氣也?!薄秹舸霸~集》有四卷本與一卷本兩種。毛氏汲古閣所刻《夢窗甲乙丙丁稿》為四卷本,《疆村叢書》刻明太原張遷璋所藏為一卷本。號“詞中李商隱”。在南宋詞壇,吳文英屬于作品數(shù)量較多的詞人,存詞有三百四十余首,其《夢窗詞》在數(shù)量上除辛棄疾外無人與之抗衡;就題材而言,這些詞大體可以分為三類:酬酢贈答之作,哀時(shí)傷世之作,憶舊悼亡之作。
【宋詞英譯】
Where do they combine into sorrows?
The departee’s autumn in the heart.
Even without rain the Japanese banana leaves sadly sough.
All say the evening cool is wonderful;
Bright moon overhead,
Nonetheless the fear of mourning stairs.
The year fizzles out in a dream,
Flowers fade and misty water flows.
Swallow take leave and return,
The traveler dawdles still.
Hanging willows failed to hold the girdle’s string;
Very long they are,
Good for mooring boats.
【詞牌簡介】
《唐多令》,詞牌名,也寫作《糖多令》,又名《南樓令》,雙調(diào),六十字,上下片各四平韻,亦有前片第三句加一襯字者。
【格律】
(○平聲 ●仄聲 ⊙可平可仄 △平韻 ▲仄韻)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v芭蕉不雨也颼颼。都道晚涼天氣好;有明月、怕登樓。
⊙●●○△,○○⊙●△?!瘛稹稹选瘛瘛稹鳌!选瘛选稹稹瘛?,⊙⊙●,●○△。
年事夢中休,花空煙水流。燕辭歸、客尚淹留。垂柳不縈裙帶住,謾長是、系行舟。
⊙●●○△,○○⊙●△?!瘛稹?、●●○△?!选瘛选稹稹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