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優(yōu)秀作文:何時摘下“醬果”?

字號:

問題:在一片長滿大小不一的醬果的灌木叢中,你不能走回頭路并且只有一次摘醬果的機會,你將如何摘取到盡量大的醬果?
    答案:回答不摘醬果以及在一開始或最末尾摘取醬果的不給分,其余的酌情予以分值。
    這道題,看似沒有明確的答案,卻被給予一種合乎情理的解釋?!按鸢浮焙苊髦堑胤穸藘煞N極端的做法:一開始就摘醬果,是草率;最末尾才摘取,是貪婪。至于介于兩者之間的時間里,應該如何地觀察、比較、總結(jié)和行動,就只能靠解題者各顯神通了。
    這里的醬果好比是機遇,得了分的人必然是認識到:要在適當?shù)臅r機牢牢把握住機遇。大到社會變革,小到生活瑣事,這都是一種很適用的智慧。
    歷,第一個社會主義政權(quán)雛形——巴黎公社是在社會主義剛剛誕生、資本主義勢力強勁的大背景下,憑著巴黎共產(chǎn)黨人的一腔革命熱情建立起來的。時機尚未成熟,這個政權(quán)必然夭折。巴黎公社社員就是那草率地摘取“醬果”的人。雖然這個政權(quán)擁有“偉大嘗試”之類的贊頌,歷史卻不得不用 “幼稚”、“不成熟”等字眼來給它下定論。與此相反,前蘇聯(lián)人是那些遲遲不肯摘“醬果”的人。斯大林體制的弊端日益暴露的情況下,他們本該當機立斷,防范于未然,但似乎很多人都在等待不可能自己出現(xiàn)的轉(zhuǎn)機。相當長一段時間內(nèi),幾乎沒有人敢伸出他們有力的手,導致蘇聯(lián)積重難返,盡管戈爾巴喬夫等人在末期匆匆地摘了幾顆干癟的“醬果”,這個風光一時的超級大國還是難逃解體的命運。
    相比之下,中國共產(chǎn)黨在抗戰(zhàn)期間的表現(xiàn)要值得欣賞得多。敵強我弱時,共產(chǎn)黨打著低調(diào)的游擊戰(zhàn),沒有落入以卵擊石的莽撞之中;世界反法西斯聯(lián)盟的號角一吹,共產(chǎn)黨果斷地采取了全面反擊,不曾半步遲疑;抗戰(zhàn)勝利在望之際,共產(chǎn)黨更是慷慨激昂地發(fā)起“對日本帝國主義的最后一戰(zhàn)”,窮追敵寇。中國共產(chǎn)黨能夠帶領(lǐng)人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的秘訣在哪里?正是在于它善于觀察形勢,善于把握時機。所以,它為中國人民摘得了的“醬果”。
    社會變革需要這一種睿智,日常生活同樣少不了。
    閑逛于街頭,早已聽爛了這樣的聲音:“剛才就應該把它買下來,現(xiàn)在卻被人家搶走了”,“這件更漂亮,早知道的話,我就不買那一款了”。買衣服的情形跟摘取醬果是何等的相似,可惜時光不會倒流,否則世上也不會有那么多后悔哀嘆的人了。在我們做出一個決定之前需要冷靜、細心的思考,但時機一旦來臨,便容不得我們優(yōu)柔寡斷了。買衣服如此,世間萬事無不類同?!栋偌抑v壇》里孔慶東評說的魯迅是充滿生活智慧的:在他做決定之前他會一直“猶豫’,但當他認準了一件事,他便全身心地投入進去。所以,魯迅才能以筆代槍奮斗到生命的終點。在我們今人看來,他當然也是一個懂得如何摘取“醬果”的聰明人。
    何時伸出你的手去摘取“醬果”?你決定了嗎?